生物化学实验3.紫外法测定血清蛋白质的含量.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LT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 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只有极少量释放 入血,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细胞 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的此类酶即可大量释放入血 液中,使血清中该酶活力显著增高。故测定ALT常作为判断 肝脏受损指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 白质含量
(二)仪器 722G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不做)。 2.血清ALT活力测定 取两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测定管
空白管
血清
0.1
0.1
ALT底物液
0.5
-
混匀,置37℃水浴保温30min
2,4-二硝基苯肼
0.5
0.5
AL保温20min
(一)试剂 1、0.9%Nacl溶液 2、小牛血清
(二)仪器
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刻度吸量管、微量移
液器
四、实验步骤
1、稀释血清
准确吸取0.1mL血清,置于50mL容量瓶中, 用0.9%Nacl溶液稀释至标准刻度(即500倍)。
2、测定吸光度
检查→开机→预热(30min)→ 设置波长→放入比色皿
由于蛋白质样品中经常混有核酸,其最大吸收峰 在260nm处 但其在280nm处也有光吸收,可通过公式 校正,以消除核酸的影响,而推算出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浓度(mg/mL) =(1.45×A280 – 0.74×A260)×500 =(1.55×A280 – 0.76×A260)×500
三、试剂和仪器
二、实验原理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起终止和显色 作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 而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 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成正比关系。
三、试剂和仪器
(一)试剂 1、小牛血清 2、ALT底物液、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4mol/L NaOH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原理 和方法;
2、熟悉722G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37℃、pH7.4 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α-酮戊 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在足量底物作用下,生成产物越多表明酶活力越 大,酶浓度越高。一般以特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丙酮 酸的生成量代表血清ALT活力的大小。
0.4mol/L NaOH
5.0
5.0
混匀,静置室温10min,以蒸馏水调零,在520nm波长 处进行比色。
五、结果与分析
•查标准曲线 以测定管吸光度减去对照管吸光度 : A=A测-A空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酶活力单位。
本法正常值:0~30单位。
注意事项
• 加完试剂需要将试管混匀 • 注意水浴的温度及时间 • 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 酸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光吸收。其 吸 收 峰 在 280nm 左 右 , 以 色 氨 酸 吸收最强。
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 酸残基,且含量比较接近,因此 可利用此性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 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校正仪器(开门调0关门调100)→测定→收整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将稀释的血清 置于比色皿中,以0.9%Nacl溶液作为空白 对照,分别在260nm和280nm波长下,读取 A280和A260,带入公式计算蛋白质浓度。
五、结果与分析
利用吸光度值计算出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浓度(mg/mL) =(1.45×A280 – 0.74×A260)×500 =(1.55×A280 – 0.76×A260)×500
实验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研究对象
1、血清总蛋白 •正常值:60~80g/L •血浆总蛋白上升 常见于脱水导致的血浆浓缩,例如急性失水、休克、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血浆总蛋白下降
血浆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
长期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等
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