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森林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森林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分析
作者:张爽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年第10期
张爽(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着重阐述其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优势,进而提出外向型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策略,旨在为黑龙江外向型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
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外向型森林旅游对策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倡导“回归自然”、“生态觉醒”的旅游方式,这使
得森林旅游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态环保产业和特色鲜明的旅游业。

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依托森林风景资源,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包含对森林生态景观的观赏,森林野趣的寻觅等,在这过程中人们休憩身心、陶冶情操、享受自然之美、激发
人们的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通过森林游憩活动寓教于游,使人们了解森林,获得各种科学知识,进而热爱森林、保护森林,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森林旅游的现实价值不
断获得各界人士的认可,并一跃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黑龙江省地处中俄边境,地理位置绝佳,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森林旅游业优势。

同时,近年来外向
型国际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仅从2010 年至2012 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发布的相关数据分析来看,尽管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下降和入境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旅游业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


向型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增进区域间文化、经济、科技、资源等相
关领域的信息交流;加快旅游发展速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建设发展,促进地
区经济发展建设。

因此,对于黑龙江省拥有如此良好的森林资源,发展外向型森林旅游建设不
失是一个明智选择。

1 发展外向型森林旅游的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优势:黑龙江是一片充满古朴、原始、神奇色彩的土地。

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地理
气候优势和生态景观优势。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黑龙江省是全国平均气温最低的省份,冬季
寒冷,春秋两季气候凉爽,夏季清凉怡人,气候可谓四季分明。

地形多样森林旅游资源分布广,有山川、峡谷和平原。

山脉覆盖了该省60%的大片陆地,森林覆盖面积为1900 万公顷,其中三分之二为原始森林。

森林覆盖率为42%,森林总面积居全国之首。

湿地和草原面积辽阔,有大
面积、不同类型的草原和湿地,多分布在低洼地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

扎龙、
三江、洪河和兴凯湖湿地是相对较大的湿地,而且保护完好。

草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1.2%,
达7600 万亩,属全国拥有大草原10个省份之一,具有放牧、观光价值。

由此,天然的森林景
观特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机结合形成了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的
主体。

边境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接壤,是中国最东北,纬
度最高的边疆省份。

黑龙江边境线漫长、口岸众多,边境市、县异国风情浓郁,界湖界江风光
秀丽。

其中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981公里,有25 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0 个边民互市贸
易区。

同时,黑龙江省的多个县市与日本、韩国等国相邻,利用地缘优势已成为中国边境地区
旅游的热点。

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黑龙江省发展国际旅游具有较大的地缘优势。

政策管理优势: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在全省经济和社
会发展大格局中都融入了相应的旅游业,凭借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特色,同
时省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政策,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不断推动市场化运作。

同时,不断发展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积极推进并开拓国际航线、铁路线、交通主干线和主干线,对
于重点旅游景区,在道路体系方面加大建设的力度。

供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 发展外向型森林旅游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2.1 加大森林旅游产品规划力度、产品开发类型更均衡现阶段我省森林旅游产品主要是包
含徒步登山、野营烧烤、漂流攀岩、休闲度假等一般项目,并没有完全体现出生态特色。

一些
具有参与性的、赋予历史文化内涵的度假旅游产品、面向高端市场的新型主题休闲旅游产品以
及科考教育、运动体验等参与型森林旅游产品相对匮乏。

很多森林旅游目的地难以形成核心竞
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森林旅游产品,结合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开发森林景观
资源,同时制定实施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调整森林产品结构,丰富
产品结构,使森林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一方面开发观光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文
化底蕴的旅游产品,如利用动植物、空气负离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进一步开发静养场、森
林浴、眼睛保健中心等;增加参与性、健身性、挑战性的专项旅游产品诸如野营、徒步越野、
攀岩登山、垂钓、水上娱乐等一系列健康游乐活动;利用人文景观、历史踪迹和自然景观紧密
结合的优势来展示区域旅游形象。

我们知道森林风景资源中往往蕴涵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可以
提升景区的人文艺术性和历史文化内涵。

如省内牡丹江市的“地下森林”和五大连池的“火山
公园”既可以作为科考教育基地也可以开发为养生保健景区。

同时注意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
设计。

大力开发有黑龙江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形成“小商品、大产业”,提高黑龙江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

2.2 加强相关产业开发建设,增强对外宣传力度旅游业本身产业相关性大,涉及酒店、商贸、交通、物流、营销、教育、科技等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

外向型旅游发展更强调综合服务
功能,也是各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导产业。

因此,我们也要强调各个行业的互相配合,协调
发展,为旅游者提供最佳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服务,真正把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
来开发。

其次,要着力创新宣传推广手段,使美丽黑龙江形象愈益鲜明。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主流媒体,通过新闻、专题、专版宣传等多种形式,全面宣
传我省森林特色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景区,宣传我省旅游产业的市场热态。

强化行业促销力度,积极组织我省重点地市旅游局、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展会,通过形象展示、专题推介、洽谈
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森林旅游产品影响力,提高森林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国内
外旅游市场竞争力。

2.3 培养外向型旅游人才,提高服务质量伴随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从业人员的资质
也提出了新的标准。

外向型旅游管理人才应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备深厚的旅游
文化底蕴,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操作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面对挑战,具有国
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省旅游高等教育也应拓展新思路,大胆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外向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从而符合行业发展需求,适应旅游
业全球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业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2.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管理到位旅游开发的盈利性和保护性的平衡一直是旅游业界
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对于以对环境起巨大调节作用的森林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旅游产品,
其实质上应该是保护大于开发。

然而,很多地区森林旅游开发面临着环境损害这样一个风险,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先破坏再补救,这种亡羊补牢的开发形式。

例如开发过程中宾馆等基础设施
的建设影响了整体景区的生态原貌,再如,景区运营过程中,为了利益最大化,对于景区容量
控制不到位,导致游客对于森林景区的破坏,不但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期下去对于整个森
林旅游的环境氛围的塑造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持续开发旅游资源,防止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低碳旅游。

在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在实现这种新理念的过程中,政府则是不可替代的保证者,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帮助人
们树立低碳理念,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进而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发展外向型黑龙江森林旅游
是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全面深化黑龙江旅游业改革,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增强旅游业综合效益,打造黑龙江旅游升级版,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
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谭成文.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01(12):336-338.
[2]孙海彬.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调查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53-55.
[3]李俊.外向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 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35115。

作者简介:张爽(1983-),女,英语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院旅游英语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