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
中医中药学的研究历史渊远流长,传统中药学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这些因素使我国拥有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据典籍记载,大约有三千多种以上,其中有不少具有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作用药物。
由于现代科学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加上人类对植物药品的青睐,使人们对中药的研究逐年增多,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就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中药而言,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人们运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时,至少在两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加以运用,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
鉴此,对中药的认识和描述自然也就会从多种角度出发,如从中医学角度、从现代医学的分子药理学、受体药理学和分子免疫学角度,或者把中医和现代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现代研究的成果也将影响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中药和中成药的认识、评价与开发,例如,按照经典的病理学观点认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和肥大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主要病理学基础,从这种观点出发,以中药麻黄、洋金花为代表的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的中药曾一度受到广泛重视;
而现今已证实由变应原、病毒、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等诱发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特应性素质等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病的基本因素,因此具有抗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和中成药近年来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中药的有效抗炎成分(如抗PAF的银杏苦内脂和海风藤烯酮等)得到进一步的提取,许多具有“固本”性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成药得以开发。
本章所选择的中成药和中药基本上都具有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或解除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症状的作用。
有关有关中成
药的介绍分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作期用中成药和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用中成药。
有关中药的介绍分传统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病的中药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有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作用的中药两节予以分别介绍,并主要介绍这些中药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病中的相关治疗作用。
第一节具有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作用的中成药。
具有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作用的中成药种类较多,有的来源于经典古方,如小青龙汤,而有的则来自于验方。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发作期往往是骤然起病,亦可先有鼻喉作痒、鼻塞、胸闷、打喷嚏和流清涕等前驱症状,发作则都以呼吸困难、喉中痰鸣、痰粘量少、咳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目胀睛突、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面唇青紫等为特征。
由于患者因个体素质、发作季节、诱发因素以及兼证等不同,导致痰有寒化和热化之分,故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作期有寒喘和热喘之别。
另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作后其正气必虚,因此缓解期病人多属虚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以上症状和特点,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作期分清寒喘和热喘,在缓解期则应辨清肺、脾、肾三脏的虚实情况,分别以温肺祛痰、
宣肺降气、平喘、补肺、健脾和补肾等法治之。
据此,我们将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中成药分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作期用药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用药进行分类介绍,并针对不同的脏腑,如小青龙汤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发作期,而河车丸则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缓解期。
一,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作期的中成药。
(一)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冲剂
【剂型】颗粒(袋)。
【药物组成】麻黄、前胡、甘草、旋复梗、大青叶、半夏、白果、桑白皮、平地木。
【用量用法】一日2次,一次一包(18克)。
【主治功效】平喘,止咳,化痰,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发
作,咳嗽气急,胸闷痰粘,痰白色或黄色不易咳出或有发热等症。
(二)气喘冲剂
【剂型】颗粒(袋)。
【药物组成】麻黄、鲜生姜、甘草、五味子。
【用量用法】一日2次,一次一包。
【主治功效】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
【注意】心脏性气喘、高血压患者忌用。
(三)橘贝半夏曲
【剂型】颗粒(盒)。
【药物组成】川贝母、半夏、甘草、麻黄、苦杏仁霜、化橘红、桔梗、肉桂、紫菀、枇杷叶。
【用量用法】一日2次,一次3克。
【主治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痰喘壅哮,咯痰不爽,咳呛气急
(四)小青龙汤口服液:
【剂型】口服液(支)。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制半夏、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3次,一次1支。
【功效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等。
【按语】中医认为咳喘有风寒、风热之分。
本方以宣肺平喘麻黄、桂枝为主,配以干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之品,
共奏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故临床常用于因风寒所致咳喘、痰饮之证。
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孕妇慎用。
【方源】《伤寒论》小青龙汤改制。
(五)胆夹片
【剂型】片(袋)。
【药物组成】草河车、皂荚、猪胆。
【用量用法】一日3次,一次5片。
【主治功效】止咳化痰,平喘消炎。
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
(六)痰喘半夏
【剂型】小块(合)
【药物组成】半夏、沉香、枳壳、川贝母、母丁香、肉桂、白芍、青皮、白豆蔻仁、天竺黄。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平喘。
用于痰多气喘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新老咳嗽的急性、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量与用法】一日2-3次,一次3g。
【功效与主治】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
(七)气道稳定剂
【剂型】糖浆(瓶)。
【药物组成】黄芩、杏仁、细辛、银杏叶、麻黄、川芎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3-4次,一次20-30ml,小儿酌减。
【功效主治】清肺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变应性咳嗽等。
【按语】本品根据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现代发病学观点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组方,可用于冷哮和热哮,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服用。
【方源】验方。
(八)咳喘宁
【剂型】糖浆(每盒6支,每支10ml)。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百部和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2-3次,成人每次10-20ml,小儿酌减。
【功效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咳嗽、喘息和胸闷等。
【按语】药理学实验证实,本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对祛痰也有一定的效应。
可以显著延长咳嗽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可以显著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促进呼吸道纤毛上皮的运动。
【方源】来自《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配以桔梗、百部而成。
(九)急支糖浆
【剂型】糖浆(瓶)。
【药物组成】麻黄、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枳壳、前胡、紫菀、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3~4次,一次20~30ml,小儿酌减。
【功效主治】清热消炎、祛痰止咳。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伴感染。
【按语】本品以麻黄为主药,宣肺,肺气开才能有降,开肺气可使外邪及痰液不至于收闭于内;金荞麦、鱼腥草、四季青清肺降火,炎症得消,咳嗽自除,故对呼吸道急性炎症有一定疗效,克服了常规止咳化痰药物无消炎作用的不足,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方源】验方。
(十)蛇胆川贝枇杷膏(露)
【剂型】膏剂、糖浆(瓶)。
【药物组成】蛇胆草、川贝母、枇杷叶、半夏、桔梗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3次,一次15ml。
小儿酌减。
【功效主治】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
【按语】方中蛇胆草清肺止咳化痰为主,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枇杷叶清肺止咳,半夏、桔梗宣肺止咳化痰为辅药。
【方源】验方。
(十一)桂龙咳喘宁胶囊
【剂型】胶囊剂(盒)。
【药物组成】桂枝、龙骨、川贝、半夏、黄连等。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日2~3次,成人一次5粒,小儿1岁1粒,2岁2粒,3~7岁3粒,8岁以上按成人剂量服用。
慢性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1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1~2个疗程。
【功效主治】止咳化痰、降逆平喘。
可试用于感冒,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肺气肿,肺心病等咳喘病症。
【按语】服用期间忌生、冷食物。
【方源】验方。
(十二)参贝北瓜膏
【剂型】膏剂(瓶)。
【药物组成】党参、浙贝母、鲜北瓜、南沙参、鲜生姜、砂糖等。
【用法用量】冲服。
一日3次,一次15克。
【功效主治】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用于咳嗽痰多、口干津少、慢性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
【按语】方中党参、南沙参益气养阴、润肺止咳;贝母、北瓜、鲜生姜平喘止咳化痰,鲜生姜散风寒。
本品不宜用于感冒初起。
【方源】验方。
(十三)保金丸
【剂型】小粒蜜丸剂(袋)。
【药物组成】姜半夏、白术、川贝母、茯苓、麻黄、生梨汁、鲜荸荠汁、鲜白萝卜汁、鲜生姜汁、鲜藕汁、鲜韭菜汁、米醋。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2次,一次6~9克。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咳嗽痰多、气喘、口渴等。
【按语】本品用梨、萝卜、荸荠、藕等打汁,有清肺作用;麻黄、贝母能止咳平喘;半夏、茯苓、白术能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的病证。
胃寒、便溏者慎用。
【方源】《通行方》
(十四)蛤蚧定喘丸
【剂型】大粒蜜丸剂(丸)。
【药物组成】蛤蚧、鳖甲、黄连、黄芩、石膏、麦门冬、百合、紫菀、瓜蒌仁、紫苏子、麻黄、苦杏仁、甘草。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2次,一次1丸。
【功效主治】滋阴润肺、止咳定喘。
用于肺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和慢性支气管炎、表现虚劳久嗽、年老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气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等。
【按语】本方以蛤蚧补肺益肾、摄纳肾气而定喘为主药。
以鳖甲、麦冬、百合滋补肺阴、生津润燥、除蒸退热,故对肺肾两虚所致咳喘之证有较好疗效。
本品为润肺益肾之剂,故对风寒外邪所致及实热者忌用。
【方源】验方。
(十五)控涎丹
【剂型】微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1~2次,一次5~10丸,姜汤送服。
【功效主治】搜经络、逐痰涎。
用于痰饮、胸水而致肢肿、胸痹痛、气急等。
【按语】方中甘遂攻逐胸腹、经络之水湿、痰涎,大戟破泻脏腑之水湿,白芥子利气豁痰,三药共成攻逐痰涎水饮之峻剂。
【方源】《三因方》
(十六)达肺丸
【剂型】水丸剂(瓶)。
【药物组成】矮地茶、仙鹤草、瓜蒌仁、麻黄、海浮石、诃子肉、苦杏仁、青黛、百部、白芨、蛤壳(煅)、栀子。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2克。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宣肺平喘。
用于痰热壅肺所致咳痰黄而带血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或合并呼吸道感染者。
【按语】
本品中矮地茶、青黛、栀子有清肺泻火作用,麻黄、杏仁能宣肺止咳化痰,海浮石、蛤壳有化痰散结作用,诃子敛肺止咳,百部镇咳,仙鹤草、白芨止血等。
二,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的中成药。
(一)玉屏风颗粒
【剂型】颗粒冲剂(袋)。
【药物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用量用法】冲服,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次1袋,每日3次;儿童1-3岁1/4包,每日3次;儿童4-8岁,1/3包,每日3次;儿童9-12岁,1/2包,每日3次;儿童1-3岁1/4包,每日3次。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止汗,主要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现代临床上主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的免疫调节治疗(固本治疗)和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按语】现代医学对该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明显增强小鼠被环磷酰胺所抑制的免疫功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成熟,并可抑制IgE的合成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阻断Ⅰ型变态反应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发生。
研究还证实玉屏风散具有抑制呼吸道病毒的作用。
【方源】本方源于元代朱震亨《耽溪心法》,配伍精练,是中医“扶正固表”的传统方剂。
(二)银杏叶口服液
【剂型】口服液(瓶)。
【药物组成】银杏叶提取物。
【用量用法】口服,一日2次,一次10-20ml。
【功效主治】抗气道变应性炎症、降血脂和改善微循环。
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脑动脉硬化导致的早老性痴呆、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按语】动物试验证实银杏叶提取物BN-52021、BN52063等具有较强的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和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临床观察证实银杏叶口服液具有改善临床症状记分,改善肺通气功能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三)海珠喘息定片
【剂型】片剂(瓶)。
【药物组成】海珠粉、冰片、甘草、天花粉、人中白、胡秃子叶、蝉蜕、防风、盐酸氯喘、盐酸去氯羟嗪。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2~3次,一次2片。
【功效主治】祛痰、镇咳、安神。
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慢性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
【按语】本品为中西药复合制剂。
【方源】验方。
(四)固本咳喘片
【剂型】片剂(瓶)。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甘草。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3片。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用于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
【按语】
本方是在补脾益气常用的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基础上加麦冬而成、宜用于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其表现为神疲乏力、咳嗽痰多、清稀、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在其缓解期如夏末、秋初起服为宜。
【方源】验方。
(五)补肾防喘片
【剂型】片剂(瓶)。
【药物组成】附片、补骨脂、生地、熟地、肉苁蓉、仙灵脾等。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4~6片。
【功效主治】温肾补阳。
用于阳虚型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缓解期。
【按语】方中附片、补骨脂、肉苁蓉、仙灵脾温补肾阳,生地、熟地滋阴益精。
宜作冬病夏治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治疗,其疗程以3个月为宜。
【方源】验方。
(六)生脉饮
【剂型】口服液(支)。
【药物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10ml。
【功效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按语】方中党参健脾益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生津敛汗,此方补气、调节免疫功能较佳。
【方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七)河车丸(又名河车大造丸)
【剂型】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熟地、龟板、杜仲、党参、黄柏、紫河车、怀牛膝、麦冬、天冬、茯苓。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6~9克。
【功效主治】补气血、益肝肾。
用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
如神疲乏力、腰痠腿软、潮热、梦遗等。
【按语】紫河车补益气血、增强免疫,配合党参、茯苓健脾益气,熟地补血,龟板、天冬、麦冬、黄柏滋阴清虚热,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因此对于气血虚弱,兼有潮热、盗汗、遗精者亦可应用。
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尤其呈季节性发作者,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缓解期服用,有一定预防作用。
【方源】《医方集解》。
(八)六味地黄丸
【剂型】小粒丸。
口服液(瓶、支)。
【药物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6~9克或1支。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
用于肾阴虚或肝肾阴虚而致腰膝酸软、头昏眼花、耳鸣、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
【按语】本品为补肾滋阴的代表方,特点为补中有泄,且以补阴为主。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补肾填精,丹皮、泽泻、茯苓凉血利水渗湿。
除用于年老体弱、腰痠酸软、眼耳失聪外,尚常作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等患者的调理用药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
(九)知柏地黄丸
【剂型】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用量用法】吞服。
一日2次,一次10克。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内热、盗汗、遗精、咽喉疼痛等,现代有用其来减弱服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
【按语】本方是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肝肾的经典方,再加知母、黄柏能清热、泻虚火,所以本方主要用于阴虚内热,遗精、盗汗、颧红,手足心热,以及虚火上炎、咽喉红痛等。
服用内固醇激素者久之会出现类似阴虚的上述症状,因此用本药来减轻其副作用,经研究证实本品对肾上腺皮质有保护作用。
【方源】《医宗金鉴》。
(十)大补阴丸
【剂型】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6~9克。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咳血、咯血、遗精。
【按语】
本品熟地、龟板滋补肾阴,知母、黄柏清虚热,也是滋阴泻火的主成药。
其作用与知柏八味丸相同,但大补阴丸改用了龟板,加强滋阴功效。
知母、黄柏在用量上的比例也较大,增强了清虚火作用,因而大补阴丸降虚火作用较强。
【方源】《丹溪心法》。
(十一)金水宝
【剂型】胶囊剂(瓶)。
【药物组成】其化学成分与天然虫草成分相似。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3粒。
【功效主治】补肾保肺、秘精益气。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老年体虚、肿瘤等属于肺肾虚者。
【按语】每粒含发酵虫草菌粉0.33g,,其化学成分含有腺嘌呤核苷、脲嘧啶核苷、甘露醇、麦角甾醇及19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方源】验方。
(十二)左归丸
【剂型】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菟丝子、怀牛膝、茯苓。
【用量用法】口服。
一日3次,一次6~9克。
【功效主治】补肾滋阴。
用于肾阴不足。
如低热盗汗、耳鸣眼花、腰酸腿软、遗精。
【按语】本方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是六味地黄丸去泽泻、丹皮,配枸杞子、菟丝子、怀牛膝以补肝肾,再配龟板胶以养阴潜阳,鹿角胶以补益肾阳而成。
主要作用偏补肾阴,故可用于肾阴阳两虚偏重于阴虚患者。
【方源】《景岳全书》。
(十三)附桂八味丸
【剂型】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肉桂、附子。
【用量用法】吞服。
一日2次,一次10克。
【功效主治】补肾助阳。
用于肾阳不足、腰酸冷痛、小便不利或尿多、便溏、水肿等。
【按语】本品由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组成。
六味地黄丸原是补阴的经典成药,但加附子、肉桂二味大温大热补肾阳的药物,使其主要作用为温补肾阳。
这是因为中医在治疗阳虚的处方中往往要加养阴药,认为肾阳和肾阴互有联系,既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本品温补肾阳,主要用于阳虚怕冷、腰膝冷痛等,同时对肾阳不足的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或次数较多,以及阳虚水肿病人也可应用。
【方源】《通行方》。
(十四)右归丸
【剂型】小粒丸(瓶)。
【药物组成】熟地、山药、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山茱萸、当归、附子、肉桂、鹿角胶。
【用量用法】吞服。
一日2次,一次5~15克。
【功效主治】补肾助阳。
用于肾阳不足、恶寒少动、手足不温,或大便溏泄,或小便不禁等。
【按语】本品是附桂八味丸减去泽泻、茯苓、丹皮,增加了鹿角胶助阳,菟丝子、枸杞子、杜仲补肝肾、平补肾阳而成。
在补肾阳方面比附桂八味丸有所增强,尤适用于肾阳虚弱者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本品和左归丸组成上有部分药物是相同的,但配伍不同而使作用有所区别。
因右归丸中附子、肉桂、鹿角胶用来温补肾阳且比重较大,而左归丸虽用鹿角胶,但比重较小,且又配用了滋补肾阴作用较强的龟板,所以主要作用是补肾阴。
左、右归丸功效不同,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方源】《景岳全书》。
(十五)外用复方风茄膏
【药物组成】洋金花、吴茱萸、干姜、白芥子、生半夏、生首乌、丁香等。
【功效主治】止咳,祛痰,单纯型,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治疗和预防,也可减少患者的感冒。
作者忠告:
1,本文仅供参考,请朋友们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分清寒热虚实,对证用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适得其反。
2,请朋友们不要自己乱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本文转载自/91901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