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疗便秘看中医治疗的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治疗便秘看中医治疗的思路
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

中医有很多辩证系统,如气血辩证,三焦辨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但最古老、最系统、最科学的辩证系统是六经辨证系统。

首先粗略了解一下六经辨证系统。

六经辨证系统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是由医圣张仲景创立的。

人体排除病邪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以周身毛孔为主体的“表”系统;以胃肠为主体的“里”系统。

病邪还可能在半表半里进退以寻求出路。

半表半里是以躯壳空腔为主体的中间系统,这里富含淋巴和粘膜,免疫细胞,且下通水道。

证发生的位置,在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

每个层面又分阴证和阳证,就组成了六经辨证系统。


●表证的阳证称之为“太阳病“,包括了膀胱腑与小肠腑,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主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代表方剂桂枝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表证的阴证称之为“少阴病”;包括肾与心臓,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

主证是脉微细,但欲寐,通俗讲是手脚冰凉,怕冷,精力不足。

代表方剂是四逆汤。


●里证的阳证称之为“阳明病”,包括胃与大肠腑,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主证是胃家实,通俗讲胃、大肠或小肠有燥屎堵塞,代表方剂是承气汤。

●里证得阴证称之为“太阴病”;包括脾与肺臓,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

主证是腹满而吐,食不下,代表方剂是理中汤。


●半表半里的阳证称之为“少阳病”,包括胆与三焦腑,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主证是口苦咽干,目眩。

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的阴证称之为“厥阴病”,包括肝与心包,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主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代表方剂是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中医治疗是只管证不管病,有证就用与证相应的方剂即可,证与方剂有出入可以在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使方剂与证相吻合。

下面就以便秘这个病为例看中医治疗的思路。

●案例1 <太阳证桂枝汤证>
某女,6个月
开始出现大便不畅,大便干,须用开塞露,十余日一行。

平时汗出多,大便时啼哭不安,每日偶发啼哭,触之腹胀,抚抱或揉按肚子之后得安。

精神可,食纳佳。

脉缓滑。

处方桂枝加大黄汤:桂枝3克,生白芍6克,生大黄3克,炙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一个切开为引。

三付。

一付药熬两次,两次熬出药液50毫升左右,分七八次温服。

药液熬好之后兑入奶粉中喂服。

仅服药两付。

药后第四天大便得行,后守方又服三付病愈。

●案例2 <少阴证四逆汤>
郝xx 男35岁
便秘10个月,眩晕,曾服大黄,黄连等泻火药,眩晕未减轻,增食少便难,形体消瘦,每隔10日大便一次。

患者面目青黑,舌黑不燥,脉沉而伏,身冷嗜睡,腹胀不痛。

服四逆汤3剂后,大便稍松,服至10剂,食多神健,眩晕已愈,后以金贵肾气丸善后。

●案例3 <阳明证大小承气汤>
某男,16岁
2013年7月18日电话问诊: 两天没有大便,肚脐左边2厘米处疼,不按就疼,按了也疼;口渴,出汗,头和手脚出汗严重。

处方:枳实10克,厚朴10克,大黄10克(后下)。

水煎服1剂。

7月19日: 服药1剂后,大便没有下,症状如前,肚脐上开始疼。

枳实15克,厚朴15克,大黄20克(后下),芒硝15克(后下),水煎服1剂,先煮枳实,厚朴,煮好后再放大黄,再煮2分钟,最后放芒硝。

嘱咐其服100毫升。

7月19日晚上,告诉我喝完药大便不下。

嘱咐其再买一副药,服250毫升。

3个小时后,大便下,是稀的大便。

7月20日,大小便正常。

●案例4 <太阴证>
女 71岁
病史:30年,眩晕
当时症状:眩晕,失眠,便秘,恐惧,吃饭不好。

辩证:太阴少阴同病
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火麻仁15克,肉苁蓉15克。

艾灸:关元、足三里、复溜穴、心腧穴。

治疗一个月:便秘好,失眠眩晕好转7层。

后以丸药健脾补肾,服用4个月,30年眩晕痊愈。

●案例5 <少阳证小柴胡汤>
某男,32岁,身高176厘米,体重55公斤。

其人面色发青,眼圈发暗。

2013年1月25日来诊:主述便秘15年,起初3-4天一次,后来发展到4-5天一次,8年来通便均依靠开塞露药物或保健品,即便如
此,每次大便也需要蹲25分钟左右,其大便细软不干。

我根据体格瘦弱,且入夜难眠、心悸、乏力等症,定为抑郁性便秘。

处方为小柴胡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5克,桂枝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干姜5克,红枣20枚。

隔日服一剂。

3月12日家人来续方喜告:药后大便两日一次,已经不需要泻药和开塞露。

●案例6 <厥阴证>
曾某,男 37岁
素有胃痛病史,近半年胃痛频繁,两天前陪朋友喝白酒、吃烤羊肉,两小时后胃疼痛剧烈,然后吐血,家人送医院急诊,药用葡萄糖,止血剂无效,即请中医治疗。

证见吐血量多,色鲜红,面色苍白,自汗,四支凉,呼吸微弱,舌红,脉沉细数,大便四日未解,脉证合参,乃酒毒羊肉之辛热损伤胃络,至胃气上冲,出血不止,气随血脱之危侯,急于温下降冲之法,先服通便一盅,方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减。

红参20克(另煎),黄芩、黄连各9克,干姜炭4克,大黄10克(后下)。

水煎服2剂,大便得通(黑色解便量多),出血止,四肢渐温。

上方去大黄,服一剂,脉缓和。

继续调理中焦而愈。

同样是便秘,证不同使用的方剂也不一样,经过辩证论治都能把便秘治好。

李可老中医《李克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中忠告:读古人医案,常有“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之描述,一经临证,乃深信经方确有神奇功效。

由此领悟,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

“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

正是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

临证之际,不必在“病名”上钻牛角,不但不考虑西医的病名,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

胸中不存一丝先人为主之偏见,头脑空明灵动,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如此,则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几见病知源,少犯错误。

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也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难症痼疾,师法仲景”是我一生的座右铭,愿与青年中医共勉!
六经辨证系统摄了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任何一个脏腑或一条经络有堵塞或能量不足都会引发局部的病症,根据六经辨证模型,脉证合参,找出证(病位,阴证或阳证),根据证来遣方用药。

人体大循环通畅了,气血津液足了,很多局部的病自然就好了。

心里调节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部分,特别对于女性患者,心里调节更重要。

通过心里调节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更好发挥患者本身强大的自愈能力。

若患者配合医生改正不良习惯,养成好的习惯,身体会保持长期的健康。

2017年6月于北京一元堂中医讲座
读经锻炼,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岐黄治身,道德润心;
身心合一,我命常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