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如何得满分?附答题技巧+解题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在逐年增大,题型从传统的上下句默写到越来越重视诗词赏析,尤其诗词中的名句更是考查重点。
关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会分成【鉴赏技巧】【答题模板】【解题思路】三个块去讲。
【鉴赏技巧】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 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 、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 、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
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
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 、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 、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 、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答题模板】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比方说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古诗词语言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1.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亲切,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概括诗歌语言特色的术语:
生动活泼辛辣讽刺通俗易懂朴素自然
言简意赅奔放流畅词采瑰丽清新明丽
简练流畅自然天成含蓄蕴藉隐含哲理
……
(二)分析诗歌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
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时光流逝古迹—怀古伤今
梅花—傲视小草—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征蓬、归雁—思念(思乡) 南冠—囚犯
松竹梅—高尚情操
白衣苍狗(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
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
双鲤—书信
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隐居生活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
怀橘—孝顺双亲红叶—以诗传情红豆-相思
咏絮—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
(三)辨析表现手法
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1. 直抒胸臆
2. 借景(物、事、画面)抒情
3.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4. 托物言志
5. 借古讽(喻)今(《石头城》《乌衣巷》)
6. 通过典故言志(《锦瑟》)
7. 一语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8. 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 象征
11. 动静结合(《山居秋暝》)
12. 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3. 以静写(衬)动
14. 以乐景衬哀景
15. 以哀景衬乐情
……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四)把握情感类型
1. 忧国伤时
2. 建功报国
3. 思乡怀人
4. 长亭送别
5. 生活杂感
(五)分清艺术风格
1. 豪放类:
苍凉博大志趣高远情感深沉雄劲粗犷气势雄健
气氛悲壮意境高远情调豪迈寄托遥深气势雄伟
想象新奇腾挪跌宕撼人心魄景象壮阔清新飘逸2. 婉约类:
风格清新清新淡雅含蓄蕴藉韵味悠长格调凄清
意境深邃抒情含蓄婉转清幽空寂幽静空灵
“诗中有画”
【解题思路】
中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内容和语言,题型可分成客观题和主观题。
1. 客观题:
主要是选择题,它包括赏析、判断、识记等子题型。
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作品中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对于这类试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答: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2. 主观题的解答:
(1)从关键词语入手,如抓住诗句中的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及作用,去品味赏析。
(2)从关键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6)从作者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入手,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 赏析类主观题的解答:
(1)体会诗歌的遣词。
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三方面来分析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会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3)体味诗歌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4)领会试题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和命题者的意图。
4. 鉴赏诗歌的一般流程:
诵读(或默读)全诗一一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悟和共鸣——评价诗歌的审美价值——创造自己心中的新形象。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答案。
组织答案因题而异:(1)对问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2)对综述题,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即答出“诗歌写了什
么”“是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3)对对比题,要通过研读,比较其异同,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4)对领会主旨题,应指出诗歌表现的思想倾向,具体剖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或表现手法来表达其思想与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