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峪金矿区金矿成矿控矿因素及找矿远景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物的矿体,在地质学上划分为热液型和岩浆型两大类。

热液型金矿矿床形成于热液活动强烈的地区,主要由热液液相和气相分离而形成。

岩浆型金矿矿床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热液有关。

热液型金矿矿床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大地构造背景,通常是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和地壳改造过程;(2)热源和能源,来自于地下的岩浆和热水的活动;(3)热液流体,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热水的混合,产生了富含金的热液流体;(4)沉淀环境,是指形成矿体沉淀的地理和物理环境,通常是低温、高压、低氧化还原潜等条件下的大型缝隙和裂隙。

热液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构造运动剧烈的地区,如华夏地区、欧亚地区、北美地区等。

其中,华夏地区是世界上最富含金矿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华东和中南部的成矿带。

这些金矿常常和铜、铅、锌等金属元素复合存在,形成多金属矿床。

岩浆型金矿矿床是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岩浆的升华,金元素在高温高压下,溶解在岩浆中,当高温岩浆冷却后,产生了含金水溶液。

金矿矿床的形成取决于金的沉淀,通常需要高温、高压、高浓度的金水溶液,以及金矿物的化学反应和沉淀过程。

岩浆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带和造山带:如安第斯山脉、北美西部和加勒比海的岩浆侵入带等。

由于岩浆热水在形成矿床过程中的溶解度和稀释度有限,因此岩浆型金矿矿床的总产量相对较小。

总之,金矿矿床具有复杂的地质成因和各种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金矿床的地质属性和成因机制,对于发掘金矿矿床的潜力、提高金矿资源利用率、推动黄金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

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

实习一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1001113309 林良平一、控矿地层该地区志留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以志留系和三叠系分布最广。

志留系常组成背斜核部,三叠系常组成向斜轴部。

与内生金属矿床有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下三叠统大冶群第四段一中三叠统第一段范围内,特别是下三叠统大冶群第七段与中三叠统蒲圻群之界面间。

二、控矿构造该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段,分布有EW向构造、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新华夏系、姜桥帚状构造及NW向构造5个构造体系,各构造体系活动时间具明显的超覆性。

不同方向和方式的应力作用于同一地块,造成该地段构造的复杂性。

区内岩体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展布规律,反映了新华夏系与早期构造体系复合部位的联合控矿作用。

三、控矿岩体区内分布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大小共21个。

出露面积占23%,为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岩体内围岩捕虏体较多,一般剥蚀不深。

岩体侵入地层主要是中、下三叠统,少部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仅殷祖岩体及其周围小岩体侵入于志留系地层中。

四、矿化异常信息1.围岩蚀变:如表1-1所示。

表1-1 围岩蚀变类型表2.物探异常分布于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地磁异常,磁场强度在1 000nT以上者,可作为铁矿的找矿标志。

3.地球化学异常铁基本地球化学异常值>3.0%;铜基本地球化学异常值>50ppm。

4.重砂异常铜山口附近有白钨矿、黑钨矿、泡铋矿、辉钼矿、方铅矿、银、铜矿物的叠加异常。

铜绿山附近有金异常。

殷祖岩体西北缘有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异常。

说明此区很有可能是多金属多期叠加矿床。

5.矿化按各主要岩体分别选择一个典型矿点,简述其地质矿化特征。

1号矿点(金山店岩体):矿床位于金山店侵人体与中三叠纪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上。

围岩富含镁和膏盐成分,常被石英闪长岩交代成透辉石、金云母矽卡岩。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断裂发育,以NW向纵断裂为主。

矿床由15个矿体组成,大致呈NWW--EW向长条状平行排列,长3 500m。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区和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
二、控矿构造条件
• (二)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第 一
– 中、小型控矿构造是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的次级控 矿构造,其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

– 中、小型控矿构造包括矿田构造、矿床构造等。矿
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的地质构造总和。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的形态、
火山岩、侵入岩、深源包体等)地球化学丰度的对比研
第 一 节
究也发现,区域矿床类型与下地壳-上地幔元素丰度间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近年来人们又注意到加拿大科迪 勒拉成矿带内不同构造单元中均有铜矿床产出,包括斑 岩铜矿、块状硫化物铜矿和层状铜矿。不同成因类型铜

矿床在同一成矿带内产出表明铜矿的形成并不只是受地

壳表层地质构造因素控制,其富铜的原因可能要归结于

该带内高铜丰度值的上地幔。
件 • 上述几个典型地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虽然还是初步的,
但已较明确地显示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是由
于上地幔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所引起。将地壳作用和上
地幔作用联系起来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可以合理地解释
不同区域内成矿专属性问题。这类研究也是目前国际地
时代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
在我国以石炭-二叠纪最为重要。铁矿主要产于前寒武
纪地层中,大部分条带状含铁建造形成在距今
2600~1800Ma的时段里。
五、岩性条件
• 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对于成矿作用方式、矿
化强度、矿体产状及矿床类型等均有明显
第 一
的控制作用。
节 • 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岩石的孔隙度、裂隙
矿 规 律
生在某个或某些地质时期内。这样的矿 化比较集中的时期称为成矿时代。

中国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找矿前景

中国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找矿前景

中国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找矿前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206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No.B0701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PMR200833)作者简介:郭春影,1982年生,男,博士后,主要从事矿床学研究.E-mail:guochunying106@163.com中国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找矿前景郭春影1,2,张文钊2,葛良胜2,夏锐1,2(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大陆由稳定地块和造山带2类大地构造单元构成。

前者主要包括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以及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块,东北地区的佳木斯地块、额尔古纳地块、松嫩地块,中部地区的松潘-甘孜地块、西南地区的西藏和羌塘地块等小型的地块。

稳定地块之间是褶皱造山带,涵盖了3个全球性的造山带,即中亚(或古特提斯)造山带、环太平洋造山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

按照国内的传统认识,将造山作用分为600~405Ma的加里东期、405~270Ma的华力西期、270~208Ma的印支期、208~90Ma的燕山期和<90Ma的喜马拉雅期。

稳定地块之间的褶皱造山带是造山型金矿形成的有利地质环境。

根据容矿岩石地质环境的差别,造山型金矿床可分为3种主要金矿床亚类:绿岩带型、浊积岩型(又称板岩带型)和BIF型。

在中国,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华北克拉通北缘、小秦岭和秦岭地区、新疆北部(例如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和中国东南地区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地块的碰撞拼合形成的褶皱带,此外西南三江地区和中部的祁连山褶皱带也发育一些造山型金矿床。

胶东地区的造山型金矿主要有三山岛、焦家、新城、玲珑、阜山、台上和大尹格庄以及大概300个小型的矿床和远景区。

近年来深部探矿取得重要突破,在焦家深部、寺庄深部等发现了重要的金矿体。

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成控矿规律及探矿前景分析

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成控矿规律及探矿前景分析
达 到 了 角 闪 岩 相 一 高 角 闪 岩 相 ,属 退 以 下 并 于 Ⅲ 脉 带 ; Ⅲ 、 I V 脉带 也 向 下 延 伸 也 很 深 , 在
Ⅱ脉 带 : 规 模最 大 , 是金 厂峪 矿段 的主要 脉带 , 岩 性 以绢云 石 英 片糜 岩 、 绢云母 、 钠 长 石英 片 糜 岩 和石 英 大 脉 为主 , 脉带 沿走 向连 续 长 1 5 0 0 m, 宽 2 0 m ~8 5 m, 由地 向南 侧 伏 , 它 包 含 两 个 沿 走 向 呈 平 行 状 的 共 扼 分 枝 脉
量 已经 超 过 1 0 0 t 。 黑石峪矿段 ( 3 6线 以 北 ) 长约 1 7 0 0 m,
I 脉带 : 分 布 于 0线 ~2 7线 间 , 长 6 0 0 m, 宽 1 0 m~
床, 开 采始 于唐 朝 , 历 史悠 久 。1 9 6 5年 2 5 m,延 深 1 8 0 m ~2 2 0 m, 走 向北 东 ,倾 向 北 西 ,倾 角 由河 北 省地 质 局 第 五地 质 大 队完 成 金 4 0 。 ~6 0 。 , 以次生 硅化 破裂 带 为 主 , 矿化 较 差 , 局部 可 厂 峪 矿 区勘 探 工 作 , 提交《 河 北 省 迁 西 见 有 绢 云 母 片 岩 一 钠 长 石 英 片 糜 岩 ,此 时 矿 化 转 好 , 在

律 以及 探 矿前 景 ,为今 后 的 探 矿工 作 脉 。但延 续性 差 , 矿 体 小 而 零 散 。 下 部 平 行 于 Ⅲ脉 带 。
权 指 明了方 向 , 以期 取 得 了更 好 的 效 果 。
西 向 构 造 带 (I级 ) 、 燕 山 褶 皱 带 (Ⅱ 与 山海 关 隆起 ( Ⅳ级 ) 的衔 接 9 - . b . 。矿 床

豫西申家窑—葫芦峪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豫西申家窑—葫芦峪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5430m,区内出露 2370m,平均倾向 265°,平均倾 角 31°。崤 01Ⅰ金多金属矿体、崤 01Ⅱ金银矿体
产于此带。其中崤 01Ⅰ金多金属矿体是区内规模
最大的工业矿体,走向长 1275m,倾向宽 785m,矿
S3组成,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和成矿构造。崤 01构 造带为研究区最大的构造蚀变带,全长 5430m,平 均倾角为 31°,局部地段在构造带的下盘见有辉绿 沿脉,总体展布方向显示追踪现象。在崤 01下盘分 布有羽列状的次级断裂构造,已查明的有 S2构造 带。
关键词 金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DOI:10.3969/j.issn.16746082.2019.08.006
GeologicalFeaturesandGenesisoftheShenjiayaoHuluyuGoldDepositinWesternHenanProvince SuoYong WangChunyong GuoFangfang
索 勇 王春永等:豫西申家窑—葫芦峪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9年 8月第 8期
区西北部(距申家窑采矿区 1km处)出露有白垩纪
石英闪长斑岩。据重磁资料,推测其下埋深约 2km
存在与区内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34]。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地质特征
研究区发育含矿构造蚀变带 7条,自西向东依
崤山地区位于东秦岭—大别山成矿带内,区内 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良好,被认为是豫西 最有金多金属找矿潜力的地区。近年来,在该带内 发现了中河银铅矿、老里湾银矿、崤山金矿、安沟金 矿、张家河金矿等大—中小型金多金属矿床 30余 处。申家窑金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熊耳 山变质核杂岩中部,为进一步指导矿区后续找矿工 作,本研究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刘 良,韩 东,秦升强,于 洋摘要:矿产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与使用有效性对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金矿,有着极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和一般矿产相比,金矿床的开采难度相对要更高,要想对金矿床进行开采,就必须充分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

本文将在概述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床类型的前提下,分析金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而探讨金矿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床;类型划分;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非稳定型古陆是较为明显的大地构造性质,属于复合型大陆,由诸多小陆块、微陆块和造山带构成的,主体归属于藏滇、塔里木、华北华南和印度板块,另外北部归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东南部归属于菲律宾板块。

经过漫长的地质发展,华北、塔里木、扬子小陆块等几大陆块和诸多微陆块通过演化、拼接、改造后形成了中国现代大陆。

晚元古代早期之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陆核与陆块,从后期开始历经的多个陆核发展阶段,包括早古生代、晚古神代、早中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受到了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分别是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并相应的经历了特定活动阶段。

地球动力学的环境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先发生了陆块裂解,后形成了大洋,在此过程中反反复复经历;大洋与陆地、陆地与陆地、大陆边缘增生、各板块碰撞、大陆聚合等多种极为复杂的地球动力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域,大致有喜马拉雅构造域、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与新生代太平洋构造域、中生代和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域。

中国目前的构造轮廓、环境、资源和地质背景就是多板块之间剧烈碰撞和复杂的体系活动所形成的结果,主要位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藏滇板块之间,板块碰撞力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和华北板块、古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特殊且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赋予了中国地质构造的复杂化,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沉积类型,岩浆活动十分频繁,有非常强的变质作用,这些都属于优越的金矿成矿必备地质条件,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和相应邻区的地球多层物质相互作用、相对运动剧烈程度最高的时期,因此中国和相应邻区最为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阶段就锁定在了中生代和新生代。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想要找到金矿,是需要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这里有十大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第一,了解矿山地质环境。

如果要寻找金矿,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

其中可以包括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和水文学等等,而且还要考虑当地特有的气候、土壤类型和地表形态等因素。

只有深入理解当地的矿山地质环境,才能更好地获取金矿的信息。

第二,寻找金矿指示矿种。

寻找金矿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些金矿的指示矿种进行研究,例如比较容易在金矿中发现的高磁性物质、黑色物质、沉积物物质、磁性物质等。

而且,还要掌握其他金矿指示矿物等,以及影响金矿长期保存的环境因素,这样才能根据金矿指示矿物,有效地紧实探寻金矿。

第三,根据地质特征探索金矿。

探索金矿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

可以根据当地的断裂带状地质特征,如断层、褶皱等,发现可能存在矿物组合的构造断裂带,并进行探寻。

第四,利用传统寻金方法探索金矿。

要有效地找到金矿,还可以利用传统的寻金方法,例如掘斗金、开采、沉淀、水淘、拾金、研岩等等。

第五,利用金矿勘查技术探索金矿。

要实现高精度的勘查,就要利用金矿勘查技术,比如磁临勘技术、能谱勘查技术、大地测量技术等等。

第六,利用金矿勘探仪器探测金矿。

利用金矿勘探仪器,可以通过电子勘探仪等来获取金矿的真实位置。

第七,利用衍射成像技术探索金矿。

通过衍射成像技术,可以对金矿进行正确检测,这种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是也很有效。

第八,利用钻探调查技术探索金矿。

金矿调查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宽度,以及黄金分布的状况。

第九,利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探索金矿。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是对地表水动力地质条件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位置。

第十,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索金矿。

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位置,以及矿物结构等特征。

总之,寻找金矿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以上就是十大寻金方法,在寻找金矿时可以参考一下!。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金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沉积型、火山热液型等。

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都将被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金矿的形成过程。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金矿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金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金矿勘查提供指导。

文章将探讨中国金矿的找矿方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勘探技术,分析金矿资源的潜在区域和有利地段,提出针对性的找矿建议。

文章还将关注金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矿床类型中国金矿床的类型丰富多样,这主要得益于其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质背景。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中国的金矿床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岩浆热液型金矿:这类金矿多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有关。

在岩浆活动和热液交代作用下,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上升并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有山东的焦家金矿和辽宁的红透山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这种金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是在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中更为常见。

含金热液在变质作用下,沿层间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富集,形成金矿。

例如,陕西的双王金矿和河南的文峪金矿就是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这类金矿主要产于沉积岩系中,尤其是炭质、硅质岩系中。

含金热液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在沉积岩中富集,形成金矿。

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就是沉积岩型金矿的代表。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2) 板块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地学界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板块构造学说 的发展及其对成矿控制的理论,它成功的运用在斑岩铜矿等矿产的预测 方面。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是认为地地球的壳幔可以分为性质不同的三层,即 刚性的岩石圈、上地幔和软流圈。在板块不同性质的边界,往往分布不 同类型岩石组合和有关矿床(图3-2-2)。板块与成矿关系最主要的是大陆 板块边缘成矿理论,它包括增长和消亡两类性质的板块边缘成矿。板块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首先是通过对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控 制,从而进一步控制矿产的分布。板块构造与成矿关系比较富有成效的 研究,是对中生代以后形成的一些矿床,其中俯冲带控矿和与其有关的 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斑岩型矿床最为典型。图3-2-2表明了俯冲带构造和与 其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斑岩型矿床产出的空间关系。
玉龙斑岩CuMo-Au成矿带 (41-33Ma)
丽江-鹤庆斑岩型 Cu-Mo-Au带 (32-40Ma)
走滑 剪切
哀牢山Au 成矿带 (23-38Ma)
主要大地构造学派有关成矿分析理论: 1)地槽、地台、地洼对成矿的控制
(1)地槽区的控矿和成矿特征 国内外学者在总结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为
主要成矿带(巨型)的空间分布,往往与地槽带 相一致。并进一步认识到,一定类型的矿带 与一定的构造—岩浆带相适应。前苏联学者 Ю.А.毕里宾和В.И.斯米尔诺夫将地槽 的发展演化和有关成矿作用分为三个主要阶 段(表3-2-1)
沉积建筑材料;可燃页岩
晚阶段
深成矿液矿床,主要是硫化物共生组合,复 杂的矽卡岩矿床,火山热液矿床
沉积 组
杂色 含碳氢化合物
Fe、Cu、V、U的沉积盐类、石膏的蒸发岩矿床 石油、天然气和煤

河南省崤山地区葫芦峪大方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河南省崤山地区葫芦峪大方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大 方 山 金 矿床
岭构 造 带 北 侧 东 延 部 分 与 太 行 山 新 华 夏 系 隆 起 南
一 一
,
蚀 变 破 碎 带 出露 长 度
,
,

,
延 部 分 之 复合部 位
,
是 成 矿 的 有利 部 位

在地层
,
产状 为
,


,

地表

,
太 华 岩群 是 区域 金 的一 个 重 要 成 矿 层位

王 志光
,
其 资源 总 量 至 少
。 。
其它 四
崔毫
,
徐 孟 罗 华北地块 南缘地质构造 演化 与成 矿
匕 京
冶金
业 出 版社
,


《华 北 国 土 资 源 》
年第 期
绢云母化


钾化

碳酸岩化等
,
与金 矿 化
,
整个 区 域性 成 矿 带 找矿 潜 力 较 大
总之
该 区成矿地质条件 良

关 系最 为密 切 的 围 岩 蚀 变 是 硅 化
造蚀 变 带 的顶 底 板 附近
一 般发 生 在 构
,
远 景乐 观
尤 以 底板 最 为 发 育
,
硅 化强 烈部 位
,
金 品 位较 高

,
该 类 矿 床勘 查 开 发
,
潜力进 行预测 个
, ,

青 岗坪

陆 院 沟 已 查 明金 矿 体
,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重 视
整 体上

东桐峪金矿区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东桐峪金矿区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东桐峪金矿区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东桐峪金矿位于陕西省潼关县豫陕小秦岭金矿带中西段,小秦岭金矿田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北东向隆起带的复合部位,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区豫西分区。

矿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探明了一定的地质储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探明的地质储量早已开采殆尽,因而有必要对矿区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地质分析,确定找矿方向,避免工程浪费,解决探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矿山即时受益。

关键词:成矿地质分析;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矿脉成矿地质分析矿山地质工作者结合矿山生产情况,对矿区开采的几条矿脉的成矿规律、矿体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工作,明确了探矿方向,充分利用生产工程,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探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探矿效果。

1.1地层控矿作用1.1.1 矿脉(床)产出层位特征区内金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所有已知矿床(点)或含金石英脉均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心部层位,即大月坪组至三关庙组底部地层内。

据对整个小秦岭金矿田粗略统计,洞沟组和大月坪组内赋存含金石英脉最多,三关庙组次之,板石山组内较少。

就已知矿床看,大月坪组最多,矿床规模大,金品位富,伴生有益组份多,个别矿床可单独圈出铅矿体,规模达中、小型;洞沟组、三关庙组内次之,且以单一金组份为主,品位也相对较低;而板石山组内至今未发现工业矿床(如表1)。

与此相反,在太华群上部秦仓沟组、桃峪组中,乃至下元古界秋岔群各组地层内,虽也发现一些石英脉或石英碳酸盐脉,但都含金甚微或不含金。

由此可见,区内金矿地层层位及岩性上的选择性是很明显的。

1.1.2 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脉侧围岩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辉绿岩等,其蚀变有绢去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钠长石化等,其中以前四类为主,其它次之。

各类蚀变往往混杂分布,且明显的表现出近脉则强,远脉则弱和对称分带特征。

即由矿脉向外,依次为内、中、外三带。

各带蚀变宽度一般为0.1—1米,最大10米左右,总的规律是内带小于中带小于外带。

金矿选矿方法及选矿流程

金矿选矿方法及选矿流程

金矿选矿方法及选矿流程
金矿选矿是一种从金矿矿石中分离出金属金的工艺过程。

选矿方法和流程对于金矿的开采和提取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矿选矿方法和选矿流程。

选矿方法:
1. 重选法
重选法是一种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将矿石中的金属与其他物质分离的方法。

矿石经过粗破碎、细破碎、筛分和重力分选等步骤,将矿石中的金属分离出来。

2. 浮选法
浮选法是一种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将矿石中的金属分离出来的方法。

矿石需要进行破碎、磨矿,然后再进行浮选。

在浮选过程中,用药剂使金属矿物起泡,将其浮到液面上,然后将其收集起来。

3. 热法
热法是一种将矿石加热后分离矿物的方法。

加热使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分离出金属。

选矿流程:
1. 原矿筛分
将金矿矿石经过筛分去除杂质和砂土,保留含金矿石。

2. 磨矿
将含金矿石破碎成合适大小后进行磨矿,研磨出金属矿物。

3. 浮选
将磨好的矿石进行浮选,用药剂使金属矿物浮到液面上,然后将其收集。

4. 热处理
将浮选好的矿物进行热处理,将其分离出金属并去除其他杂质。

5. 精炼
将分离出的金属进行精炼,提高金的纯度和品质。

以上是金矿选矿方法和流程的简要介绍。

选矿方法和流程根据矿石的不同特性会有所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和流程,以确保金的提取率和品质。

提高金矿找矿效益的探讨

提高金矿找矿效益的探讨

提高金矿找矿效益是提高金矿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一些可以提高金矿找矿效益的方法:
1.优化地质调查方案:通过优化地质调查方案,可以提高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矿区范围和金矿分布情况。

2.加强矿区勘测工作:加强矿区勘测工作,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矿区范围和金矿分布情
况,有利于优化矿区规划方案。

3.完善金矿资源评价体系:完善金矿资源评价体系,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金矿资源的数
量和质量,有利于优化金矿开采方案。

4.提升金矿勘探技术水平:通过提升金矿勘探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有利于准确确定金矿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5.加强金矿勘探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加强金矿勘探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可以提高勘探
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金矿勘探效益。

6.开展金矿资源的重新评估和重新勘查:对于已经开发的金矿,可以开展金矿资源的
重新评估和重新勘查,以发现新的储量或者更新已知的储量。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
用金矿资源,提高金矿生产效益。

7.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减少矿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提高金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优化金矿开采方案:通过优化金矿开采方案,可以提高金矿开采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9.加强金矿生产管理:加强金矿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金矿的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金矿找矿效益,促进金矿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浅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浅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摘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矿产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开发。

而对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重视,对找矿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矿床的开采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科学技术。

对于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及找矿标志的探索,是金矿床开采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需要提起重视。

找矿标志即矿产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是找矿的重要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找到矿体和矿床需要研究和探索找矿标志。

1我国金矿资源分布及特点1.1资源分布广泛除上海外,各省(区、市)均探明存在金矿,储量一般都比较集中。

我国有1000多个县(旗)已经探明有金矿资源,且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储量较多,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的储量就占到了岩金储量的46%以上。

1.2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较多岩金(占到探明金矿的63.2%),山东储量/资源量最多,储量达593.61t,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接着依次是甘肃、河南、云南、陕西、贵州、河北、江西;砂金(占探明金矿的11.8% ),黑龙江最为丰富,占27.7%,紧接的就是四川、陕西、甘肃。

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的伴生金所占比重约为25%。

许多伴生金矿床规模相当大,例如江西德兴239t,城门山70t,银山59t,甘肃金川75t,黑龙江多宝山73t等等。

其中大部分与铜矿床相伴生,占伴生金储量的78%。

1.3大规模金矿床少,中小型较多岩金超大规模矿床只占到总数的2%、大规模矿床占到10%、中型占17%、小型高达71%。

就矿床品位来看,富矿比例少,中等品位居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

以643个岩金矿床数据为例,平均品位为4.95 ×10-6,60%的小于6×10-6,23.3%为6×10-6到12×10-6之间,只有 16.7%大于12×10-6。

金矿的成因

金矿的成因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7)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

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泛指与元古宙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有空间关系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江南古陆,辽东、内蒙古白云、阿尔泰及广东云开等地。

中国黄金集团资源占有实现新突破

中国黄金集团资源占有实现新突破
的找 矿前 景 。
[ 参 考 文 献]
[ 1 ] 陈衙景 , 富 ± 谷・ 豫 西金 矿成 矿规 律 [ M] - 北京 : 地 震 出版 社 ,
I 9 9 2 ・
征…
肖中军 崤山太古 窗花岗 一绿岩地 体 的地 质特 河南地质 , 2 0 0 0, 1 8 ( 1 ) : 3 2 …


Or e ・ c o n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d p r o s pe c t i ng po t e n t i a l s o f Hul u y u g o l d di s t r i c t
Wa n g Ho n g y u n , Zh a o S u qi a n g , S un Ho n g t a o , Ya n Zi g a n g
2 . N o . 2 eo G l o g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U n i t ,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on N — F e r r o u s eo G l o g i c a l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B u e a r u )
( 1 . N o . 6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U n i t ,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N o n — F e r r o u s eo G l o g i c a l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B u e a r u ;
b e l o n g s t o s t r u c t u r a l a l t e r e d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t y p e .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s a r e s u mma r i z e d a n d 3 p r o s p e c t i n g t a r g e t s a r e d e -

金矿开采选址报告

金矿开采选址报告

金矿开采选址报告摘要:一、金矿开采选址的重要性二、金矿开采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三、具体选址步骤与方法四、案例分析五、总结正文:一、金矿开采选址的重要性金矿开采选址是金矿开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金矿开采的效率、成本和环境影响。

一个理想的金矿开采选址应具备以下特点:矿藏丰富、开采难度适中、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二、金矿开采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1.矿藏资源:选址的首要考虑因素是矿藏资源,需要对矿区进行详细的勘探,了解金矿的品位、储量和分布情况。

2.开采难度:开采难度直接影响到开采成本和周期。

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矿体倾角等因素。

3.交通便利:选址应考虑交通运输条件,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情况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

4.基础设施:选址时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水电、通讯等,以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和时间。

5.环境影响:选址应尽量减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引发生态、地质等问题。

三、具体选址步骤与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矿区地质、矿产、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实地勘察:对选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具体情况,如矿体分布、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3.评估分析:根据资料和实地勘察结果,对各个选址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确定最佳选址。

4.方案制定:制定详细的开采方案,包括矿区划分、开采方法、运输方式等。

四、案例分析某金矿公司计划开发一个新的金矿,经过调查分析,选定了一个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矿藏资源丰富且开采难度适中的矿区。

经过评估分析,该选址方案符合公司要求,有利于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

五、总结金矿开采选址是金矿开采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矿藏资源、开采难度、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 在韧性 剪切 带 上 的后 期脆 性断 裂外 , 主要 发育北 东
6 0 。 和4 5 。 两组 脆 性 断 裂 带 , 这 些 断 裂 多 具 左 行 走 滑 特征 , 一般切 割破 坏 了前述 韧性 剪切带 。矿 区及 外 围
元古界熊耳群及上元古界蓟县系官道 口群地层组成。



黄 金 GO L D
2 0 1 3年 第 1期/ 第3 4卷
葫 芦 峪金 矿 区金矿 成 矿 控 矿 因素 及 找矿 远 景
王宏运 , 赵 苏强 , 孙红涛 , 闫 自刚
( 1 .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 质矿 产局第六 地质大队 ; 2 .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 队)
关 键词 : 地 质特征 ; 地 球物 理特 征 ; 控 矿 因素 ; 找矿远 景 ; 葫 芦峪 金 矿 区
中图分类 号 : P 6 1 8 . 5 1 T D l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1 2 7 7 ( 2 0 1 3 ) 0 1— 0 0 2 0— 0 4
泥片岩 、 白云石英片岩等。花岗质片麻岩包括早期富 钠的 T F G质 花 岗 岩 和稍 后 的 富钾 花 岗岩 , 晚期 则 有 代表大陆地壳裂解的基性岩墙群侵人 。
2 . 2 构 造 葫芦 峪金 矿 区 地 处 变 质 核 杂 岩 核 部 北 侧 , 韧
性 剪切带 及断 裂构 造极 为发育 , 区域性 的早期 北西 一 东西 向韧性剪 切带 贯 穿 矿 区 , 区 内脆 性 断裂 , 除 了叠


第 四系黄土中, 发育近南北 向的冲沟水系, 局部 与东 西 向羽状 冲沟形 成梳状 及 角状水 系 , 是 本 区较 晚形成
的构 造 。矿 区 以北北 西 向的 陡倾 韧性 剪切 带 为主 , 该
一 / \ 阳 凹 断 区J \
组断裂带具规模大 , 延伸长之特点 , 倾 向南西 , 倾角陡 立, 以挤压 片理 化带 和挤 压透镜 体 发育 为特征 。
2 0 1 3 年第 1 期/ 第3 4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露 于矿 区地 表 。它 们 与本 区成矿 作用 密 切相关 。
2 . 4 矿 床地 质 特征
型矿 石 。主 要 金 属 矿 物 以 黄 铁 矿 为 主 , 其 次 是 方 铅 矿、 闪锌 矿 、 黄铜矿 , 氧化物为磁铁矿 、 赤铁矿 、 褐 铁
葫 芦 峪 金 矿床 为 一 以 金 为 主 , 银、 铅锌 共 生 的 构 造 蚀变 岩型 矿 床 。矿 化 蚀 变 带 主 要 受 北 北 西 向 脆 一
摘要: 通过 对 葫芦峪 金矿 区矿 床地 质特 征 、 地 球物 理 特征 和 控 矿 因素的 分 析研 究认 为 , 葫 芦峪 金矿 床赋 存在 太 华群 变质岩 中 , 拆 离断层和 断 裂带 尤其是 北 西向 断裂带是 其 主要 的控矿 构造 , 其矿 床 类型 主要 为构造 蚀 变破 碎 带型 , 并 总结 了找矿 标 志 , 确 定 了 3处重 点找矿 靶 区。
2 . 3 岩 浆岩

属地 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 队, 4 5 0 0 1 6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 , 岩浆岩类型多样复杂 , 侵入 时代 有 早有 晚。太 古界 T r G花 岗岩 系 和钾 质 花 岗岩
广泛 分 布 ; 中元 古 界 熊 耳 群 火 山岩 系 主 要 分 布 于
矿区外围崤山变质核杂岩周缘 ; 同时代侵入和晚期侵
华北地台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衔接过渡带即秦岭 北缘 后 陆逆 冲断褶 构造 带上 ¨ ( 见图 1 ) , 其 北东侧 三
门峡一 观音 堂一 宜 阳一 鲁 山断 裂 为华 北 地 台 与北 秦 岭 造 山带 的分界 断裂 , 南 东侧洛 宁一 卢 氏半 地 堑断 陷 盆 地使 其 与熊耳 山变 质核 杂岩 隔洛 河相对 峙 , 北西侧 三 门峡 一灵 宝一 朱 阳断 陷 盆 地将 其 与 小 秦 岭 变 质 核 杂岩所 分 割 。按 照伸 展构 造理 论 , 崤 山地 区为一典 型 的变质 核 杂 岩 , 其 核 部 由太 古 宇 太 华 群 结 晶 基 底 组成 , 周缘 为拆 离 断层 , 盖层 由古元 古界 铁铜 沟组 、 中
繁, 物 探异 常发 育 , 成 矿条 件 良好 。近年来 , 随着大 量 探 矿 工程 的实 施 , 使 得本 区 的地 质 找矿工 作取 得 了较
大进 展 。
矿 区 出露 太 古宇 太 华 群地 层 , 除 此 之外 , 矿 区北 部 被第 四系 黄土覆 盖 , 沿 冲沟 低洼 处亦 出露第 四系沟 系冲积 物和残 坡 积 物 。太华 群 地 层 主要 岩性 为花 岗
入 的脉 岩类 主要 为成组 成群 , 遍 布矿 区 的变 辉长 岩 和 闪长岩 、 辉 绿岩 脉 , 矿 区外 围 申家 窑一 带 有 燕 山期 侵 入 的花 岗斑 岩 , 物探重 磁 手段推 测 的隐伏 岩体部 分 出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1 2 作者简介 : 王宏运( 1 9 6 9 一) , 男, 河南 方城人 , 高级工程师 , 长期从事有色 、 贵金属勘杏与研 究 ; 郑州市郑东新 区七里河南路 3 5号 院, 河南省有色金
河 南省 陕县 葫芦 峪金矿 区位 于 崤 山地 区中部 , 其 西 与小 秦岭 毗连 , 南 与 熊 耳 山 隔洛 河 相 望 , 北 过 黄 河
2 矿 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 . 1 地 层
为中条山铜 金有色金 属成 矿 区, 雄 踞晋豫 陕 “ 金 三 角” 的 中心 位 置 。本 区 断 裂 构 造 发 育 、 岩 浆 活 动 频
质 片麻 岩 、 绿 泥钠 长片 岩类 、 绢 云石英钠 长 片岩类 、 与 斜 长 角闪 片岩类互 层 , 问夹 绢云 片岩 、 绢 云钠长 片岩 ,
1 成矿地质背景
研 究 区位 于豫 西 崤山地 区 , 所 处 大地构 造位 置为
在 矿 区东部 可见 黑 云斜 长 片麻 岩 、 绢 云 石英 片岩 、 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