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连续进位加法)》公开课教案以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学生说一说,帮老师解答。
师:那谁愿意完整地说一下这个算式的算理?
学生说完后,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师:你发现这一题与我们这2天学过的三位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两次连续进位的情况。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续进位加法”。
随着三位数加法的数字越来越大,我们更容易出错,所以需要对计算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可以在原竖式上重新计算一遍,也可以在旁边再列一个竖式进行“验算”。那如何验算呢(
2、知识的连接性要及时迁移。
3、小老师的培养能力还不够,太胆小。
4、板书的利用上还不够。(书写要更加规范)
5、平时上课自己课堂的节奏把握很重要,语速要更加干净利落。
练习三:填一填
4 5 9
+ 2 6 +6 3 8
6 0 1 7 1
学生填好后,师:想不想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呢?
生:想知道。
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验算)
那自己试一试吧。
练习四:课堂作业本第4题
妈妈带了400元,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请你帮妈妈选一选,并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说一说做这一题的关键步骤:选一选——算一算
小组派代表说。
师:是呀,看似简单的题目,我们还会出错,那么在列加法竖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代表说,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
课件通过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
学生们提的问题不够有实力,所提的问题太琐碎,不够规范。
第二步:合作探究我快乐
教Hale Waihona Puke 难点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
知识点
万以内加法竖式的三个计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课前准备
课件、尺子、预学单




第一步 自主学习我能行
二次备课(反思)
学习目标:
课件先展示预学单中的第一大题
1、列竖式计算
29+47= 475+122= 238+90=
老师巡视,挑选好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展台上。请其他同学进行检查或者提问。
若没有问题,师:你觉得哪一题有些难度?为什么
生:第3题,因为它需要连续进位三次。
练习二:当当小医生
162365
+959 +285
1 0 11 640
每个同学自己完成,完成后同桌合作说说你修改得理由和结果。
请同桌派代表说一说讨论结果。
此处生猜猜看)
师引导:只要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重新计算一遍。看结果是否与原竖式结果一样。
请每个同学自己尝试一下验算的过程。
提问不仅可以是问题上的提问,也可以是考考同学的思考性问题(欠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
第三步:智勇冲关我必胜
学习目标:
练习一: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以下3题竖式计算并验算。
78+165= 409+394= 746+268=
学习目标:
师:根据我们刚刚提到的3个重要的注意点,你能试着完成预学单里的第二题吗?
697+235=
请一个同学上台做一做。
师:我们刚在计算时是否也注意到了这3条计算法则?
对于上面这位同学的做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情况一:若学生提问,则让那个上台做的同学回答。
情况二:没有人举手提问的话,那王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十位上是“3”,而不是“2”
师: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3题。
老师在台下巡视、观察。
师:下面我们进行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任务两点:第一:检查同学的书写格式、过程以及答案是否正确。有错的请订正好,由组长把关;第二:四人小组讨论列加法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并由组长一人进行记录。
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台下巡视。
讨论结束后,师:现在说一说你们组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追问错误的原因)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连续进位加法)》公开课教案以及反思
备课表
课题
万以内的加法(连续进位)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算理,会进行验算。
发展性目标:
学会万以内的加法计算以及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学会验算。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的书写动作太慢,平时欠缺培养以及提醒,导致练习部分的练习一拖延太长时间,最后一题的提升习题没能按时完成。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连续进位加法)
697+235=932
697验算 235
+235 +697
——— ———
932 932
教学反思
1、需要大力培养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有效讨论(交流要有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