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原因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原因思考作者:徐端倪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0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带领人民走向幸福、中华民族崛起的必须坚持的根本性道路。
本文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等方面阐述了坚定道路自信的原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其中道路自信是就是对当前我国所选择的发展之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之路,逐步带领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道路有坚定的信念、不移的信心。
这个道路是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前提下,强化”五位一体”建设及其他方面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要对四项基本原则继续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人民的福祉、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落脚点。
1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打击了中国城乡手工业,刺激了中国的商品生产,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挠的斗争,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运动、变法和革命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掌握政权和实现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起来,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和侵略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别无出路、别无选择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并孕育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武装夺取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新中国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中国逐步走向稳定、繁荣、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2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基本经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定不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从国情出发,围绕经济建设,以思想基本原则为准绳,把改革开发过程继续深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五位一体”各方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个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经济建设上,始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上,始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存在。
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各个阶级都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但这些探索并没有带领中国走出困境,而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社会的命运带来了指引,先驱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通过走这条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建立了新中国。
由此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并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2.3必须反对两条不同于以改革开放为特点的“老路”与“邪路”
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已经带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的了丰硕的成果,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非万事顺利,既遇到了怀疑,也遇到过阻碍,“左”和“右”的误导总会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邓小平曾经就强调要对“左”或“右”的思想都要坚决反击。
对那些坚持走封闭、搞计划经济的“老路”的人,那些走改旗易帜“邪路”的要坚决予以抵制。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照抄人类的一切成果,而是要借鉴他们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下转第8页)(上接第4页)主义道路。
3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3.1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经济、发展中国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表述,有三层含义:一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而不是东欧、苏联式的“改制”。
二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是实行全盘西化,否则,即使“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吗,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
现在国际市场已
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
”三是“如果不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就有可能亡党亡国。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社会经历了近36年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成功转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全面运行,人民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各方面建设成就明显,一个雄雄大国正在崛起。
3.2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这五个方面的“加快”,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表明了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态度,也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所在。
贯彻落实好这些要求,必将为继续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必须以先进科学的制度机制为保障。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强化各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尤其要改变旧观念,打破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好制度顶层设计,以科学、规范、系统为标准,建设完整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
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必须具备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位一体的自信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有正确的理论指引和根本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奋进的时候,要做到党中央提出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