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考
进入十三五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上升较快,对河道建设的要求也在提高。
人们不断地向河流索取,造成了今天河流生态系統的退化及河流功能的减弱,河流的健康生命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河道建设,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显得日益迫切。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专业工作经验,对生态河道的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标签:城市河道;生态建设;研究
前言
生态河道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河道自然形态及畅通,改善水质。
同时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合理的水理调节和分配,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对水资耗损的需求。
生态河道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建设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城市的河道水系,使得城市具有灵性,也积淀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河道的功能定位再也不能简单的局限于“防洪、除涝、航运、水调度”,河流的生态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生态河道的建设旨在通过城市河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水景观和亲水空间的营造,以及优秀水文化的有机融入,在充分保障河流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河流的社会、人文、艺术、美学和文化内涵。
1、栖霞市生态河道建设概述
栖霞有出境之水,无入境之流,其中,白洋河全长44公里,每年流入门楼水库的水量约1.8亿立方米,占其总量的95%,是烟台市的母亲河,为了何护好这条河,让烟台人民吃上放心水,栖霞总投资近2.4亿元,对白洋河进行全方位、高标准治理,工程分三期进行,现已完工。
本人作为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在2011年8月,参与了白洋河治理三期工程。
该项目是国家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综合治理河道5.5公里,修筑沿河道路5.5公里,浆砌河堤10公里,建设穿堤桥涵工程4处,沿河绿化5.8公里。
项目建设将防洪、生态、经济等多种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新的科学治河理念,提高了白洋河水源水质涵养能力,取得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效果,实现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共赢的目标。
2、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同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
为此,生态河道建设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赖以生存的要求,以” 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 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
3、生态河道建设的目标
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对河道生态系统涉及的行洪排涝、堤岸改造、水系整治、水质保护、休闲娱乐、沿岸绿化等统筹规划,以达到生态河道建设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如下内容:
3.1水质目标
遏制水污染恶化趋势,使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实现水清的目标,为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形成沿河经济带、生态带、景观带奠定水质基础。
3.2河岸整治目标
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使分散的、孤立的水系联成流动、循环的水网系统,满足亲水要求,达到水系的连续、整体和通畅的目标。
通过生态护岸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景观舒适度,为沿河经济带建设和腾飞,提供水景观支撑。
3.3生态目标
在水质改善基础上,通过植被体系建设,使沿河植被和水中生物得到恢复,做到水清、岸绿,实现河道水系生态化。
对于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水系,要结合名胜古迹、旅游景观、水上运动和娱乐等项目,为其提供水环境保障。
4、生态河道建设的实践发展
现阶段,开展以“清水河道”建设的河道工程,受到世人的关注。
栖霞市的河道工程建设,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进行河道生态建设,通过合理的河道整治,还原河道工程的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对于河道工程的发展非常重要。
如何结合河道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生态河道的建设,是当前河道工程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4.1 围绕生态河道建设的基本要求,开展河道建设围绕生态河道建设的基本要求,开展河道建设,确保河道水底清淤、水中障碍以及水面清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在河道综合整治治理工作中,应明确的划定河道管理的范围,在保证河道工程整体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的河道工程中动植物保护的措施,尽量为河道附近的动植物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态河道的建设。
4.2 树立全新的河道整治理念,改变河道的结构形式
在河道工程中,河道呈现纵向流动、横向联通的状态。
在进行生态河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努力避免河道平面的直线化发展、河道材料的硬质化发展。
结合河道原有的特点,树立全新的河道整治理念,力争改变河道的结构形式。
结合实际工作,可以选择通过植物护坡、复式断面以及堆石护岸等措施,在保护和美化河
道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河道工程的造价,提高生态河道建设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民生工程的改造,做出积极的努力。
4.3 更新河道整治的技术,进一步打造符合河道生态化建设
更新河道整治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水的行水功能、排水功能。
同时,通过先进的河道整治技术,还可以打造优美的河道景观,在不破坏河道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维护河道两岸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发展,对于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群落生命的基本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水体与生物群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二者共同的作用使河流自净能力有所提升。
因此,结合生态河道工程的建设要求,更新河道整治的技术,在保持河道自然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前提下,生态河道工程的建设就会逐渐满足社会经济、人类生存以及动植物生物物种繁衍生息的有效需求。
在河道整治的具体工作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进,是确保生态河道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文明的提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河道的生态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符合自然要求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河道,使得多城市河流的综合治理、生态建设朝着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及恢复水生态良性循环方向实施。
参考文献:
[1]龚建佐.浅谈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5(01)
[2]蒋诗达.浅谈水利工程生态河道的建设与施工[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
[3]汤亦平,张毅.生态河道建设在海宁市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风.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