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训”法搭建学习文言文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形训”法搭建学习文言文的桥梁
一、研究背景
汉字是智慧的符号,字字有涵义,由汉字组成的文言文言简意赅,是最优美的书面语言。
在新疆内高班语文教学中,学习汉字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汉字,能读懂文言文,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古汉语语法及文化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新疆内高班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影响新疆内高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因素
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差异,新疆内高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较多的障碍。
(1)历史文化的差异
维吾尔族和汉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了大量典故、神话传说、寓言及历史人物的轶事,这一切都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文言文中不但有离我们久远的文化常识,如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状元、解元、乡试等;有读音与含义特殊的通假字,如“详”通“佯”;“蚤”通“早”等;还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词类活用、固定搭配等一系列特殊语法结构。
这对于汉族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对于不了解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了。
(2)自然環境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新疆有许多维吾尔谚语都和牛、羊、马、骆驼、草原、沙漠、戈壁有关,具有浓郁的塞外特色。
然而,汉民族根据自身特定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文言文词汇,如五湖四海、沧海桑田、庐山真面、泾渭分明、百川归海、雨后春笋……这些来自文言文的成语都具有着浓厚的汉民族特色。
正如维吾尔族的成语“沙子开花”就与汉语中的“铁树开花”是一个意思,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新疆内高班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困难重重。
(3)宗教文化的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语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大,维吾尔语中的不少谚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涉及到伊斯兰教的观念、习俗及宗教活动。
而汉语受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的深远影响,汉语里有很多来自佛教的文言文,如“五体投地”、“看破红尘”、“借花献佛”、“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这类文言文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另外,汉民族和维吾尔族在价值观、人生观、民风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皆
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汉语文言文和维吾尔语的文化差异。
三、“形训”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涉及到两个部分,即“文”和“言”。
“文”的教学重在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艺术技巧,感受作者的丰富情感;而“言”的教学,即讲解字词、疏通语句。
从文学文本本身来讲,“文”更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言”却是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对于新疆民族学生来说,更是无从读起,更别说理解文章内涵了。
因此,在文言文中教学,字词讲解是关键。
形训,又叫以形说义,就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来解释字义,从而探明词义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用形训方法分析字词,不但能够加深新疆内高班学生对汉语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而且能搞提高新疆内高班学生学习中国古文的兴趣。
(一)用“形训”法理解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字
1、特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陈情表》)
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过小孤山大孤山》)
《说文解字》中写到“特,未经阉割的牛,小公牛。
”特,金文= (牛,牛犊)+ (寺,祭祀祝祷的场所),造字本义:名词,专门用来在盛大庙会上祭神的小公牛。
因此后来引申为“表示单独之意的奇数”,又由此引申出“特殊的、独特的”;后引申为“专为某事的——特别、特地”;又引申为“专指不公开的、专门做某事的人——特使”;此外还可以表示“仅、独、只”等,用作副词。
2、信
①信誓旦旦。
——《诗·卫风·氓》
②信而见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贾谊《过秦论》
《说文解字》中写到“信,诚实不欺。
字形采用‘人’、‘言’,是会义字。
”信,金文= (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
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因此后来引申为“忠实地,坚定地”;后由此引申出动词含义“当真,不怀疑”;后进一步引申为副词“听之任之地,随意地”,“ 确实,实在”,形容词“无可怀疑的,确实可靠的”;此外还可以表示“证物、标记、消息、函件” 等名词。
这样一解释,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就很容易记住“特”和“信”字的几种解释了。
(二)用“形训”法辨析意义相近的字词
例如:疾——病
“疾”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病也。
”那学生不禁要问一句“疾和病有什么区别啊?”这个问题用“形训”法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了。
疾,甲骨文= (大,人)+ (矢),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
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
“矢”字暗含了“疾”只是皮毛的外伤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解释:“病,疾加也。
”就是病加重的意思。
“疒”是“病”的本字。
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举、抓握。
疒,甲骨文= (人,患者)+ (水,汗液)+ (爿,木床),表示病人躺在床上发汗。
造字本义:动词,健康不佳而卧床休养。
因此,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此外,刀-刃、逮-捕-捉、驰-驱、既-即等都可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
文言文不是一个个汉字的简单排列,而是中华民族古人生活、感情的积淀,是中国古人生存的记录,是古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每一字都有丰富的意蕴,可以说每个字都有生命。
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新疆内高班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一员,学好文言文既可以从中了解祖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情风貌等,还可以继承我们祖国的文化精髓,增强新疆内高班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增进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杨晓黎.汉语词语与对外汉语研究[M].安徽大学出版社
[2] 朱光潜《诗论》、《论文学》
[3] 王力《古代汉语》
[4] 蒋晓菊.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分析.语文教学通讯[J].2012.9
[5]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说文解字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百题》、《古诗精华》、《唐诗鉴赏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