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赏析课程中歌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赏析课程中歌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艺术赏析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今的音乐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若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底蕴,艺术赏析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范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艺术的审美效应是在一种长久的积淀中培养和显现的,审美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德育的发展。
人们常说如果一个学生的品德不好,他将是个危险品。
我们今天从歌剧来认识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歌剧,可以通俗的解释为以歌唱为主的戏曲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古典戏曲和地方戏曲都可称之为“歌剧”,但这却与文艺复兴以后滥觞于西方世界的歌剧(Opera)并不能等同视之。
“五·四”以来,由于效法西方文化,借鉴西方成功的艺术经验,多种活跃于西方舞台的音乐艺术形式被逐渐地介绍和引进而来,其中“歌剧”也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
但遗憾的是,由于歌剧创作的复杂性,以及表演上较高的综合艺术水平要求,相当一段时间里,尽管也有不少人不断地涉足其问,但就20世纪早期的中国舞台而言,歌剧的形成与发展远不如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来得那样顺利与发达,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以及纳入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征途中,显得非常地艰难。
管如此,对于20世纪早期人们在歌剧艺术领域中的追求和努力却不能忽视,因为,前事不忘乃后事之事,可以说,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民族歌
剧领域里所产生的成就,和早期新歌剧的探索难以割舍其联系的。
因而,如何看待20世纪早期歌剧的发展,如何给予其合理的定位,就成为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歌剧从1920年诞生至今,已有无数作品问世,但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数《白毛女》《江姐》《原野》。
这三部作品分别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每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剧作品。
《白毛女》于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编剧,马可、张鲁、瞿维等人共同创作完成。
1948年5月首演于延安中央学校礼堂。
《自毛女》这部歌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有血有肉的形象,合理的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使其具有戏剧性,细节描写真实可信而且合乎逻辑,这一切都成为《白毛女》成功的重要因素。
《江姐》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首次在北京上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剧本的主要素材来源于长篇小说《红岩》,这部小说曾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的情节、人物深为广大人民所熟悉,所以在这部小说基础上改编过来的歌剧,从剧本内容上本身是颇受欢迎的。
《原野》由万方编剧,金湘作曲,根据我国剧作家曹禺名著改编创作而成。
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较多地使用宣叙调的形式,较我国以往歌剧创作有所突破,作曲家采用多调性思维与旋律片段相结合的
原则,使宣叙调在不同调性的游移中进行纵向的叠置和横向的延展,同时注意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借鉴了中国戏曲中韵白的神韵和古典诗词吟诵的方法以及说唱音乐中的形式,赋予宣叙调以中国特色和多样性,同时在《原野》中作者将多种技法糅合至音乐。
《原野》创作的成功为今后歌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品以它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而掀起了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学校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大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们经过了高中阶段紧张枯燥的学习,进入大学后,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会全面而充分的展开。
音乐,这个极富魅力的门类也会不同程度的冲击他们的头脑。
如何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接触健康向上的音乐,成为高素质的新一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是要通过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加以引导的。
我们要做的是指导学生主动的认知,欣赏音乐,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音乐之路拥有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
使其在音乐中终身受益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
同时对德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