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②、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③、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二、知识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
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负反馈调节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特征;外界干扰的特征和强度;环境条件等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三、典例解析:
例1.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物、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24
B、3142
C、4213
D、243
思路探究:3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程度最重,因为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1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的程度较重,因为草履虫数量大,说明水体中细菌数大大增加;2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的程度较小,因为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4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程度最小。
应选A。
答案:A
例2.图5-15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图5-15
A.EF段B.DE段C.BD段D.CB段
思路探究:因为鼠群在刚迁入新的生态系统时,其食物来源是充裕的,因此选项D不正确;曲线的BD段,DE段走势大致相似,说明这两个阶段鼠群的增加速度基本相同,因此选项B和C 也不正确;而EF段鼠群的增长比前面几段减慢了,且鼠群种群数量也达到曲线中较高的水平,因此,EF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应选A。
答案:A
例3.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B.在不同的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效率都是相同的
C.各营养级的生物主要以有氧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D.不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相同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包括绿色植物,此外,还有自养的微生物。
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是约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效率不一定相同;不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高有低,不一定相同的。
答案:C
例4.在美国的亚利桑喀巴高原上狮子、狼捕食鹿。
为了保护鹿,人们就开始对鹿的这些天敌进行了大规模的驱赶和捕杀,若干年后,鹿的数量剧增,以致它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许多鹿饿死了,其他的鹿啃食树皮,因而树也死了,对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大量流失。
你认为造成上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根本因素是()
A.鹿的繁殖能力太强
B.缺乏足够的水,使高原上草的生长受到影响
C.鹿的适应能力太差
D.人类的干预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
解析:人类的活动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必须在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答案:D
例5.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成正比,而物种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C
例6.下列是几种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种较为稳定?()
A、食物链较长
B、食物链中消费者较多
C、生物种类较少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