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爻辞正训》之乾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错坤
乾:元,亨,利,贞。

[注]乾,纯阳,名之以象天。

这四字卦辞是对天的属性、天道功能及天的德性所作的高度概括。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初判,两仪始分。

两仪即阴与阳。

古易阳符画为“”称为阳爻。

三阳爻画重叠,名为经卦乾,以象天。

两个经卦乾重叠,名为六爻易卦乾,以象天道、天德、天意、天命。

然孤阳不生,孤阴不成;阴阳本为一身二体,或一体两面,故设乾为纯阳以赋义,拟象以施占。

元,始也。

亨,通也。

利,益也。

贞,纯也,正也,信也,固也。

四德一统于大:最伟大的创始,最刚健的通达,成就最伟大的功业。

遵循着钢铁般的规律运行不息。

元,是天的功能的发生。

亨,是天的功能的扩展。

利,是天的功能的成就。

贞,是天的功能得以持续运行的保证。

元亨利,天之道也。

贞,天之德也。

初九:潜龙,勿用。

[注]六爻易卦拟三材,初、二为地。

地有两重:初为渊,二为田。

八卦正位(亦称本位),震在初。

震为龙,震有正覆,正为升,覆则为潜。

初变阴,则初、二合成震覆,故言“潜龙”,喻君子处在最下层艰困环境中,能无所施,德无所展,故戒之“勿用”。

震为动,动即用,用即有所作为。

震性躁,故有此戒。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注]此两占之辞——
①“见龙在田”:“见”读xiàn,显现。

二,田位。

八卦正位,坤离在二,坤为地为土为田。

震为龙。

二变则初、二成震;二、三成覆震。

二变则下乾成离,离为目为睹,为日为显,合诸象故言“见龙在田”,即龙出现在田野上,喻伟大人物从普通民众中凸显出来了。

六爻易卦拟社会阶层,二代表普通民众一层。

②“利见大人”:“利”,适宜,殷周习语。

“大人”,古指断讼、证契、掌礼之尊者,后衍为有大德之长者,是道德权威的标志。

乾为大人。

下乾,暗喻尚无登大位之大人。

二变则下乾成离,离为光为显,象辞之义是:日升,光芒将大人的形象从黑暗中显现出来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注]由此卦位取象。

八卦正位,艮在三。

艮不为君子,震为君子。

辞作者视此艮为震覆,故称“君子”。

君子德有两面:刚与柔、勇与智、盛而谦、尊而温。

离在二,拟日则下爻象日始,上爻象日终,上爻与艮重叠,故言“终日”。

三变则三二成正震,三四成震覆。

震正则勇盛,覆则警慎,故兼言乾惕。

乾,刚健。

乾乾,卦体上下皆乾,故重其辞,比喻健而不息。

惕若,警觉貌。

厉,危险。

咎,过失,责辱。

辞义为:君子奋发进取,昼行夜省,戒慎恐惧,如此,即使临危处险,或能免辱了。

君子,本义指人君之子,后为统治者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再后衍为有美德的人。

《周易》经文即卦爻辞兼用三义,一般不以艮坎为君子。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注]主语为震。

“或”,不定之辞,表示事情有两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八卦正位,巽在四,巽为进退不果,故于此言“或”,表明四进或据五,退或返初。

“跃”,跳,上腾。

四变则四三成正震、四五成覆震。

震为龙,正为跃,覆为潜。

“渊”指初。

按文理,升曰跃,降曰潜,而此言“跃在渊”,含义隐晦。

因四近五,六爻卦位,五为至尊,象征王权,只可天下一人,不可增二与併。

事属无可奈,故断之“无咎”。

何以言跃在渊,而不言跃在三、跃在二?是因为根据八卦本位,四与初互为应爻,震跃在渊即返归本位。

所谓“应”,有呼应、应援义,实指八卦相错为四偶,平行重合后彼此主爻相偶合,即震初与巽四相应,艮三与兑上相应,坤离二与乾坎五相应。

不错则不相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注]两占之辞,义一贯之——
①“飞龙在天”:六爻易卦拟三材,五、上为天,而五又当天人之际,因而赋有特定含义:常用来象征神权、君权、父权、夫权。

五变,则五四成震,五上成震覆。

震为龙,五为其主爻,在天曰飞,故落辞“飞龙在天”,比喻人生事业发展到巅峰状态,如取得了大位。

②“利见大人”:象解同九二。

不同之处在于:九二之大人为有大德之大人,而此九五之大人则不仅有大德,且已进据了尊位。

上九:亢龙有悔。

[注]此以爻位言。

亢,本义指头颈,后喻高、至高。

易卦拟人,阳上为头首。

易卦
拟三材,五上为天,五为天人之际,上为天之极,即超出局限,空高虚旷无所作为之处,故后世用来喻指规模建制之外,如局外、世外。

上变,则上五成震,升据天极之位,故名“亢龙”。

地球上的事物现象,日中则昃,盛极而衰,此以龙升至空高虚旷无所作为之处,比喻事物发展至极端而必将走向反面,如统治者专制独裁达到极限而导致孤高无辅、独立无援、进退无应,故言“亢龙有悔”。

再者,八卦正位,兑在上,兑为悦,悦则无悔。

此上九阳体而据阴位,处不得中,居不得正,也是有悔之象。

变则无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世无七爻之卦,故“用九”非爻题,“见群龙无首吉”亦非爻辞。

这是在刻意提醒读者:以上六爻之辞,是用爻变之法推演出来的,具体说就是老阳变之法。

爻变的根据来自蓍法。

所谓蓍法,即易占起卦定爻的方法,《系辞传》大衍章专门介绍了它的内容,简单说就是,《周易》易卦六爻都是用49根蓍草参与运算,按挂一、分二、数四、揲三的规则揲数出来的。

具体方法步骤是:先拿出一根放到一边,然后将48根随意(有意亦可)分作两堆,先就一堆每四根一数,数至最后不足四根时,将剩余部分拿走,与旁边那一根放到一起;然后同样方式数另一堆,数至最后不足四根时,将剩余部分也放到旁边那一根那里。

以上步骤再重复两次,就作成了一爻,即是“三变成一爻”。

如上三揲之后,留下来的蓍草根数,只有四种可能,或为24,或为28,或为32,或为36,再用它们除以4,商分别为6、7、8、9,各成为一个卦爻的
代码,古人写为六、七、八、九。

“六”代表一个老阴爻,“七”代表一个少阳爻,“八”代表一个少阴爻,九代表一个老阳爻。

少阴、少阳不变。

老阴、老阳必变。

上述三揲过程,要重复作六遍,一卦六爻才能全部揲数出来,这就是《系辞传》大衍章所说的“十有八变而成卦”。

《周易》以“九”名阳爻,以“六”名阴爻,何也?曰:孤阴独阳不成物,合和而后成物,成物而后能变,能变而后生吉凶,故变者,已变者也;不变者,待变者也。

揲成之卦,或遇一爻变,或遇两三爻变,或遇四五爻变,或遇六爻皆静,或遇六爻皆动,以此展现天地万物、社会人生,森罗万象,不停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如此而已。

时移境迁,故阴有千面,面面不同;阳有万种,种种各异。

是故,变者象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故阴有千面,千面一体;阳有万种,万种一性。

是故,不变者道也。

是故,《周易》以一阴一阳两支爻作为推演的基本单元,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毕天下之能事。

《周易》六十四卦,作者置乾坤于序首,有特殊含义,当涉及到古人的思想文化观念中阴阳观念,及阴阳观衍生的人文价值观的演变,兹事体大,这里不便展开阐述。

这里仅从纯易占角度说明:置乾坤于六十四卦之首,视为一体,统领其余,故设为六爻皆变而加以推演。

其余六十二子卦,皆属小贞杂占,且没有特定事例针对,只是要做成公例示人,故每卦六爻不必依蓍法一一揲出,卦中各爻,有变有不变,可变可不变,皆由作者随心而定,但仍然多以成爻为基准,加以演绎。

还有重要一点:《周易》乾坤卦尾缀以“用九”、“用六”之辞,也是在宣示一种新蓍法的诞生,这是古易学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改革创新!
前商易蓍法是怎样的呢?近现代出土的有关商易的文物资料足以确证:商易蓍法的大衍数是45,盖取自洛书数,揲数出来的卦爻数字代码是五、六、七、八。

五代表一个老阴爻,六代表一个少阴爻,七代表一个少阳爻,八代表一个老阳爻。

商易揲数出去的策数皆偶(非四即八);揲成之策,乾之策一百九十二,坤之策一百二十,合为三百一十二,不合年期。

相比之下,周易蓍法因袭中有大改进:改取河图虚中之数,即天地生物之数,亦即五行数50为大衍数,揲数之策数有奇有偶,阴阳分明;又参合历律,取法自然,揲定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合为三百六十,恰当年期之日,作为阴阳气运周期之数,合乎人们心理预期,优长明显,因此于春秋后取代了商易蓍法,成为主流,甚至唯一,延续至今,再无改变。

其间,也有杨雄、司马光等发明所谓新蓍法,但都因为穿凿牵强、离奇古怪而时生时灭了。

“见群龙无首,吉”,何谓也?
乾六爻次递变化,能现十震龙,可极言数量之多,故言“群龙”。

阳龙喻君子之强者。

“首”喻纯阳过刚之性。

“无首”即“首隐”。

“见群龙无首吉”即变而后方得吉。

乾六阳皆变阴,现群龙无首之象,故系辞以喻,戒示强强共处之道:君子之间,须刚柔兼济、燮和阴阳、通权达变、不走极端,方为成德。

惊之以辞,喻之以象,作者操心危、虑患深矣!
神龙三栖:临渊能潜,在陆能游,升天能飞,动静随时,隐显不失义,君子之达德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