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PPT系列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30年代前,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里,资本主义仍然被看成充满自由竞争的,能自 动调节的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在产品市场上,价 格机制可以自动调节商品供求关系,不会有普遍 性生产过剩;在劳动市场,工资涨落的机制可以 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不会产生持久的大规模 失业;在市场经济制度上,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 的经济人,各人所考虑的虽然是自己的利益,但 这种考虑会导致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结 果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趋于一致。因些政府最 好的做法就是放任自由,不予干预。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 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 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 ,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 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1906年以第二 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 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
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 1、宏观这产生的背景
(1)大萧条: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 生产过剩。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 发一后,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
The Great Depression,指1929年至 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比历史上任 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
结论: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 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 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通 过自由竞争,最终失调会消失,普遍的生产过剩 危机不会发生
(2)有效需求的相关概念 有效需求:商品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 的社会总需求。 总供给价格:厂商对自己企业雇佣一定数量工人 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所要求的卖价,这一价格至少要 保证收回成本和获得最低限度利润。
1926年《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开始否定传 统经济学的基本命题,开始倾向于由国家来调节 经济,企图通过政权的力量,解决市场机制的缺 陷。
1929年,英国自由党领导劳合· 乔治提举办公共 工程以减少失业的竞选纲领,凯立即写书支持; 1933年,凯在《繁荣的途径》一文中,应用学 生的乘数理论,估计公共工程支出扩大就业的可 能水平 1933年底,在《纽约时报》发表《致罗斯福总 统的公开信》中,凯强调政府要通过举债方式将 借款使用出去,以增加国民购买力的重要性。
Shapiro: 生于1955年,1981年 获得MIT的经济学博士 学位。1980年代任教 于普林斯顿大学,从 1990年起一直任教于 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 , 是该校经济学、商业战 略学教授。
萨缪尔森: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 研究的,所考查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 和工人的因素。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 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 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
马歇尔
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 系。 他本人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 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 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 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总需求价格:社会上购买厂家生产商品所愿意支 付的价格。
总需求价格高于总供给价格时,厂商有利可图, 会多雇佣工人,增加生产,直到两者相等,厂商 估计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值,这里就不再增雇 工人,扩大产量,于是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就会使得实际就业量小于 充分就业量,出现非自愿失业。
曼昆:研究整个经济,解释同时影响影响许多家 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 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 济学领域 。 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以国民 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 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 经济学也被称总量经济学。 是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 支。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 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 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凯恩斯
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 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 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2)凯恩斯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 转变的革命, 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 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 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 个社会。”
凯恩斯的父亲(内维尔)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 学家,母亲(佛萝伦丝)也是剑桥毕业生,曾任 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 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 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
?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3)罗斯福新政: 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至于怎么变,美国 的统治阶级反对走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和法西斯 主义的思想准备。剩下的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 :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 ,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 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 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那便是新政
2、区别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 经济的运作。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 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 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微观经济学集大成者
宏观经济学
导论
Contents
1. 为什么学习宏观经济学 2. 教材推荐 3. 宏观和微观的区别 4.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5.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Your site here
LOGO
一、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好处 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的人甚至没有足够的 条件来考虑国家事务——保罗.萨缪尔森
差别六:
微观: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 最大化。 宏观: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 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差别七:
微观:自由放任市场组织——看不见的手
宏观:国家干预——看得见的手
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 产生背景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 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 危机爆发的火山口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 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 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 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 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 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
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 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 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 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 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 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 条河变成“银河”。
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 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 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 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 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 著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 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 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 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有效需求(计划支出):C+I 如果消费支出加投资支出能把社会生产出来的产 品全部购买掉,则生产可以继续进行;如果不能 全部购买掉,就会出现生产过剩。
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 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 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 ),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三R新政。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 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 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 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
2、凯恩斯思想
(1)萨伊定律
萨伊:供给本身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凯恩斯: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
按照萨伊所说,生产是为了交换,一种商品生产 出来就为另一些产品提供了需求或者销路,因此 社会不可能出现全面的生产过剩,还能使资源达 到最好的利用资源。
在物物交换的社会,上述理论成立,不会出现生 产过剩
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 市场自动均衡说: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自由竞争 、自由放任、自动调节的经济,经济活动本身可 以通过各种自动调节机制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 。 ①商品市场上可以利用价格机制调节; ②在劳动市场上,通过工资率调节,实现充分就 业,也就是劳动力的供需均衡 ③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利率调节,实现储蓄 和投资相等,从而保证不会产生生产过街;
1929年10月24日, “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 美国股票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 ,价格下跌之快连 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1929年10月29 日这天是星期二,再跌22%,而且这天的纽约股 市暴跌达到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 指这次事件。 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 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差别一:
微观经济学:个体行为,单个经济单位, 如家庭、厂商等 ——树木 (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整体行为, 整个经济 ——森林 (总量分析) 研究变量:价格、供给、需求、收入
差别二:
微观: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 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 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还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 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差别三:
微观经济学:理性人假设
宏观经济学:合成谬误假设,
差别四:
微观:市场出清假设 市场供求相等 宏观:市场非出清 (菜单成本、粘性工资) 市场供求不一定是相等的
差别五:
微观:自由竞争,市场的帕累托有效性(对消费 者和生产者都是效用最大化,均衡点) 宏观: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失灵
保罗· 萨缪尔森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
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 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吴易风、经济科 学出版社 《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吴易风、吴 汉洪 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夏皮罗: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卡尔· 夏皮罗(Carl Shapiro),著名经济学家, 夏皮罗曾经是1995-1996年美国司法部首席反 垄断经济学家。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危机,整个资 本主义工业倒退到1908年的水平,20多年积累 的财富荡然无存。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资本主 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 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 业人口830万 , 英国则有500-700万人失业
二、推荐教材
1、《经济学原理》下册,曼昆<著>,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经济学》,萨缪尔森<著>, 商务印书馆,共 19版,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第三 本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 穆勒,1848-1890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1890-19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