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考化学1—3月份热点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中考化学1—3月份热点考题1(原创)
(原创)阿拉伯国家于2009年1月19日指责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时使用贫铀弹,敦促国际原子能机构展开调查。

贫铀主要成分是不具放射性的铀-238,其质子数是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

则下列关于铀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铀原子的中子数是92 B.铀原子的电子数是146
C.铀原子的中子数146 D.铀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64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B、D都不正确;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38,因此,中子数是146,故A错误;同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146-92=54。

因此,D错。

答案:C
(原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理解成原子核的衰变(如图)。

当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有两种情况:当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α粒子,就减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当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β粒子,就增加一个质子,减少一个中子。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衰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原子
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具有不稳定性
C.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经衰变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增加了
D.原子衰变后,其对应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解析:由题目给予的信息可知,元素的衰变过程与原子的原子核有关,原子的原子核发生了改变,因此所对应的原子的种类也就发生改变;同时也说明放射性的原子,其原子核是不稳定的。

而放射性的原子衰变有两种情况,一种导致质子数增加,另一种情况导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减少,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
我国将于2010年-2011年发射小型空间站,同时
空间站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

比如探索宇宙中
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物质
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
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正电子、负质子
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
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而反电子则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 B
(原创)2008年12月10日,某公司发生三氯氢硅泄漏事故,烟雾冲天而起。

当地迅速组织施救,百名消防官兵成功排除险情。

从物质分类来看,三氯氢硅(SiHCl3)不属于()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纯净物
解析:根据三氯氢硅的组成元素来看,三氯氢硅有三种元素组成,因此一定不是单质;且不含氧元素,因此也不属于氧化物。

答案:AB
(原创)卫生部于1月3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停止使用标识为“广西平南制药厂”的“糖脂宁胶囊”。

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检验,该药品中非法添加了化学物质——格列苯脲(C23H28ClN3O5)。

下列关于格列苯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59个原子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5
C.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该物质是由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
【解题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其相关计算。

分子中元素的个数应该是各元素的原子的右下角数字之和;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是金属、金刚石等。

【解析】从化学式中可以看出,格列苯脲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23+28+1+3+5=60,故A错;而碳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12:5×16=69:20,因此B错误;而格列苯脲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因此C错误;物质是由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元素组成,故D 正确。

【答案】D
(原创)“嫦娥一号卫星将选择适当时机,实施落月任务。

”2月2日,国防科工局负责人正式对外界公布了超期服役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的最后归宿。

这标志中国的探月一期工程已经圆满完成,探月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运送“嫦娥一号”的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燃料使用的是高氯酸铵(NH4ClO4)。

试计算:
(1)高氯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2)高氯酸铵中N、H、Cl、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3)高氯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1)高氯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Mr)==14+1×4+35.5+16×4=117.5
(2)高氯酸铵中N、H、Cl、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1:4
(3)高氯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Ar(N) ×1/Mr(NH4ClO4) ×100%=14/117.5×100%==11.9%
答案:(1)117.5 (2)1:4:1:4 (3)11.9%
(改编)09年1月,HD假币(如右图)闹得人心惶惶。

而正版面值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面值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看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

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其中F的化合价为( )
A..+1
B. +2
C. -1
D. -2
解析: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求得F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答案:C
11.(改编)2月2日下午,经卫生部授权,云南省卫生厅、玉溪
市政府联合召开通海县霍乱疫情防控处置新闻发布会。

为了防止传
染病疫情再次发生,必须对环境进行消毒(如图)。

下列有关常用
的消毒剂及对应的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的是( )
A.熟石灰的化学式:CaOH
B.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因此,其化学式为:C2H4O3 C.过氧化氢()中,氧元素为-l价
D.漂白精有效成份次氯酸钠()中,氯元素为+l价
(改编)2008年12月 18日凌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扎夏德科煤矿地下1000多米深处发生瓦斯爆炸,造成至少69人死亡,31人失踪。

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开始讨论瓦斯的主要成
分CH4的意义,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甲烷气体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并非由原子构成,故D错误。

答案:D
(改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0月份以来,溴素市场急转直下,尤其在10月份底和11月上中旬,溴素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暴跌行情。

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问:
(1)x的值为__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些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 __(填序号)。

(3)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 ______。

解析:(1)由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得X=2+8+18+7=35。

(2)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B选项最外层电子数与溴原子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

(3)由溴原子最外层电子为7可知,溴元素在化合物中它易形成-1价,氢元素一般显+1价,故其化学式可写为HBr。

答案:(1)35 (2)B (3)HBr
(原创)某市一石油化学供销仓库发生丙烯酸乙酯泄露,气体弥漫到一墙之隔的某学校内,造成在校30多名学生中毒。

发生泄露的仓库,由于天气炎热,化学品储藏罐内的气体膨胀,造成瓶盖崩开,用来做涂料的丙烯酸乙酯发生泄漏。

(1)根据上述报到,你可总结出丙烯酸乙酯的物理性质
(写一点即可);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性质有(写一点即可)。

(2)由于天气炎热,化学品储藏罐内的气体膨胀,造成瓶盖崩开,用
来做涂料的丙烯酸乙发生泄漏。

说明构成丙烯酸乙酯的分子是
(填分子的性质),这个过程属于变化。

(3)通过材料事例分析,关于温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请你结合生活或生产实际,再举一个符合上述结论的事例
解析:“丙烯酸乙酯泄漏,气体弥漫……”这说明丙烯酸乙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挥发性;“造成在校30多名学生中毒”,说明其具有毒性;“气体膨胀,造成瓶盖崩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通过上述材料可得出以下结论: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1)挥发性有毒(2)不断运动物理(3)分子运动速率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答案合理即正确)(原创)据新华网洛杉矶2008年6月1日电: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1日发生大火,包括模拟纽约街景的多个外景片场和摄影棚被毁,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起火原因尚不清楚。

当地消防官员表示,目前有300多名消防队员正在消防直升机的支援下进行灭火。

目击者称,大火的浓烟在空中形成的蘑菇云高达数十米,大火还引起现场一些燃料罐爆炸。

试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2)消防队员用消防直升机在空中向燃烧区域喷洒的是干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在加热状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碳酸钠(Na2CO3)请写出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燃料灌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关键】本题以社会热点新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燃烧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燃烧
发生必须在氧气、温度、可燃物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其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有关。

【解析】。

对于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学生应该记忆和掌握的。

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要信息分析题中所给予的信息,而其灭火原理是释放出二氧化碳,起到与空气隔绝的效果。

燃料罐在高温下,燃料受热迅速气化,体积急剧膨胀,导致发生爆炸,而使火势增强。

【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碳酸氢钠△碳酸钠+二氧化碳+水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燃料罐中的燃料受热迅速气化,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发生爆炸
(改编)2009年2月2日,发生在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三家村与二街乡栗庙村接壤处的"2·02"森林火灾案件,经过公安部门排查取证,现已成功告破,火灾系三名中小学生丢弃烟头所致。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原创) 2008年6月11日,记者在四川省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淹没区看到,公安民警仍在执勤点执勤,协助消毒防疫人员对洪水流经区域进行强制消毒,禁止当地居民捡拾没有消毒的漂浮物。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 a(O H)2=Ca(ClO)2+X+2H2O,请推测X物质的化学式是,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该物质中Cl的化合价为。

(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把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置于新闻时事之中,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的思想品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X的化学式是CaCl2;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可以计算出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漂白粉消毒知识的描述,可以判断出其与酸性物质反应后出生成次氯酸外,还生成了碳酸钙。

由此可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aCl2 +1
(2)Ca(ClO)2+CO2+H2O=CaCO3↓+2HClO
(原创)美国宇航局官员2月11日表示,美国一颗为私营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同时产生数以万计的太空垃圾。

(1)发射卫星的火箭燃料主要是液态氢,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的制氢装置,其制氢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氢氧化硼[B(OH)2]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决此题应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来进行分析,本题是起点高而要求较低。

只要认真分析,就很容易解决。

答案:(1)2H2+O2点燃
2H2O (2)B+2H2O
高温
B(OH)2+H2↑
(原创)(5分)商务部2月12日发布2009年第12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韩国和
泰国的进口对苯二甲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对苯二甲酸(C8H6O4)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碱溶液,不溶于水,低毒,可燃。

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1)对苯二甲酸的物理性质是
(2)对苯二甲酸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对苯二甲酸燃烧可能会爆炸的原因。

答案:(1)白色晶体,溶于碱溶液,不溶于水。

(2)2C8H6O4+7O216CO2+6H2O
(3)对苯二甲酸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原创)(5分)2月 12日中午,湖北咸宁潜山林场发生森林大火,因扑救及时,很快扑灭了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警方透露,此次起火原因是有村民在山下砍伐路边野草后焚烧引起的。

(1)村民在路边焚烧野草,这为森林燃烧提供了
(2)在火势被控制以后,有些消防人员利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灭火原理(回答最主要的一条)
a.住宅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惹是蔓延路前的一片树林砍掉。

解析:(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既可燃物、温度和氧气,在路边焚烧野草,就给森林燃烧提供了一定的温度,达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2)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的产物是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这一信息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3)用水灭火是为了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将一片树林砍掉则是为了让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答案:(1)温度 (2) ①2NaHCO3△
Na2CO3+ H2O + CO2↑②分解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可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