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冲突与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冲突与平衡
——一个每天都在重复的故事
任博华
人物:女一号,某大学青年教师,从业不满三年,婚龄两载,育有一子,不满周岁。
开端:老师,我想女朋友
女一号走进教室,一切如常,学生们期盼地注视着她。
一份教师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她忘却了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婆婆的牵挂,很快她便与学生一道沉浸在知识的缤纷世界中。
第一节课过半,凭借特有的职业洞察力,她发觉自开学以来一直坐在头排的那位男生今天好像有点儿心不在焉。
课间她得悉:男生刚与女友发生争执,尚未言好,心中七上八下,但又不想错过老师的课,于是,才让女一号有了“人焉廋哉”的疑问。
最后,男生坦言:“老师,我想女朋友呀。
”
发展:妈妈,谁也替不了
一下午的授课,加上多日来睡眠不足,女一号在班车上昏昏欲睡,她暗下决心: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倒在床上睡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分钟。
终于到家了。
一开门,儿子喜笑颜开的模样跃入眼帘。
她从婆婆的怀里接过儿子,“一下午就这会儿露笑脸儿了,看来,妈妈谁也替不了呀!”婆婆念念有词。
小憩的计划告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亲子游戏。
女一号所有的倦意都被为人母的兴奋和骄傲驱散了。
喂哺、洗涮后,哼着小曲将儿子拍哄入睡,她这才感觉浑身的筋骨竟没有一处是舒坦的。
高潮:角色平衡
终于可以安抚一下疲惫的身心。
女一号正欲就寝,忽然想起今天还未上网查收信件。
她起身来到电脑前,开机、登录,信箱中又是一堆未读信件。
一一点开:家父对父亲节收到贺卡的回复,导师转发的征稿函,学生等待回答的问题,单位的开会通知,闺中密友的问候。
不经意间,她发现作为同一收信人,她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父亲的女儿、导师的门生、学生的老师、领导的下属、密友的伙伴。
诸多角色,各有所求,女一号要根据需要不断转换角色,这些角色共同瓜分她的时间和精力,难怪时有分身乏术、心力交瘁的感觉。
那么,如何处理好角色间的关系,摆脱这种困境呢?女一号陷入了沉思。
在她搜寻答案的过程中,一个关键词进入了她的视野——角色平衡。
角色平衡,是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有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也有助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所谓角色平衡,是指员工在现实生活中承担不同角色,由于时空和个人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完成所有角色内容,从而需要对角色进行的协调与管理。
一般说来,角色平衡要从以下两方面着眼:一是个人管理,二是组织参与。
在个人管理中,通常需要做好两件事:
1.角色分析。
在进行角色分析时,先列出通常承担的角色,如公司职员、丈夫、父亲、儿子等,尽可能穷尽,而后进行排序。
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弄清角色间的优先次序,对分配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从而更好的实现角色任务大有裨益。
排序时,最好的方法是放眼未来,看看在接下来的五年或十年里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把实现未来首要目标的角色放在第一位。
女一号不禁想起那些忙碌的日子——走上讲台,她是教师,学生需要她传道授业;拥抱儿子,她是母亲,孩子需要她的爱心与抚育;单位例会,她是普通职员,部门需要她接受新的任务并出色完成;挽手丈夫,她是妻子,伴侣需要她关心体恤、相濡以沫;见到导师,她是门生,导师需要她聆听教诲、长进学业;每逢周末探访双方老人,她是贴心的女儿和恭顺的儿媳,老人需要她打理家务、聊天解闷……她仔细考虑后,列出了主要的角色,认为五年内的首要目标是完成学业,长远看是家庭和美、工作进步。
据此,角色排序:门生、妻子、母亲、员工。
2.更新观念。
时代变迁,对角色的认识也随之改变。
职业女性逐渐告别从前贤妻良母的形象;“五好先生”也开始摆脱“夫为妻纲”的束缚。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因此,评价角色时,更新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女一号哑然失笑,原来自己在职场拼杀的同时,一直固守着贤良淑德的规范,因公事延迟了回家的时间,心中总是充满了对儿子的歉意,以及唯恐公婆不满的焦虑。
现在看来,这都是些落伍的想法,大可不必。
组织参与主要有两项措施:
1.当个人因角色冲突,无法协调而产生压力时,组织应当提供咨询服务,以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现实中,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导致角色转换不畅,使得个体会陷于多重角色融一身时的矛盾冲突之中。
这时就需要组织的积极介入。
女一号回想起课堂上那位失意的男生,虽说坐在教室里,貌似进入学生角色,但其纠缠于与女友的争吵而不能专心听讲,所以根本无法达到完成好学生这一角色的要求。
如果课间,她能够开导那位学生,并且帮他发掘几个促使其与女友言归于好的计策,想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生会走出情感的困扰,将注意力或多或少的转移到课堂上,从而提高他完成学生角色任务的质量。
2.组织在授权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角色不可替代性的提示,以提升激励效果。
例如在安排工作时,除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外,可更注重强调承担者的自然禀赋,及其他人的不可替代或难以替代性,当事人会倍受鼓舞,从心理上增加担当角色的收益,从而更为努力地完成工作。
女一号恍然大悟,她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精神百倍地同儿子嬉戏、精心的照顾他的起居,一是缘于母爱无边、不可抗拒,更得益于儿子通过他的行为,传递了“妈妈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信息所带来的激励效果——有时“唯一”比“第一”更奏效。
尾声:故事还在继续
女一号知道,困扰她的问题也是现在许多人曾经或正在遭遇的。
她也知道,角色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它还在继续。
她还知道,关于如何平衡角色的探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不过,她更觉得,把自己一天的经历与感悟整理出来,留待日后与他人分享或交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她不想错过这样的思绪与心情,于是,柔指轻击,敲出了上面的文字。
这时,她的角色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