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专业课论文
社会保险课程论文
![社会保险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96b18aec3a87c24028c4ae.png)
《社会保险》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立场书学生姓名:所在学院:专业:学号:授课教师:2014年 12月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立场书【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完善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则能够有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基本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逐渐建立起覆盖面相对全面的医疗保险制度,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弊端。
本文将在介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人口环境基础上,介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制度的现状,以及制度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前面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字】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制度现状制度成就制度问题建议对策目录一、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中国社会情况对于医疗保险的影响 (1)1.2.1政治环境 (1)1.2.2人口环境 (1)1.2.3经济环境 (2)二、制度历史 (2)2.1改革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 (2)2.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2)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3)2.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3)2.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提出 (4)三、制度现状 (4)3.1覆盖范围 (4)3.2筹资方式 (4)数据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5)3.3享受条件 (5)3.4待遇水平 (6)3.4.1支付范围 (6)3.4.2补偿水平 (6)3.5管理方式 (8)四、成就和问题 (8)4.1成就 (8)①基本实现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制度总体运行良好 (8)②解放了中国民众长期压抑的医疗需求 (8)③全民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初步发挥 (8)4.2问题 (9)①缺乏流动性和开放性 (9)②筹资渠道的局限 (9)③支付方式不合理,浪费医疗资源,医院乱收费现象严重 (9)④立法滞后,监管力度不够,存在大量违规现象 (9)⑤统筹程度低,医保资源配置不公,城乡待遇差距明显 (9)⑥民营医院和商业保险发展滞后 (10)五、改进和完善的具体建议 (10)①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进程 (10)②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10)③改革医院医生收入体制 (10)④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11)⑤注重市场与政府的有机结合,完善立法 (11)⑥统一三种基本保险的负责部门 (11)六、总结 (11)参考文献 (12)一、引言1.1研究背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和文明的共同建设中,医疗保险始终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保护着全国人民的健康和保障社会的平稳。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4bed5689eb172ded63b7f7.png)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社会保障卡的应用——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学院政法学院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班级社保班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年月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 1 -ABSTRACT..................................................................................................... - 2 -一、前言........................................................................................................... - 3 -(一)研究背景....................................................................................... - 3 -(二)研究意义....................................................................................... - 3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 4 -(一)文献综述....................................................................................... - 4 -(二)研究思路....................................................................................... - 5 -三、社保卡应用的现状研究........................................................................... - 6 -(一)多数情况下是理论上的“一卡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c5e3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e.png)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毕业论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灵活就业模式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中日益普及,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面临着就业稳定性差、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提高他们的社保待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现状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以劳动合同为基础,按照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或工作时间来确定工资收入的就业形式,包括自由职业者、劳务派遣工、短期工、临时工等。
这些灵活就业人员由于不受固定工时约束,工作弹性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然而,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往往受限于项目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待遇。
一旦遇到工作不顺利或突发状况,他们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也较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已超过1亿人,其就业形式和社会保障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1. 社会保险覆盖不足。
由于灵活就业人员的雇佣关系不明晰,很多人无法享受到正规单位为其购买的社会保险待遇,导致其在失业、生病等突发情况下难以获得应有的保障。
2. 社会保险待遇不高。
相比于正规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特别是在面临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时,其负担较大,风险较高。
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面向正式就业人员,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特别是在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等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应建立健全适应灵活就业人员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其社保待遇水平。
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特殊性进行调整。
2. 强化社会保险管理。
鼓励企业为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商业保险,拓宽他们的社保保障渠道。
社会保险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社会保险工作及民生问题的若干研究、社会保险欠费逃费的有关问题研究…
![社会保险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社会保险工作及民生问题的若干研究、社会保险欠费逃费的有关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eace350c22590103029de5.png)
社会保险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社会保险工作及民生问题的若干研究2、社会保险欠费逃费的有关问题研究3、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制度措施4、社会保险基金中的财务管理分析5、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存在问题探析全文总字数:17384 字篇一:社会保险工作及民生问题的若干研究社会保险工作及民生问题的若干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如今社会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保险工作作为社会制度发展的核心,对广大人民来说至关重要,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一大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阐述了做好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做好社会保障的措施,分析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做好民生工作的意义,最后总结了全文。
本文旨在说明如何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保险;工作措施;民生问题;社会和谐一、做好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的背景的重要性1.做好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的背景1.1党在十七大时就确立一个战略,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战略要求要建立一个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明确了人人应享有的生活保障,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使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工作带来的种种便利。
其次,就是要达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于民生的问题不够重视,积累了许多的民生问题,也影响了社会和谐。
1.2对于农村保险来说,随着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以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了农村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不高,经济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乡距离增大,有些农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民生问题突出,因此,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险工作对于处理好民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保障课程论文
![社会保障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406c4dc850ad02de8041ed.png)
浅析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社会保障摘要:大学生失业问题,这个原来不是问题的概念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步伐,其严重性早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毕业即失业”。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等多社会背景下,毕业生是问问题更加考验着社会的神经。
大学生失业更多意味着国家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
因此,对于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目前对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诊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毕业生自身的主观原因,2、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
据此,主要是要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及国家政策的帮扶,社会保障无疑对大学生失业问题起到关键作用,在我国社保因范围窄、保障程度低等背景下,我们还应在资金管理、扩大覆盖面等方面完善社保制度,为失业大学生提供必要保障,最大程度上缓解、特别是“摩擦性失业”给大学生造成的冲击。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社会保障一、大学生失业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是不是大学生的人数总体太多了?了解这一问题对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至关重要。
我国高考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连创新高,2006~ 2008年,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和559万人,2009年高达610万人。
对比更早之前的数据:1995年为93.6万,1996年为96万,1997年为101万,1998年为108万,1999年为155万,2000年拟招175万,可见大学录取率呈急速递增的趋势。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
2010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出本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事实上,早在2002年,中国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目标。
而这一变化,西方国家一般要用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社保工会论文:社保与工会的关联透析
![社保工会论文:社保与工会的关联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f4e80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c.png)
社保工会论文:社保与工会的关联透析作者:李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参保职工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其缴费年限累计到达15年,那么就可以每月从养老保险基金领取根本养老金;如果其缴费年限累计缺乏15年,那么有两种选择方案,即可以补缴养老保险费到达15年,也可以转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而享受相应的待遇。
这样的规定对于退休时,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累计缺乏15年的个人来说,有了妥善解决的方法,从而能够充分保障劳动者年老后的根本生活。
基金先行支付根据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未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受伤后的全部费用都由用人单位承担。
外表看,这是对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一种制度性惩罚,但实际上是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救治费用和相关补偿均要依赖用人单位,容易产生贻误治疗的情况。
《社会保险法》的公布实施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事故,而其所在用人单位没有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那么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应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如果职工所在单位拒绝支付相关费用,那么先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支付,然后再向用人单位追偿。
同时,对由于第三人责任造成的伤害,也明确规定可以通过基金先行支付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如果职工的工伤事故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在第三人拒绝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不能确定第三人的情况下,那么先由工伤保险基金来予以支付,然后再向第三人追偿。
《社会保险法》对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保险法》对于职工应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只要职工所在单位为其缴纳了生育保险费,职工在生育之后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生育期间的相关待遇。
职工生育期间享受的待遇主要包括两方面: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生活津贴。
其中,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包括女职工生育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因响应方案生育政策而产生的医疗费用等。
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c02d0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1.png)
社会保险论⽂社会保险是指⼀种为丧失劳动能⼒、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提供收⼊或补偿的⼀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包括养⽼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伤保险、⽣育保险。
社会保险论⽂1 1、居民应主动接受保险意识 ⼈只要活在世上,必然时时刻刻⾯临着风险。
⽣病、⽼去、失业等问题我们虽然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式将风险降低,得到最好的保障。
⽽社保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们解决⾯对此问题时的困扰。
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社保的优势来服务于⾃⾝,居民应当积极的了解社保及新农保的信息,了解保险知识,了解保险涉及的内容及范围,以此来为以后⽣活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保障。
2、社保机构应提⾼服务质量 树⽴良好社会形象⼈民群众对美好⽣活的期盼是社保改⾰和进步的动⼒。
只有让⼈们充分的体会和意识到社保带给⼈们的实际意义,才会有效的提⾼我国居民的社保参保率。
为此,国家及相关机构应当充分的发挥舆论的作⽤,增强对社保的宣传⼒度,可以通过新闻介绍、公益⼴告、社会调查问卷等形式进⾏宣传,在⼴⼤群众中普及社保的知识。
同时社保机构应当进⼀步的提⾼服务的质量,可以从我国相关的制度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展开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以及附加值服务,如开展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向客户提供再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及教育咨询,这样可最直接最有效地提⾼国民的参保意识。
3、政府加强关于社保及保险意识的教育 ⼀⽅⾯,政府要加强社保知识教育,使社保知识深⼊⼈⼼,渗透社会,摒弃传统陈旧的封建迷信思想。
群众参保意识的提⾼的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明的进步,对公共进⾏社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常必要的。
将风险意识和社会保险保障观念引⼊国民教育中可以从转变国民思想认识着⼿,促使其重视⾃我保障。
另⼀⽅⾯,政府可以在政策和法规上积极引导。
政府可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持和⿎励公众参加保险。
对于个⼈交纳保险费的收⼊可以免征所得税,且⼈寿保险单的赔付免征个⼈收⼊调节税和财产继承税,从⽽激发社会公众参加投保的热情。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论文3篇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7c8e63cc22bcd127ff0c87.png)
第一篇: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问题探讨提要:在我国计划生育逐渐取得成效的背景下,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
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其正常运行逐渐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但是,在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人们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城镇的养老保障制度因此而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实际运行情况,在分析人口老龄化现状基础上,探讨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保障和养老方式。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一〕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劳动力减少。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情况下,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人口的数量因此不断减少。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XX 年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在9.7亿左右,但是这个数据将会在2050年的时候变成8.7亿。
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的拐点在20XX年,因为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为9.98亿左右。
但是在20XX年之后,这一数据将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将在2055年的时候降低至7.1亿。
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30年的时候,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锐减,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会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会因用工短缺而导致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多首先,我国将逐渐进入“人口冬天〞。
我国对老年人的划分以60岁为界限,而随着我国60岁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现象将会不断加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XX年的时候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为1.85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3.7%,并且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而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在2050年的时候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会达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在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老年人的赡养和医疗等都将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ebff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9.png)
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的话题非常广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论文题目和相关内容的建议:
1. 社会保险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探讨社会保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影响,例如保障弱
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减少社会不平等等方面的作用。
2. 社会保险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挑战与应对
- 分析老龄化社会中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影响,
探讨如何应对养老金不足、医疗保障需求增加等挑战。
3. 社会保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研究社会保险对就业、劳动力流动和工资水平的影响,例
如深入了解社会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效果。
4.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 探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例如通过增加
参保人数、提高税收或费率等方面来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5. 医疗保险的改革与医疗资源配置
- 分析医疗保险制度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平衡保障质量和控制费用。
6. 社会保险制度在国际比较中的优缺点分析
- 将社会保险制度与其他国家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
点和适用情况,为国内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无论选择哪个题目,你都可以从相关理论、制度设计、政策实施、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支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有关社会保障毕业论文
![有关社会保障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1a1b6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d.png)
有关社会保障毕业论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当代各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的研究作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的一部分,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毕业论文范文一: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
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
根据穆怀中教授的推算,尽管我国人均GDP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我国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但不包括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它们60年代的水平并不逊色。
社会保险论文6篇
![社会保险论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c2c1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5.png)
社会保险论文社会保险论文6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论文1摘要:随着企业发展,员工福利待遇得到了提升,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着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
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从而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探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时期下社会保险体制给员工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的重点。
一、电力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养老保险。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地完善。
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险管理能够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趋向完善,养老保险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项目。
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程度,按照规定进行收缴,并且严禁因为任何理由进行挪用。
养老保险能够保证员工退休下岗后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险管理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让老年退休职工享有基本的生活资金。
养老保险管理规模较大,属于社会上非常重视的政策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基层做起,让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2.生育、工伤制度。
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之外,电力企业逐渐将员工的生育、工伤保险业纳入了社会保险的管理中,这种预防机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职工的生育问题上进行特殊的补助,比如给生育的夫妻子女进行一些补贴,让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这种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提升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意义。
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0ba2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a.png)
社会保险论文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为保障职工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险论文范文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衔接研究摘要:通过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社会保险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讨论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效衔接的可能性、意义,落实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效衔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分析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比较社会保险是一种由政府举办,强制劳动者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商业保险是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
商业保险包含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分别由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分业经营。
讨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讨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中的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或疾病等保险事故,或生存至规定时点时由保险人给付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保险金的保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比较(见表1)。
由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效衔接,提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条件。
2社会保险服务现状与趋势2.1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体系。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
到2015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7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亿,社会保障卡发卡数量达8亿张。
以广东省社会保险现状为例,到2015年,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和75%左右。
社保论文
![社保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39d229ed630b1c59eeb5d2.png)
试论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薛阔09040448 财政2班[摘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风险抵御、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一项主体内容,发展老年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对策。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责任主体,保证社会保障这一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老年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等负担激增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出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之后,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迅速增长。
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龄人口的比重迅速加大。
2001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亿,超过总人口的10%,表明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
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便进一步加快。
到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达到峰值时,则可提高到25%;老年人口的绝对量,2040年将为1982年的5倍。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之迅猛,为世界所罕见。
(二)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养老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一种养老制度,具有低水平、广覆盖、强制性等基本特征。
基本养老保险在城镇地区的覆盖面相当有限。
而农村几乎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绝大多数农民尚无一个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
(三)社保欠账多,历史包袱重基本养老保险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历史包袱重。
基本养老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另一部分来源于职工个人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基金,实行积累制。
这个制度的设计是科学的,现收现付部分有利于国家发挥收入调节作用以维护社会公平;个人账户部分有利于积累养老基金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但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职职工在这一制度实施前都没有个人账户积累,形成了个人账户的历史缺口。
社会保险论文范文3篇
![社会保险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f0ff5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7.png)
社会保险论⽂范⽂3篇农民⼯社会保险论⽂论⽂关键词:农民⼯;社会保险;模式;路径论⽂摘要:农民⼯社会保险的现状是:参保率低,总量偏少;险种不齐,分布不均;政策缺陷,实施乏⼒;观念模糊,需求不实。
⽽其原因是多⽅⾯的。
必须建⽴平等的、和谐的、全民的城乡⼀体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现阶段可以选择稳定型农民⼯社会保险模式和流动型农民⼯社会保险模式两种模式。
当前,农民⼯社会保险的现状究竟怎样?造成农民⼯社会保险不如⼈意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和路径来构建与完善农民⼯社会保险制度?这正是本⽂所要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农民⼯社会保险的现⾏状况(⼀)参保率低,总量偏少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05年⼈⼝抽样调查统计资料和江苏省劳动保障厅调查资料,江苏省籍农民⼯约为402万⼈,占江苏省城镇就业⼈⼝的近20%。
2005年末全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基本养⽼保险的⼈数是950.6万⼈,农民⼯是148.3万⼈,总参保⼈数的15.6%,占当年全省农民⼯总数的16.4%。
同年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为43.6万⼈,占参保职⼯⼈数的5.3%,占农民⼯总数的10.8%。
参加⼯伤保险的⼈数为105万⼈,占总参保⼈数的14.1%,占农民⼯总数的26.1%。
显然,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数少、⽐重低。
(⼆)险种不齐,分布不均我国⽬前城镇社会保险的险种有养⽼、失业、医疗、⼯伤和⽣育保险,但⽬前农民⼯参加的险种是不完整的,且⼤部分是被动的。
有的由于地⽅政府社会保险扩⾯征缴的⼒度加⼤,部分农民⼯参加了养⽼保险;有的企业出于安全成本的考虑让农民⼯参加了⼯伤保险。
真正全部参加所有社会保险险种的农民⼯是微乎其微。
其中,在外商、港澳台企业⼯作的农民⼯,参加基本养⽼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重较⾼,分别达到了56.2%、55.5%、46.1%。
⽽在个体、私营经济⼯作的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重明显较低,仅分别为7.2%、9.3%、3.4%;灵活就业的农民⼯也如此,参加社会保险的⽐重也分别为10.5%、13.2%、1.5%。
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
![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ccc8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0.png)
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关于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的论文报告一、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是针对劳动者可能遭受失业、疾病、伤残、生育、老年等风险而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政策背景、目的、实施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社会保险政策背景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人民生活需要的产物,与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国际社会环境、人口结构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国内外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政策调整背景、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社会保险目的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基本功能、制度目标、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社会保险实施措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一系列措施的配套,包括制度设计、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基金投资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监管机制、基金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社会保险效果评估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效果需要评估,对于指导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是五个社会保险案例的相关分析:一、《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的效果评估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实施多年,为深圳市实现了基金的健康管理和有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的保障能力,有力保障了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基本需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制度设计及其优化建议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础法律,其制度设计及优化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的研究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涉及到基金的投资、使用、运营等方面,需要研究其基金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基金的健康管理,提高保障水平。
四、美国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美国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需要对其制度设计、运作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201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1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05a02d910ef12d2bf9e75e.png)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劳动与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下面是整理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摘要:1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素质等功能。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政府参与又是密不可分的。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克服收入分配缺陷,降低运行成本以及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政府在具体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时要明确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断地进行完善。
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政府责任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1935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被译为“社会安全”。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欧美各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人们对“福利国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之后,提出“社会保障”的目标不只是防止和减轻贫困,应该更为广泛。
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有其共识的一面,但在具体阐述其定义时,却仍然有着差异。
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良谨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
而郑功成教授则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因此,社会保障可以被定义为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或者GDP分配活动和再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一笔消费基金,用于社会成员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或资金的帮助,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
【推荐下载】保险学4000字:社会保险
![【推荐下载】保险学4000字:社会保险](https://img.taocdn.com/s3/m/8dc6604a27d3240c8447efe6.png)
保险学4000字:社会保险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保险学论文4000字。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行业特点:经办管理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广、业务管理难度相对高、社保基金影响相对较大。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前沿窗口,其内部风险控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社会保险基金遭受到任何风险和损失,都会引起参保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震动,严重的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因此,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保工作内容。
劳社部发[2007]2号《社保及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阐明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在全系统建立一个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监控有效、考核严格的内控体系,对社会保险机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提高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办法中明确了与之相对性的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内容: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管理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四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以长庆油田为例,就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做简要论述。
2008年8月,为适应长庆油田企业重组改革需要,成立了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社保中心从成立之初,就着眼于构建科学、精简、高效的内控体系,并在六年多的运行中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
一、组织机构控制方面 (一)设立专门机构,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险组织架构 社保中心的成立结束了社保业务由各人事劳资科社保岗办理的分散化格局,建立了完整的社保经办机构组织架构:(1)在中心机关设置了养老保险科、医疗保险科、保险保障科、基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五个业务、职能科室。
各科室之间明确了各自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2)按照油田不同区域设立8个保险所,作为社保中心派驻各矿区的业务经办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毕业论文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班级学号:0701-02学生姓名:陈祖银指导教师:李薇讲师二○一一年六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研究The Research of Establish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专业班级:社保0701学生姓名:陈祖银指导教师:李薇讲师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年6月摘要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制度的改革,从1994年“两江”试点开始,伴随着16年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和发展,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全面探索和推进后,覆盖范围由城镇居民逐步扩大到农村人口和城镇非从业人员,目前实施的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构成了我国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一种多元制度并存、分割封闭运行的体制。
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虽然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但就这个医疗保障体系来看其还存在着公平性、开放性等问题,同时阻碍了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总结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内部分试点地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在全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和途径。
关键词:统筹城乡;医疗保障;路径ABSTRACTChina's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from the "Liang Jiang" pilot 1994, along with 16 years of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has been fully explored and comprehensively push forward,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coverage for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the urban employees, the current thr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and medical assistance, that is,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resident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and medical assistance constitute our basic health care safety net for residents.China's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a system of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and runs separate or closed .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consist of 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resident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and the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have achieved full coverag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rom the system,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open, fair problems in this health care system , while preventing the nationa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Based on the study of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n present, proposed 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And by drawing on the domestic part of the pilot regions to establish urban and rural health care system's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ity,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country to establish the feasibility of health care system and ways.Key words:Balance urban and rural area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Path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1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 (2)1.1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况 (2)1.2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内容 (2)2.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4)2.1管理体制混乱,运行成本增加 (4)2.2城乡分割阻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5)2.3开放性差,居民不能自主选择医疗保险类型 (5)3. 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7)3.1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所具备的经济条件 (7)3.1.1国家的财政状况 (7)3.1.2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7)3.1.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8)3.2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所具备的非经济条件 (8)3.2.1人口状况 (8)3.2.2政策条件 (8)3.2.3社会心理条件 (9)4 .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10)4.1试点地区的经验借鉴 (10)4.1.1制度模式 (10)4.1.2实施内容 (11)4.2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路径 (12)4.2.1模式的选择 (12)4.2.2路径的选择 (12)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引言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以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以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原则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整个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趋势。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事业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经过多年改革实践, 已初步构建起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 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了由公费、劳保医疗向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性转变,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全国范围看, 以上述三大制度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在制度上实现了全社会所有人群的全覆盖。
但就这个医疗保障体系来看其还存在着公平性、开放性等问题,同时阻碍了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在国家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正处快速完善的阶段。
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构成的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保障公众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1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况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因其不同的划分标准,存在着多种形式。
按照户籍和职业划分,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就业与否划分,在城镇又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未完全取消的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如上海市和成都市的农民工综合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整个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被人为地分割为若干独立运行、相互封闭的板块,既在总体上体现出这一体系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又在每一制度中显示出其零碎化的制度特点。
在基本医疗保障机制统筹层次低、保障能力弱的情况下,制度的多元化与碎片化交织在一起,既不利于实现人员流动与社会融合,也不利于发挥社会保险分散风险的互助共济功能、以通过规模化的医疗保险基金来维持其财务的稳健运行和实现可持续性。
1.2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内容目前我国已分别建立了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多元筹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看病贵”问题。
我国医疗保障网的主要体系可概括为“三险一助”(见表1)。
表1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参保主体参保方式试点时间缴费标准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强制参保1998年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资总额的6%左右, 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以家庭缴费为主自愿参加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 政府适当补助。
新农合农民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2003年个人每年不应低于10元(各地区不一样)医疗救助五保户、低保等人员等政府纳入2003年不缴费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按照城乡居民分别设计的,人为的分割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造成了新的城乡二元结构。
这种参保人群“户籍化”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我国庞大流动人口看病就医的需求,也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