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中考物理 电阻专项复习(考试必备)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欧姆定律的应用题型归类及解题技巧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欧姆定律的应用题型归类及解题技巧一、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1.串联:越串越大,大于最大—→相当于变长R 串=R 1+R 22.并联:越并越小,小于最小—→相当于变粗12111=+R R R 并1212=R R R R R +并(限两个电阻)在实际运用中,合理选择公式,可以给计算带来简便,节约时间!当已知R 1、R 2求R 时,一般选用1212R R R R R =+;当已知R 、R 1(或R 2)求R 2(或R 1)时,一般选用12111R R R =+。
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12V 且保持不变,要使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1A ,在A 、B 间需接入电阻。
但手边只有阻值为:R 1=20Ω、R 2=8Ω、R 3=30Ω、R 4=4Ω、R 5=36Ω、R 6=18Ω的电阻各一个,怎样用已有电阻组成所需电阻?写出其中两种:(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R 2和R 4串联;(2)R 1和R 3并联或R 5和R 6并联。
二、串正并反比例计算1.串联:1212U U U I R R R ===⇒1122U R U R =等流,正比分压,阻大压大2.并联:1122U IR I R I R ===⇒1221I R I R =等压,反比分流,阻大流小例2.两定值电阻R 1=10Ω,R 2=5Ω,将R 1、R 2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3V ,当一增总增串正并反开关S闭合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R1、R2电流之比为1∶2B.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C.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2D.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等于2.7W答案:B例3.两定值电阻R1=15Ω,R2=5Ω,将R1、R2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3∶1B.通过R1、R2电流之比为3∶1C.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3D.R1的电功率为1.8W答案:C三、动态电路分析思路1.变阻器型动态电路①串联:②并联:例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电阻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电阻1.定义: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 无关)。
4.滑动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电池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
(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
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电流 电压 电阻(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电流电压电阻(含解析)一、电流1.电流的强弱(1)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2)电流的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SI)中:安培,简称安,符号A。
②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③单位换算:1安=1000毫安1毫安=1000微安2.常见的电流计算器电源的电流约100μA半导体收音机电流约50mA手电筒中的电流约200mA家庭节能灯电流约100mA家用电冰箱电流约1A家用空调电流约5A雷电电流约2×105A3.电流的测量(1)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符号:(2)电流表的主要结构:刻度盘、指针、接线柱(3个)、调零螺母等。
(3)电流表的量程与分度值实验用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1)接“-”和“0.6”接线柱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3)接“-”和“3”时,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
4.电流表的使用(1)要三“看清”: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3)必须让电流从红色(或标识“+”号)接线柱流进,再从黑色(或标识“-”号)接线柱流出。
若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损坏表;(4)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5)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否则,电流表将被损坏。
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确),说明选的量程偏大,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说明选的量程偏小(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大量程。
5.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由指针位置读出示数,先大格后小格。
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2)表达式:I=I1=I2=I3=……=I n2.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1)规律: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特殊的方法测电阻
;
。
2.现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电源电压未知,小梦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请在横线上将实验步骤
补充完整。
(1)闭合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2) 闭合开关S、S1
案,电路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0阻值已知,电源电压未知且恒
定不变。测量步骤如下:
(1)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读数为I1;
(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2;
(3)待测电阻Rx=
表示)。
-R0
(用已知和测出的物理量R0、I1、I2
7.在只有下列实验器材的前提下测出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实验器
材:电阻Rx、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滑动变阻器(已知最大阻值为
R0)、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小张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路,用
以下步骤测Rx的阻值:
(1)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到B端,记下电流表示数I1;
(2)移动滑片P至 A
端,记下电流表示数I2(I2未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写出Rx的表达式:Rx=
,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1;
(4)记录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0,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 R0 ;
(5)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感谢观看
−
(用字母R0、I1、I2表示)。
特殊的方法测电阻: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8. 小红想测量小灯泡的阻值,但发现电压表已损坏,于是找来一
个电阻箱,设计如图1所示电路。操作如下:将待测的小灯泡接入
中考物理专题目标复习 电阻
中考物理专题目标复习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实验分析:通过课本实验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通过课本实验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通过课本实验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通过课本实验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 ,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了研究方便,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电阻丝,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4讲欧姆定律 电功率第3课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D.电压表使用前未调零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8)完成实验后,小明用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替换定值电阻进行实验,
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丁)。由图象
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 8.3 Ω,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
小灯泡的电阻为 5 Ω,进一步分析图象可以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值随电压
2025版
第3课时
物理
甘肃专版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电阻的测量)(2022年版新课标必做
实验)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要点1:定值电阻与小灯泡电阻分别测量的原因:定值电阻 的电阻在实验
中基本不会改变,而小灯泡 的电阻在实验中会变化。
2025版
物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甘肃专版
变式:【缺电流表】小红在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后,要测
量一个标记不清的定值电阻阻值(约为30 Ω),利用现有器材,设计了如图
己所示的电路。
①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R0时,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1;
②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最左端时 ,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2;
③得出了定值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x=
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并绘制出U-I图象。第3次实
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0.24
(保留1位小数)
A,则R的平均阻值为 10.1 Ω。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中考物理电阻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电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导体的()有关。
A. 长度B. 材料C. 横截面积D. 以上都有关答案:D2. 根据欧姆定律,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3.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符号()表示。
A. WB. AC. ΩD. V答案:C二、填空题4.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材料有关。
答案:长度、横截面积、温度5.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的______。
答案:和三、计算题6. 已知电阻R1为10Ω,电阻R2为20Ω,它们串联后接到12V的电源上,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及通过R1的电流。
答案:总电阻R总= R1 + R2 = 10Ω + 20Ω = 30Ω;通过R1的电流I = U / R总= 12V / 30Ω = 0.4A。
四、实验题7. 在实验中,要测量一段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和()。
答案:电压表、电流表8.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测量电阻时通常采用()的方法。
答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五、简答题9. 为什么在电路中需要使用电阻?答案:在电路中使用电阻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受过大电流的损害,同时也可以在需要时限制电流,以满足电路设计的特定要求。
10. 请简述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对总电阻的影响。
答案:当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当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和。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电阻的测量(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电阻的测量(精练)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甲所示电路图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读数为V,电流表读数为A,根据测量结果可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改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数据,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A.减小实验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2.小华做测量定值电阻R x阻值的实验,现有器材:待测电阻R x、两节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第1页(共9页)。
中考电阻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电阻知识点大总结一、电阻的概念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在电流通过时,阻碍电流通过的器件。
它是电路中的一种基本元件,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
在电路中,电阻通常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单位是欧姆(Ω),符号是“R”。
2. 电阻的分类根据电阻的材料、结构和性能,电阻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和特殊电阻。
固定电阻是指其阻值不可调节;可变电阻则是可以通过调节其电阻值的部分来改变其整体的阻值;特殊电阻则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
3. 电阻的性质电阻具有一些基本的物理性质,如电阻值、功率和温度系数。
电阻值是指电阻器的阻力大小,是一个用来表示电阻大小的物理量;功率则是指电阻器的电能转换效率,单位为瓦(W);温度系数则是电阻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率。
二、电阻的计算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在电路中,电阻器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如串联和并联。
串联是指多个电阻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阻总和,电流先后经过每个电阻器;并联则是指多个电阻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电流分别经过每个电阻器。
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总阻值是电路中常见的问题。
2. 电阻的计算公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对于串联电阻,其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值的总和;对于并联电阻,其总阻值则需要应用一个并联电阻的公式来计算。
同时,当电阻器串联或并联时,总电流和总电压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计算。
三、电阻的应用1. 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电阻在电路中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如限制电流、调节电压、分压、分流等。
在电路中,通过合理地布置电阻,可以实现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控制。
2. 电阻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电阻器都是常见的器件。
它可以用来限流、限压、分压、分流、电压分压器、电流测量、电平适应、消声器、电路延时等。
电阻器还可以用来搭配电容器组成滤波电路,有时还可用来搭配电感制成振荡电路。
3. 电阻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在电子技术中,电阻器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如在伏安表、电桥、传感器、放大器、比较器、滤波器、正弦波中波器等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16.5《电压和电阻》单元复习方案(解析版)
专题16.5 《电压和电阻》单元复习方案一、单元考点归纳总结考点一:电压1.定义:电压就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通常用字母“U”表示。
2.单位。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1 KV=103V,1 mV=103-V,1μV =106-V。
3.电压表(1)双量程:分别是0~3V , 0~15V。
(2)分度值分别是0.1V,0.5V。
(3)使用规则:遵循“两个必须”,“一个不能”,“三先三后”原则两个必须:必须将电压表并联接入被测电路的两端。
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
先画图后连接。
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4.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考点二: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欧大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 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Ω=103-KΩ=106-MΩ。
3.决定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考点三: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接法:串联在要改变的电路中,两接线头要“一上一下”。
4.注意: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它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远离下端接线柱)。
二、单元重要例题及其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始终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V,则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A.开关接触不良 B.电流表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 D.电压表断路【答案】D【解析】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36电阻的测量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
专题36 电阻的测量实验一、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原理:IU R = 3.电路图:(右图)4.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 三次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3)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1233R R R R ++=; 5.分析讨论:(1)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 (分压);② (限流);(2)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IU Rx =计算出的电阻比实际偏小; (3)在电阻的伏安曲线中,电阻的大小等于直线的斜率;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4)若UI 线是曲线:说明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有时候,也可以是测量灯泡等用电器的电阻;6.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滑动变阻器应 处于最大阻值位置 。
(2)本实验中需要 多次 测量(至少三次),目的: ;【例题1】如图所示,这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B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C.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D.该电路还可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变式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实验中该同学填写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关于实验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序号 1 2 3 4 5U/V 1.0 2.0 3.0 4.0 5.0I/A 0.10 0.21 0.30 0.40 0.49①序号“1”的实验数据不是本实验中测得的②序号“4”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③序号“2”和“5”的实验数据表明待测电阻R x不是定值电阻④仅用该同学的实验器材就能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例题2】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阻值大约为5Ω。
初三物理电阻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电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导体的()A. 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B. 材料有关C. 温度有关D. 所有以上因素2.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A. V = IRB. I = V/RC. R = V/ID. V = I * R3.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电阻之间的关系是()A. 等于各电阻之和B. 等于各电阻之积C. 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D. 等于各电阻倒数之积4.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电阻之间的关系是()A. 等于各电阻之和B. 等于各电阻之积C. 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D. 等于各电阻倒数之积的倒数5. 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A. 电流的平方成正比B. 电流成正比C. 电阻成正比D. 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6. 以下哪种材料是半导体()A. 铜B. 铁C. 硅D. 铝7. 电阻的单位是()A. 欧姆B. 伏特C. 安培D. 瓦特8. 导体的电阻与()A. 材料有关B. 温度有关C. 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D. 所有以上因素9. 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A. 大B. 小C. 相等D. 不确定10. 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A. 大B. 小C. 相等D. 不确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阻的符号是______。
2.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其公式为______。
3.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______。
4.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______。
5. 焦耳定律的公式为______。
6. 半导体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7.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Ω。
8.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和材料有关。
9. 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______。
10. 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______。
中考物理16.3电阻(解析版001)
专题16.3 《电阻》课节减负作业一、选择题1.物理学中,用欧姆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电功B.电荷量C.电流D.电阻【答案】D【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A.电功或电能的主单位都是焦耳.不符合题意;B.电荷量的主单位是库仑.不符合题意;C.电流的主单位是安培.不符合题意;D.电阻的主单位是欧姆.符合题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B.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较亮C.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
【答案】D【解析】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故A 错误;B.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由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两灯泡的亮暗相同,故B错误;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故C错误;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后,材料和温度、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故D正确。
3.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A.2R B.R C. D.【答案】D【解析】不考虑温度影响,在导体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一根粗细均匀,电阻值为R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则每段长度变为原来的1/2,再把得到的两段并联起来使用,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阻值变为原来的1/4,即1/4R。
4.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金属导题如铝在﹣℃以下,铅在﹣℃以下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白炽灯的灯丝、电动车内线圈、电饭锅及电熨斗内部电热丝都用超导材料制作,当用电器通电时,假设这些导体的电阻都变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炽灯仍能发光且更省电B.电动机仍能转动且效率更高C.电饭锅仍能煮饭且效率更高D.电熨斗仍能熨烫衣服且更省电【答案】B.【解析】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用电器不会产生电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将不能工作.白炽灯灯丝、电饭锅、电熨斗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如果导体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用电器不会产生电热,白炽灯不能发光,电饭锅不能煮饭,电熨斗不能熨衣服.导体有电阻时,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当电动机通电时,电动机不会产生电热,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效率更高更好.5.小亮在“探究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已选定了代号为“O”的导体,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他还要选用的导体代号是()导体代号O A B C D导体长度l/m 1.5 1.0 1.5 1.0 0.5导体截面积S/mm2 1.2 3.2 1.2 1.2 1.2导体材料镍铬锰铜钨锰铜镍铬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选择材料时的应用。
2024年中考物理电阻考点总结
1.电阻的概念与分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常用单位是欧姆(Ω)。
-固体导体的电阻可以分为常见金属导体和半导体两类。
-半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电阻与电流关系:-电阻与电流成正比关系,即电流越大,通过电阻的电压也越大。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表示:I=V/R。
3.电阻与电压关系:-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关系,即电压越大,通过电阻的电流也越大。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表示:V=I*R。
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每个电阻的电阻之和:R=R1+R2+R3+……-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其倒数之和的倒数:1/R=1/R1+1/R2+1/R3+……5.电阻的测量:-使用万用表可以直接测量电阻值。
-电阻值的单位常用的有欧姆(Ω)和千欧姆(kΩ)。
6.热敏电阻的特性:-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温度越高,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越小;温度越低,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越大。
7.光敏电阻的特性:-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可以用来控制电路的开关。
-光照强度越大,光敏电阻的电阻值越小;光照强度越小,光敏电阻的电阻值越大。
8.电阻的功率与能量转化:-电阻器的功率可以通过公式P=V*I计算,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
-电阻器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公式E=P*t计算,其中P为功率,t为时间。
9.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具有温度系数的电阻器的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电阻的温度系数是描述单位温度变化时电阻变化的比例。
10.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欧姆定律适用于常见的电阻为线性的导体。
总结这些考点对于中考物理电阻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复习这些知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电阻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电阻测试题及答案在电路中,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以下是初三电阻测试题及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相关知识。
1. 电阻的单位是什么?答案: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3. 电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电阻定律的内容是:在温度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4. 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5.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根据欧姆定律,如何计算导体的电阻?答案:根据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R=U/I,其中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
7.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有什么特点?答案:在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在电阻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8.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功率有什么特点?答案:在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的功率之和等于总功率;在电阻并联电路中,各电阻的功率之和也等于总功率。
9.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如何计算总电阻?答案:在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R1+R2+...+Rn,其中R1、R2、...、Rn分别表示各串联电阻的阻值;在电阻并联电路中,总电阻R=1/(1/R1+1/R2+...+1/Rn)。
10.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如何计算总功率?答案:在电阻串联电路中,总功率P=U^2/R,其中U表示总电压,R表示总电阻;在电阻并联电路中,总功率P=UI,其中U表示总电压,I 表示总电流。
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以及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中考物理第3节电阻(知识点梳理原卷版)
第3节 电阻(知识点梳理)(原卷版)一、知识点与考点二、考点解析1.电阻是本章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在中考中涉及到电阻的考题占有很大比例,例如:对电阻概念的考查、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考查、求导体电阻、与电阻相关的计算、导体电阻的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等。
所以,本节作为电学的重点内容,需要认真的分析和对待,并做到了解重点、掌握知识、抓住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分类等。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对本节内容的考查在中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主要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
考查方式常见的有问答、简单计算、分析和判断;有的也经常和其他相关知识点结合(如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热计算等),但本节作为电磁学重点,需要很好地掌握和对待。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电阻什么是电阻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的大小;用符号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符号是Ω)(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符号kΩ)、兆欧(MΩ);换算:1MΩ=1000k Ω,1kΩ=1000Ω。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还与有关。
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材料、长度一定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分类:(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①滑动变阻器:由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组成;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来改变电阻。
②电阻箱:a.旋盘式电阻箱:读数时,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b.插孔式电阻箱:读数时,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初三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在初三物理的学习中,对电阻的理解和应用是电路学习的基础。
首先,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电阻率也不同。
例如,铜和银的电阻率较低,是良好的导体;而橡胶和玻璃的电阻率较高,是良好的绝缘体。
其次,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这是因为电流需要通过更长的路径,从而增加了电子与原子核的碰撞次数,导致电流流动受阻。
再次,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这是因为电流可以通过更多的路径流动,从而减少了电子与原子核的碰撞次数。
此外,温度也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原子振动加剧,增加了电子与原子核的碰撞次数。
然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增加了自由电子的数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它表示在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R = U/I,其中 R 代表电阻,U 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通常与其他电子元件如电容和电感一起构成电路。
例如,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和。
了解电阻的这些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对于学习更复杂的电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电阻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课件--电阻(考点与典型题例分析)
课前热身
5.图7-4-1所示为控制电灯亮度的电路,要求滑片P右移时
电灯变亮,变阻器接入电路 的方式是( C )
A. A接M,B接N
B. C接M,D接N
C. B接M,D接N
D. A接M,D接N
图7-4-1
课前热身
6.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 Ω,1.5A”字样,其中 “50 Ω”表示_滑__动__变__阻__器__的__最__大__阻__值__为__5_0__Ω,“1.5 A” 表示_允__许__通__过__滑__动__变__阻__器__的__最__大__电__流__为__1_._5_A__________. 7.如图7-4-2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A、B、C、 D为其四个接线柱,请按要求 回答下列各题:
图7-4-5
课时训练
3.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0 Ω,2 A”字样,其中 “200 Ω”表示的意滑思动是变阻器提供的最大电阻是200 Ω __________允__许__通__过__该__滑__动__变__阻__器__的__最_,大“电2流A”为表2 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右”).
No 答案:AC或AD;右
Image
图7-4-4
方法小结
有关导体的电阻的问题,必须坚固确立电阻是导体 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只取决于导体本身的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这四个因素,与该导体有 没有接入电路、所加电 压大小、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物理问题.充分认清滑动变阻器 变阻的原理、它的接线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 变,以少胜多.
No
Image
图7-4-3
典型例题解析
初三物理电阻复习要点归纳:期末考试
初三物理电阻复习重点归纳:期末考试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初三物理电阻复习
重点归纳:期末考试,希望帮助您供应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
希望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1)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自由
搬动的电荷。
常有的导体有:金属及其合金、酸碱盐水溶液;不简单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休,绝缘体不简单导电是因为缺少
自由搬动的电荷。
常有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玻璃、油
等。
导体和绝缘体在必然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2)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起阻拦作用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中,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
常用单位及换算:1M =106,1k =103 。
(3)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资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的,还与温度有关。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
阻越大 ;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滑动变阻器的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
管上,经过滑片在上面滑动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阻大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瓷筒上的接线
柱和金属杆上的接线柱各取一个。
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应该与被测电路串通,优点是可以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
小。
第1页/共2页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电阻复习要
点归纳:期末考试,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页/共2页。
中考物理专题16.3电阻(解析版)
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专题16.3 电阻一、学习目标1.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4.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积极动手进行实验。
二、课标要求知道电阻。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知识点1: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00 KΩ=106Ω。
2.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知识点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1)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2)不同种类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3)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此外,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玻璃)。
注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思路【实验目的】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猜想假设】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实验设计】(1)在几个因素中,如何研究其中的一个因素是否影响电阻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①保持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②保持材料和长度一定,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保持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2)已经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几种导体,还需要的器材有: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3)电路图:【实验过程】①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择A、B两根电阻丝。
表1接入的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AA(镍铬合金丝)L sB(镍铬合金丝)2L s结论: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
1. 如图所示,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 x 阻值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 )
2.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 )
A.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
B.实验需要多测几组数据,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C.继续分析实验数据也能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D.若把电阻换成小灯泡,测得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阻值几乎相同
3. 有两段导体甲和乙,分别接在相同的电源电压下,通过甲导体的电流比通过乙导体的电流小些,则( )
A.甲导体的电阻大 B.乙导体的电阻大
C.两段导体的电阻一样大 D.不能确定两导体电阻大小关系
4. 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合金丝,甲、乙的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的长度相同,但丙较粗。
则这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值R甲、R乙、R丙的大小关系是( )
A.R甲=R乙=R丙 B.R甲<R乙<R丙
C.R甲>R丙>R乙 D.R甲>R乙>R丙
5.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
6. 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通常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在不同电压下其灯丝阻值相差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利用如图甲所示进行“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
(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________。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只填序号)
A.R x断路 B.R x短路C.电流表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电阻R x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第三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
(4)将实验数据填入上表并进行处理,三次所测电阻R x的平均值为________Ω。
(5)将电阻R x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几次实验测得小灯泡的电阻相差比较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希在测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电阻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 实验时,小希按电路图连接了电路,闭合开关,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突然变大,电流表无示数,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排除故障后,小希通过实验测量了多组实验数据并画出了I-U图象,如图乙所示。
(2)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Ω。
(3) 选取图象中的三组数据,通过计算后发现电阻值相差较大,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某课外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U和待测电阻R x的阻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其实验步骤如下:
(1) 这个小组的同学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最右端b点,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保持不变,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 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的b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再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 V,则电源电压U=____V,待测电阻R x=____Ω。
10. 在测量未知电阻R x(阻值约为150 Ω)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3 V)、滑动变阻器R(0~50 Ω)、电阻箱R0(0~9999 Ω)、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开关及导线若干。
(1) 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根据实验器材数据可粗略估算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则最大电流是____A,最小电流是____A,你认为小华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出R x阻值。
(2)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____,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开关S拨至另一位置,调节________________,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1,记下电阻箱的示数为R′,则未知电阻R x的测量值为______。
11. 将一根镍铬合金丝均匀拉长接入电路,其电阻将________,若将这根镍铬合金丝对折后接入电路,其电阻将________。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 用干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和钨丝组成串联电路,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再用酒精灯
对钨丝进行加热,会发现灯泡亮度变暗,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升高,钨丝的电阻________。
13. 一段电阻线,当加10 V电压时,流过它的电流为0.2 A,其电阻为50 Ω,将电压减小为5 V,则它的电阻为____Ω,当电压减小为零时,其电阻为____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A
3. A
4. D
5. 改变电路中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保护电路
6. 减小误差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7. (1) 断开 (2) A (3) 2.5 (4) 4.9 (5) 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8. (1) 灯泡L断路 (2) 10 (3) 灯泡灯丝的电阻跟温度有关
9. (1) 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2) 3 5
10. (1) 0.02 0.015 不能
(2) 1 电阻箱阻值 R′
11. 增大减小
12. 增大
13. 50 50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两端所加电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