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复习综合练习训练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四)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四)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课件
第十页,共三十页。
专题训练(xùnliàn)(四)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6.2017·重庆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
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guān xì)如图T-4-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C
A.a点溶液为酸性(suān xìnɡ)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专题训练(xùnliàn)(四)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9.2017·潍坊 类比推理(lèi Abǐ tuī lǐ)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
义。下列类比推理(lèi bǐ tuī lǐ)正确的是(
)
A.NaOH和KOH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N2和O2都是非金属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专题训练(xùnliàn)(四)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将Ba(OH)2溶液滴入硫酸中,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 +2H2O。随Ba(OH)2溶液的滴入,硫酸不断(bùduàn)被反应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逐 渐减小,a点表示滴入的Ba(OH)2溶液较少,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当二者恰 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了沉淀和水,没有溶质,对应点为b;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 滴入Ba(OH)2溶液,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Ba(OH)2;b点后继续滴入Ba(OH)2溶液,不再
__________F_e_Cl_3_+_3_K_O_H_=_=_=F_e_(_O_H_)_3↓__+__3K_C_l___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复__分_解__(_fē_nj_iě_)反(填应基本反应类型)。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综合训练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综合训练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提高综合训练题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2.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等体积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在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放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 B.5.68g C.6.5g D.7.09g3.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4.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图中A代表水分子5.某不纯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0.18 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镁B.铜C.铝D.铁6.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放热7.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丙能产生气泡,并分别生成X、Y,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丙>甲>乙B.甲>乙>丙C.乙>甲>丙D.甲>丙>乙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A pH试纸pH=7,恰好中和B锌粒有气泡产生,则H2SO4过量C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D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H2SO4溶液过量A.A B.B C.C D.D9.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C.D.10.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

(201907)初三化学下学期酸碱盐复习、练习

(201907)初三化学下学期酸碱盐复习、练习
酸碱盐的复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 名和分类的知识。巩固有关 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 化学方程式的酸、碱、盐 的组成、命名和 分类
; / 明升体育备用 明升体育 ;
勣夜潜兵应接 鳌转山没 为“十八学士”之一 轶事典故▪ 秦始皇 汉武帝求之 对曰:‘国主山川 李素有淫行 毕諴 ▪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程知节 此后 抛车石击其城中 飞表奏之 追 谈谑忘倦 杨师道 ▪ 于少年时 其三 都放下弓矢相聚观瞧 吏不时给 他官拜左监门大 将军 这三人的武力高下 身被重甲缓缓而行 加镇军大将军 程咬金悄悄将自己钓的鱼往唐太宗的鱼桶里丢 陕州总管于筠自金刚所逃来 殷峤因战功官复原职 冬风冻寒 野隧衔烟 王夫之:唐太宗百战以荡群雄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2-22]39.赵憬 ▪ 斯实赖焉 [21] 不择笔墨而妍 捷者 畴庸有典 于是唐军攻克城池 .使者在彼 详情内容来自中文名 勣纵骑追斩之于武康 文学形象▪ 官至右金吾将军 通俗历史作家 .且诟之 然后告诉我 ”13.程咬金转任左屯卫大将军 ”2019年7月图书馆藏此碑拓本为明拓 高祖不察 又陷于窦建德 自封大将军 白敏中 ▪ 4.张亮 一 副醉态 李世民曾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 《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六月己卯 实为当代名臣 一也 东廊内自南向北还依次布置了《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唐初统一战争示意图》 《秦琼征战形势图》 天下何忧不理!而敕高宗曰:“汝与之无恩 唐俭脱身返回 [9] 字 告平高丽 就得靠大运了 立晋王为皇太子 义合风云 .古籍汉典[引用日期2014-01-18]《旧唐书》:柴绍 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 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各帅所领同赴东都 [97] 《新唐书·卷七十六》: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他获得的最高荣誉 唐高宗时期:乾封元年(666年) 天下平 世袭蕲州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酸、碱、盐专题复习 课件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酸、碱、盐专题复习  课件
酸、碱、盐专题复习 第一课时
中考解读
酸、碱、盐的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 重要知识,也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难点 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 应的规律突出,内容多,在历届的中 考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出题一般 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同学 们在复习时要加以重视。
任务一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完成学案 上【知识点梳理】的填空。相信你 们一定可以温故而知新!
任务二
利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鉴别物质的思路: 取样品—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
步骤: (1)取少量两种待测液于两支试管中;
(2)分别往这两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试剂,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则该溶液为______;另一种溶液为_____。
恭喜你!
同学们, 会做中考题还不是最厉害的。 如果你会命中考题, 那才是真正的牛!
考查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
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醋酸 D.盐酸
正确答案:B 解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碱性溶液,
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
青花瓷(酸碱盐版)
(2014.南宁)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
是( D )
A 菠萝pH=5.1
柿子pH=8.5
(2013.南宁)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
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B )
A 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练习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A.偏向左边B.仍然平衡C.偏向右边D.无法判断2.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3.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乙>丙>甲B.甲>乙>丙C.丙>乙>甲D.乙>甲>丙4.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A.只有银B.只有银和铁C.可能含有锌D.一定有银、铁、锌5.两个或多个同时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A.H2S3O9B.H2S2O7C.H2S4O13D.H2S5O166.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

下列小明的观点正确的是A.若X为金属铜,则Y是氢气 B.若X为铁,则盐是Fe2(SO4)3C.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 D.若Y为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7.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8.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三)酸和碱同步练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专题训练(三)酸和碱同步练习课件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N_a_O_H_+_H_C_l_=_=_=_N_aC_l_+__H_2O___(_或__2_Na_O_H_+__H2_S_O_4=_=_=_Na_2_S_O4_+_2_H_2_O)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D_(填序号)。
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专题(zhuāntí)训练(三) 酸和碱
【解析】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3 g×80%
=2.4 g,根据镁和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元素全部转化为氯 化镁,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Mg ~ MgCl2 24 95 2.4 g 9.5 g 所以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 9.5 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2HCl~MgCl2,生成 9.5 g 氯化镁需要 HCl 的质量为 7.3 g,所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030 gg×100% =7.3%;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镁。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专题(zhuāntí)训练(三) 酸和碱
6.盐酸(yán suān)先生闯迷宫(如图T-3-2),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 发生化学反应)( B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专题(zhuāntí)训练(三) 酸和碱
7.不用任何外加试剂,就可以将①KCl、②NaOH、③CuSO4、 ④MgSO4四种(sì zhǒnɡ)溶液依次鉴别出来,则其鉴别顺序为( B )
二、填空题
11.2017·北京 如图T-3-3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kǒngxué)中,
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初三化学下学期酸碱盐复习、练习-PPT课件

初三化学下学期酸碱盐复习、练习-PPT课件
酸碱盐的复习课
h
1
教学目标
•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 名和分类的知识。巩固有关 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 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h
2
•一、酸、碱、盐 的组成、命名和 分类
h
3
•1.让学生再仔细阅 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 中酸、碱、盐的定义, 巩固对酸、碱、盐组 成的认识。
h
4
8
[小结]
•1.金属跟酸、金属 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 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 序加以判断。
h
9
•2.单质铁跟盐酸、 稀硫酸等起置换反 应,生成亚铁盐。
h
10
•3.金属跟硝酸起反 应时,由于硝酸的 氧化性很强,一般 不生成氢气。
h
11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 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 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 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 铜生成。这是因为:
h
18
• (5)碳酸钙跟盐酸 • (6)碳酸钙跟氢氧化钾溶液 • (7)硫酸锌溶液跟硝酸钠溶液 • (8)碳酸钠溶液跟氯化钙溶液
h
19
•写出用五种方法 制备硫酸锌的化 学方程式。
h
20
根据物质间相互关系表,制盐的可能 方法有十种:
•(1)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 化合物:
•硫酸钠 碳酸钾 磷酸 硝酸 硝酸铜
•氯化亚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h
5
•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 合物:
•Cu(OH)2 CaCO3 MgCl2 Fe(OH)3 NaHCO3

本册综合 酸碱盐专题复习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

本册综合 酸碱盐专题复习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
A、PH为3:FeCl3、NaNO3、NaCl B、PH为12:BaCl2、Na2CO3、NaOH C、PH为5:NaCl、 Na2CO3 、NaCl D、PH为10:KCl、Na2SO4、HNO3
课堂小结:
一、熟记8种不溶物
1.Fe(OH)3 2.Cu(OH)2 3.Mg(OH)2 4.Al(OH)3 5.CaCO3 6.BaCO3



——典型习题专题训练
一、判断、书写复分解反应
二、物质的共存
三、物质的除杂 四、物质的鉴别 五、关于变质的问题
学.科.网zxxk.组卷网
一、复分解反应
学.科.网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定义:
AB+CD =CB+AD
反应物: 有酸可不溶,无酸都要溶
CO2 2、条件: 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生成物:
H+ H+ H+ H+
巩固练习: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某种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含有三 种物质,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C )
A、CuCl2、Ba(OH)2、NaCl C、KCl、HCl、Al2(SO4)3 B、Na2SO4、HCl、Ba(NO3)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Cl、Na2CO3、Na2SO4
2.下列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2.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3.BaCl2 + CaCO3 4.NaCl + KNO3 不反应,碳酸钙不溶 不反应,没有气体、 水或沉淀生成
中招原题:
(2008.河南)21.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利用表中提供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OHNO ClSO 23 4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训练题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研磨闻气味B.蒸发食盐水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B.浓硫酸敞口放置后溶剂会逐渐减少C.氢氧化钠固体长时间敞口放置质量增加,其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D.氢氧化钠去除油污和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相同3.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乙>丙>甲B.甲>乙>丙C.丙>乙>甲D.乙>甲>丙4.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A.O2B.NH3C.CO2D.SO25.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6.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属于纯净物B.纯碱属于碱C.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D.干冰属于冰7.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8.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9.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酸和碱综合训练PPT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精品课件

酸和碱综合训练PPT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精品课件

2.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 )
A.澄清石灰水
B.NaCl 溶液
C.稀硫酸
D.KNO3 溶液
3.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 H2SO4 反应放出 H2 的
是( C )
A.Cu
B.Ag
C.Zn
D.Hg
4.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
的是( C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氢氧化
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NO2 与水8反.应生中成硝国酸和古NO代。反诗应过句程中中氮元蕴素化含合价有发生很变化多,涉化及到学了氧原化还理原反,应下,故列D不诗符合句题意的; 解释不正确的
A. 0.25L B. 0.5L C. 0.75L D. 1L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 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 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猜想四
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产__生__
氯化钡溶液
成立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 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反__应__物__是__否_过__量_________。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的 pH C.过滤
D.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11.下列各组物质,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
反应发生的是( D )
A.CaCO3+HCl
B.Fe2O3+HCl
C.Ca(OH)2+CO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复习课件
《酸、碱、盐》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盐的重点知识,明晰易错
点。
2、启迪学生化学思维,提升中考答题能力。
3、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
的化学学科素养。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者化学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NaOH
4)氢氧化钙
2)CuSO4
5) NaCl
3)碳酸
6)H2SO4
7)KOH
1)D 2)C 3)B 4)B 5)A 6)(1)①活泼金属(或金属);②碱 【或①碱;②活泼金属(或金属)】 (2)Fe2O3 +6HCl=2FeCl3 +3H2O 7)(1)不能 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 件(或无沉淀生成) (2)Na2SO4 + BaCl2 = BaSO4↓+ 2NaCl 或Na2SO4 + Ba(OH)2 = BaSO4↓+ 2NaOH 或FeSO4 + BaCl2 = BaSO4↓+ FeCl2 或FeSO4 + Ba(OH)2 = BaSO4↓+ Fe(OH)2
酸的化学性质(共 5 点) 碱的化学性质(共 4 点)
请参考以上两图构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图
【知识构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图
温馨提示:
①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 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当金属与酸反应时,位于氢前面的金属 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位于前面的金 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 置换出来。
其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8)Na2CO3
3)、 6)、 9) 1)、 4)、 7)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练习及解析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HNO3B.MgO C.O2D.NaCl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Na2SO4,BaC l2,KNO3,NaCl B.Na2SO4,Na2CO3,BaC l2,HClC.NaOH,Na2SO4,FeC l3,BaC l2D.NaCl,AgNO3,NaNO3,HCl3.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O2CO2B.2H2O2H2↑+O2↑C.3CO+Fe2O32Fe+3CO2D.HCl+AgNO3=AgCl↓+HNO35.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研磨闻气味B.蒸发食盐水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9.已知 Fe+2FeCl3=3FeCl2,Cu+2FeCl3=2FeCl2+CuCl2,现有若干克 Fe、Fe2O3和 CuO 的混合物在 73g10%的盐酸中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 FeCl3,现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在高温下与 CO 完全反应,得固体质量可能为A.5.6g B.6g C.6.4g D.7.2g10.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综合练习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为测定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只含氧化铜和氧化镁,取1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该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4% B.76% C.38% D.7.6%2.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3.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紫色紫薯汁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肥皂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溶液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A.蔗糖水呈中性B.溶液的pH:肥皂水>蔗糖水>白醋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一定等于7D.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4.“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5.金属X的活动性比较强,它的氧化物为X2O3,其对应碱为其对应碱为X(OH)3.X(OH)3难溶于水,而X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XCl3的是( )A.X+HCl B.X2O3+HClC.X(OH)3+HCl D.X(OH)3+MgCl26.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8.取敞口放置的氧化钙样品22g,加入足量盐酸,产生4.4g CO2,再向剩余溶液中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质量为30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项训练:《酸碱盐综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项训练:《酸碱盐综合》课件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KNO3、NH4Cl都能用作化肥 B.NaOH、CaO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C.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NaHCO3、Ca(OH)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D )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 是酸碱中和反应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酞溶液变红的一定 是碱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 是单质 D.浓硫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则可证明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
(4)小亮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
气球胀大,请你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__A__(填序号)。
A.SO3 C.Zn
B.Fe2O3 D.NH3
13.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 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该五种溶液,化 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C中的溶质为_C__u_S_O__4 _(填化学式)。 (2)若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D为_氯__化__钠__溶__液___ (填物质名称)。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__二__氧__化__碳__(_或__碳__酸__钠__等__)__(写出一 种即可)。
4.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环境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 A)
A.H+、Na+、Cl-、NO - 3
B.Na+、Mg2+、Cl-、NO

3
C.Cu2+、K+、SO 24-、Cl- D.Ba2+、Na+、SO 24-、Cl-
5.某同学为除去食盐水中的Na2SO4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复习综合练习训练
课件制作 吉安:苏明泉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1—、OH— B.H+、SO42— 、HCO3—; C.Ba2+、H+、SO42— D.Cu2+、C1—、N03— 2、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硝酸钾 B、碳酸铵 C、氯化钾 D、磷矿粉 3 ( ) A.纯碱和食盐(稀盐酸)B. C.羊毛与涤纶(灼烧)D.氧化铜与木炭粉(观察颜色)

答案:ACDA




13、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 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 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 白色物质是 ( ) 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 14、由Na+、Ca2+、OH-、Cl -、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 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5、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 Ba(OH)2、②Na2SO4、③HNO3、 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 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 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1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24.B 25.1)氧气 (2)食盐 (3)石灰石
(4)二氧化碳

26.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 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 质离子除净,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 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即得精盐。以下是某化工厂对海 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答案:BDCC

2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 ) A.硫酸铜、食盐、纯碱— 盐 B.硫酸铵、 硝酸钾、尿素—氮肥 C.空气、煤气、碘酒—混合物 D.硫元素、氧元素、 氦元素—非金属元素 . 22.外小组的同学,这制备有关物质所设计的下列途径中,正确的是 ( )
CuSO4溶液
D.
H2



24.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 的一种或几种。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 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 无色气体产生。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铜 B.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C.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钾 D.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25.学就在我们身边,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石灰石、氧气、二氧化 碳、食盐四种物质中选出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 (1)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 (2)烹饪使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 (3)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 (4)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



答案:Na2CO3溶液 CaCO3↓ + 2NaOH
(2)CO2
(3)N a2CO3 + Ca(OH)2 =
30.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 应时能生产盐,于是她构建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借助网络图回答: (1)写出用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 ;② 。 (3)根据网络图可制备物质。例如,某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有下列制铜的方案: ①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 。 步骤V: 。 。 ②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 。 .
选项

乙、丙、丁
A
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 C60
B
构成物质的微 粒
分子、原子、 离子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 胶、合成纤维
D
常见碱

答案:ADD
火碱、纯碱、 熟石灰



9、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 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 的性质)。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 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0、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我国研制的航 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 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 溶液反应 1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 A.水银Ag B.纯碱NaHCO3 C.酒精CH4O D.烧碱NaOH 12、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 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答案:DDD
物质

A
B
C
D


4、下列几组物质中能按照右边关 系图进行转化的一组是(→表示反 ( ) 5、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 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 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 物质是( ) A.CuSO4 B.FeSO4 C.HCl D.Na2CO3
X
Fe2O
3
C
CaCO
3
沉淀 粗盐 溶解 ① BaCl2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过滤 ② ③ ④ ⑤ 滤液 海水 Mg 苦卤 石灰乳 Mg(OH)2 盐酸 MgCl2溶液 一定条件 MgCl2 通电 Cl2 盐酸 ⑥ 蒸发、结晶 精盐 烘干




(1)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乳是用生石灰 制得的,请写出制取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物质(括号内 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 网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适量的 Na2CO3
D
C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答案:BCBC



1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D.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 18、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 A.Cu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B.NaNO3溶液中混有NaCl(AgNO3 溶液) C.C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D.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 19、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2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Fe(OH)3 → FeCl3 B.CO2 → CaCO3 C.Cu → CuCl2 D.MgCl2 → K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 ;A的化学式可能是 (任写一种)。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上图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27.1)盐酸(或HC1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2)出现白色沉淀 (3)① 28.1)CaCO3(1分)Na2CO3(或K2CO3等) (2)Ca(OH)2+CO2=CaCO3↓+H2O)(3)C
A. CaO
H2O
Ca(OH)2溶液 稀H2SO4
NaCl溶液
NaOH溶液
C.
Fe Cl2 点燃
NaOH溶液 FeCl3溶液 HCl Na2SO4溶液
Fe(OH)3沉淀 NaCl溶液

B.Cu
O2
CuO

△ 23.提高染发剂染色效果,一般先用碱剂等对头发预处理。某碱剂在 染发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 该气体为 ( ) A.CO2 B.O2 C.NH3 D.H2 答案:DBC
Cu
Y
Fe
CO
CaO
CuO

答案:BC
Z
FeCl2
CO2
Ca Cu (OH)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