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
作者:宁杰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1期
唐代是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影响深远。

在唐代众多著名的人物画家当中,我个人更推崇阎立本,他的人物画不仅写形,而且传神,甚至能充分体现时代审美特征和暴露其阶级局限性。

在高一美术鉴赏教材中,有一节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容,其中就有阎立本的《步辇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由讨论和师生互动中赏析《步辇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知人论画,引导学生了解画作者,为深入赏析《步辇图》做好准备
为此,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的生平?(2)了解作者对了解画作有什么帮助?第一个问题容易,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快速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第二个问题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若能突破这个问题,对了解画作的创作意图是大有帮助的。

于是,我作了如下的点拨:(1)鉴赏古诗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古画能不能“知人论画”呢?(2)可结合初中历史课本学过的有关唐代画家阎立本名作《步辇图》的知识进行思考。

这样一点一拨,学生思维之水便畅通,他们纷纷展开讨论。

最后经讨论,学生们得出了如下正确的结论:
由阎立本的生平和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不但驰誉丹青,而且仕途显达。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重大社会政治活动,集中体现出儒家文艺观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如武德九年绘制的《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十七年绘制的《凌烟阁功臣图》、在太宗皇帝去世后设计的《昭陵列像图》。

二、引导学生讨论《步辇图》的画面内容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藏族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蕃使者禄东
赞。

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

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步辇图》里的人物形象。

教师提出第一个讨论题:该画中的人物形象怎样?学生通过欣赏、讨论,纷纷总结出一些零碎的答案:(1)人物容貌特征明显,吐蕃使臣身材瘦小,穿着与众不同,有藏族服饰特征;(2)大唐皇帝身材高大,颇有帝王风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进行简单的整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画作的故事内容:《步辇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反映我国古代各族人民要求团结统一的历史画卷。

唐太宗和吐蕃使臣的容貌被刻画得十分鲜明生动,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接着,我向学生提出第二个讨论问题:《步辇图》中的人物表情、神态生动吗?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和师生互动后也总结出一些看法:(1)画家依靠服饰、举止,特别是容貌神情,生动地刻画了藏族使者的精神气质和神态;(2)面对大唐皇帝,表现出不亢不卑的神态,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和才智,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的帝皇形象……
由是断之:优秀的人物画不仅要求画家能画出对象的外表特征,而且要深入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变化。

即形、神要兼而有之。

三、引导学生探讨《步辇图》的时代审美特征和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步辇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审美特征和暴露了作者怎样的阶级局限性?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挖空心思在画面中寻找相关的线索和信息。

同时,教师作出适当的引导,如:(1)画中人物身材体形差别大吗?(2)和其他朝代相比,唐代人物画的人物体态有什么特征?
经过一番讨论、举证和领会,学生们最终达成共识:画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而且画中的“汉人”丰颊肥体。

针对同学们的认识和体会,教师作出了肯定和小结:生活于盛唐时期的阎立本是一位宫廷画家,他的作品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突显帝王高高在上的地位,通过人物身材比例大小的刻意描绘,显示出他们阶级身份和地位的贵贱;同时,他的作品也体现出盛唐时期独有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以体肥颊丰为美。

四、引导学生探讨《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幅描绘历史事件的作品,《步辇图》是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意义的。

经过上面过程的讨论,再稍为点拨引导,学生经讨论后,最后答案便水到渠成:《步辇图》是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

作品从情节到形象刻画,都突出了汉藏通婚事件的政治意义,是汉藏友好往来和血肉相连历史的真实写照。

《步辇图》的创作,就是为了纪念、歌颂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赏析绘画艺术作品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美术新课标的必修课。

在赏析唐代人物画《步辇图》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赏析人物绘画作
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既让学生深刻认识了唐代人物绘画作品的意义,又为推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谭有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