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期中复习提纲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
1.公平的含义?P
2
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2.公平待人有什么意义?P
2-3
①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
②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3.建立公平社会的关键是什么?P
2
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把获得这些社会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4.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P
4
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公平意识?P
4
①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
而
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
②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6.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
6
①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②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7.维护正义的意义是什么?P
7
①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
斗争。
②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
8.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怎样维护正义)?P
8-9
①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
②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③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
9.未成年人应怎样见义智为?P
9
敢于匡扶正义,也是我们良知的体现。
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施以援手。
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在惩治邪恶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10.判断是非的依据(标准)是什么?P
10
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所谓“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损坏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反之,则为非。
11.是非不分的危害?P
11
①在校园生活中,那些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不辨是非的做法,既影响着学校的风气和形象,
也妨碍着自身的健康成长。
如果任其发展,难免有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在社会生活中,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
破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安全。
12.如何分清是非?P
11
①在“随大流”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②在面对“权势”的时候,能够不委曲求全;
③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勇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13.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P
12-13
①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
②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一己之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
③一个正直的人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因而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1.从众心理的含义?P
14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
2.从众心理的影响?P
15
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3.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心理?P
15
我们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4.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的途径有哪些?P
15
①提高知识水平;
②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提高自制性和独立性。
5.好奇心的含义及其双重性?P
16-17
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
好奇心具有双重性: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它一旦与恶结缘就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6.如何正确的对待好奇心?P
17
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
7.每个人都有嗜好,嗜好有好坏之分。
有些嗜好本身就属于不良行为;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如
果把握不住“度”,最终也会成为妨碍身心不良嗜好。
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关系到
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前途。
吸烟、酗酒、网络成瘾都是不良嗜好。
P
18
8.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有哪些?P
19
①青少年吸烟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
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
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
②吸烟还会助长青少年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
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
9.青少年酗酒的危害?P
19
①饮酒过量有害健康。
②酗酒者妨碍社会,害人害己。
青少年酗酒,则可能荒废学业,甚至蹉跎一生。
10.网络的两面性?(网络的利弊是什么?)(怎样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P
20
①网络有利有弊;
②利:正确利用网络,可以开阔视野,便利沟通,有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③弊: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甚至步入歧途。
11.网络成瘾的危害有哪些?P
20-21
①若沉溺于网络,尤其沉溺于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
习退步,甚至走上歧途。
②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12.诱惑对个人成长的影响?P
22
有的诱惑对个人成长有积极意义;有的诱惑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要看实现的途径和手段是否正确,投入的程度是大是小;有的诱惑则完全是有害的。
14.青少年要抵制哪些不良诱惑?P
毒品、赌博、黄毒、“法轮功”邪教等。
22-25
15.吸毒的危害?P
22
①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贩毒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②吸食毒品不仅会消耗巨额财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带来一些社会
问题,甚至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16.赌博的危害?P
24
①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恶习。
②赌博上瘾就很难回头,常常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最终是害人害己害
家害国。
赌博毒化人的灵魂,泯灭人的良知。
17.邪教的特征及其危害?P
25
①邪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歪理邪说,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特征。
②邪教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
社会危害性。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18.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邪教?P
25
19.青少年对待不良诱惑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如何抵制不良诱惑?)P
25
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20.远离不良诱惑(杜绝不良嗜好)的具体做法?
①远离不良人群,结交益友。
②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娱乐方式。
③增强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
第13课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
1.休闲的功效有哪些?P
26
①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
②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2.休闲的方式有哪些?P
27-29
如:读书、旅游、打球、游泳、看电影等。
3.休闲的原则是什么?P
29
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②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
4.什么叫情趣?P
30
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5.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与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分别有什么影响?P
29
①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
气。
②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高雅情趣的作用有那些?P
30
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我们充满快乐。
7.高雅情趣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P
30
8.写出你的几种情趣爱好,并说说他们对你健康成长各有什么意义?P
31-33
如:读书令我们的精神世界熠熠生辉,令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插花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幽默能反映我们的机智、豁达和乐观;读书……
9.教养的含义?P
34
教养主要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0.教养的作用有哪些(教养的意义)?P
34
教养可以润饰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夺目,为美德的拥有者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没有教养的人会变得骄狂、自负、愚蠢。
11.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P
34-36
①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
②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
③有教养的人懂得尊敬别人。
④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
⑤有教养的人,要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
炼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与外在的形象,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1.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基本特征)?P
39-41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P
44-45
(1)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2)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
①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而且大多不成文。
法律则是明
确、严格和具体的,通常表现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法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②实现方式不同。
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
的遵守。
法律也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与遵守,但主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调整的对象与范围不同。
道德约束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包含
人的思想和言行。
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没有行为表现的思想活动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3.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P
46
①法律可以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②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③社会主义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
实施。
④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4.怎样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
47-50(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
(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4)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我国公民同违反公共秩序和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做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P
47
6.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P
48
(1)重要性:公共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2)重要意义:维护公共安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7.规范经济行为的法律有: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P
49
8.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9.什么是违法行为?P
50
①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②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10.什么是犯罪?P
50
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1.什么是刑法?P
50
刑法是指有国家制定、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12.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及性质分别是什么?P
51-52
(1)三者的关系: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打击
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2)性质:
①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
②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
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第15课神圣的宪法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P
53-56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P
54-55
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①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
②积极宣传宪法;
③自觉遵守宪法;
④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4.公民为什么要增强宪法观念?P
57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5.我国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法制宣传日。
P
57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P
58-66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力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
7.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
务的人。
8.公民基本权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
9.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
10.公民的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
它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获得物质保障权。
11.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12.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
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
违法行为。
14.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15.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由宪法加以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