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UENT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_张学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效益 [
0 引言
油炸食品历史 悠 久 , 由 于 其 色 泽 金 黄、 口 味 酥 脆、 烹调 时 间 短 等 优 点 , 在国内外都受到了人炸机加热升温阶段的模拟分析
1. 1 油炸机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具有代表性的 Y Z L ―6 0 型油 水混合油炸机 , 该型号油炸机的结构简图如图 1 所示 。
收稿日期 : 0 1 5年7月2 1 日 修回日期 : 0 1 5年7月3 0日 2 2
图 1 油炸机结构简图 i . 1 I n s t r u c t i o n d i a r a m o f f r i n m a c h i n e F g g y g
排渣阀 2.进水管道 3.冷却管 1 4.冷却管 2 1. 5.油炸槽体 6.壳体 7.过滤网 8.加热管 9.出油管道
t ε
ε( +G G C Gb) 1 k+ 3 ε ε k ε -C 2 ε ε ρ k +S — — 动力粘度 ; 式中 : μ—
— — 湍动能 ; k— — — 湍动能耗散率 ; ε— — — 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 起 的 湍 动 能 k 的 产 G k— 生项 ; — — 由于浮力问题引起的湍动能产生项 ; G b— — — 可压湍流中脉动扩张的贡献 ; YM — — — 经验常数 ; C C 1 2 3 ε、 ε和C ε— — — 与湍动能 k 对应 P r a n d t l数 ; σ k— — — 与耗散率 ε对应 P r a n d t l数 ; σ ε— — — 用户定义的源项 。 S k 和S ε— 采用具有较高收敛性的 P r e s s u r e -B a s e d 求解器 ; 由于加热阶段时间长 , 时间步的数量会比较大 , 因此采 用P I S O 算法 , I S O 算法在运行数量大的时间步 时 比 P
图 2 油炸机二维模型 m a c h i n e i . 2 T w o i m e n s i o n a l m o d e l o f f r i n F d - g y g
油、 水分界面 2. 冷却管 3. 加热管 4. 油炸油 5. 水 1.
μ μ+ [( x ] σ )
— — 流体的传热系数 ; a— — — 粘性耗散项 。 S T— 动量方程 ( S a v i e r t o k e s方程 ) N -
u) ( ρ ) ( r u +d u =d u u) - ρ+ i v( i v a d g ρ t x ′ 2 u u ′ v ′) ( ( p p ) - - + S u x y v) ( ρ ) ( v r +d u =d u v- ρ i v( i v a d g p t y ′ 2 ( ) u v ′ v ′) ( p p - + - x y ( ) +S 3 v
8] 到的密度随温度的二次函数 [
a T) ( ρ ( r T +S a d +d u T) =d i v i v g T ρ c t p — — 比热容 ; 式中 : c p—
[
]
[
]
— —x 方向上的流体速度 。 式中 : u— — — y 方向上的流体速度 。 v— 湍流模型为标准的 k- ε 模型 :
k u k) ( k i) t ( μ ρ + ρ = μ+ t x x x σ i i k j
[(
) ]
ε
j
+G G YM +S ε- k+ b- k ρ ) ( u ε i) ε ( ρ + ρ = t x x i j
1 0] 。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模型方 解油 、 水的温度变 化 [
程如下 : 连续性方程
ρ ) ( d u =0 i v p τ — — 流体密度 ; — 式中 : ρ
— — 流体速度矢量 。 u— 能量方程
( ) 1
认值 。 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1. 油炸机内总共有水和油炸油两种流体, 其中水是自 / ( ·K) , 来水, 其C 4 1 8 2 J h e r m a l C o n d u c t i v i t = 0 . 6 k T y g p= / / ( · ) , ( · ) , 密 度 根 据 W m K V i s c o s i t . 0 0 1 0 0 3 k y=0 g m s 在 0. 我们研究的温度 范 围 0℃ ~1 0 0℃ 内 , 1 MP a下 得
。 油水混合油 炸 基 于 油 水 密 度 的 不 同 可 以 将 其
[ 4]
工作区域分为三个层次 , 最上层是油炸层 , 中间层是过 渡层 , 最下层是水层 。 在其工作过程中 , 油渣通过过 渡层落入水底避 免 了 对 油 炸 油 的 二 次 污 染 , 延长油料 的使用寿命 , 经过实验验证 , 油水混合油炸设备油炸油 的使用寿命是传 统 油 炸 设 备 的 2~3 倍 。 由 于 对 油 水 混合油炸机的传 热 机 理 未 有 系 统 研 究 , 且缺乏传热的 理论研究 , 油炸机传热参数的选择依据不足 , 导致油炸 机传热不均 、 热 耗 过 大、 性能不稳定以及“ 爆 油” 现 象。 因此 , 需要开发油炸机传热模型和传热优化技术 , 以实 现油炸机的科学设计和优化 。 目前 , 对油水混 合 油 炸 机 传 热 机 理 的 研 究 还 是 在 进行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阶段 , 此方式不仅昂贵 , 效率 还很低 。 本文基于 F 水的加 l u e n t软件来模拟计算油 、 热过程 , 对油炸机工作过程中油 、 水的温度分布及变化 进行精确的预测 , 为油炸机的优化设计及改造提供一 种新方法 。 通过 大 量 的 应 用 实 例 可 知 , 该方法不仅具 有较 高 的 准 确 性 和 可 靠 性 , 还 能 节 省 成 本, 带来经济
壳 体、 Y Z L ―6 0 型油水混 合 油 炸 机 由 油 炸 槽 体 、 过滤网 、 加热管 、 冷 却 管、 出 油 管 道、 排 渣 阀、 进水管道 等组成 。 整个结 构 分 为 上 下 两 层 , 工作时先由进水管 加水再加入油 , 水、 油 由 于 密 度 不 同 自 然 分 层; 电加热
利用 F 得 到 了 油、 水 的 温 度 分 布 云 图, 发 现 油、 水 摘要 : l u e n t软件仿真模拟了油水混合油炸 机 在 加 热 过 程 中 的 传 热 情 况 , 整 的温度分布出现明显的分层 。 对比了不同油 、 水分界面位 置 对 油 水 温 度 的 影 响 , 得出分界面距槽体底部为1 2 0 mm 时 , 个油 、 水温度分布处于最佳状态 , 为油炸机在实际工作中添 加 油 、 水提供了理论参考。仿真结果 与 试 验 数 据 非 常 一 致, 最 为油水混合油炸机的优化改造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 功能强 大的温差不超过 7℃ 。F l u e n t对所建模型的模拟结 果 合 理 , 大的新方法 。 ; 关键词 : 油水混合 ; 分界面 ; 优化 ; 验证 F l u e n t ) 中图分类号 : P 3 9 1 文献标识码 : 0 9 5-5 5 5 3( 2 0 1 6 0 8-0 0 9 6-0 5 T A 文章编号 : 2 : ] , ( ) 张学进 ,叶长文 ,陈坤杰 ,康瑞 .基于 F L U E N T 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 9 6 1 0 0 J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 0 1 6 3 7 8 ~ ,Y , ,K R u i .A n a l s i s o f t h e o i l Z h a n X u e i n e C h a n w e n C h e n K u n i e a n m a c h i n e o n t h e r m a l c o n a t e r m i x t u r e f r i n -w - y g j g j g y g ] , ( ) : d w i t h F l u e n t[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A r i c u l t u r a l 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2 0 1 6, 3 7 8 u c t i v i t 6~1 0 0 9 g y
第8期
张学进 等 :基于 F L U E N T 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
7 9
管位于油面下 1 过 滤 网 位 于 加 热 管 上, 温控 1 0 mm 处 , 装置使油层温度保持在有效油温 ( 之内 ; 冷 8 0℃ 左右 ) 1 却管道 位 于 油 水 过 渡 层 , 目的是保证水的温度低于 避免 “ 爆油 ” 现象 ; 炸制过程中产生的油渣从 0℃ 以下 , 5 过滤网漏下 , 经油 水 分 界 面 沉 入 水 中 , 积 存 于 锅 底, 由 排渣阀定期排出 。 建立油炸机模型时需要做以下假设 : )由于油炸机槽体的结 构 前 后 对 称 , 每个纵断面 1 的形状都一样 , 任一纵断面的油 、 水温度分布情况都可 以反映出总体油 、 水的温度分布情况 。 为此 , 把三维油 炸机简化成二 维 模 型 , 如 图 2 所 示。 该 油 炸 机 模 型 中 油层高度3 加热管位于油面 水层高 度 1 4 0 mm, 6 0 mm; 其直径是 1 共放置 6 组 加 热 管 , 下1 分 1 0 mm 处 , 0 mm, 三排 , 每组功率为 3 kW 。
1 1] ; 离散 格 式 采 用 迎 风 二 阶 格 式 ; 其余采用默 较稳定 [ 2
( ) 4
)假设水的各种特性仅与温度有关 。 2 )油炸机槽体装有保温 材 料 , 加热过程中的油炸 3 机壳体的漏热可以忽略不计 。 )将油 、 水视为不可压 缩 流 体 , 加 热 过 程 中, 槽体 4 [ 8 9] 。 内的油 、 水呈湍流流动 1. 2 划分网格 利用 I C EM C F D 的划分网格功能对所建模型进 , 最终划分的网格质 行网格划分 , 网格类型为 A l l T r i [ 8 9] 。 , 量为 0. 网格质量满足仿真要求 5 8>0 1. 3 传热模型 在加热过程中 , 流 体 的 密 度、 能 量、 动量等物理参 数存在密切的相 互 依 赖 关 系 , 因此采用耦合式解法求
: / D O I 1 0. 1 3 7 3 3 . c a m. i s s n. 2 0 9 5-5 5 5 3. 2 0 1 6. 0 8. 0 2 1 j j
基于 F L U E N T 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 *
张学进 , 叶长文 , 陈坤杰 , 康瑞
( )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 南京市 , 1 0 0 3 1 2
第3 7卷 第8期 2 0 1 6年8月
中国农机化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A r i c u l t u r a l 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g
V o l . 3 7 N o . 8 A u . 0 1 6 2 g
) 项目 ( 0 1 3 年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 ( 9 4 8 计划 ) 0 1 3-Z 2 3 2 2 * 基金项目 : : 第一作者 : 张学进 , 男, 安徽界首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检测 。E-m 9 9 0 年生 , a i l z x 0 0 1 9 9 0@1 6 3. c o m 1 j : 通讯作者 : 陈坤杰 , 男, 江苏南京人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检测 。E-m 9 6 3 年生 , a i l k u n i e c h e n a u. c n 1 @n j j
0 引言
油炸食品历史 悠 久 , 由 于 其 色 泽 金 黄、 口 味 酥 脆、 烹调 时 间 短 等 优 点 , 在国内外都受到了人炸机加热升温阶段的模拟分析
1. 1 油炸机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具有代表性的 Y Z L ―6 0 型油 水混合油炸机 , 该型号油炸机的结构简图如图 1 所示 。
收稿日期 : 0 1 5年7月2 1 日 修回日期 : 0 1 5年7月3 0日 2 2
图 1 油炸机结构简图 i . 1 I n s t r u c t i o n d i a r a m o f f r i n m a c h i n e F g g y g
排渣阀 2.进水管道 3.冷却管 1 4.冷却管 2 1. 5.油炸槽体 6.壳体 7.过滤网 8.加热管 9.出油管道
t ε
ε( +G G C Gb) 1 k+ 3 ε ε k ε -C 2 ε ε ρ k +S — — 动力粘度 ; 式中 : μ—
— — 湍动能 ; k— — — 湍动能耗散率 ; ε— — — 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 起 的 湍 动 能 k 的 产 G k— 生项 ; — — 由于浮力问题引起的湍动能产生项 ; G b— — — 可压湍流中脉动扩张的贡献 ; YM — — — 经验常数 ; C C 1 2 3 ε、 ε和C ε— — — 与湍动能 k 对应 P r a n d t l数 ; σ k— — — 与耗散率 ε对应 P r a n d t l数 ; σ ε— — — 用户定义的源项 。 S k 和S ε— 采用具有较高收敛性的 P r e s s u r e -B a s e d 求解器 ; 由于加热阶段时间长 , 时间步的数量会比较大 , 因此采 用P I S O 算法 , I S O 算法在运行数量大的时间步 时 比 P
图 2 油炸机二维模型 m a c h i n e i . 2 T w o i m e n s i o n a l m o d e l o f f r i n F d - g y g
油、 水分界面 2. 冷却管 3. 加热管 4. 油炸油 5. 水 1.
μ μ+ [( x ] σ )
— — 流体的传热系数 ; a— — — 粘性耗散项 。 S T— 动量方程 ( S a v i e r t o k e s方程 ) N -
u) ( ρ ) ( r u +d u =d u u) - ρ+ i v( i v a d g ρ t x ′ 2 u u ′ v ′) ( ( p p ) - - + S u x y v) ( ρ ) ( v r +d u =d u v- ρ i v( i v a d g p t y ′ 2 ( ) u v ′ v ′) ( p p - + - x y ( ) +S 3 v
8] 到的密度随温度的二次函数 [
a T) ( ρ ( r T +S a d +d u T) =d i v i v g T ρ c t p — — 比热容 ; 式中 : c p—
[
]
[
]
— —x 方向上的流体速度 。 式中 : u— — — y 方向上的流体速度 。 v— 湍流模型为标准的 k- ε 模型 :
k u k) ( k i) t ( μ ρ + ρ = μ+ t x x x σ i i k j
[(
) ]
ε
j
+G G YM +S ε- k+ b- k ρ ) ( u ε i) ε ( ρ + ρ = t x x i j
1 0] 。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模型方 解油 、 水的温度变 化 [
程如下 : 连续性方程
ρ ) ( d u =0 i v p τ — — 流体密度 ; — 式中 : ρ
— — 流体速度矢量 。 u— 能量方程
( ) 1
认值 。 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1. 油炸机内总共有水和油炸油两种流体, 其中水是自 / ( ·K) , 来水, 其C 4 1 8 2 J h e r m a l C o n d u c t i v i t = 0 . 6 k T y g p= / / ( · ) , ( · ) , 密 度 根 据 W m K V i s c o s i t . 0 0 1 0 0 3 k y=0 g m s 在 0. 我们研究的温度 范 围 0℃ ~1 0 0℃ 内 , 1 MP a下 得
。 油水混合油 炸 基 于 油 水 密 度 的 不 同 可 以 将 其
[ 4]
工作区域分为三个层次 , 最上层是油炸层 , 中间层是过 渡层 , 最下层是水层 。 在其工作过程中 , 油渣通过过 渡层落入水底避 免 了 对 油 炸 油 的 二 次 污 染 , 延长油料 的使用寿命 , 经过实验验证 , 油水混合油炸设备油炸油 的使用寿命是传 统 油 炸 设 备 的 2~3 倍 。 由 于 对 油 水 混合油炸机的传 热 机 理 未 有 系 统 研 究 , 且缺乏传热的 理论研究 , 油炸机传热参数的选择依据不足 , 导致油炸 机传热不均 、 热 耗 过 大、 性能不稳定以及“ 爆 油” 现 象。 因此 , 需要开发油炸机传热模型和传热优化技术 , 以实 现油炸机的科学设计和优化 。 目前 , 对油水混 合 油 炸 机 传 热 机 理 的 研 究 还 是 在 进行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阶段 , 此方式不仅昂贵 , 效率 还很低 。 本文基于 F 水的加 l u e n t软件来模拟计算油 、 热过程 , 对油炸机工作过程中油 、 水的温度分布及变化 进行精确的预测 , 为油炸机的优化设计及改造提供一 种新方法 。 通过 大 量 的 应 用 实 例 可 知 , 该方法不仅具 有较 高 的 准 确 性 和 可 靠 性 , 还 能 节 省 成 本, 带来经济
壳 体、 Y Z L ―6 0 型油水混 合 油 炸 机 由 油 炸 槽 体 、 过滤网 、 加热管 、 冷 却 管、 出 油 管 道、 排 渣 阀、 进水管道 等组成 。 整个结 构 分 为 上 下 两 层 , 工作时先由进水管 加水再加入油 , 水、 油 由 于 密 度 不 同 自 然 分 层; 电加热
利用 F 得 到 了 油、 水 的 温 度 分 布 云 图, 发 现 油、 水 摘要 : l u e n t软件仿真模拟了油水混合油炸 机 在 加 热 过 程 中 的 传 热 情 况 , 整 的温度分布出现明显的分层 。 对比了不同油 、 水分界面位 置 对 油 水 温 度 的 影 响 , 得出分界面距槽体底部为1 2 0 mm 时 , 个油 、 水温度分布处于最佳状态 , 为油炸机在实际工作中添 加 油 、 水提供了理论参考。仿真结果 与 试 验 数 据 非 常 一 致, 最 为油水混合油炸机的优化改造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 功能强 大的温差不超过 7℃ 。F l u e n t对所建模型的模拟结 果 合 理 , 大的新方法 。 ; 关键词 : 油水混合 ; 分界面 ; 优化 ; 验证 F l u e n t ) 中图分类号 : P 3 9 1 文献标识码 : 0 9 5-5 5 5 3( 2 0 1 6 0 8-0 0 9 6-0 5 T A 文章编号 : 2 : ] , ( ) 张学进 ,叶长文 ,陈坤杰 ,康瑞 .基于 F L U E N T 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 9 6 1 0 0 J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 0 1 6 3 7 8 ~ ,Y , ,K R u i .A n a l s i s o f t h e o i l Z h a n X u e i n e C h a n w e n C h e n K u n i e a n m a c h i n e o n t h e r m a l c o n a t e r m i x t u r e f r i n -w - y g j g j g y g ] , ( ) : d w i t h F l u e n t[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A r i c u l t u r a l 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2 0 1 6, 3 7 8 u c t i v i t 6~1 0 0 9 g y
第8期
张学进 等 :基于 F L U E N T 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
7 9
管位于油面下 1 过 滤 网 位 于 加 热 管 上, 温控 1 0 mm 处 , 装置使油层温度保持在有效油温 ( 之内 ; 冷 8 0℃ 左右 ) 1 却管道 位 于 油 水 过 渡 层 , 目的是保证水的温度低于 避免 “ 爆油 ” 现象 ; 炸制过程中产生的油渣从 0℃ 以下 , 5 过滤网漏下 , 经油 水 分 界 面 沉 入 水 中 , 积 存 于 锅 底, 由 排渣阀定期排出 。 建立油炸机模型时需要做以下假设 : )由于油炸机槽体的结 构 前 后 对 称 , 每个纵断面 1 的形状都一样 , 任一纵断面的油 、 水温度分布情况都可 以反映出总体油 、 水的温度分布情况 。 为此 , 把三维油 炸机简化成二 维 模 型 , 如 图 2 所 示。 该 油 炸 机 模 型 中 油层高度3 加热管位于油面 水层高 度 1 4 0 mm, 6 0 mm; 其直径是 1 共放置 6 组 加 热 管 , 下1 分 1 0 mm 处 , 0 mm, 三排 , 每组功率为 3 kW 。
1 1] ; 离散 格 式 采 用 迎 风 二 阶 格 式 ; 其余采用默 较稳定 [ 2
( ) 4
)假设水的各种特性仅与温度有关 。 2 )油炸机槽体装有保温 材 料 , 加热过程中的油炸 3 机壳体的漏热可以忽略不计 。 )将油 、 水视为不可压 缩 流 体 , 加 热 过 程 中, 槽体 4 [ 8 9] 。 内的油 、 水呈湍流流动 1. 2 划分网格 利用 I C EM C F D 的划分网格功能对所建模型进 , 最终划分的网格质 行网格划分 , 网格类型为 A l l T r i [ 8 9] 。 , 量为 0. 网格质量满足仿真要求 5 8>0 1. 3 传热模型 在加热过程中 , 流 体 的 密 度、 能 量、 动量等物理参 数存在密切的相 互 依 赖 关 系 , 因此采用耦合式解法求
: / D O I 1 0. 1 3 7 3 3 . c a m. i s s n. 2 0 9 5-5 5 5 3. 2 0 1 6. 0 8. 0 2 1 j j
基于 F L U E N T 的油水混合油炸机传热分析 *
张学进 , 叶长文 , 陈坤杰 , 康瑞
( )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 南京市 , 1 0 0 3 1 2
第3 7卷 第8期 2 0 1 6年8月
中国农机化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A r i c u l t u r a l 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g
V o l . 3 7 N o . 8 A u . 0 1 6 2 g
) 项目 ( 0 1 3 年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 ( 9 4 8 计划 ) 0 1 3-Z 2 3 2 2 * 基金项目 : : 第一作者 : 张学进 , 男, 安徽界首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检测 。E-m 9 9 0 年生 , a i l z x 0 0 1 9 9 0@1 6 3. c o m 1 j : 通讯作者 : 陈坤杰 , 男, 江苏南京人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检测 。E-m 9 6 3 年生 , a i l k u n i e c h e n a u. c n 1 @n j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