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剧的春天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腐剧的春天来了?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7年第5期
借助现代化技术,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过去的研讨会或是沙龙,如今在微信群
里就能轻松实现。
“影视IP”是一个由上百名作者、出版公司编辑,以及影视公司投资人组成
的微信群。
每当有超级畅销书或热播影视剧出现时,都会成为微信群里的焦点话题。
最近这段
时间,微信群被《人民的名义》毫无悬念地刷屏了。
有人追忆起十多年前的盛景——荧幕上反腐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有许多成为国产剧经典。
比如《苍天在上》《生死抉择》《黑洞》……即便在《人民的名义》大火的如今,微信群
内依然有人提出,“某某剧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不服来辩。
”而在图书市场上,反腐题材作
品及衍生出的官场小说大卖,《沧浪之水》《国画》《驻京办主任》……均在不同时间段领跑
图书销量榜。
“如果不是反腐剧与官场小说断档,哪有抗战神剧与穿越剧的戏唱!”微信群里,有人鸣
不平。
更有作者与投资人从《人民的名义》中发现机遇,并自称正“蠢蠢欲动”。
“反腐文艺也
许会迎来春天。
更多书籍可以出版了,更多影视剧可以播出了,自己也能大展拳脚。
”但很多
人乐观中也有谨慎。
“让陆毅担纲男一号,绝对是明智之举”
高飞曾经在民营图书出版公司工作十多年,从编辑干到总监,去年他加入一家影视公司成
为合伙人。
面对廉政瞭望记者,他最喜欢谈的词就是“最大公约数”。
“《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吐槽陆毅的不少。
但站在影视公司的角度,让陆毅担纲男一号,绝对是明智之举。
”高飞说,那些吐槽陆毅的人,大多是反腐剧的忠实拥趸,无论怎么吐槽,
都会坚持追剧。
换言之,陆毅的出现,不会撵走这一类观众。
但是,的确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在
乎颜值的,他们喜欢帅气的男演员。
“这就是求取最大公约数。
”
高飞认为,观众的胃口各不相同,但毕竟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地方。
比如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刺激的动作场景、男女之间的爱情、丝丝入扣的悬念设置等。
“无论中国或国外的观众,都好
这一口,因此一部影视作品,最好能求取最大公约数,把这些元素囊括进去。
在中国,拍现实
题材作品面临不少不可控性,所以导演、编剧就使劲把这些元素往抗战题材作品里灌。
可抗战
题材有局限性,硬往里塞,结局就是神剧。
”
“反腐剧有天然优势,以上所有元素都能与作品无缝衔接。
”高飞说,就拿《人民的名义》来说,本身是现代剧,反映的是当下时代;爱情戏方面,既有陆亦可与赵东来的正面示范,也
有祁同伟与梁璐、高小琴的负面典型;动作场面上,剧中抓捕欧阳菁与祁同伟的两场戏,警车、狙击步枪、直升飞机全用上了,就像美国大片。
高飞介绍,一本书或一部剧火了,或许有偶然因素,但同一个题材的多本书与多部剧相继
火了,只能说明这个题材是刚需市场。
“反腐文艺就是这样。
”且不说《人民的名义》,就说
20年前的《苍天在上》,单集收视率达到39%,近10年前的《高纬度战栗》,在全国四个直辖市的上星卫视播出,所播之地收视率均为第一,在图书市场,销量上百万的反腐题材超级畅销
书也层出不穷。
物以稀为贵
反腐文艺与现实题材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较早的源头可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柯云路的《新星》等。
上世纪90年代,由河北“三驾马车”何申、谈歌、关仁山带来的“现实主义冲击波”,把反腐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此后,陆天明、张平、周梅森的小说,又把“反腐”与“官场”内在地结合起来。
从此,写反腐小说离不开官场生态,写官场小说少不了反腐内容。
进入新世纪之后,官场小说有三部重要的代表作,分别是王跃文的《国画》、阎真的《沧浪之水》和李佩甫的《羊的门》。
后来还有一些偏通俗或流行于网络的官场小说,如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等。
一名资深出版界人士介绍,当年官场小说太火,几乎年年都有大卖作品,反腐题材影视剧的收视率也屡创新高。
这样的局面也引出一些担忧,比如会不会对社会风气有影响,甚至犯罪分子从中学到作案手段?于是,从2004年反腐剧退出电视台黄金档开始,又经历此后数年的治理,涉及反腐败与官场的艺术作品淡出公众视野。
一名资深作家告诉记者,反腐艺术作品的尺度把握,的确难度很大。
比如说负面人物,脸谱化描写不行,塑造得太丰满也有问题。
当年王志文扮演的毒枭、孙红雷扮演的杀人犯,演技没得说,但也引来质疑,认为把负面人物拔高了。
“就说《人民的名义》,如果有观众同情祁同伟,是否也要怪罪编剧与演员?”
尽管反腐艺术作品稀缺,但腐败问题大家不是看不到,也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不知能不能写、怎么写,久而久之,选择性回避就成了选择性遗忘。
“因此,一旦有作品闯进了这个领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反响。
不可否认,《人民的名义》是精品,但它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仍与物以稀为贵有关。
”
谨慎乐观
随着《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艺术作品是否会喷涌而出的猜测不断。
官场小说作家兰崇仁一面追剧,一面还兴冲冲地与远在北京的高飞联系,询问自己压箱底的几部书稿,是否能出版或是改编成电视剧。
高飞的回答很简单:“还得再等等。
”
高飞认为,《人民的名义》顶多算是个信号。
“这部剧是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带有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
如果它还能不断重播,其它反腐艺术作品批量涌现便有可能。
”
高飞如今供职于影视公司,他曾编辑过多本官场小说,并自称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情节,但他也表示,自己公司短期内不会触碰反腐题材。
“里面蕴藏的风险很大,难以把握,有政策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
比如现在投资去做,从写剧本、找演员到完成拍摄,3年时间就过去了。
那时情况如何,谁都说不准。
”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也曾说:“这种剧,必须是国家机关全力指导。
这不光给你一定的豁免权,还会避免走很多弯路。
而如果是纯粹的民营公司做,无论是审核还是拍摄,困难都是无法想象的。
”
高飞甚至劝兰崇仁,可以对反腐艺术保持热情,但动手前要慎重。
“如今的文学作品,只有卖出影视版权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全国的影视公司大概有六七千家,但在目前大环境下有资源能完成反腐剧制作的,充其量六七十家,只占1%。
也就是说,其他题材的作品,你的潜在版权出售对象是六七千家,反腐作品却只有1%。
”
对于反腐剧的春天是否来临,不少人均保持谨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