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生物试题(文)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
1.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A.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2.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HCO3-、HPO42-对血浆中酸碱度起调节作用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不少内分泌腺本身会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5.下列有关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
B.神经细胞兴奋的原因是在适宜刺激下Na+大量外流
C.轴突末梢兴奋时以主动运输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
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6.下面是与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
D.①②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7.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组是()
①分泌抗利尿激素②调控促激素的分泌③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④温度感受器⑤渗透压感受器⑥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8.进入寒冷环境时,人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汗腺分泌活动减弱B.代谢活动增强
C.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
9.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11.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记忆细胞 D.T淋巴细胞
12.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1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14.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错误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15.婴幼儿定期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将乙肝疫苗注入肌肉时,首先进入人体的()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16.某人能读书看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语言区的H区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
C.大脑皮层语言区的V区 D.大脑皮层语言区的S区
17.正常发育的婴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
该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
18.下列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与其分泌激素对应错误的是()
A.垂体→促甲状腺激素B.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甲状腺激素D.睾丸→促性腺激素
1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激素在血液中有选择的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D.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20.胰岛素类药物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A.注射比口服的疗效更明显 B.口服后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
C.口服后不易吸收 D.口服无法进入血液循环
2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22.高原体能训练能提高运动员在缺氧环境下的运动能力。
但某运动员刚到高原后时,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2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突破人体第一、二两道防线的流感病毒结合
B.某人吃庆丰包子铺的大糖包后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多
C.夏天高温时出汗较多,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少
D.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但细胞内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
24.下图是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到e时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