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测试题
(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试卷满分为l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 —7 C—12 N—l4 O—16 Na—23 C1—35.5 Ca—40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7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氢气用于航天飞机是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
B.CO 用于炼铁是由于CO 能和氧化铁反应
C.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是由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D.用铝制作高压锅是由于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 。

+) B.氧化铁( FeO)
A.2 个氢离子( H 2
C.五氧化二磷( P2O5) D.硝酸铝( AlNO 3)
3.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

A.称量药品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D.过滤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3 283
( ) 。

A.它的阳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B.它的阳离子有10 个质子
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D.它的原子核外有l3 个电子
5.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装置内为纯净物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隔
6.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
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

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7.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CO2 不能燃烧
B.CO2 不支持燃烧
C.CO2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蜡烛燃烧生成CO2 和H2O
8.在下列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9.2010 年2 月19 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112 号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77。

下列有关112 号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10.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D.①③⑤
点燃11.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3O2=====2CO2+2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

A.2CH2 B.CH2 C.C2H4O D.C2H 4
1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是( ) 。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13.据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对家庭装饰材料进行抽查,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它们会释放出300 多种能引发30 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甲醛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化学式
为CH2O。

下面关于甲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醛中碳、氢、氧 3 种元素的质量比为l︰2︰ 1
B.甲醛由 4 个原子构成
C.甲醛由碳、氮、氧 3 种元素构成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
14.如下图所示是放置在实验桌上的 3 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H2、O2、CO2 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这 3 种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根据集气瓶的放置方法判断,瓶①②存放的是H2、CO2
B.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C.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D.用点燃的木条放入③中,若气体燃烧,则存放的是O2
15.下列做法中,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加入净水剂( 如明矾) 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C.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16.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

A B C D
17.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被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冰和干冰室温( 20oC) 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B 纯水和食盐水加热蒸发,看是否有残留物
C 木炭和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加热,看质量是否减少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把一只小白鼠放入其中,看能否存活
二、填空题( 共40分)
18.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 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用化学用语( 即化学符号)完成下列空白。

H2O2 M nO 2 + C
氧气不充足

+( ④)

SO2
①高锰酸钾气
( O2)
+P
⑤P.
2O5
+Fe
MnO 2
⑥ ②氯酸钾
( 1) 物质①中的阳离子_______;( 2) 物质②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 物质③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 4) 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_______;( 5) 标出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 6) 写出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 4 页共15 页
19.下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A 、B、C、D 是4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完成下列空白。

( 1)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D 中的x 为_______。

( 2) 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A 、B、C、D 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 填字母) 。

( 4)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填字母) 。

20.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 夹持仪器已略去) 做
了2 个兴趣实验。

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 C 瓶内的
水流入 D 中,B 中有气泡逸出。

请完成下列空白。

( 1) 在A 处放置燃烧的蜡烛, B 中无色溶液变浑浊,写出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 B 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在A 处放置燃烧的蜡烛,若B 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则变红色,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

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请完成下列空白。

物质甲乙丙
——氮原子微观示意图
——氢原子( 1) 甲、乙、丙 3 种物质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_______构成的。

( 2) 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 3) 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 4) 丙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 5) 写出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2.如下框图所示, A 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 2 种元素,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加入稀盐酸
白色沉淀 B 气体E
通入澄清石灰水
A 红色固体 D
气体C
干燥后通过
灼热的氧化铜
通入澄清石灰水
气体 E 白色沉淀 B
(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 2) 写出下列转化的学方程式: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 共31分)
2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 1) 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 2) 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 进行组装。

你认为 A 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
确操作步骤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小红同学要制取并收集CO2 应选择_______和_______ ( 填字母) 进行组装;实验室
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
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要控制加水速度,你认为 B 装置应如何改进才符合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

他向包有过氧化钠( Na2O2)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和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探究。

[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 猜想] 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 实验探究] 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 1) 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
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 处,
木条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

( 2) 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小红猜想另一种物质可能是Na2CO3,请你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证实小红的猜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生成物中没有Na2CO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明认为不做上述实验也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小红的猜想是错误的,请你说出小明的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 共12分)
25.小江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过85%的石灰石,对一样品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 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

称取少量石灰石样品
将适量盐酸加入烧杯
实验步骤加入烧杯中,使之与待反应完全后,称重
中并称重
过量稀盐酸反应
烧杯和盐酸的质量为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实验数据
质量为107.6 g 100.0 g 12.0 g
试通过计算,分析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要求?
第7 页共15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7分)
1.解析:选项 A :氢气作为航天飞机的燃料,是因其有可燃性,故 A 正确;
选项B:CO 用于炼铁是由于CO 能和氧化铁发生反应,使氧化铁失氧生成铁,故 B 正确;
选项C: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是由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故 C 正确;
选项D:用铝制作高压锅是由于铝有延展性,同时经济耐用,故 D 错误。

参考答案: D
2.解析:选项 A :2 个氢离子2H +,故A 错误;
选项B:氧化铁( Fe2O3) ,故B 错误;
选项C:五氧化二磷( P2O5) ,故 C 正确;
选项D:硝酸铝[ Al ( NO 3) 3] ,故 D 错误。

参考答案: C
3.解析:选项A: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左边托盘放药品,右边放砝码,即左物右码。


中操作正好相反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
选项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

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
选项C: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
竖立起来。

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
选项D:过滤的液体应由玻璃棒引流进入漏斗。

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

参考答案: B
4.解析:选项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该元素的最外层有 3 个电子,所以它的阳
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故 A 正确;
选项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质子数并没有变,仍为
13 个,故 B 错误;
选项C:第13 号元素为金属铝,故 C 正确;
选项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3 个电子,故 D 正确。

参考答案: B
5.解析:选项 A :装置内有两种分子,为混合物,故 A 错误;
选项B:该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故B 正确;
选项C:该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合
反应,故 C 错误;
选项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 D 错误。

参考答案: B
6.解析:选项 A :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 A 错误;
选项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 B 正确;
选项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 C 正确;
选项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所以 D 正确。

参考答案: A
7.解析:图中所示实验看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参考答案: D
8.解析:选项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所
以A 正确;
选项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是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
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是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所以 B 正确;
选项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
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 C 正确;
选项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所
以D 错误。

参考答案: D
9.解析:选项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得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故A 错误;
选项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2,故 B 错误;
选项C: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277-112=165,故C 错误;
选项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故D 正确。

参考答案: D
10.解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原子的种类、
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参考答案: B
11.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X 的化学式为C2H4。

参考答案: D
12.解析:醋酸显酸性,显酸性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色;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
红色;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含有水的小花中的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显酸性,也能使小花变红。

参考答案: D
13.解析:选项A :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2) ∶16=6∶1∶8,而不是1∶2∶1.故 A 错误

选项
B: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而不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直接构成,故 B 错误

选项
C: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而不是构成,故 C 错误;
选项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2+1×2+16
×100%≈53.3%,故D 正确。

参考答案: D
14.解析:选项A:由于H2 密度比空气的小,应倒置;O2、CO2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正放,故瓶①②存放的是O2、CO2,故A 错误;
选项
B:氢气能够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有助燃性,只有二氧化碳既
不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故 B 正确;
选项
C: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颜色变化,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 C 错误

选项
D:由于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本身并不燃烧,氢气能够燃烧
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故 D 错误。

参考答案: B
15.解析:选项A :氖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金属反应,且可隔绝氧气,防止金属
氧化,所以 A 正确;
第10页
共15 页
选项B: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明矾溶解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吸附
水中不溶的杂质沉降下来,不能吸附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把硬水变成纯净水,所以 B 错误;
选项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油
中含有碳元素,水永远不会变成油,所以 C 错误;
选项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选择的药品应是只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不生成新气体,但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D 错误。

参考答案: A
16.解析:选项A:图示微粒为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分解过程中可再分,不
表示不再分的氧原子;故 A 不正确;
选项B:图示微粒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分解过程中可再分,不表示不可再分的氢、氧原子;故 B 不正确;
选项C:图示微粒为单独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为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
故C 正确;
选项D:图示微粒为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分解过程中可再分,不表示不可再分的氢原子;故 D 不正确。

参考答案: C
17.解析:选项A:室温( 20℃) ,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冰熔化有液体产
生,干冰没有,故 A 正确;
选项B:加热蒸发,有残留物的原溶液是食盐水,无残留物的是纯水,故 B 正确;
选项C:在空气中加热,质量减少的是木炭,未减少的是四氧化三铁;
选项D:小白鼠放入其中,均不能存活,无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D
二、填空题( 共40分)
18.解析: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写出
物质的化学式;
+( 1) 物质①阳离子为
K

( 2) 物质②的化学式KClO 3;
( 3) 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物质③的化学式为CO;
第11 页共15 页
(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为S;
( 5)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
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可得物质⑤化学式中带
5

点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P2O5;
( 6) 根据书写方程式的要求:写、配、注等,可得氧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3Fe+2O2===== Fe3O4。

+参考答案:( 1)K
( 2) KClO 3
( 3) CO
( 4) S
( 5) +5
点燃
( 6) 3Fe+2O2 =====Fe3O4
19.解析:( 1) 根据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40.08,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
电子数,可得18=2+8+x,则x=8;
( 2) 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 3) 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因为B、C 的质子数相同,所以B、C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 4)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
化学性质相似, 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 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参考答案:( 1) 40.08 9 8
( 2) 质子数不同
( 3) B、C
( 4) B
20.解析:( 1)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O2+Ca( OH) 2 === CaCO3↓+H2O。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 B 中的原因是: C 瓶内的水流入 D 中,使 C 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 A 处气体被吸入 B 中。

( 2)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溶液中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
石蕊溶液变红,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第12 页共15 页
参考答案:( 1) CO2+Ca( OH) 2 === CaCO3↓+H2O C 瓶内的水流入 D 中,使 C 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 A 处气体被吸入 B 中
( 2) CO2+H2O=== H2CO3
21.解析:( 1)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的;
( 2)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丙为化合物;
( 3) 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H 3,其中氢为+ 1 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的原则,N 的化合价为-3;
( 4) 丙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N∶H=14∶( 1×3) =14∶3;
高温、高压
( 5)N2+3H2 ==========2N=H3。

催化剂
参考答案:( 1)分子
( 2) 丙
( 3) -3
( 4) 14∶ 3
高温、高压
( 5)N2+3H2 ==========2N=H3
催化剂
22.解析:已知 A 是混合气体,且含两种元素,通过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B,可推断 B
是碳酸钙,则A 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向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E,E 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C 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 D 是金属铜,同时生成 E 是二氧化碳,那
么C 就是一氧化碳,从而推出 A 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参考答案:( 1) CaCO3 CO Cu CO2

( 2) CO+CuO === Cu+CO2 CaCO3+2HCl === CaCl 2+H2O+CO2↑
(共31分)
验题
三、实
23.解析:( 1)图中标号仪器分别是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 2)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固固加热装置故发生装置选A,为收集纯净氧气用排水取气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响实
法即装置D。

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影

为2KMnO 4===K 2MnO4+MnO 2+O2↑。

为防止水槽中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停止该实验的。

正确操作步骤是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 3) 根据药品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制取并收集CO2 应选择B 和C 装置。

( 4) 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液体速度,将 B 中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参考答案:( 1)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共15 页
第13页

( 2)A D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KMnO 4====K= 2MnO 4+MnO2+O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 3) B C 药品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 4) 将B 中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24.解析:(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2) Na2O2 与水反应放热,使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看到
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 ===2NaCl +H2O+CO2↑可用稀盐酸与石灰水检验碳酸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碳元素,反应后不可能产生含碳元素的物质
参考答案:( 1)氧气
( 2) 反应放热,使锥形瓶中空气膨胀,从而有气泡冒出
Na2CO3+2HCl ===2NaCl+H2O+CO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生成物于试管;
无气体产生,石
②加入少量稀盐酸,立即塞上带管橡皮塞;不含碳酸钠
灰水不变浑浊
③将长直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碳元素,反应后不可能产生含碳元素的物质
四、计算题( 共12分)
25.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2)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
量,并求出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从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参考答案:解:CO2 的质量=100 g+12 g-107.6 g=4.4 g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4.4 g
100 44

x 4.4g
x=10 g
第14 页共15 页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 ×100%≈83.3%
12g
通过计算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于85%,所以不符合要求。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不符合要求。

共15 页
第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