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老潘”精神挥洒无悔青春
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在基层牧区。
他扎更基层,沉在一线,把老百姓权益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写下了8万多字的《民情日记》。
他为了熟练的运用蒙文蒙语与蒙古族兄弟释理说法刻苦研读、虚心请教,从一个“旱鸭子”成长为自治区检察系统蒙语检察业务专家型人才。
他司法为民,做人干净,走基层巡访、办案的时候即使在牧民家里吃顿饭也要付费,而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带“伙食”。
他舍的财,不失信,是牧民一辈子交的朋友。
作为一名扎根在基层一线的检察官,他是牧民口中的“老潘”,是群众的贴心人,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草原人民,三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用大爱诠释着新时期新时期人民检察官的光辉形象。
老潘说:“法律有时是冰冷的,但如果一个检察官的心是热的,就可以用法律的睿智照亮草原人民的世界。
”
我想作为一名检察官的工作成就感,也许并不在于查了多少案子、逮捕了多少犯罪嫌疑人、而在于赢得当事人的悔悟、获得一方和谐,获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尊重。
就像潘志荣,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官”之道,他把对人
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变成一种庄严的使命,融如自己的血脉之中;他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系着老百姓的殷殷期望,把信访工作当作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甘当“连心桥”上的一块砖,设身处地地关心牧民群众的疾苦,为群众送去党和国家关爱。
作为一名检察官,只有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权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也是我们做好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党在心中,才能做到信仰坚定,旗帜鲜明,自觉接受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在检察事业中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是党缔造了新中国,缔造了检察事业。
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而没有使命和担当的青春却是贫血的。
曾经,我幻想着能身着检察官制服、配检徽、持法典,英姿飒爽;曾经,我期盼着有一天能代表国家公诉,斗智斗勇、沉着坚定;曾经,我也向往着“执法律之利剑、除人间之邪恶”,威风凛凛。
只有当我真正走进检察院之后,我才明白那长城和橄榄枝构成的检徽究竟背负着怎样的使命。
为了公平正义、为了执法为民的历史使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