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有趣的植物》教学实录-9页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有趣的植物》教学实录【教材分析】
《有趣的植物》是科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爱美丽的生命”主题单元的第一个主题-----“让我走近你”。

此主题由“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两部分组成。

本主题单元紧紧围绕着“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侧重于从认识、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入手,真切的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有趣的植物”即是让学生观察、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与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并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设计理念】
活动设计意图:
《有趣的植物》这一活动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命性及植物的意义,感受植物的有趣,从而体验到植物的价值自觉的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用自己的行为保护身边的植物。

教材设计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地、植物的作用三个二级活动主题。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猜、摸、看、尝、找,感受到植物的有趣。

通过问,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三段视频: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植物生命及环境被破坏,感受植物对地球,对人类及动物的意义。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植物关爱生命的意识。

活动设计思路:
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显著特征之一。

通过活动让儿童的认识得到升华,让儿童的品德在活动中得到发展,逐渐形成道德行为,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为了突出活动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点,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活动一、植物朋友真多。

活动二、给植物朋友找家。

活动三:植物朋友的作用真大。

其中每一个环节又有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如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问一问、找一找、尝一尝。

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及丰富多彩的体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地及一些特性,知道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2.了解植物对人类及地球的意义,懂得动植物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应关爱它们的生命。

3.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探究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凸现植物的趣味性。

【教材处理】
丰富学生的课前体验,做好课前铺垫;课件制作有效补充,解决重难点;前后渗透高效的整合教材。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或绘画自己喜欢的植物,小盆植物
老师准备:课件;香蕉等水果蔬菜实物;《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植物王国粘贴板5个;牙签及供学生品尝的小食品;树叶卡片;种子等。

【课时安排】
建议授课一课时
【活动流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家里和居住的社区的植物。

2.师生共同观察了解学校里的植物。

3.学生搜集与植物有关的谜语、童谣、古诗等,并搜集或画下自己喜欢的植物。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欣赏几组优美的图片吧!(课件播放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图片)学生边看边震撼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和谐的美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震撼我们身边这美丽的环境,为没有了植物地球上会怎么样做铺垫】
(同时课前大家搜集或画了许多美丽的植物图片汇集到老师的植物王国里的粘贴版上。

)(二)合作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一:植物朋友真多!
师:美吗?让我们走进有趣的植物王国,了解有趣的植物。

板书课题。

(1)猜一猜。

(感受植物生命特性的有趣)
植物王国的成员可多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很多植物朋友,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面,你能大声猜出来吗?请看
(出示)谜语一:西瓜的谜面
生喊。

师:又大又圆的西瓜,小朋友最喜欢的水果。

同学们喜欢吃嘛!第二位朋友是谁呢?声音要更大!(出示)谜语二:向日葵的谜面
生。

师:向日葵,会向着太阳转动的朋友。

你知道它的果实是什么吗?(瓜子)我们喜欢吃的瓜子呀!(出示)谜语三:含羞草的谜面
生。

师:你认识的植物真多!含羞草大家都想看看你的样子,快出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含羞草的样子!(学生模仿含羞草开合的样子)
师:会害羞的草真神奇!下面的朋友更特别!
(出示)谜语四:师生朗诵《咏柳》。

师:大柳树也被你猜中了。

师:同学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淘气的植物朋友。

【通过猜一猜这种活动形式,又以古诗、植物形态特性做谜面,将学科进行了整合,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感受到了趣味。


(2)摸一摸(水果蔬菜颜色、样子、生长地不同感受植物有趣)
实物:香蕉辣椒黄瓜姜
师:老师还有一些朋友他们和同学们捉迷藏。

瞧,他们躲在盒子里。

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摸摸他们是谁?(老师手势)一组这儿,二组这儿…….
其他小组认真看,看哪个小组同学最先猜出来。

开始!
四位学生猜。

教师采访吃香蕉的同学。

师:你经常吃香蕉吧!你知道香蕉在我们北方生长吗?(不知)其他同学知道吗?(补充生长地在南方)
师:好!带着你们的胜利果实回去吧!
师提升:同学们刚才真棒,虽然有快有慢,但对这些朋友却很熟悉。

【将趣味进行下去,学生情趣高涨,对植物特性又深一层认知,并且渗透生长地】
(3 )看一看,说一说
师:刚才玩的开心吗?还有更有趣的植物朋友要和你们见面呢?
走,跟着老师到网站去看一看吧!(到学校网站上打开课件)
课件播放视频1:
一粒种子,一颗小生命,它努力冲破黑暗,使劲钻出地面。

它绽开可爱的小叶子,他活了下来!开出艳丽的花,它长呀长,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它不停地生长着。

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一年一年的长大。

(生命力)
课件出示 : 按照从熟悉到不熟悉的顺序(生命绽放)
1组图片:花
师:春天,花开了,美吗?
生喊花的名字。

2组图片:果实
师:多诱人的果实呀!
3组图片:叶子
师:瞧,那小叶子,样子多奇怪,快说说。

(大熊猫的食物,秋天枫叶变红,他是个魔术师吗?像什么?小扇子可以扇风吗!秋天的落叶。

)师:还有更有趣的小生命?
4组图片:奇怪的植物
师:猪笼草,你知不知道他会捕虫子呢?会睡觉的睡莲。

看像不像小鬼脸其实就是一朵普通的蝴蝶花,如果留心观察他还有其他样子的呢?生石花长在沙漠石头里的。

5组图片:生活环境不同的植物。

(一一介绍有趣的植物)
师:高山雪山上的雪莲;干旱的沙漠还有这么漂亮的仙人掌;雪地里雪松多像宝塔;水里的芦苇排列的多么整齐!
【视频图片从学生常见的各种植物入手,教师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形成最形象化的认知】
师:你喜欢老师这些植物朋友吗?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花的颜色真漂亮!)
师:是的你还知道什么花?什么颜色?
师:这些漂亮的花还会散发出香气呢?把谁引来了?
师:蝴蝶和蜜蜂给花儿交上了朋友。

真有趣!(我觉得猪笼草真有趣!)
师:是呀!会吃虫子的草。

你还知道哪些更有趣的植物?(落地生根,只要一落地就能发芽生长。

) 师:除了老师给你介绍的植物朋友,你家里学校里或生活的周围还认识哪些朋友能介绍给老师吗?(真好玩!真有意思!多美呀!)
【通过师生间轻松活泼的语言交流,加深对植物的情感,凸现植物的趣味】
师:同学们认识的植物朋友真多!在了解这些植物朋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春天开花?为什么秋天落叶?为什么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猪笼草会捉虫子?) 师:快乐的小问题,你真爱动脑筋
师:猜一猜,你说为什么?
师:老师记得《十万个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咱们来看一看。

(用实物投影展示看书的方法)师:这个问题老师也想知道,咱们上网上去看看?(上网)
课件出示:百度页面
师:只需要输入你的问题,答案马上就会出现。

神奇吧!
师: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咱们还有什么解决方法?谁有金点子?(问家人,问老师。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不要忘了自己动脑思考幺?
师:对呀!上网、看书、问别人、问老师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用这些的方法去探究更多植物的奥秘。

【学生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小脑袋中总是跳跃着无数的“为什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做的淋漓尽致。

从探究植物的奥秘也体现了有趣性。


提升:你知道据全世界有多少种植物吗?(师郑重其事)据科学家统计有四十多万种遍布地球的角角落落,每种植物背后都隐藏这许多有趣的奥秘,有许多奥秘与他们生活环境有关。

活动二:给植物朋友找家
师:(出示学生课前贴的植物和老师补充的植物图片的大粘贴板)这些植物朋友想回家你能不能帮他们找一找家呀?(生:能)瞧!(边说边将代表南方、北方、干湿地方的粘贴板下发)
组1:炎热的南方,会有哪些植物朋友呢?
组2:一片沙漠,还会有植物生长吗?
组3:一个平静的湖泊,这儿会是谁的家呢?
组4:咱们北方,谁又会在这儿呢?(冰天雪地代表北方)
师:现在小组内认真商量商量哪些朋友到你们的那个家中呢?
商量好了吗?小组长快快选一位同学上来领植物朋友!咱看那个小组找的最快最准确。

师评价这个组动作最快,下面的小评委看看哪组找的最准!
台上四位同学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

师:你都给谁找到了家?(生)
师:这儿还是谁的家?
师:大沙漠里谁生活在这儿?(生)
师:湖水里有什么植物?谁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生活在水中?
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去观察,去了解,每当发现一种植物就把名字写上去或用图片帖上继续给植物朋友找家。

下课后小组长不要忘了拿回去。

看来地球上处处都是植物的家,正像一首儿歌说的那样。

(课件)
高的地方,低的地方,
干的地方,湿的地方,
热的地方,冷的地方,
处处都有你们的足迹,
地球到处都是你们的家。

【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给植物找家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面向全体,课堂活动的参与面实现最大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别人,听取别人的意见,懂得互相谦让。

通过找家学生认识到植物的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懂得保护植物,爱护植物的“家”。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植物朋友的作用真大(通过尝引入植物的作用,对人类及动物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给植物找家那么认真,它们也奉献出了小礼物要感谢大家!想吃吗?可老师有两个要求:1.用完牙签放回盘子里,2.品尝时要想一想你吃的什么东西?
品尝完了吗?小组长快快把小盘收起来。

生吃后汇报。

师:你吃的什么东西,什么味道?
师:豆腐是什么做的?(我吃的是苹果,味道是甜甜的。


师:苹果是一种水果,大家爱吃苹果吗?喜欢吃的举手。

(生举手)
师:为什么要经常吃水果。

(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师:你知道的真多,看来水果不光味道好,还能满足小朋友身体的需要。

(生:蔬菜让我们长高!)
师:你怎么知道?
师:这些朋友真可爱!
师:同学们长得这么高,这么壮,原来是可爱的水果蔬菜粮食帮的忙!
【“吃”是学生生命的需要,“吃”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

“吃”出生活经验,“吃”出对植物的感激。

“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植物的作用。


植物王国里的朋友可多了!除了水果蔬菜粮食,大树、花儿、小草他们能帮我们做什么呢?(阻挡风沙,乘凉,制造氧气,盖房子)
师:感谢他!:
师:是的,植物他真棒!
师:对!植物朋友对我们的作用可真大!
假如没有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生:对于人)
(就不漂亮了!地球就变成荒漠。

饿死、)
师:我们吃什么呀!
我们就憋死了!
师:对于动物呢?(会饿死、他们就没有家。


(如果没有竹子,生:大熊猫就饿死。

没有森林,没有鸟兽的家。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情不自禁的展开交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像,都不由自主的赞叹植物的功劳及失去植物产生的后果,认识越来越深刻。


师:植物是我们人和动物的朋友。

没有他们是多么可怕!
但有些人却——视频+(摘花,在草地上做游戏)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对破坏行为的愤恨油然而生,他们看到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学生把植物真正当作了朋友,生命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生)
师:植物朋友会感谢你的!(生)
师:谢谢你!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会这样做!
看!有些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捡垃圾+师生一起植树+立牌子宣传)
上面写着:(齐读:我们永远是朋友)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老师听说我们莒南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让我们也尽一份力吧!老师在这儿给你们提个小建议:晚上和爸爸妈妈经常看电视cctv1、cctv7的《人与自然》栏目了解更多动植物知识。

另外细心的同学发现一粒小种子,回去后种在土壤里,不久他就会生根发芽,看他长出什么来,精心呵护它,让他伴着你成长。

好,同学们带好小种子我们出发吧!(伴着音乐《春天在哪里》走出教室)
【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化作实际行动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保护植物的生命、看电视、带着小种子出发将道德认知化为具体的行动。

将行动继续下去,永远的关爱生命会成为学生终身的行为。


评析:
纵观本课的活动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趣
本课的活动主题即为“有趣的植物”,而且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了解植物,感悟植物的趣味性,进而喜欢植物,对植物产生探究了解的愿望是本课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活动目标。

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关注一年级儿童的生命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用谜语描述植物,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摸到植物的果实,借助课件播放植物成长的经历及多种植物图片、品尝植物果实等多种形式唤醒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走入奇妙的植物世界,使学生在听、摸、看等多种感官活动中对植物产生最直观形象的认识,充分感悟植物的“有趣”,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又揭示了课上颁发的小标志的“秘密”,安排学生拿着小种子出发并完成课外的种养实践,使学生充分感觉到课堂是如此有趣,植物是如此有趣,学生对植物喜爱的情感升华化为实际行动,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的生活也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二、活
儿童期是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这节课设计的活动形式巧妙、灵活,实效性强。

例如在认识植物多样性环节采用“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问一问”方式。

在猜(谜语、实物)的过程中学生会争先恐后,一会儿模仿含羞草的样子,一会儿朗诵《咏柳》的古诗;能够想像学生对于盒子里的植物充满了好奇,摸出来的兴奋;当一幅幅熟悉的植物一一出示在眼前时,
学生的眼球被吸引了;当学生谈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时,学生智慧的火把被点燃,他们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品尝植物的环节,让学生美滋滋地品尝美味的同时,充分感悟到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当破坏植物的视频播放时,孩子们有由衷地感到愤怒,斥责破坏者的同时也是在教育着自己: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养育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她……课堂,就在这样生动、灵活的氛围中,在生活性和活动性兼具的理性中悄然进行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也在悄然形成并生活着。

三、整
“整合教材”是本节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可爱的动物”是前一活动主题,但课堂上,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将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巧妙地渗透在课堂中,如引入话题时就将动物牵扯进来,小鼹鼠吃果子,讨论动物离开了植物会怎样等环节自然地渗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种一粒植物种子”是下一主题的内容,但这节课的结束却是让学生带着小种子走出教室种下一粒种。

通过整节课的活动,这时学生带走的不只是一粒种子,还是一个小生命,还有对植物的小心翼翼呵护的心情,还有对种养小生命的强烈渴盼……总之,在教材的有效整合中,本课的活动更加丰满、立体感更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