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SEQ MTEqn \r \h \* MERGEFORMAT 课题:1.1.2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用面积法如何验证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伽菲尔德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同样他也是一名卓越的数学家,1876年4月1日,他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他的方法直观、简捷、易懂、明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
问题1:你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吗?
问题2:伽菲尔德是利用图1验证了勾股定理,你也能利用它验证勾股定理吗?
处理方式:问题1学生可以直接回答,对于问题2学生解决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先不作出解答,让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堂.
【教师板书课题:1.1探索勾股定理(2)】
设计意图:上节课仅仅是通过测量和数格子的方法,对具体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了勾股定理,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仍需进行验证。
巧妙引用“总统证法”引出如何验证勾股定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景激情,以情促思,引领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深入。
二、合作交流,共同验证
活动一: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活动内容:如图2,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请你开动脑筋,用它们拼出一个正方形,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
处理方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经过尝试、合作、交流、探索多样的拼图方法。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同学们不足的地方,给予提示和指导,之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从中选择两种拼图方法为下面进行勾股定理的证明作准备.(课件动画展示拼图过程)
问题1:图3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正方形ABCD的面积可表示为 .
问题2:图3中正方形ABCD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因此正方形ABCD的面积还可以表示为 .
问题3:观察两种表示方法,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所以结果应 .
问题4:现在,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
问题5:利用图4如何验证勾股定理?
处理方式:学生借助问题1、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对比发现两种计算图3面积的结果存在相等的关系,从而化简得出a2+b2=c2成立。
教师巡视,多注意有困难的学生,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对于问题5,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最后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解验证过程。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探究图形的构成,亲身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加强.图3、图4都能够证明勾股定理,并且这两个图形的证明方法类似,因此师生共同来完成一个即可,剩下的一个由学生独立证明,目的是学以致用,以实践操作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二: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法
师:用图4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据记载最早是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
事实上,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十分丰富,几千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了400多种,其中有一类方法尤为独特,单靠移动几个图形就能直观地证出了勾股定理,被誉为“无字的证明”,我们来欣赏几种!(课件出示)
问题:同学们,你能利用美国总统伽菲德所拼的图形验证勾股定理吗?
处理方式:在教师的介绍下,学生通过欣赏几幅图片,了解中外古人对勾股定理证明的研究.学生尝试独立利用图5验证勾股定理,然后在班内交流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介绍中外古代人们对勾股定理证明的研究,特别是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从另
一个角度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体会拼图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验证总统证法的正确性,希望学生能关注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活动三:探究只有直角三角形才满足a2+b2=c2.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直角三角形满足的关系,那么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也满足这个关系吗?观察图6,判断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2。
问题1: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问题2:比较正方形的面积,锐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的关系是什么?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的关系是什么?
处理方式: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观察、比较,然后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中,a2+b2<c2;钝角三角形中,a2+b2〉c2;只有直角三角形才满足a2+b2=c2。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可以得出:如果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a,b,c不满足a2+b2=c2这个结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认识,也为下一节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打下基础。
三、典例解析,形成能力
例: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m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m,10s后,汽车与他相距500m,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处理方式: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解题,然后找一位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
解: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即5002=BC2+4002,所以BC=300。
敌方汽车10s行驶了300m,则1h行驶的距离为108000m,所以它行驶的速度为108km/h。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所学的勾股定理知识,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的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在应用中体会勾股定理的价值。
四、巩固训练,深化提高
1.如图7,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米.
2.如图8是某沿江地区交通平面图,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该地区拟修建一条连接M、O、Q三城市的沿江高速,已知沿江高速的建设成本是5000万元/千米,该沿江高速的造价预计是
多少?
处理方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各小组组长负责纠正本组完成的题目,最后老师重点讲解.
设计意图: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师生交流,知识升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收获颇丰,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紧张而热烈的学习之余,需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是一个对知识沉淀、吸收的过程.在畅谈自己的收获中,不断强化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领悟;同样其他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收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分层挑战,当堂达标
A组:
1.若△ABC中,∠C=90°,
(1)若a=5,c=13,则b= 。
(2)若a:b=3:4,c=20,则a= ,b= 。
(3)若a=8,c=b+4,则b= ,c= 。
2.学校升国旗的一名国旗手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下端拉开
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旗杆的高是 .
3.如图,小明在广场上先向东走1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西走2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东走70米,小明到达的终止点与原出发点的距离为米.
B组: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平方为 .
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CD=8,BC=AD=10,求EC的长.
处理方式:由于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设计了两种不同层次的题型,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组独立完成,完成之后,组内交流、展示结果,师生根据完成的情况,及时给予点评、纠正.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可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层设计可让不同程度的同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基础题:课本第6页习题1。
2 第1、2题.
拓展题:从网上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撰写小论文,与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及时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网络学习是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整理成文是发现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机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