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度苏版高一历史(2)单元练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度苏版高一历史( 2)单元练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0 题,满分60 分)
1.《新唐书·食货志》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卷乃取之,号
‘飞钱’。
”资料未能反应的历史信息是
A. 唐朝出现了专营钱币存取与借贷的金融机构“柜坊”
B. 唐都长安出现了诸道进奏院和富豪经营的“飞钱”
C.唐朝后期出现了种类众多的信誉单据和信誉钱币
D.社会金融商业信誉系统渐渐形成
2.据明朝《海澄县志》记录:(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社交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多数会”。
这反应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屡次
B.民营手工业发达
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社会风俗西化
3.一边是物欲横流的商业凡间,一边倒是知识分子面对世俗迷惑、独善其身的崇敬追求。
这一现象突出表现了中
国古代什么期间的社会状况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代
4.下表是明朝先期徽商州祁门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状况。
此表反应了明朝先期
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的类型和次数
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5 )42宝钞27、布 12、稻谷1、银 1
正统至弘治年间(1436—1505 )123布 31、稻谷 3、银 89
A.钱币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
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败
C.商品交易次序较为杂乱
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
5.《战国策》记录:“强弩之末,矢不可以穿鲁缟。
”由此能够得出的古代经济信息最正确的是
A.弓弩制造工艺仍有瑕疵
B.春秋战国经济是典型的战时体制
C.春秋战国期间丝织业有了必定发展
D.鲁国的造纸业较为发达
6.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期间内,官营手工业据有优势,它的主要特色是
①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花费的生活用品
③ 据有技术、人材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 主假如为市场生产精巧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供给精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历史学者王家范议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损坏作用是两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以致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挤于市场
以外,依赖直接劳役推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曰用商品带有浓重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8.曹魏成立后,“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买。
”购置物件、计算物价皆广泛使用布帛或谷物,甚至为便于交
易。
将成匹的布帛分为片段。
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严重调蔽
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D.自然经济地位持续上涨
9.“今也农民之因此早出暮入,强(勤恳)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疲乏者,何也?”曰:“彼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疲乏。
”它从实质上反应了
A.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就有勤奋的美德
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C.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深重
D.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奋能够脱贫致富
10.《汉书》上记录,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均匀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加。
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加的最主要原由是
A.农民更为勤奋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行
C.农作物件种的改进
D.更为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11.以下是明清期间部分地域州县与市集统计表。
表中数听说明显清期间
A.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固
B.满清沿袭明制以拉拢汉人
C.经济重心表现北移之势
D.农产品的商品化不停增强
12.201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 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重的就业压力,有网
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朝的南京去找工作。
不行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D.创立彩瓷烧制作坊
13.“御街向来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上述城市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长安
B.唐朝洛阳
C.北宋东京
D.明朝苏州
14.漆侠《宋朝经济史》认为宋朝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
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批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
切合上述看法的史实有
① 闽粤出产的棉花参加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 “俞大娘航船”参加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 两种运动形式均促使了汴京商业的繁华
④ 商帮是宋朝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据文件记录,明朝时法国“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由是
A.明朝海禁政策限制外贸易
B.法国商品粗劣缺乏竞争力
C.清代“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D.重农抑商政策阻挡工商业发展
1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可是向来到鸦片战争前夜,资本主义一直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由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停侵略
B.中国一直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挡
17.宋朝是中国的大改革期间,以下现象出此刻宋朝的是
①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② 草市已经具备比较齐备的饮食服务设备
③ 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线,以词怀古
④ 沈括在《武经总要》中记录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18.以下对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达,以下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 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困难
②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 明清期间出现了商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9.“其目的在于保证土地的均匀分派,以防止出现类值于汉朝期间的土地吞并。
这项制度依据土地的贫乏和受地
者的需要将土地分派给个人及其家庭,资猜中说起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20.《诗经》中有“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的语句,这反应出当时推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全部制
D. 民土地全部制
二、非(第2121 分, 2219分,分40 分)
21.以下资料:
资料一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难道王臣。
——摘自《·小雅》
资料二有煜(云起的子)萋萋,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小雅》
资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其女于叔以求其直(在争中)。
及断日叔抑刑侯,刑侯叔及雍子
于朝。
——摘自《国·晋九》
回答:
(1)资料一反应的是什么制度?从资猜中能够看出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色?
(2)资料二与资料一对比,反应了一个怎的化?一化是怎样生和展的?
(3)资料三了然一期土地关系化中的一个什么?
(4)一上反应了一个重要的史程,一史程是什么?
(2)表示在公田以外,出了私田,先是奴隶主使奴隶开而成私田。
到春秋期,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数目愈来
愈多。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和。
资料生了土地争,表示土地能够和了。
(4)族掌握土地全部的井田制日崩,土地私有制出了。
22. 22.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一“(国)太公⋯⋯ 乃以女工之⋯⋯ 号冠衣履天下。
”
——《 ?地理志》
资料二“今棉之用,能够御寒,能够生暖,盖老小无不之。
其衣被天下后代,功殆于蚕桑也。
”——【清】王奎《柳南笔》
资料三“五之宅,下以桑,匹蚕之,老者足以衣帛矣。
”
——《孟子 ?悉心上》
资料四“明万民无聚,多以生。
北半城皆居机,郡城之,皆机。
⋯⋯工匠各有能,匠有常主,日受。
有他故,无主之匠代之,曰代。
无主者,拂晓立以待。
”
——乾隆《州府志》卷3
回答:
(1)资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原料是什么?资料二生了什么化?合资料剖析化的原由。
(2)比资料三、四在方式上有何区?种化了然什么?
(2)资料三是民的家庭副形式,资料四是明朝中后期出了雇用关系。
了然生力步和商品
发展程度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