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综合活动2 创设导航集作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演示:幻灯片切换效果的添 加、删除、更改和预览。
请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填 写第74页的活动记录单。
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并尝试 动手操作,为幻灯片添 加切换效果。
探究幻灯片切换效 果与页内动画的区别。
讨论。
让学生初步掌握添加幻灯片 切换效果的操作。
设置切换 效果属性 (10分钟)
提出问题:切换效果的添加应该 注意什么?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可组织学生对演示文稿作品开展自评与
互评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更多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形成过程性评价本活动任务重,内容丰富,实践性和操作性强,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
教材采用分步、递进的方法组织活动内容,并提供了活动记录单、导航条示例、思维导图以及总 结表格等活动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活动过程、探究结论、活动总结的过程性记录。
教学目标
1.理解超链接的作用。
2.理解制作演示文稿导航条的意义。
3.会创建演示文稿导航条。
4.掌握添加幻灯片切换效果的方法。
5.能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的属性。
6.能在演示文稿的全局性检查中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7.会集成和发布演示文稿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给页面对象创建超链接。
②给幻灯片页添加切换效果。
3.自主探究法:根据活动记录单的要求,探究创建超链接的方式,探究切换效果及 其属性设置的方法和目的,探究在演示文稿中创设导航条的意义。
4小组合作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 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师,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软件环境:Window 7以上系统、教学广播软件、PowerPoint 2013软件。
2.演示:添加了切换效果的演示文 稿作品。
3.提出问题:跟大家的作品有什么 不一样的地方?
引入本课活动主题。
回顾知识。
观看老师的演示, 找出老师作品与自己作 品最大的不同:页面与 页面在跳转过程中有动 态过渡效果。
通过作品演 示和提问来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
添加切换 效果
(7分钟)
讲解: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是演示 文稿在放映过程中,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 个页面时出现的动态过渡效果。
2.请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 68〜69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可以在哪些对象上创建超链接?
②链接的目标对象可以是什么?
③创建超链接的步骤有哪些?
3请各小组讨论、填写活动记录单。
4.点评、小结。
5.发布任务:
①将目录页中各版块的纲要文字超链 接到对应的过渡页。
②将《清新福建•魅力己的博客空间,浏览日志、相册、动态,体会超链接的作用。
打开《清新福建•魅力八闽》演示文 稿,预览播放,尝试在不同页面间跳转展 示的方法,并与个人博客空间中页面的跳 转方式进行对比。
3.提出问题:在演示文稿中,如何 实现幻灯片页面与页面之间的自由跳转?
引入综合活动的主题。
观察范例,感受超 链接的作用。
③导航条的个性化设计。
3.活动评价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对自己的 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价。
欣赏作品,简单评 价,比对,自我修正。
填写活动评价表并 反思。
学会欣赏和 评价他人的作品, 有自我反思的 能力。
13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1.知识回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超 链接的创建方法,也为演示文稿添加了精 美的导航条,请欣赏一下老师的作品。
用超链接 制作导航 (10分钟)
1展示演示文稿的导航条应该具备 哪些功能?
2.讲解:导航是对演示文稿内容的 高度概括,能实现内容之间的链接和自由 跳转。
提出问题:页面对象创建了超链 接的目录页是否具有导航功能?如果在演 示文稿中没有目录页应该怎么办?
4.请学生演示解决方案:复制已做 好超链接的导航项到过渡页,并测试 效果。
教材从演示的目的出发,让学生感受切换效果在增强演示文稿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填写活动记录单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切换效果与页内动画的异同点。同时,借助 活动记录单的活动流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添加切换效果的方法,探究切换效果 属性的设置,并通过作品的播放、演示及试讲,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会评价作 品,发现作品的问题与不足,在探究实践中完成演示文稿作品的集成。
1.教师操作演示:
(将超链接设置在文本上和文本 框上。
②改变导航条中导航项对象的颜色、 大小或者形态。
③改变导航条的位置摆放
布置创新任务:参照教材第72页 中的导航设计样式示例,对个人作品中的 导航条进行个性化设置。
观察教师操作,并 找出不同。
对导航条中导航项 对象的颜色、字体、字 号等进行个性化设置。
进入自己的博客空间,实践操作。
打开作品,进行对 比体验,感受超链接的 作用。
阅读教材,并尝试 操作。
明确活动任务。
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应用和个 人博客空间出发, 引出超链接。
通过对比体 验,激发学生学 习为幻虹片页面,对象创建导航的 兴趣和动手实践 的欲望。
创建超链接
(10分钟)
1.讲解:超链接是从一个页面中的 指定对象指向另一个目标对象的链接 关系。
交流讨论问题,感 受集成演示文稿时进行全局性检查的重要性。 预览并完善自身的演示 文稿
通过作品评价与分享交流,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 人的作品,取长补 短,完善自我。
促进小组合 作交流。
作品展示 创新设计 (5分钟)
请学生发布集成作品。
任务:保存和发布、上交演示 文稿。
比较不同文件发布格式的优劣。
展播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交 流,相互评价。
通过观察演 示让学生直观看 到差异,并引导 学生主动地对作 品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创新活 动加深对导航条 设置的认识。
展示作品
交流总结
(5分钟)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交 流,相互评价。
2.课堂小结,师生回顾活动内容并 归纳知识点。
接。
②使用超链接创建导航条。
③幻灯片切换效果属性的设詈。
2.教学难点。
①用超链接制作导航条。
②切换效果属性的设置。
教学方法
1.讲解演示法:讲解超链接的操作要点,结合演示讲解超链接和导航之间的联系; 讲解切换属性的设置的目的一 提升演示的效果。
2.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操作提示,能参照示例进行操作实践,完善作 品,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习能力。
进行知识迁移,自 行探究切换效果属性设 置,填写第75页中的活 动记录单,并修正完善 作品。
为作品添加切换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通过动手实 践,在探究中初 步掌握幻灯片切 换效果的设置 方法。
通过障碍问 题的设置激发学 生的竞争意识, 激活课堂。
通过任务驱 动,让学生自主 完成,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演示5个切换效果设置有问题的 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找出问题。(从切 换效果选择、切换方向设置、声音效果、 切换持续时间以及切换方式等方面设置 障碍。)
巡视,并个别辅导。
布置任务:
给标题页、目录页、过渡页添加合 适的切换效果,并设置切换效果属性。
观察预览整个演示文稿作品,进行 修正。
动手设置切换效果,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6.巡视:
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倾听各小组的 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点拨。
请学生演示超链接创建的方法, 教师通过广播软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 转播。
可以用于创建超链 接对象有哪些?
区分超链接创建对 象和超链接目标对象的 异同点。
总结创建超链接的 步骤。
参与讨论,填写教 材第69页的活动记 录单。
通过任务探究,掌 握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现阶段的学生,将动画的制作知识迁移到添加切换效果中,没有太大障碍,但对切 换效果属性的设置,仍需强化操作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集成和优化作品的活动中,增 强信息表达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经验,也乐于参与交流和评价活动, 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侧重自身成长的反思和总结,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 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指标来检验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时,尽量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 价,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展示演示文稿案例,操作示范微课视频,活动学习资源包。
3.分组情况。
座位周边3〜4人组成1小组。
1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课题 (5分钟)
1.展示案例并讲解:
展示一组生活页,可在不同栏目直接跳 转等。
(二)创新活动
将创新活动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的创建超链接、用超链接方 式制作导航、添加切换效果和修改切换属性等技能,集成演示文稿作品,旨在提升学生 集成演示文稿的综合能力。
(三)交流总结
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活动个人总结,记录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 能,记录自己在探究活动和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思考、运用的方法和困惑,总结在作品集 成过程中的心得,积极地和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第4〜9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制作演示文稿作品的能力,为作品的集 成奠定了基础。
本综合活动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超链接创建的方法,但对超链接 在网络中的应用并不会陌生,可以较快地理解导航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超链 接的创建对象和超链接的目标对象容易混淆。在组织导航条的内容和结构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好演示文稿框架的思维导图。
代表展示小组讨论 结果,聆听教师点评, 修正小组讨论结果。
从问题出发, 引导学生有意识、 有目的地阅读教 材,并进行归纳 总绊g
在任务活动 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探究精神 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掌握 超链接的创建方 法,在体验中理 解超链接的作用, 并为导航条的制 作奠定基础。
让学生观看 演示,规范操作, 巩固技能。
教材从生活中导航应用的场景出发,让学生感受演示文稿中导航的魅力——在不同 展示内容之间跳转,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通过创设导航,集成作品实践探 究,掌握创建超链接和添加切换效果的方法,并对演示文稿进行全局性的检查,发现作 品的问题和不足。
(—)探究活动
教材从超链接的含义、对象分析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创建超链接的步骤,通过 类比超链接和导航的功能,帮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提炼主体 内容,并借助超链接方式制作导航条,进行分组交流和填写记录单。
集成演示 文稿作品 (10分钟)
1.组织各小组代表作品展播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给出作品评价 维度参考。
演示文稿全局性检查要求:
A是否有错别字;
B链接是否正确;
C.动画是否合理;
D.幻灯片顺序是否合理;
E.画面风格是否统一等。
2.巡视指导,给予鼓励性评价。
组织小组同学互相检查。
阅读教材,小组讨 论作品评价的标准。
互相欣赏作品,进 行评价,并发布作品。
学会欣赏和 评价他人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
课堂小结 活动评价 (5分钟)
课堂小结,回顾活动内容,师生 归纳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大家有哪些 收获?
5.发布任务:怎么快速地理清演示 文稿的内容结构并提炼出各导航项文字?
6.提示:借助第71页演示文稿内容 框架思维导图。
7.请学生参照第72页的步骤提示, 完成导航条的制作。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及 时进行评价激励。
理解导航条制作的 要求和意义。
交流讨论,探究解 决方案,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解决方案。
第
教学内容分析
本活动主题为:创设导航、添加切换效果并集成作品,活动围绕案例《清新福建• 魅力八闽》的集成、优化和完善过程展开,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 学会使用超链接的方式创设导航,学会给幻灯片添加切换效果,根据需要设置切换效果 属性,按创新活动的要求,集成演示文稿作品。
本活动是《演示文稿展成果》知识模块的第一个综合活动,活动安排2课时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并上 机实践,完成本课教学 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内容。
自主练习,完成学 习任务。
引导学生思 考并发现问题。
出示这一阶 段的探究学习 任务。
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质疑 精神。
通过教师的 引导,让学生将 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的知识 归纳能力和小组 互助能力。培养 学生独立完成任 务的能力。
拓展活动 巩固创新 (10分钟)
请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填 写第74页的活动记录单。
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并尝试 动手操作,为幻灯片添 加切换效果。
探究幻灯片切换效 果与页内动画的区别。
讨论。
让学生初步掌握添加幻灯片 切换效果的操作。
设置切换 效果属性 (10分钟)
提出问题:切换效果的添加应该 注意什么?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可组织学生对演示文稿作品开展自评与
互评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更多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形成过程性评价本活动任务重,内容丰富,实践性和操作性强,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
教材采用分步、递进的方法组织活动内容,并提供了活动记录单、导航条示例、思维导图以及总 结表格等活动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活动过程、探究结论、活动总结的过程性记录。
教学目标
1.理解超链接的作用。
2.理解制作演示文稿导航条的意义。
3.会创建演示文稿导航条。
4.掌握添加幻灯片切换效果的方法。
5.能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的属性。
6.能在演示文稿的全局性检查中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7.会集成和发布演示文稿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给页面对象创建超链接。
②给幻灯片页添加切换效果。
3.自主探究法:根据活动记录单的要求,探究创建超链接的方式,探究切换效果及 其属性设置的方法和目的,探究在演示文稿中创设导航条的意义。
4小组合作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 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师,电子教室教学软件。
软件环境:Window 7以上系统、教学广播软件、PowerPoint 2013软件。
2.演示:添加了切换效果的演示文 稿作品。
3.提出问题:跟大家的作品有什么 不一样的地方?
引入本课活动主题。
回顾知识。
观看老师的演示, 找出老师作品与自己作 品最大的不同:页面与 页面在跳转过程中有动 态过渡效果。
通过作品演 示和提问来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
添加切换 效果
(7分钟)
讲解: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是演示 文稿在放映过程中,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 个页面时出现的动态过渡效果。
2.请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 68〜69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可以在哪些对象上创建超链接?
②链接的目标对象可以是什么?
③创建超链接的步骤有哪些?
3请各小组讨论、填写活动记录单。
4.点评、小结。
5.发布任务:
①将目录页中各版块的纲要文字超链 接到对应的过渡页。
②将《清新福建•魅力己的博客空间,浏览日志、相册、动态,体会超链接的作用。
打开《清新福建•魅力八闽》演示文 稿,预览播放,尝试在不同页面间跳转展 示的方法,并与个人博客空间中页面的跳 转方式进行对比。
3.提出问题:在演示文稿中,如何 实现幻灯片页面与页面之间的自由跳转?
引入综合活动的主题。
观察范例,感受超 链接的作用。
③导航条的个性化设计。
3.活动评价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对自己的 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价。
欣赏作品,简单评 价,比对,自我修正。
填写活动评价表并 反思。
学会欣赏和 评价他人的作品, 有自我反思的 能力。
13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1.知识回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超 链接的创建方法,也为演示文稿添加了精 美的导航条,请欣赏一下老师的作品。
用超链接 制作导航 (10分钟)
1展示演示文稿的导航条应该具备 哪些功能?
2.讲解:导航是对演示文稿内容的 高度概括,能实现内容之间的链接和自由 跳转。
提出问题:页面对象创建了超链 接的目录页是否具有导航功能?如果在演 示文稿中没有目录页应该怎么办?
4.请学生演示解决方案:复制已做 好超链接的导航项到过渡页,并测试 效果。
教材从演示的目的出发,让学生感受切换效果在增强演示文稿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填写活动记录单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切换效果与页内动画的异同点。同时,借助 活动记录单的活动流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添加切换效果的方法,探究切换效果 属性的设置,并通过作品的播放、演示及试讲,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会评价作 品,发现作品的问题与不足,在探究实践中完成演示文稿作品的集成。
1.教师操作演示:
(将超链接设置在文本上和文本 框上。
②改变导航条中导航项对象的颜色、 大小或者形态。
③改变导航条的位置摆放
布置创新任务:参照教材第72页 中的导航设计样式示例,对个人作品中的 导航条进行个性化设置。
观察教师操作,并 找出不同。
对导航条中导航项 对象的颜色、字体、字 号等进行个性化设置。
进入自己的博客空间,实践操作。
打开作品,进行对 比体验,感受超链接的 作用。
阅读教材,并尝试 操作。
明确活动任务。
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应用和个 人博客空间出发, 引出超链接。
通过对比体 验,激发学生学 习为幻虹片页面,对象创建导航的 兴趣和动手实践 的欲望。
创建超链接
(10分钟)
1.讲解:超链接是从一个页面中的 指定对象指向另一个目标对象的链接 关系。
交流讨论问题,感 受集成演示文稿时进行全局性检查的重要性。 预览并完善自身的演示 文稿
通过作品评价与分享交流,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 人的作品,取长补 短,完善自我。
促进小组合 作交流。
作品展示 创新设计 (5分钟)
请学生发布集成作品。
任务:保存和发布、上交演示 文稿。
比较不同文件发布格式的优劣。
展播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交 流,相互评价。
通过观察演 示让学生直观看 到差异,并引导 学生主动地对作 品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创新活 动加深对导航条 设置的认识。
展示作品
交流总结
(5分钟)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交 流,相互评价。
2.课堂小结,师生回顾活动内容并 归纳知识点。
接。
②使用超链接创建导航条。
③幻灯片切换效果属性的设詈。
2.教学难点。
①用超链接制作导航条。
②切换效果属性的设置。
教学方法
1.讲解演示法:讲解超链接的操作要点,结合演示讲解超链接和导航之间的联系; 讲解切换属性的设置的目的一 提升演示的效果。
2.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操作提示,能参照示例进行操作实践,完善作 品,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习能力。
进行知识迁移,自 行探究切换效果属性设 置,填写第75页中的活 动记录单,并修正完善 作品。
为作品添加切换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通过动手实 践,在探究中初 步掌握幻灯片切 换效果的设置 方法。
通过障碍问 题的设置激发学 生的竞争意识, 激活课堂。
通过任务驱 动,让学生自主 完成,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演示5个切换效果设置有问题的 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找出问题。(从切 换效果选择、切换方向设置、声音效果、 切换持续时间以及切换方式等方面设置 障碍。)
巡视,并个别辅导。
布置任务:
给标题页、目录页、过渡页添加合 适的切换效果,并设置切换效果属性。
观察预览整个演示文稿作品,进行 修正。
动手设置切换效果,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6.巡视:
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倾听各小组的 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点拨。
请学生演示超链接创建的方法, 教师通过广播软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 转播。
可以用于创建超链 接对象有哪些?
区分超链接创建对 象和超链接目标对象的 异同点。
总结创建超链接的 步骤。
参与讨论,填写教 材第69页的活动记 录单。
通过任务探究,掌 握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现阶段的学生,将动画的制作知识迁移到添加切换效果中,没有太大障碍,但对切 换效果属性的设置,仍需强化操作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集成和优化作品的活动中,增 强信息表达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经验,也乐于参与交流和评价活动, 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侧重自身成长的反思和总结,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 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指标来检验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时,尽量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 价,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展示演示文稿案例,操作示范微课视频,活动学习资源包。
3.分组情况。
座位周边3〜4人组成1小组。
1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课题 (5分钟)
1.展示案例并讲解:
展示一组生活页,可在不同栏目直接跳 转等。
(二)创新活动
将创新活动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的创建超链接、用超链接方 式制作导航、添加切换效果和修改切换属性等技能,集成演示文稿作品,旨在提升学生 集成演示文稿的综合能力。
(三)交流总结
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活动个人总结,记录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 能,记录自己在探究活动和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思考、运用的方法和困惑,总结在作品集 成过程中的心得,积极地和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第4〜9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制作演示文稿作品的能力,为作品的集 成奠定了基础。
本综合活动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超链接创建的方法,但对超链接 在网络中的应用并不会陌生,可以较快地理解导航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超链 接的创建对象和超链接的目标对象容易混淆。在组织导航条的内容和结构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好演示文稿框架的思维导图。
代表展示小组讨论 结果,聆听教师点评, 修正小组讨论结果。
从问题出发, 引导学生有意识、 有目的地阅读教 材,并进行归纳 总绊g
在任务活动 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探究精神 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掌握 超链接的创建方 法,在体验中理 解超链接的作用, 并为导航条的制 作奠定基础。
让学生观看 演示,规范操作, 巩固技能。
教材从生活中导航应用的场景出发,让学生感受演示文稿中导航的魅力——在不同 展示内容之间跳转,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通过创设导航,集成作品实践探 究,掌握创建超链接和添加切换效果的方法,并对演示文稿进行全局性的检查,发现作 品的问题和不足。
(—)探究活动
教材从超链接的含义、对象分析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创建超链接的步骤,通过 类比超链接和导航的功能,帮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提炼主体 内容,并借助超链接方式制作导航条,进行分组交流和填写记录单。
集成演示 文稿作品 (10分钟)
1.组织各小组代表作品展播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给出作品评价 维度参考。
演示文稿全局性检查要求:
A是否有错别字;
B链接是否正确;
C.动画是否合理;
D.幻灯片顺序是否合理;
E.画面风格是否统一等。
2.巡视指导,给予鼓励性评价。
组织小组同学互相检查。
阅读教材,小组讨 论作品评价的标准。
互相欣赏作品,进 行评价,并发布作品。
学会欣赏和 评价他人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
课堂小结 活动评价 (5分钟)
课堂小结,回顾活动内容,师生 归纳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大家有哪些 收获?
5.发布任务:怎么快速地理清演示 文稿的内容结构并提炼出各导航项文字?
6.提示:借助第71页演示文稿内容 框架思维导图。
7.请学生参照第72页的步骤提示, 完成导航条的制作。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及 时进行评价激励。
理解导航条制作的 要求和意义。
交流讨论,探究解 决方案,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解决方案。
第
教学内容分析
本活动主题为:创设导航、添加切换效果并集成作品,活动围绕案例《清新福建• 魅力八闽》的集成、优化和完善过程展开,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 学会使用超链接的方式创设导航,学会给幻灯片添加切换效果,根据需要设置切换效果 属性,按创新活动的要求,集成演示文稿作品。
本活动是《演示文稿展成果》知识模块的第一个综合活动,活动安排2课时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并上 机实践,完成本课教学 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内容。
自主练习,完成学 习任务。
引导学生思 考并发现问题。
出示这一阶 段的探究学习 任务。
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质疑 精神。
通过教师的 引导,让学生将 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的知识 归纳能力和小组 互助能力。培养 学生独立完成任 务的能力。
拓展活动 巩固创新 (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