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提箱(节选)
中职语文4.《父亲的手提箱》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4.《父亲的手提箱》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8752d14791711cc791770.png)
二、联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1.荒蛮感:
是指写作中忠实于人类所处的文化、经济等原生态的社会 状态;
2.失真感: 是指写作中不能“失真”,不能失去人的本性,不能失去 世界的本真。
3.缺憾感:
打开手提箱,Leabharlann 想知道,父亲在我这般年纪时写过什么、 想过什么。很快我就发现,我大概看不到这样的东西。而
……父亲仿佛是要摆脱一种特殊的、让他感到痛苦的拖累, 在我的书房东找西找,不知哪里合适,最后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 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
答: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可能 不欣赏父亲的作品 ;二是因为
担心箱子里面有“ 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
[对应文段]我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没有勇气打开它,但里面 有些本子我是知道的。……
3. 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
答:希望 父亲就是父亲 ,不要 是什么作家 。
[对应文段]……还有一个原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如果父亲的手 提箱里面竟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那我就得承认,父亲的精 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是很可怕的。虽然人到中年, 我还是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对父亲的手提箱敬而远之,首要原因当然还是担心,担心我 可能不欣赏他的作品。我真正害怕的,我不想知道、更不想发现 的是:我的父亲也许是一名出色的作家。这是我真正的担心,这 种恐惧让我没有勇气打开父亲的手提箱。还有一个原因连我自己 也说不清楚。如果父亲的手提箱里面竟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 品,那我就得承认,父亲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这是很可怕的。虽然人到中年,我还是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 是什么作家。
《父亲的手提箱》课文原文阅读
![《父亲的手提箱》课文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89ccda5901020206409c46.png)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
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他说:“翻翻就行了。
看看有没有对你有用的东西。
或许在我走后你可以挑选一些发表。
”说这话时是在我的书房里。
在四面全是书的墙的包围之中,父亲想找个地方放下箱子。
他左右徘徊,就仿佛一个想把自己身上的痛苦的负担赶紧卸下去的人。
最后,他悄悄地把它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父亲走后,我围着那个箱子转了几天,却碰都没有碰一下。
这个小小的黑皮箱子我太熟悉了。
父亲旅行的时候总是带着它。
有时上班也用它来装文件。
我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出差一回来,我就会打开箱子,把里面的东西都翻出来检查一番,感受一下古龙水和异域的情调。
这个箱子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承载我的童年及过去的记忆。
可现在我却不能碰它一下,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其中的沉重的内涵。
现在就来说说这沉重的内涵。
这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面,坐在桌子面前,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自己的思想表达中――这正是文学的意义。
我摩挲着父亲的箱子,还是不敢打开它,可我却非常了解那些笔记本上记的是什么。
我曾经见过父亲往它们上面写东西。
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到箱子里的东西了。
40年代的时候,父亲有一个很大的图书室。
他也曾想当一名伊斯兰诗人,还把瓦雷里的诗译成了土耳其语呢。
但他不想过那种在一个穷地方写几首没人看的诗的生活。
父亲的父亲――我的祖父――是一个有钱的商人;父亲小时和年轻时过得都是很富足,所以他也没打算要为了文学、为了写作忍受贫穷。
他喜欢生活中精致的东西――对此我也深表理解。
作家是一种能够耐心地花费多年时间去发现一个内在自我和造就了他的世界的人。
当我谈到写作时,我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小说、诗歌或是文学传统,而是一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单独面对自己的内心的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他用言语建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个男人或是女人,可能用的是打字机,也有可能利用电脑的先进技术,或者只是拿笔在纸上写。
父亲的手提箱
![父亲的手提箱](https://img.taocdn.com/s3/m/34a08adf6f1aff00bed51eb3.png)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受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
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是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他说:“翻翻就行了。
看看有没有对你有用的东西。
或许在我走后你可以挑选一些发表。
”说这话时是在我的书房里。
在四面全是书的墙的包围之中,父亲想找个地方放下箱子。
他左右徘徊,就仿佛一个想把自己身上的痛苦的负担赶紧卸下去的人。
最后,他悄悄地把它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那真是个有点尴尬却又难忘的时刻。
但随后我们就恢复了常态。
平常的轻松,俏皮和嘲讽性情立刻显现出来。
我们照例聊了些家长里短,土耳其的政坛丑闻,还有父亲一直没有起色的商业投资,说这些时我们一点都不伤心。
父亲走后,我围着那个箱子转了几天,却碰都没有碰一下。
这个小小的黑皮箱子我太熟悉了。
父亲旅行的时候总是带着它。
有时上班也用它来装文件。
我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出差一回来,我就会打开箱子,把里面的东西都翻出来检查一番,感受一下古龙水和异域的情调。
这个箱子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承载我的童年及过去的记忆。
可现在我却不能碰它一下,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其中的沉重的内涵。
现在就来说说这沉重的内涵。
这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面,坐在桌子面前,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自己的思想表达中——这正是文学的意义。
我摩挲着父亲的箱子,还是不敢打开它,可我却非常了解那些笔记本上记的是什么。
我曾经见过父亲往它们上面写东西。
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到箱子里的东西了。
四十年代的时候,父亲有一个很大的图书室。
他也曾想当一名伊斯兰诗人,还把瓦雷里的诗译成了土耳其语呢。
但他不想过那种在一个穷地方写几首没人看的诗的生活。
父亲的父亲——我的祖父——是一个有钱的商人;父亲小时和年轻时过得都是很富足,所以他也没打算要为了文学,为了写作忍受贫穷。
他喜欢生活中精致的东西——对此我也深表理解。
当然,让我无法打开父亲箱子的第一条就是我害怕我会看到我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爸爸的手提箱_爱情故事
![爸爸的手提箱_爱情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664ca402af90242a895e5dd.png)
爸爸的手提箱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
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他说:“翻翻就行了。
看看有没有对你有用的东西。
或许在我走后你可以挑选一些发表。
”我摩挲着父亲的箱子,还是不敢打开它,可我却非常了解那些笔记本上记的是什么。
我曾经见过父亲往它们上面写东西。
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到箱子里的东西了。
我害怕打开父亲的箱子,看到他的笔记本还因为我知道他忍受不了我在创作过程中经历的艰辛。
他不喜欢孤独,而喜欢朋友、人群、沙龙、玩笑和伙伴。
可后来我的想法又改变了。
这些想法,这些所谓放弃和忍耐才能实现写作梦想的说法,其实是我在自己的写作生活和经历中养成的偏见。
不是也有无数才华横溢的作家是在人群中,在家庭生活里,在朋友的陪伴和愉快的闲聊中创作的吗?还有,父亲还在我小的时候,也曾厌倦了家庭生活的单调,离开我们去了巴黎。
在那儿——和许多有名的作家一样——他一个人呆在旅馆的房间里,看自己的笔记。
我也知道,那就是现在躺在箱子里的这些笔记。
因为在把箱子给我之前的几年间,他陆续地告诉我他那一段时期的生活。
他甚至还告诉我我孩提时的种种往事,却绝口不提他的致命弱点,他的作家梦等烦人问题。
他只是大谈他在大街上碰过几次萨特,看过些什么书和电影,说起来眉飞色舞,一脸虔诚,就像宣布什么重大新闻似的。
我成了作家之后,我一直认为这要部分归功于我有一个大侃世界知名作家远胜于政坛高官和宗教领袖的父亲。
所以我必须在这种背景下来读父亲的笔记。
我要记着父亲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候,和我一样就喜欢一个人看书、思考——而并未过多地注意自己的写作水平。
事实上我就是因为父亲没选择和我一样的生活生气。
可他从未和自己的生活过不去,他一辈子都快乐地和朋友亲人在一起。
我第一次打开父亲的箱子时就是受这种情绪影响的。
父亲生活中是不是有什么我毫不知情的秘密或是不幸而他只能默默忍受,倾泻在纸上?一打开箱子,旅行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生活故事:父亲的手提箱
![生活故事:父亲的手提箱](https://img.taocdn.com/s3/m/5130c8ba4afe04a1b071ded6.png)
生活故事:父亲的手提箱我父亲去世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满了他的手稿和笔记本。
他用平常那种玩笑调侃的口吻要我在他走后读一读,走后的意思是说他离开人世。
“你就看一看,”他说,看上去有点不好意思,“看看里面有没有你用得上的东西。
也许等我走人的时候,你可挑选一点东西发表。
”我们是在我的书房里,在书的包围之中。
我父亲想找个地方把手提箱放下,前后走来走去,好象一个人要急于甩掉什么痛苦不堪的包袱。
最后,他把箱子悄悄放到一个毫无遮蔽的墙角。
这是一个我们都不再忘记的尴尬时刻,但这个时刻一旦过去,我们回到我们通常的角色,生活轻松自如,我们爱开玩笑的调侃的个性恢复,也就不再紧张。
我们像过去那样交谈,谈点日常琐事,土耳其没完没了的政治麻烦,还有我父亲的差不多失败的生意,而没有感觉过多悲哀。
我记得,父亲离开之后,有好几天我走来走去经过手提箱,都没有碰它一下。
我已很熟悉这个小巧黑色的皮质手提箱,熟悉它的锁,它的圆滑的箱角。
父亲不出远门短途旅行的时候常带著它,有时用它装文件上班。
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父亲旅行归来,我会打开这个小手提箱乱翻他的东西,品闻异邦外国给箱子带来的香水味。
这个箱子对我来说是个老熟人,一件让我唤起清晰童年记忆的纪念品,而现在我甚至不敢碰它一下。
为什么?毫无疑问,这是因为里面装的东西有神秘莫测的重量。
现在我要说到这些重量的意义。
这是一个人把自己关闭在房间里坐在书桌前创造出的东西,是一个人退却到一个角落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我几乎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或是打开它,但我知道里面的一些笔记本写了什么。
我看见过父亲用其中一些笔记本写什么东西。
这并非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手提箱里装的沈甸甸东西。
父亲有一个很大的书房,他年轻的时候,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在伊斯坦布尔,他希望成为一个诗人,还曾把法国诗人瓦雷里(VALERY)翻译成土耳其语,但是,在一个贫穷的没有几个读者的国家写诗,这样的文学家的生活不是我父亲要过的生活。
中职语文4.《父亲的手提箱》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4.《父亲的手提箱》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8752d14791711cc791770.png)
四 父亲的手提箱 参考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请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1.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 答:父亲在 去世的两年前 给“我”小手提箱。手提箱放在“我 ”书房中的 一个不眼的角落里 。
[对应文段]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交给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满 了手稿和本子。……
……父亲仿佛是要摆脱一种特殊的、让他感到痛苦的拖累, 在我的书房东找西找,不知哪里合适,最后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 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
答: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可能 不欣赏父亲的作品 ;二是因为
3. 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
答:希望 父亲就是父亲 ,不要 是什么作家 。
[对应文段]……还有一个原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如果父亲的手 提箱里面竟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那我就得承认,父亲的精 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是很可怕的。虽然人到中年, 我还是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且笔记中时时传出的作者的声音令我不安。
4.愧疚感 我没有遵从父亲的意愿提前打开了手提箱,因而对父亲有 着一份内疚!
二、联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幸福感”可以通过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得到诠释:“我 告诫自己,对父亲不要有任何成见。况且我对父亲是心怀 感激的,因为他从不像普通的父亲那样颐指气使、威风八 5.幸福感: 面,他从不约束我的自由,永远尊重我的选择。和儿时的 伙伴不同,我对父亲从来没有畏惧之感,所以我有时认为 我常常可以像孩子一样自由地想象;有时又认真地相信, 我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作家梦。”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4.《父亲的手提箱》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4.《父亲的手提箱》教参(含“练习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16ba037844769eae009edf1.png)
四父亲的手提箱(节选)课文分析本文为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节选。
作者在演讲时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以及对父亲深沉的怀念。
文中,帕慕克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部分。
”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看这一主张。
正因为如此,帕慕克能得到世界文学的最高褒奖。
全文以手提箱为线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第2自然段):将手提箱安放在角落。
演讲伊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父亲将小手提箱“交给我”,关照“我”在他去世之后看一看里面的东西,而且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在简单的交代中,蕴涵着很多与全文相关的信息。
——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父亲的“话中带着几分腼腆”,也许为自己一生没有作出什么成绩而羞愧;——父亲对手提箱的感情是矛盾的,他既要“摆脱”“痛苦的拖累”,又十分珍爱地“轻轻”放下。
这些信息,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在演讲时,足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3-第7自然段):对手提箱敬而远之。
“我”对这手提箱很熟悉,可是却不敢碰它。
因为“我”知道里面是父亲的手稿,父亲也曾经做过诗人梦,但因为写诗、译诗难以谋生而放弃了。
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我”敬而远之的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因为以作者看来,“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见第9自然段)。
然而从作者对父亲的了解来看,平日里的父亲是一个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人,那么,手提箱中的手稿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不是真正的文学,作者就会“不欣赏父亲的作品”;另一种,如果是真正的“文学作品”,那“就得承认,父亲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作为儿子来说,觉得陌生,因此可怕。
中职语文《父亲的手提箱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父亲的手提箱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19b9c941ea76e59fa0449.png)
四父亲的手提箱练习与思考一、请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1.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参考答案: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我”小手提箱。
手提箱放在“我”书房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参考答案: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可能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3. 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参考答案: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4.打开手提箱后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引出作者怎样的议论?参考答案:发现一些熟悉的本子,还发现父亲写作时代表的不是父亲。
这些发现引出了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议论。
5.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有什么表现?他“明白了”什么?参考答案: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保持沉默。
他明白了“我”已经打开手提箱,并阅读里面的东西。
6.作者为什么要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提及“父亲送我手提箱的二十三年前”的一件事?参考答案:意在说明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联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1.荒蛮感:2.失真感:3.缺憾感:4.幸福感:5.愧疚感:提示:所谓的“荒蛮感”,是指写作中忠实于人类所处的文化、经济等原生态的社会状态;所谓的“失真感”,是指写作中不能“失真”,不能失去人的本性,不能失去世界的本真。
“缺憾感”可以从打开手提箱,读到父亲的笔记中得以诠释。
“幸福感”可以通过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得到诠释:“我告诫自己,对父亲不要有任何成见。
况且我对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他从不像普通的父亲那样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他从不约束我的自由,永远尊重我的选择。
和儿时的伙伴不同,我对父亲从来没有畏惧之感,所以我有时认为我常常可以像孩子一样自由地想象;有时又认真地相信,我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作家梦。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4.《父亲的手提箱》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4.《父亲的手提箱》教参(含“练习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16ba037844769eae009edf1.png)
四父亲的手提箱(节选)课文分析本文为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节选。
作者在演讲时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以及对父亲深沉的怀念。
文中,帕慕克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部分。
”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看这一主张。
正因为如此,帕慕克能得到世界文学的最高褒奖。
全文以手提箱为线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第2自然段):将手提箱安放在角落。
演讲伊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父亲将小手提箱“交给我”,关照“我”在他去世之后看一看里面的东西,而且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在简单的交代中,蕴涵着很多与全文相关的信息。
——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父亲的“话中带着几分腼腆”,也许为自己一生没有作出什么成绩而羞愧;——父亲对手提箱的感情是矛盾的,他既要“摆脱”“痛苦的拖累”,又十分珍爱地“轻轻”放下。
这些信息,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在演讲时,足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3-第7自然段):对手提箱敬而远之。
“我”对这手提箱很熟悉,可是却不敢碰它。
因为“我”知道里面是父亲的手稿,父亲也曾经做过诗人梦,但因为写诗、译诗难以谋生而放弃了。
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我”敬而远之的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因为以作者看来,“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见第9自然段)。
然而从作者对父亲的了解来看,平日里的父亲是一个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人,那么,手提箱中的手稿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不是真正的文学,作者就会“不欣赏父亲的作品”;另一种,如果是真正的“文学作品”,那“就得承认,父亲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作为儿子来说,觉得陌生,因此可怕。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2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cae896bde80d4d8d05a4f62.png)
《语文》教案(第一单)--第三课执教者:卢芳奋授课时间2012年秋季一年级语文第5、6课时授课地点各班级教室授课类型新授授课班级一年级各班授课课题父亲的手提箱(节选)教学目标1.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2.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
3.归纳本文的主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以课文写作线索梳理全文的方法,体会认识父爱,感恩报答父爱。
教学重点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教学难点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
辅助手段教时安排(2)课时课次讲授课题课次实操重点1节梳理全文节2节品味探究课文主题节节节参考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内容方法、手段课堂调控导入:每个成功的人背后总站着一位伟大的父亲,父爱如山,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父亲一直在默默的关怀注视着我们,这种爱也许是无声的,但肯定是最真挚最伟大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三课,再一次去感受父爱的伟大。
一、简介作者2006年诺贝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
1979年写成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并在1982年出版。
1997年的《新人生》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2002年出版的《雪》以思想的深度着称。
是其本人最钟爱的作品。
其他代表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城市记忆》。
二、请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问题1、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我”小手提箱。
手提箱放在“我”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手提箱安放角落。
演讲伊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父亲将小手提箱“交给我”,关照“我”在他去世之后看一看里面的东西,而且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问题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e6289057d5bbfd0a78567387.png)
问题6、作者为什么要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提及“父亲送我手提箱的二十三年前”的一件事?
意在说明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第五部分(12段~15段):忆往事激起千层浪。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节选。
问题5、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有什么表现?他“明白了”什么?
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保持沉默。他明白了“我”已经打开手提箱,并阅读了里面的东西。
第四部分(10~11自然段):父与子心照不宣。
这样一个自信、坦然而又快乐的父亲,从不以威严压抑儿子的自由,儿子的文学创作与父亲有着“深层的关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深层的关联作者概括为“生活中的缺憾感、幸福感、愧疚感”。
作者在演讲时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以及对父亲深沉的怀念。文中,帕慕克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着这一主张。正因为如此,帕慕克能得到世界文学的最高褒奖。
其中的“缺憾感”可以从打开手提箱,读到父亲的笔记中得以诠释。
“幸福感”可以通过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得到诠释:“我告诫自己,对父亲不要有任何成见。况且我对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他从不像普通的父亲那样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他从不约束我的自由,永远尊重我的选择。和儿时的伙伴不同,我对父亲从来没有畏惧之感,所以我有时认为我常常可以像孩子一样自由地想象;有时又认真地相信,我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作家梦。”
中职语文《父亲的手提箱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父亲的手提箱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19b9c941ea76e59fa0449.png)
四父亲的手提箱练习与思考一、请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1.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参考答案: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我”小手提箱。
手提箱放在“我”书房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参考答案: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可能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3. 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参考答案: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4.打开手提箱后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引出作者怎样的议论?参考答案:发现一些熟悉的本子,还发现父亲写作时代表的不是父亲。
这些发现引出了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议论。
5.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有什么表现?他“明白了”什么?参考答案: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保持沉默。
他明白了“我”已经打开手提箱,并阅读里面的东西。
6.作者为什么要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提及“父亲送我手提箱的二十三年前”的一件事?参考答案:意在说明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联系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1.荒蛮感:2.失真感:3.缺憾感:4.幸福感:5.愧疚感:提示:所谓的“荒蛮感”,是指写作中忠实于人类所处的文化、经济等原生态的社会状态;所谓的“失真感”,是指写作中不能“失真”,不能失去人的本性,不能失去世界的本真。
“缺憾感”可以从打开手提箱,读到父亲的笔记中得以诠释。
“幸福感”可以通过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得到诠释:“我告诫自己,对父亲不要有任何成见。
况且我对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他从不像普通的父亲那样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他从不约束我的自由,永远尊重我的选择。
和儿时的伙伴不同,我对父亲从来没有畏惧之感,所以我有时认为我常常可以像孩子一样自由地想象;有时又认真地相信,我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作家梦。
父亲的手提箱
![父亲的手提箱](https://img.taocdn.com/s3/m/5246bc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4.png)
父亲的手提箱学习目标1.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2.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
3.归纳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学习难点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
教学过程一、请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第一部分(3~7段):父亲交给我手提箱。
问题1、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我”小手提箱。
手提箱放在“我”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演讲伊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父亲将小手提箱“交给我”,关照“我”在他去世之后看一看里面的东西,而且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问题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第二部分(3~7段):对手提箱敬而远之。
“我”对这手提箱很熟悉,可是却不敢碰它。
因为“我”知道里面是父亲的手稿,父亲也曾经做过诗人梦,但由于写诗、译诗难以谋生而放弃了。
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问题3、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问题4、打开手提箱后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引出作者怎样的议论?发现一些熟悉的本子,还发现父亲写作时代表的不是父亲。
这些发现引出了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议论。
第三部分(8~9自然段):打开手提箱之发现与感触。
“荒蛮感”,是指写作中忠实于人类所处的文化、经济等原生态的社会状态。
“失真感”,是指写作中不能“失真”,不能失去人的本性,不能失去世界的本真。
至此,作者提出自己的创作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
”作者在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有助于我们的理解,他说:“作家的任务是讲述司空见惯却又无人深思的问题,通过发现、深化、传播,让读者看到,原来熟悉的世界竟蕴涵如此神奇,使读者乐于重新审视。
《父亲的手提箱》 奥尔罕·帕慕克 (土耳其)
![《父亲的手提箱》 奥尔罕·帕慕克 (土耳其)](https://img.taocdn.com/s3/m/446b0631a58da0116d17492a.png)
父亲的手提箱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
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是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他说:“翻翻就行了。
看看有没有对你有用的东西。
或许在我走后你可以挑选一些发表。
”说这话时是在我的书房里。
在四面全是书的墙的包围之中,父亲想找个地方放下箱子。
他左右徘徊,就仿佛一个想把自己身上的痛苦的负担赶紧卸下去的人。
最后,他悄悄地把它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那真是个有点尴尬却又难忘的时刻。
但随后我们就恢复了常态。
平常的轻松,俏皮和嘲讽性情立刻显现出来。
我们照例聊了些家长里短,土耳其的政坛丑闻,还有父亲一直没有起色的商业投资,说这些时我们一点都不伤心。
父亲走后,我围着那个箱子转了几天,却碰都没有碰一下。
这个小小的黑皮箱子我太熟悉了。
父亲旅行的时候总是带着它。
有时上班也用它来装文件。
我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出差一回来,我就会打开箱子,把里面的东西都翻出来检查一番,感受一下古龙水和异域的情调。
这个箱子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承载我的童年及过去的记忆。
可现在我却不能碰它一下,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其中的沉重的内涵。
现在就来说说这沉重的内涵。
这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面,坐在桌子面前,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自己的思想表达中——这正是文学的意义。
我摩挲着父亲的箱子,还是不敢打开它,可我却非常了解那些笔记本上记的是什么。
我曾经见过父亲往它们上面写东西。
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到箱子里的东西了。
四十年代的时候,父亲有一个很的图书室。
他也曾想当一名伊斯兰诗人,还把瓦雷里的诗译成了土耳其语呢。
但他不想过那种在一个穷地方写几首没人看的诗的生活。
父亲的父亲——我的祖父——是一个有钱的商人;父亲小时和年轻时过得都是很富足,所以他也没打算要为了文学,为了写作忍受贫穷。
他喜欢生活中精致的东西——对此我也深表理解。
当然,让我无法打开父亲箱子的第一条就是我害怕我会看到我不愿意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