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技能的行成和培养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智技能的行成和培养学习心得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从20世纪50年
代起,应用不同的材料,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包括正常的和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智力活动的实验研究。
根据20多年的研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既不是神秘的灵魂的特性,也不是人脑固有的特性。
心智动作不同于外部的实践动作,但来源于实践动作,心智动作本身是外部的实践动作的反映,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
“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象形成的过程。
实践动作的内化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动作执行方式得到不断改造,而关于动作本身的映象也相应地发生质的变化。
也就是说,心智动作的形成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在每一阶段,心智活动的性质与水平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所以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也可用来说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这是准备阶段。
所谓定向就是使学生在头脑中构成关于心
智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对活动本身及其结果进行定向。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物质活动指运用实物进行心智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利用实
物的模象、图片、模型、示意图等进行心智活动。
本阶段是通过外部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又保证形成新的智力活动方式。
如以进位加法为例,采用小木棒进行物质的运算活动,就可以使学生理解
进位加法运算为什么满十进一以及如何进一等。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学生运用出声言语对智力活动做精确的练习,使
智力活动不再直接依赖实物。
仍以进位加法为例,本阶段在形式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运算法则的言语来表达实物运
算的动作,使智力活动离开实物的直接依据,而以言语为依据,要求智力活动做言语练习。
这些言语活动是按物质活动的反映而建立的。
本阶段的特点是智力活动向言语方面转化,这不仅意味着用言语来表达活动,还意味着在言语中完成智力活动。
从此转人心智活动形式。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本阶段是从出声言语活动向内部转化开始,到
以内部不出声的言语自由叙述而结束。
仍以进位加法为例,与前阶段的区别,本阶段只是默不出声地复述法则。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压
缩和自动化。
心智技能到这个阶段,就具有了压缩、简化的新形式。
运算进位加法时,不再默念法则,而是在脑中只出现个别关键词。
自动化是与简化机制相联系的。
心智技能形成,动作转化为内部,几乎都在头脑里进行,并且好像失去了意识,自动化了。
其实意识是保存的,只是不与动作相联系,为学生觉察不到,而在他意识中产生的是活动的产物。
如学生掌握进位加法运算技能,进行运算时,运算过程自动化了,他没有觉察,而所觉察的是运算结果。
加里培林的理论对了解认知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认知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但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机械地按五阶段是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在认知阶段,要先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子目标所需要的算子。
2.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
随着对某一技能的不断练习,学习者对解决问题的法则的言语复述逐渐减少,而能够直接再认出某一法则的可适用性。
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3.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安德森认为,复杂的技能的学习可以分解为对一些个别成分的法则的学习。
但这些个别成分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而是可以组织成一个大的技能学习过程。
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学习要求理解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模拟法模拟专家头脑经验,目的是想使得专家头脑的经验能够“内化”为学生(新手)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变成他们自己经验世界的组
成部分(图7-1)。
这种把专家头脑中的经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经验的过程,就是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
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这一理论对我国的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