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项目工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论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范围
三、项目背景及概况
第二章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提出的依据
二、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第三章工程方案论述
一、设计原则
二、建设的主导思想
三、设计论述
第四章建设进度安排
第五章征地拆迁方案
第六章投资估算
第七章经济评价
一、经济评价
二、经济评价结论
第八章问题与建议
第九章结论图纸部分:
总平面图
附:1、关于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地区元宝塘公园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
前言
本项目名称为: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地区元宝塘公园工程。
根据杭州市江干区彭埠单元(JG11)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工程位于彭埠单元内,北接环站南路,围绕现状的元宝塘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9321公顷。
通过对该地块现状进行的踏勘、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收集了各方面资料;在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重点问题进行透析;于2008年11月完成工可文件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总论
一、编制依据
本建议书依据下列文件编制:
(一)、工农路沿线地形图(电子文件)
(二)、《杭州市江干区天成单元(JG10)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稿)》,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3月
(三)、《杭州市江干区彭埠单元(JG11)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稿)》,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3月
(四)、《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江干区天城单元(JG10)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杭政函[2008]49号,杭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3月27日(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江干区彭埠单元(JG1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杭政函[2008]4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3月27日(六)、《关于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地区元宝塘公园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杭发改函【2008】281号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10 (七)、相关国家规范
(八)、相关设计规范
二、编制范围
根据杭州市江干区彭埠单元(JG11)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工程位于彭埠单元内,北接环站南路,围绕现状的元宝塘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约 1.9321公顷。
三、项目背景及概况
1、城市地理位置及城市性质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两岸,地处东经120°16’,北纬30°15’,属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京杭大运河的南终端,东联沪甬,西接皖赣,是以上海、宁波、乍浦为出海口的沪杭甬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发展带中的枢纽城市。
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辖八区、三市、两县,即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和淳安县,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总人口数666.31万人,其中市区行政区划面积3068平方公里,人口414.17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
275.02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36.57%。
铁路东站枢纽区块包括天城、彭埠两个单元,位于杭州市老城区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定位为杭州市的最具重要的门户之一、“大杭州”的几何中心、杭州“城市东扩”的桥头堡。
随着杭州铁路东站综合枢纽的开建,在形成“立足大杭州、服务浙江省、衔接长三角、面向华东地区”的区域性交通平台的同时,本地块也必将与秀丽的西湖山水交相辉映,体现现代、大气的风采,形成杭州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2、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杭州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城市发展方针和“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建设策略的实施和深化,以及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41.51亿元,增长17%。
都市农业发展加快。
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规模继续居全省第一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财政形势较好,全市财政总收入624.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1.39亿元,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0.74亿元,增长5.3%。
工业投资增幅保持较高增长,非国有投资继续活跃,五县(市)投资增速快于市区。
外贸外资保持高增长,全市出口总额262.28亿美元,增长32.4%。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9026元,同比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同比增长15.2%。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七大问题”实现新突破。
不断加快改革步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呈现新活力。
积极打造“平安杭州”、“信用杭州”,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就。
努力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获得新进展。
3、项目概况
铁路东站枢纽及枢纽地区的建设,是杭州市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是实现城市中心东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工程,是“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铁路东站枢纽地区作为杭州打造“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又一城市中心,正按照新的定位快速建设,它也将成为展现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门户。
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功能定位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新中心。
包含天城单元和彭埠单元,范围东至沪杭甬高速公路及白石港、西至石桥路(秋涛路)、南至艮山西路(艮山东路)、北至德胜路。
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023.61公顷。
用地主要涉及杭州市江干区笕桥、彭埠两镇。
本次拟建项目元宝塘公园位于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南部,规划占地面积约1.9321公顷,北接环站南路,临近沪杭甬高速公路彭埠收费站,依托现状元宝塘。
它的建成,对提高铁路东站地区的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4、基地自然条件
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属于钱塘江水系,地质主要是是晚更新世以来所沉积的松散堆积层。
持力层浅埋、中等埋深。
基地地质条件较好。
区域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54.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74.4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967年),最大与最小年降雨量之比为2.52。
市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7℃,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为-10.5℃。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33毫米。
钱塘江是浙江省内第一大河流,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993万平方公里,属世界有名强潮汐河流。
钱塘江杭州市区段(社井~海宁交界)长约67.05公里,河宽500~2400米。
闸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225.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4500立方米/秒(新安江水库建成后)。
5、沿线现状
项目所在地现状的元宝塘水域面积约9000多平方米,水边垃圾堆积,污水乱排,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水质非常差。
元宝塘周围以1~3层农居、棚屋为主,企业主要有东岸的铁四院杭州分院,西岸的杭州富士利制衣厂。
由于没有规划,沿岸的违章建筑较多,布局散乱,土地浪费现象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沿线现状地坪标高大都在5~6米之间。
湖面周围违章建筑很多,湖水污染严重
沿岸垃圾非常多,污染严重
第二章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提出的依据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集中密集发展,向以钱塘江为轴线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未来杭州市用地发展以主城为基础,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代”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杭州主城规划将以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其中老城区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铁路东站枢纽地区,正好位于未来大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几何中心位置,西连主城、东接下沙城、南连杭州新CBD——钱江新城、北望临平城主城。
处于杭州“城市东扩、沿江发展”的前沿阵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发展前景广阔。
是杭州今后主要的建设开发和经济增长点之一。
为了加快铁路东站枢纽地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建设铁路东站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而元宝塘公园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周边地区的品质,公园建设的前期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二、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发展经济、实现沿江发展的需要
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680亿元,人均4.2万元,年递增10%,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600亿元,人均12万元。
“经过20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力争把杭州建设城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加速新区的开发和旧城的改造建设。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集中密集发展,向以钱塘江为轴线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铁路东站枢纽地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区域。
建设元宝塘公园,完善该地区南部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区块环境,是加快铁路东站地区,尤其是彭埠单元的建设,实现杭州市城市发展建设目标的战略选择。
2、城市结构调整的需要
杭州老城区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近期内三个副城将是主要的增长区域。
而铁路东站枢纽地区正好位于大杭州的几何中心,距离下沙副城、临平副程以及杭州的主城的距离都比较近,区块内交通发达,有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交通主干骨架,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此外,此区块居住区密集,但是缺乏公园和绿地。
如果能合理利用好这一小块绿地,将周围的配套设施等都集中建设在这块绿地中,集休闲、娱乐、实用于一体。
元宝塘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区块的环境氛围,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景观,必将促进区块的经济发展。
3、是改善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
随着城市化和旅游业的进一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渴望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
“绿色——人本——休闲”为主题的元宝塘公园,其周边地块以住宅用地为主,公园的建设,正好满足人们需要健康与绿色、自然的心理需求。
所以,元宝塘公园工程是民心所向。
三、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一)、工程建设对同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本工程所在地块周边大部分为农居、企业用地,该工程的建设短期内会占用部分农居、企业。
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沿线企业的迁移也会带来一些影响。
但随着彭埠单元的开发进程,土地农转非工作的进行,按照相关政策,农民集中安置,相关企业的搬迁,问题可迎刃而解。
本工程的进行,只是加快了该过程。
(二)、建设资金筹措
建设本工程出发点是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主,直接经济效益为辅。
通过工程建设,完善铁路东站枢纽地区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绿地,美化环境,提升区块的品位,将使地块开发后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一模式已经在杭州多项建设中取得成功,是可行的。
因此,建设资金由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自筹。
(三)、公园建设材料来源及供应情况
1、碎石、块石
杭州城附近有多处矿点,这些矿点的石子和块石质量好,强度高,可供铺筑路面和浇筑混凝土构件使用。
2、钢材
改革开放以来,钢材供应市场化,目前国内钢材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供应并不紧张。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钢材品种,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均不难达到。
3、水泥
本区附近有萧山、诸暨、绍兴等众多水泥厂家,它们的产品有325#~625#众多品种供选用。
4、木材
本工程使用的木材主要是模板,支撑材料等。
这些木材品种均可在市场购得。
5、石灰
附近地区有石灰矿多处,质量好,已为我市各项目建设广泛采用。
6、苗木
萧山苗木基地基本可供应绿化所需大部分苗木;而附近县市也有规模不等的苗圃,供应稀有苗木种类。
如果因为公园建设需要特殊苗木,也可外地采购。
(四)、材料运输
本工程区域交通网络(含乡村道路)基本形成,这为工程所需材料的运输提供了较便利的运输路线,可使材料直接运到各个工地,只有少量的地段需要修建临时道路方可到达现场。
杭州市运输工具市场很繁荣,大中小型货车保有量较高,各类运输企业各自发挥其经济优势,为工程筑路材料运输,提供了品类繁多的运输工具,以备选择。
本工程所需非本地材料,可在国内市场采购,并通过铁路运至杭州货运站,
再由汽车运达所需工地。
也很方便。
(五)、施工条件、水电供应等情况
杭州地区4~6月为梅雨季节,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宜采用两班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本工程所在区域施工用水电均可得到保障。
杭州市有多年绿地建设和管理经验,通过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实力强的建设施工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机械化施工设备齐全,能够适应大型项目的建设要求。
(六)、项目的前期准备情况
元宝塘公园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铁路东站地区启动后开始,规划对其的定位一直非常明确,定位为小区级生态公园。
并且对工程的实施难易、农居安置用房、公园方案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
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职能是参与新建铁路项目的建设和竣工项目的经营管理,并作为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的立项主体。
通过铁路东站地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
这些对元宝塘公园的顺利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第三章工程方案论述
一、设计原则
本次工程的设计原则如下: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
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铁路东站地区的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元宝塘水体为主线”,最大限度利用这样一个有着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列入市级文保点名单的池塘,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突出人文背景,显示文化底蕴。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水景为主,建造亲水平台,沿岸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各类小品,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同时配以必要的石碑说明元宝塘的历史与变迁。
二、建设的主导思想
本次公园建议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亲近游人;体现铁路东站地区的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水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使环境成为周边地块的延续。
其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水景效益,满足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亲水生态公园。
将原有元宝塘脏、乱的情况进行整治,河塘清淤、清运周围的垃圾等等。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
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防护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公园内部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应围绕元宝塘成环。
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
使之与周边建筑相适应。
环元宝塘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公园的绿地形成以元宝塘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4.绿化景观设计围绕市级文保点——元宝塘的特色,元宝塘是彭埠的一口老池塘,在原来的“致中和”药店后面,元宝塘是原来“彭埠三口塘”中最大的一口,呈半圆形,形同一只硕大的元宝,故名“元宝塘”,当年元宝塘四周杨柳依岸,石埠临水,颇具市井田园风光。
我们就是要恢复元宝塘原本的风采。
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充分体现出元宝塘公园的独特风貌和景观特色。
使之成为一个周边居民乐于前往的公共场所。
5.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功能需求。
由于将来周边的人口密集度将会比较高,所以将要此地块充分利用起来。
除了满足居民们休息、娱乐的功能外,还将修建地下车库,以周边缓解停车问题。
三、设计论述
1、总体布置
地块形状较为规整,面积也相对大,因而以休闲、文化绿地作为整体定位。
整个公园围绕元宝塘环绕布置为不同区域,分别将设置文化展示区、安静休息区、健身区、娱乐休闲区等。
公园北部临近环站南路,设置为公园的主出入口,同时安排文化展示区,介绍元宝塘的历史变迁。
由于公园东北部规划有幼儿园,因此布置为儿童活动区、健身区,安放一些露天健身器材供居民锻炼身体。
公园南部有连通渠沟通彭埠备塘河,景观效果较好,因而设置娱乐休闲区。
同时,为了方便更新水体,保持水体的活性,该区域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小空间,同时建景观桥梁跨越连通渠。
公园西部安排为安静休息区,可以兼顾设置一些亲水平台,并通过植物造景,营造几个安静小空间,供游客散、休息。
在功能需求方面,公园将设置一个公厕,以及文化展示楼,兼顾公园管理使用。
为了满足管理及周围居民的需要,设置地下车库,约82个车位。
2、种植设计
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严整而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
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
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节,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
(1).注重适地适树、季相变化
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虑了该地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
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
整个园区采用充满地方特色的香樟、广玉兰、七叶树等为基调树种,重点地带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
植物搭配营造不同特色的绿色植物空间风格。
适当地选择水生植物不仅起到美化作用,还对洁净水体有帮助。
在整个绿化环境设计中,应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植物选择上也以侧重,例如富有激情的红色的五角枫、郁郁葱葱的竹林、生长茂盛的栾树和充满收获希望的银杏等,搭配以流线型的小灌木组团及景石,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
整个设计充满现代感,其如水流畅的线型,给人视觉上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2).采用多层次种植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出现,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层次结构: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
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
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3).注重生态功效
在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同时,采用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防尘、减噪作用),珊瑚树(红果形如珊瑚,绚丽可爱,防尘,隔音,防火,对有害气体具有吸收性),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隔音),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果,艳丽夺目)等等。
这样不仅实现了植物的生态,而且体现了人为的生态。
四、经济技术指标
第四章建设进度安排
根据绿化项目的工程特点,以保证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为原则,初步安排其实施进度如下:
本建议书仅对项目建设进度提出宏观设想,其中考虑了设计前期工作、动迁准备工作、各阶段设计审批、勘探、测量、工程项目的分部工期、交通导流等因素所需要的时间。
初步计划本项目在12个月内完成,投入运行。
建设进度见下表:
第五章征地拆迁及集约用地
一、征地拆迁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杭州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特制定如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本方案采用数据均以可研红线和建设用地勘测界定成果为依据)。
1、征地拆迁的地点和范围
征地拆迁内容为本项目涉及1.9321公顷的范围内的各类用地以及土地上的建筑。
(土地概况具体详表1)。
表1:杭州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数据总表
用地单位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2、拆迁范围内人口建筑以及各类土地的调查情况
拆迁范围内共涉及拆迁户约30户,主要为彭埠村居民,涉及的企业:万事达制衣有限公司,杭州富士利制衣厂,铁道部第四勘测院杭州分院等。
总征地拆迁费用约5900万元。
3、征地拆迁补偿方式
土地补偿费用为14万元/亩,国有土地补偿费用为40万元/亩;耕地开垦费:2.4万/亩;耕地占用税:50元/平方米;水利建设资金:600元/亩;基本农田代报费:1.9万/亩
拆迁补偿费用为150万元/户。
4、拆迁安置方式
撤村建居村安置方式为调产安置;非撤村建居村安置方式为迁建安置。
二、集约用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
本项目的建设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以人均占用土地面积为指标,衡量拆迁安置工程的集约用地情况。
首先,本项目拆迁地块以2~3层民居为主,建筑容积率低。
人均占用土地面积多,而安置地块统一建设多层或高层公寓,根据规划,人均占用土地大大减少,节约了土地资源。
第二,公园规模并不大,基本保存了元宝塘原有的范围,功能设置全面,满足周围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土地。
第三,充分开发了地下空间,修建了地下车库,以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