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平谷县西柏店联办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北京平谷县西柏店联办中学高三化学上
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A.过滤 B.渗析
C.萃取 D.丁达尔效应
参考答案:
C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胶体、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解答:解: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B错误;
C.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故C正确;
D.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方法和物质性质的原理,掌握原理即可解答,难度中等.
2.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H2O=2H++2NO3-+NO
B.将标准状况下112 mL氯气通入10 mL 1 mol·L-1的溴化亚铁溶液中:
2Fe2++4Br-+3Cl2=2Fe3++6Cl-+2Br2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ClO)2+H2O+CO2=CaCO3↓+2HClO
D.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S2O32-+2H+=S↓+SO2↑+H2O
参考答案:
答案:AD
3.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D
略
4. 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c(H+)= 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32-
B.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C.某无色透明溶液中:Na+、MnO4-、SO42-、CO32-
D.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K+、Na+、HCO3-、NO3-
参考答案:
A
略
5.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5L氢气中所含氢原子数一定大于2N A
B.lmolCH3+电子数为9N A
C.l00g 60%CH3COOH水溶液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D.常温常压下0.lmol CO和NO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为0.lN A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缺少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24.5L氢气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所含氢原子数,错误;B、1个CH3+中有8个电子,lmolCH3+电子数为8N A,错误;C、l00g 60%CH3COOH水溶液中含醋酸60g,物质的量为1mol,醋酸部分电离,故溶液中醋酸分子数小于N A,但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故溶液中分子数大于N A,错误;D、常温常压下0.lmol CO和NO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为0.lN A,正确。
6. 已知5%氨水的密度为ρ1g/ml,25%氨水的密度为ρ2g/ml,ρ1>ρ2,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计
C
略
7. 某氖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g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B.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为W/aN A mol
C.Wg 该氖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0W/a个
D.氖元素的摩尔质量为aN A g/mol
参考答案: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A.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B.已知质量求物质的量,运用公式n=计算;
C.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1个氖原子含有10个质子;
D.根据n==计算,注意原子的摩尔质量不等于元素的原子质量.
【解答】解:A.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因中子数不同,有多种原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的同位素按其丰度计算的
平均值.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A正确;
B.根据公式n=,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 A)g/mol,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mol.故B正确;
C.Wg 该氖原子的个数为,含有的质子数为,故C正确;
D.已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但不能确定元素的摩尔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该题概念辨析要求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平时学习是需理解这些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8. 下列无色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MnO4-、SO42- B.Al3+、Cl-、SO42-、AlO2-
C.Na+、Ba2+、Cl-、Br- D.Fe3+、NH4+、SCN-、HCO3-
参考答案:
C
略
9. 在t1℃时反应2A(g)=B(g)+Q达到平衡时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数值上等于混和气体的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为M1,t2℃时该反应平衡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2,当平衡从t1℃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平衡向右移动,Q<0
B、若M1<M2,平衡向左移动,Q<0
C、若M1>M2,平衡向左移动,Q>0
D、若M1<M2,平衡向右移动,Q>0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5I-+IO3-+3H2O =3I2+6OH-
B.往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并加热,刚好使NH4+---全部转化为NH3:NH4++Al3++2SO42-+2Ba2++4OH-△ NH3↑+Al(OH)3↓+2BaSO4↓+H2O
C. 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 Mn2++Cl2↑+2H2O
D.FeSO4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 Fe2++H2O2+2H+══Fe3++2H2O
参考答案:
B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124 g P4含有P—P键的个数为4N A
B.12 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1.5N A
C.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N A
D.60gSi0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2N A
参考答案:
答案:B
12.
参考答案:
AD
13. 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参考答案:
C
14. 元素的性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并体现了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都在短周期
B.N、P、As得电子能力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表示为H3Y04
C.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只包括金属元素
D.A一1zX、A zX、A+1z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C
略
15.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
为,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2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 l mol·L﹣1的
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①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
是
.
②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
为
.
参考答案:
(1)+3;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2)① 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③ ×100%.
解:(1)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 (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Co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Co失电子、双氧水得电子,CoCl2·6H2O、NH4Cl、H2O2、NH3发生反应生成[Co(NH3)
6]Cl3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故答案为:+3;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2)①无论三颈瓶中压强过大或过小,都不会造成危险,若过大,A在导管内液面升高,将缓冲压力,若过小,外界空气通过导管进入烧瓶,也不会造成倒吸,安全作用的原理是使A中压强稳定,
故答案为: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③与氨气反应的n(HCl)=V1×10﹣3L×C1mol·L﹣1﹣C2mol·L﹣1 ×V2×10﹣3L=(C1V1﹣C2V2)×10﹣3mol,根据氨气和HCl的关系式知,n(NH3)=n(HCl)=(C1V1﹣C2V2)×10﹣3mol,氨
的质量分数=×100%,
故答案为:×100%.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工业上利用铬铁矿(FeO Cr2O3)冶炼铬的工艺流程如下:
(l)实验室焙烧铬铁矿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在横线上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及计量数):
____________
(3)操作I包括过滤与洗涤,简述实验室中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r(0H)3和Al(OH)3类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写出Cr(OH)3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Cr2O3冶炼Cr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有一种采用以铬酸钠(Na2CrO4)为原料,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钠(Na2Cr2O7)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
①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阳极区溶液中Na+物质的量由a mol变为b mol,则此时铬酸钠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 (2分,大写字母不得分)
(2)2OH- (2分,计量数写错、化学式写错均不得分)
(3)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浸没沉淀(1分),待水流尽后,再重复操作2~3次(1分) (共2分,合理答案即可)
(4)Cr(OH)3 + OH- = CrO2- + 2H2O
(2分,化学式写错、不配平均不得分,写化学方程式不得分)
(5)Cr2O3 + 2Al2Cr + Al2O3
(2分,不写反应条件不扣分,化学式写错、不配平不得分)
(6)①2H+ + 2e- = H2↑(或2H2O+2e-=2OH-+H2↑)
(2分,化学式写错、不配平均不得分)(2分)
②×100% (2分,合理答案即可)
18. 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
(1)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
(铜的熔点是1183.4℃,铁的熔点是1534.8℃。
)
(2)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
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
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
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文、1400
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
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1)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2)原因:①鸦片输入;②战后战争赔款。
社会影响:①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②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略
19. 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 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 2.688 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A.0.24mol B.0.21mol C.0.18mol
D.0.14mol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硝酸的性质
解析:因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 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则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
2,标准状况2.688L NO的物质的量2.688/22.4=0.12(mol)根据氮元素守恒,硝酸亚铁中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2L×4mol/L-0.12mol=0.36mol,所以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
0.36mol/2=0.18mol,由铁元素守恒可知,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n(Fe)=0.18mol.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硝酸的性质,利用氮元素和铁元素守恒即可顺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