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管理与健康促进·
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
陆华
南通市通州湾卫生所,江苏南通226631
DOI:10.13668/j
.issn.1006-9070.2020.02.041作者简介:陆华(1971—)
,男,江苏南通人,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基本公卫管理工作。

摘要: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其实施的主要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本文对通州东部沿海地区某示范区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分析,了解该区基本情况、
经费保障、部分项目完成情况等,发现存在机构人员缺乏、工作能力不强、考核分配机制不健全、技术力量有限等问题,并就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工作质量,提出了加大投入、政策支持、强化责任、落实奖惩、整合资源、
依靠信息、加强培训、提升能力、优化考核、转变模式等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资源;项目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70(2020)02-0224-
03 2
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建设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广大群众得实惠、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民生类服务项目,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国家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制度,亦是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健康干预策略。

该项服务体系为提高群众健康生活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然而,我国当前面临着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制度不健全、基层卫
生人力资源长期短缺[2]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困难等问题[3]。

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群众
满意度与获得感,本文在分析通州某示范区现有卫生资源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出建议。

1 某示范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1.1 机构分布及人员构成 该示范区位于江苏通州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入海口北翼、江苏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处。

共有32个村居,常住人口数10.62万,有中心卫生院1家、卫生院4家、卫生室37家,医疗机构平均承担人数为2 529人。

辖区5家医院(卫生院)共有医护人员264人,其中在编人员144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81人(包括公卫医师4人)。

37家卫生室共有工作人员129人,其中26人具
有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40人年龄≥70岁。

1.2 经费保障情况 该示范区各医疗机构均按要求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据统计,2018年累计获得补助901.00万元,
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室各获得补助450.50万元,人均85.00元。

医院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补贴资金最多(201.84万元,占22.40%),其次为慢病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137.75万元,占15.29%)、孕产妇保健(87.01万元,占9.66%)。

医院和卫生室在补贴资金的侧重点不同,医院补贴项目顺次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孕妇保健和儿童保健,而卫生室补贴顺次为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和项目组织管理。

见表1。

表1 2018年某示范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预算[万元(%)
]项目
医院(%)
卫生室(%)
合计(%)
居民健康建档13.20(2.93)27.60(6.13)40.80(4.53)健康教育17.81(3.95)52.79(11.72)70.60(7.84)预防接种23.64(5.25)10.10(2.24)33.74(3.74)传染病管理
37.48(8.32)26.51(5.88)63.99(7.10)儿童保健44.57(9.89)31.68(7.03)76.25(8.46)孕产妇保健60.09(13.34)26.93(5.98)87.01(9.66)老年人健康管理163.42(36.38)38.42(8.53)201.84(22.40)慢病管理16.77(3.72)120.98(26.85)137.75(15.29)重性精神病管理13.60(3.02)15.44(3.43)29.04(3.22)卫生监督协管15.55(3.45)17.44(3.87)32.99(3.66)中医药服务利用
0.00(0.00)15.00(3.33)15.00(1.66)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10.39(2.30)17.44(3.87)27.84(3.09)项目组织管理33.98(7.54)50.18(11.14)84.16(9.34)合计
450.50(50.00)450.50(50.00)901.00(100.00

1.3 主要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1.3.1 规范化管理 辖区有≥60岁老年人2.64万,2018年、2019年分别为16 197人、19 776人,体检率分别是61.33%、74.88%。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为73.05%、75.71%、97.69%。

对卡介苗、乙肝和百白破等各类疫苗接种率、新生儿访视率及产后访视率进行了规范管理。

2018年该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卡介苗、乙肝类、脊灰类、百白破类、麻类、A群流脑类和乙脑减毒类的疫苗接种率均>95%。

1.3.2 健康教育 开展了大量的卫生宣传工作。

2018年,各医疗单位共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50处,举办慢病、艾滋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讲座356次;各医疗机构的诊疗室设置健康教育处方架,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共发放宣传资料136 500余份;针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举办了社区居民讲座培训班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机构人员缺乏 2009年以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9大类增至14大类,为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也增加了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目前,示范区存在卫生院工作人员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更为缺乏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工资待遇偏低、发展前景有限,基层卫生服务系统有编制却无法吸引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多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为身兼数职的乡村医生,且新的乡村医生引入与培养机制不健全,出现乡村医生断层脱节的现象。

2.2 工作能力有限 示范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甚少,多为兼任的乡村医生,严重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

平时忙于医疗业务,较少顾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且年龄偏大,因暂无退出与返聘机制,70岁以上仍然在岗,≥70岁医护人员占31.01%。

2.3 考核分配机制不健全 未能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分配存在“大锅饭”现象,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主要体现在: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完成工作数量与质量,由政府向卫生院、卫生室兑付项目补助,直接奖励甚少。

②卫生院、村卫生室对个人考核机制措施尚不完善,由于政府对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卫生院统筹考虑全员职工待遇,导致分配不合理。

③由于缺乏退出机制,年老乡村医生存在能力不够但待遇不能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年轻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3 对策及措施
3.1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支持 公益性医疗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卫生管理部门除了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财政支持外,也需完善投入机制,落实对医疗机构基础建设的支持,增加对设施设备的投入,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等。

通过协作、兼并、重组等不同方式,建立卫生服务提供和管理的“医联体”模式[1]。

一方面,需争取人事、财政、经发、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协作,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足额到位,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运行。

另一方面,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的人事分配改革,完善创新激励分配制度,建立诸如岗位津贴和骨干津补贴等激励与约束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实现多劳多得、优工优酬[2];制定医疗技术人才下沉的制约性和鼓励性政策,妥善解决编制问题,并设立专项经费,引进专业型人才和技术骨干;根据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培养公共卫生人才,鼓励医师多点执业、鼓励退休医师重回岗位[4]。

3.2 加强责任担当,落实考核奖惩机制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健康中国”政策为统领,推进基层卫生工作建设,把解决群众的健康问题作为工作第一要务。

应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考核政策,在购买服务的框架内,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前提,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项目补助资金挂钩,落实考核奖励机制,实施多层次多方面的考核奖励措施。

例如,设置个人奖项和专项奖励,向个人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人员倾斜和定向奖励,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岗位更有吸引力[5]。

对项目工作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的工作人员,采取不得参加单位的评先评优、限制不得评聘高一级职称和降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等处罚措施。

3.3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立规范的信息系统,及时收集统计数据,可将基层工作人员从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5]。

卫生管理部门应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完善医院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与卫生信息化无缝对接。

加快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开放项目,开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手机APP,采用人脸、身份证、指纹扫描确认系统,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减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差错发生,使居民获得高质量的项目服务,提高居民的满意度[6]。

3.4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重视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继续教育[7]。

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服
务能力及服务质量。

卫生管理部门应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业务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同时,应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培训。

通过脱产进修、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考试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及型技能培训,集中对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分期分批实施全员培训和考核[7]。

3.5 优化考核方式,转变服务模式 将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促进检查工作常态化。

将服务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完成情况与实施效果相结合,重视服务项目的实际效果。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绩效考核系统,随机抽取考核方案与考核单位,直接导入或录入考核数据,自动产生考核结果,减少人为干预。

立足现实,改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并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

质量指标应是常用指标,可根据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发展逐步地扩展指标的范围[8]。

卫生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医疗单位转变服务模式,落实主动上门服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完善多部门与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模式,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9-10]。

参考文献
[1] 杨俊伟.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现况[D].郑州大学,2013.
[2] 张凯,王梅青.北京市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4):4202-4208.
[3] 周钧,石菊,王小倩.居民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35(19):108-111.
[4] 王敏,余郭莉,黄玉梅,等.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4):15-18.
[5] 沈剑峰,黄磊.《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081.
[6] 汤学军,沈明辉,王存库,等.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2019,16(4):395-399,427.
[7] 蔡滨,吴永仁,鞠永和,等.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5,36(5):73-76.
[8] 王静,张亮,冯占春,等.农村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2):119-121.
[9] 葛智馨,陈英耀,黄葭燕,等.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5-8.
[10]郑亚君,张倩倩,王震,等.应用加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J].预防医学,2018,30(10):1068-1070,1073.
收稿日期:2019-12-05 编辑:彭海燕
(上接第223页) 有医学学历保健人员的配备率均为公立机构高于私立,城市高于农村,因此应对私立和农村托幼机构给与更多关注,扩大卫生保健人员队伍,严格执行卫生准入制度,全面提高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配备率,缩小不同办学机制、不同地区间托幼机构的差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托幼机构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更多地追求入园儿童数量、儿童玩具等的投入,对卫生保健经费的投入不够重视。

本调查显示,541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经费投入比例平均为11.9%,且不同办学机制和地区间托幼机构卫生经费投入占比分布存在差异。

综上,盐城市各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卫生保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卫生经费的投入均存在较大差异,与全国状况一致[4,6]。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按照学龄前儿童卫生保健要求,根据托幼机构的类别、所处的地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因办园条件、人员配备等不达标而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各职能部门应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加大视力防护、集体防龋和营养干预力度;同时应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占比,缩小不同机构间差异,切实改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

参考文献
[1] 鲍叶琳.南京市鼓楼区托幼机构保健师资与儿童传染病患病率相关性研究[J].基础医学论坛,2014,18(22):2909-2910.
[2] 张艳,杨少萍,吴静,等.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5):741-743.
[3] 张继永.厦门市民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7-8.
[4] 谢轶群,王惠珊,何红茹,等.中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7):1009-1012.
[5] 蒋琳,马颖,邢艳菲,等.广州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职业认同水平及多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8,29(1):101-103.[6] 连光利,蒋竞雄,宫丽敏,等.我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11(27):1683-1685.
收稿日期:2019-11-15 编辑:管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