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02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等都与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按照双线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许多教师经常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更有效呢?
一、在理解词语中发展学生思维
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对于一些特别的词语,教师就可以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中“孤单”一词的时候,有的教师会直接问学生:“你知道孤单一词是什么意思吗?”这样的提问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师如果能够换个提问的方式,这样问学生:“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多读几遍,再结合第1自然段,你能从中明白‘孤单’是什么意思吗?结合课文插图,你能感受到树和喜鹊的孤单吗?”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词语,学生就不再单纯地靠查字典就词解词来解决,而是在联系上下文中,在结合插图的思考中,从三个“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中真正理解了“孤单”一词的意思,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词语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凭借。

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资源进行挖掘,抓住文本中的典型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感知,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品味句子中发展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读到的一些
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
生反复品味来发展学生思维,使学
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

如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
音》这首童诗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
节,分别用拟人化的语言描写了树
叶离开大树以及蟋蟀和阳台告别
的情景,诗中的“唰唰、”这些
象声词的运用更是为整首诗增添
了许多韵律和情感。

教学这些句子
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
象,再说一说读着这些句子自己的
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怎样的情形。


后教师再相机为学生展示出相应
的画面,让学生图文对照赏读。


样引导学生品读句子,可以使学生
的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鲜活
画面,此时,学生对童诗所蕴含的
情感,感受更深刻了,思维也得到
了极大的发展与提升。

统编本教材中优美的句子还有
许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
现,去品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
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在归纳概括中发展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
文之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归纳概括出每段话的意思,是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在这
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课文内
容进行归纳、概括、整合、提炼等,
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
岛》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
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总分”结构
明显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
学生思考:每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在这些问
题的引领下,学生就需要把每段话
的关键语句与整段话的意思结合文



瞿口瞿口
57
. All Rights Reserved.
|
起来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在这个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中,找出关键语句属于整体性思维,思考每段话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来写属于归纳概括性思维。

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归纳概括提炼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给学生自行归纳概括提炼语言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四、在体悟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进行表达的。

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就文本的独特表达之处进行体悟感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教材分别节选了《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三个片段。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
课文,再说说这三个片段中描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学生回答出“小嘎子机灵、胖墩儿一身牛劲儿、严监生吝啬”等特点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些人物的特点的?”在学生找出相关描写的内容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从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对这三个片段中作者的表达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发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从文本表达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深思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写什么”的层面上,而是向“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这个高阶层面上发展,思维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五、在大胆质疑中发展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疑惑之处大胆进行质疑,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就自己仍然感到困惑的地方进行质疑。

在教师的
支持与鼓励下,有学生问:“课文为什么以‘威尼斯的小艇’为题目,而不是以‘水上城市’‘威尼斯’等为题目呢?”有学生问:“文章题目是‘威尼斯的小艇’,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船夫’和‘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等人呢?”当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的时候,表明这时候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已经是经过自己深层次的思考的。

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采取让学生自行解决的办法,当学生经过学习交流探讨仍然难以体会到其内涵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

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大胆质疑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质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在读写结合中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对文本语言进行接纳与吸收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接纳吸收到的语言进行内化与输出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文本的一些精彩之处进行练笔,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因此,在这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和整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这样描写的好处,然后再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点,仿照文中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在这个读写结合的写话训练中,从确定描写对象到模仿文章中的方法进行练写,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

经常引领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

统编本教材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有许多,教师要用智慧的双眼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发展学生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思维贯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教法例谈
教材教法58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