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镰刀下的永恒不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镰刀下的永恒不朽——莎士比亚十四行
诗中的时间主题
论文导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他思想和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历来受人重视。
人们普遍认为,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中主要抒发了对爱情、友谊和自由的赞咏。
但本位拟从莎士比亚解决时间问题的三个层面(后代,诗歌创作和爱情)为出发点,探视贯穿诗集中的时间主题。
在诗集里有很多的时间所有格与名词连用“Time’spencil”(时间之笔),“Time’styranny”(时间暴君),”Time’sfickleglass”(时间无常的沙漏),“Time’sscykthe/sickle”(时间镰刀),“Time’sinjurioushand”(时间的毒手)等等。
诗人讥讽时间能使爱心改变的狂言,提出不管它的镰刀如何锋利,但它在永恒的真爱面前是无力的。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间镰刀,永恒,时间主题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他思想和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历来受人重视。
人们普遍认为,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中主要抒发了对爱情、友谊和自由的赞咏。
但本位拟从莎士比亚解决时间问题的三个层面(后代,诗歌创作和爱情)为出发点,探视贯穿诗集中的时间主题。
一、一切青春和美丽都在时间老人的镰刀下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里一个高频率的关注对象。
“Time”出现过79次,“day”出现46次,“hour”出现16次,“winter”也出现了10次,另外还出现了,“week”,“month”,“season”,“spring”表时间概念的词语。
在诗集里有很多的时间所有格与名词连用“Time’s pencil”(时间之笔),“Time’s tyranny”(时间暴君),”Time’s fickle glass”(时间无
常的沙漏),“Time’s scykthe/ sickle”(时间镰刀),“Time’s injurious hand”(时间的毒手)等等。
这些词语使得时间镰刀显得更加凶残和无情,尤其是“scythe”或“sickle”的多次使用,更加提醒人们时间魔王的破坏作用。
说到时间意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一头卷发的“克洛诺斯肩扛割草镰刀”(檀明山,2001:441)奋力向前奔跑的形象。
割草的镰刀典型地显示了时间的残酷和恐怖性,镰刀是恐怖时间的象征,被割的草是人的肉体。
一切事物都难逃时间镰刀的割除,这充分说明了时间的强大和人的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不堪一击。
时间总会带来无数的变故甚至死亡,一切都难逃时间老人的魔爪。
诗人强烈地怒骂时间的残酷,把它比喻为“镰刀”和“血腥的暴君”。
诗集自始至终贯穿着与时间抗衡的强烈愿望。
诗人在Sonnet 2中用“美丽的田地”、“锦袍”被“挖浅沟深渠”和只剩下“一堆破烂”等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恐怖和对美的摧毁,悲哀和辛酸之情不禁流露于笔端。
诗人假设如今风华正茂,貌美如花的年轻人,在时间轨道里将会被时间所侵蚀,脸额将被刻上岁月的印记,年老时满脸皱纹,惨不忍睹。
时间虽然可赋予青春和美丽,但它却是对它们“施暴政”(Sonnet 5)的刽子手。
只要时间流淌过的地方都会打上时间岁月的烙印,到时青春将流逝,美丽也将荡然无存。
一切美丽的事物在时间的长河里都是昙花一现。
时间残忍至极,青春和美丽只不过是时间镰刀下的羔羊。
Sonnet 19诗人用“利爪”、“吞”、“飞毛腿”来词语形容时间的残暴。
诗人反复强调时间毁灭一切的威力,它是青春
与美的劲敌。
“娇花”难敌过“死的暴力”,爱人总要被时间夺去(Sonnet 73)。
怎么办?难道美丽的爱人面对这一暴力只能在痛苦中等待到人老珠黄,然后被摧毁直至死亡,最后在坟墓中腐烂吗?在莎士比亚看来,时间老人的镰刀固然残酷无情,但它始终还是敌不过人类繁衍不断的子孙后代、流传千古的绝句佳言以及广为传诵的忠贞爱情。
二、后代是青春和美丽的延续
青春和美丽只不过是时间巨浪的瞬息即逝的小小浪花而已,似水年华去而不返。
时间老人暂时把时间“租”(Sonnet 17)“借”(Sonnet 4)给人类,赋予人类生命,馈赠人类青春和美丽,然后它又会收回它送出的礼物,并一一捣毁。
时间之潮给人以紧迫感,人类总是在时间老人的长镰刀追逐下,不能一一品味青春和美丽,这就迫使人类思考如何保持短暂的人生花期并尽量延长花期。
诗人借助玫瑰花朵开放时间的短暂,影射人生美好季节的稍纵即逝。
诗人从朋友的角度规劝人们应该结婚生子,既享受人生的美好,又把这份美好传于后代。
诗人抒发了一种不能为花而花,因不破坏个人美貌而拒绝结婚生子,而要把花的命运放在滚滚向前的时间长河里考虑的思想。
在莎士比亚笔下结婚生子是区分善恶的重要标准之一,年轻人对结婚生子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生命由此可以代代相传,青春和美丽能够得到延续。
表达这一思想的诗主要集中于诗集的前十七首,诗人在赞美年轻人无与伦比的青春和美丽的同时着力表达通过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达到使青春和美丽不朽的主题思想。
诗人在每首诗的前三节从正反两面阐述,然后在最后一节锋芒一转使主题升华到高潮,
得出全诗的结论,规劝独身主义者从个人和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考虑结婚生子。
尽管岁月仍会在青年脸上刻上印记,但他们的青春和美丽却可以通过如同“镜子”和“窗”(Sonnet 3)的后代反衬出来,并且代代传承下去(吴迪,2004)。
诗人在Sonnet 1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一主题,赞美青年的美貌,批判独身主义者没有尽到让后代、让世界继承美的义务和责任。
你却在自己的花蕾里埋葬了自身,
温柔的怪物啊,用吝啬浪费了全部。
独身是一种自私的恶,是一种“愚笨,衰老,寒冷的腐朽”(Sonnet 11)。
独身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笔下是“不懂节约的人”,“美丽的小气鬼””和“无利可图的放债人”。
青春之美并非完全属于个人所有,它也是整个世界的,造化给人美丽是希冀人们将其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下去,而不是将这份“馈赠”带进坟墓“糟蹋”了(罗益民,2005)。
Sonnet 10写出:
造化刻你作她的图章,只希望
你多留印签,也不是让原印消亡。
结婚生子使“美丽的生命不断繁滋”,是“该受颂扬”的“通用”(Sonnet 2),它使“美丽的玫瑰永不消亡”。
结婚生子是一种“智慧,美,繁滋”,它是一种善的表现,能够使真的和美的达到不朽。
美,没有用过的,得陪你进坟墓,
用了的,会活着来执行你的遗嘱。
时间永不复返,它只使美的东西美丽一次,美过了,时间便把它摧毁,青春也一样,盛夏过了便是隆冬。
所以要诗人希望
花儿提出香精,即便到了冬天
也不过是丢了外表,本质却还新鲜。
这里诗人把花香比作人的美丽,把提炼香精比作生儿育女,相爱的人只有通过生儿育女方能证明真爱的存在。
诗人还提倡夫妻生儿育女才能有三位一体的和谐,才能“唱一支动听的歌”。
正如第十首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