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胜利后,回到浙江省亲。未多时便 再次离家又来到了杭州,成为了《东南 日报》的记者。开始了他记者之路。 几个月后,金庸往上海入东关大学法学 院攻读国际法。 1948年,金庸24岁,从法学院草草毕 业,混乱的时局让他不能成为一个律师, 此时《大公报》刊出广告,招二名电讯 翻译。


金庸从三千人中取得了这两个名额中的 一个,不久《大公报》要在香港出版, 金庸便被派往了香港。 50年代初期,金庸曾以“林吹”为笔名, 在副刊《新晚报》上开设“下午茶座”, 主要撰写影评。也因此与电影届有了许 多联络。本来若不出意外金庸可能会成 为编剧或导演。
1、亢龙有悔2、飞龙在天3、见龙在田 4、鸿渐于陆5、潜龙勿用6、利涉大川 7、突如其来8、震惊百里9、或跃在渊 10 双龙取水11 鱼跃于渊12 时乘六龙 13 密云不雨14 损则有孚15 龙战于野 16 履霜冰至17 羝羊触蕃18 神龙摆尾

十八招中几乎每招中都带有“龙”这个 形象在,并且每一招都取自《周易》, 例如:



心惊肉跳、杞人忧天、无中生有 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力不从心 行尸走肉、魂不守舍、倒行逆施 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 六神不安、穷途末路、面无人色 想入非非、呆若木鸡



洪七公交给黄蓉的逍遥游拳法出自《庄 子》; 《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在西北山洞玉室 内悟到的上乘武功,就来自《庄子》的 “庖丁解牛”; 《天龙八部》中段誉的神妙轻功凌波微 步名称来自曹植的《洛神赋》;

金庸笔下每个人物都有一套与其性格相 符的功夫。 东邪黄药师聪明绝顶,才智过人,因而 赋予它神秘莫测的“弹指神通”;西毒 欧阳锋为人阴狠,以“毒王”而自傲于 世,贪婪而又诡计多端,一套“蛤蟆功” 独步武林;“南帝”变为“南僧”,不 做皇帝而做和尚,用一阳指克制欧阳锋 的“蛤蟆功”,又用一阳指救了黄蓉的 性命,无论如何“一阳指”配给了慈悲


金庸写武功的艺术化,深有学问,他在 写“武”的同时,其实也在写“道”。 道学、佛学、武学是三位一体的学问。 若《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吹 箫与“西毒”欧阳锋弹琴来比内功,既 是所思,又是精妙异常。后来,“北丐” 又以啸声加入,郭靖则以鼓点相伴,这 一场打斗犹如“戏剧”一般的惊险而又 美妙。

旧武侠小说的武打招式多与象形有关, 如向上腾跃的“一鹤冲天”,双掌齐出 的“猛虎伸腰”,朝前直刺的“玉女穿 针”,向下斜劈的“独劈华山”等等, 均是形象招式。

《侠客行》中金乌刀法的招式乃专为克 制雪山剑法而创,雪山剑法有“苍松迎 客”、“暗香疏影”等招,金乌刀法则 争锋相对的应之以“开门揖盗”和“鲍 鱼之肆”。以“揖盗”抗“迎客”,以 浓臭破清香,罕见至极。但这两招纯是 取意,到底如何使用,就无法说清了。

浙江嘉兴海宁人,原名 查良镛。 其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 戌年进士,在江苏做过 知县。其父亲查枢卿是 一位大地主,受过西洋 教育,是过渡时代的中 西混杂的人物。


金庸在杭州读中学,中学毕业正好是太 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在战火中,他 首次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人生旅程上 的奋斗与游历。 离开浙江,先后到达湖南、重庆(当时 的首都),在重庆他到中央图书馆找了 份工作,偶然间翻阅到了一本消遣书, 那就是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

《侠客行》中的石破天之所以能成为当 世武功第一,是因在侠客岛的二十四石 室内,看透了据李白《侠客行》诗意雕 刻在石壁上的武功图谱,而最后一个石 室内的蝌蚪文《太玄经》(汉代杨雄) 竟是人体中经脉穴道的线路方位图。


把武功与招式名称加以“雅化”,是新派武 侠小说家的一大贡献。金庸小说的“武功” 其高明之处,其实是一种文功,而不是真的 武功。 武侠小说家也有人自己会武功的,像平江不 肖生(向恺然)就精通武功,他在三十年代 曾在湖南创办过国术训练所,他写《江湖奇 侠传》,拳脚刀剑都会努力要写成武术教科 书的样子,可小说一成为教科书,味道就少 了许多。


梁羽生说:“现在的武侠小说写法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不少是采用一些西方的手法。例如人物性格以前多数由 作者口述,好像评话。现在却由故事本身的发展来发展, 常常有某些场景,某些特写。”“例如一个大雨天,有 两个间谍在一个场景中,故事再由此展开,而不是平铺 直叙地介绍这个人物怎样,那个人物怎样。而是有很多 的变化,不是集中一个人身上。各式各样的写法都用上 了,而不是单一用传统手法。” 作家柳苏则认为:“新派,新在用新文艺手法塑造人物, 刻画心理,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而不仅仅依靠情节 的陈述。文字讲究,去掉陈腐的语言。西学为用,有时 从西洋小说中汲取表现的技巧以至情节。这使原来已经 走到山穷水尽的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被提高了的新境界, 呈现出新气象,变得雅俗共赏。”

取自江淹《别赋》:

共有一十七招。杨过自与小龙女在绝情谷分手, 武功日长,数年之后,除了内功循序渐进外, 别的无可再练,心中思念小龙女,渐渐形销骨 立。一日在海边悄立良久,百无聊赖之中随意 拳打脚踢,轻轻一掌便将岩石打得粉碎。他由 此深思,创出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与寻常武 功大异,厉害之处,全在内力。

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 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 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 异、志怪小说。”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 魏晋志怪,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 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唐传奇在文 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即真正开 始萌芽。



内容上,主要是描写报恩复仇、除暴安良、剿匪 平盗和民族斗争。 武功描写上,或为神奇剑术,或为平实技击。 小说技巧方面,基本采用章回体的小说格式和史 传描写方法。 观念上,主要是写善恶之争,通过平民与豪强、 侠客与恶霸、清官与贪官污吏等之间矛盾斗争来 显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

金庸这样的武功命名法,本身已经给他 的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或许跟金庸做 过编剧导演有关系,金庸的招式带着强 烈的动态画面感,相比“猛虎伸腰”与 “鱼跃于渊”两招,前者即是一个定格 的招式,属于静态的画面,而后者虽形 象不甚明显,但却可以是读者在眼前形 成一幅连贯的动态的画面,用武者便犹 如鲤鱼一样腾跃劲挪。

“活学活用,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 无招,那才真正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 你说‘各招浑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 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浑成’, 而是根本无招。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 只要是有迹可寻敌人便有隙可寻。但如 果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 招式?”

“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独孤大侠是绝 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要旨在一个 ‘悟’字,绝不再死记硬背。等到通晓 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 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 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 来剑法的拘束。你资质甚好,正是学这 套剑法的材料。”

即不仅好人有不同的好法,坏人有不同 的坏法,这就不同于一般小说中的好人 或坏人只有一种好法或一种坏法。进而, 金庸小说中的好人也未必全都是好,坏 人也不一定全都是坏,不仅好中有坏, 怀中有好,而且好人与坏人的界线还常 常被打破,好人与坏人之间也有变化和 逆转的情形发生。

金庸作品中众多的主角侠客中若分类型 可以有此五类:儒侠、道侠、释(佛) 侠、游侠以及浪子。

真的了。她偏偏仍是假的,下一招眼看 着是假的了,她却出你不意给你来下真 的。”“因此你要破她的这路掌法,唯 一的法门就是压根儿不理会她真假虚实, 待她掌来,真的也好,假的也罢,你只 给她来这一招‘亢龙有悔’,她见你这 一招厉害,非回掌招架不可,那就破 了。”

金庸的武功讲究避实就虚,美化、艺术 化。相比古龙对于武功的描写,古龙的 描写更注重实效性,如果说古龙笔下的 武功只为杀人,那么金庸笔下的武功除 了克敌杀人,还有一部分就是表演,而 正是这股子表演的劲让许许多多的武侠 迷爱上金庸的武侠世界。

之后,金庸曾经想做过外交官,但未果。 在《新晚报》任职期间,梁羽生与其是 同事,两人都喜欢下围棋,更喜欢谈论 武侠小说,不过都没有动手写。直到一 次香港的比武事件,梁羽生的一篇《龙 虎斗空华》才拉开了两人之,一出手便是 《书剑恩仇录》,一直到1970年,才退出 “江湖”。总共写了14部共36册,依年代 先后如下:《书剑恩仇录》《碧血剑》 《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 《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 《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 女剑》。



联系历史而不拘泥于历史,充分敞开想象。 刻画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 新派武侠小说也写江湖门派之争、正邪之斗、报恩复仇、除 暴安良、民族斗争等仍是主要内容,但同时更注意了描写寻 宝探险、情变、艰难的学艺过程和破案解谜等。 文体上吸收了大量现代文艺笔法和技巧,语言追求简洁、流 畅、口语化,情节结构复杂,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写和 推理技巧等。 武功描写突破了传统的门户之见及过招窠臼,而重视内功、 点穴、暗器、毒药和心智的较量,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 妙式,而以气势与一个快字决胜负,并发掘武学内在的生活 哲理内容。

儒家之侠的最大特点,是关心国家大事 及民族危亡,同时又愿意为之牺牲自我, 鞠躬尽瘁。《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射雕英雄传》 中的郭靖等几位主人公,都是这一类人。

招式名称取自《周易》,丐帮的镇帮绝学,除帮主 外,偶然传予为帮会立下重大功积的帮众。为萧峰、 郭靖、洪七公、耶律齐的绝学,继后失传六掌,倚 天武林的史火龙只学得十二掌。另外,虚竹也经萧 峰传授学得,初版的幼年张无忌也从谢逊学得三掌。 襄阳沦陷时,郭靖和黄蓉把掌法秘笈藏在倚天剑内, 最后完整的降龙十八掌法落在张无忌手上。在《射 雕》初版中,十八掌有一半是洪七公自创,后来在 第三版时才修正成洪七公仅为传承者。新修版《天 龙八部》中,降龙十八掌改为降龙廿八掌,后来才 由乔峰及虚竹简化为十八掌。

这一说法,不能不使人茅塞顿开,其实 又何止练剑如此,学武如此,人类的一 切智能与技能的开发与创造活动都莫不 如此。拘泥于成法,一招一式地死记硬 背,而全然不知活学活用,理论结合实 际,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所谓“高手” 正是悟到了其中的道理。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往往总是与其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的刻画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武功本身并无“性格”,然而不 同性格的人物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 择与运用不同的武功。

看得出来,对于环境气氛的描写,金庸 写不过古龙,但是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 气势恢宏,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加入虚 构故事及人物,给故事添加一份无以复 加的厚重感与真实感,再加上对武功的 直接描写,送给读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 世界。

金庸小说的人物是可以分类的,是具有 明显的类型性的。不过,这种类型性与 众不同。金庸小说人物的类型性有两大 特征,一是类中有类,层次丰富,形成 丰富的类型系统;二是类与类之间的界 线有时十分鲜明,有时却又很模糊,类 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将武功哲理化,将武术学术化,这在金 庸小说中是常见的。《笑傲江湖》中风 清扬给令狐冲说剑,可以当作一堂“治 学”课。

风清扬道:“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的蠢 材。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 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 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 自出机杼,能成大诗人么?”


“北丐”洪七公也许是这四位仅存的武 学宗师中最为仗义的一位,一幅济世救 民的火热心肠,心胸开朗而又磊落光明, 所以他的功夫便是至刚至阳正大至简的 “降龙十八掌”。 在年轻一辈中,主人公郭靖资质鲁顿而 又心性敦厚,因而最适合于练习简单而 又实用的“降龙十八掌”。其爱侣黄蓉,


虽聪明机智,但过于灵巧,而“巧不胜 拙”,不能专心致志,因而只有以杂取 胜,所学的功夫杂而又繁,花俏极多, 固而飘逸曼妙。 洪七公教郭靖破黄蓉:“那女娃娃的掌 法虚招多过实招数倍,你要是跟了她乱 转,非着了她的道不可,再快也快不过 她,你想这许多虚招之后,这一掌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