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2-06-22T02:50:15.24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2月作者:张月鑫
[导读] 在开展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应立足于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其更好融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掌握生物学习方式
张月鑫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三道河乡中学
摘要:在开展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应立足于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其更好融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掌握生物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自身学习效果,实现高质量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加快初中生物改革的步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1实际生活与初中生物相结合的意义
1.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素质教学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方式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作出改革,以此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而基于初中生物科目本身的特征,将实际生活合理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将原本枯燥和单一的教学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容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方式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初中生物课堂中真正的小主人,进而实现科学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
1.2建设新型初中生物课堂
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学习的意义,端正学生的学习观。
1.3促进学生的发展
知识源于生活,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更加有助于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力有效培养。
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和身心健康。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2.1重理论轻实践
初中阶段相较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相对增加,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时间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在机械式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降低。
2.2课堂时间分配不当
由于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受传统教学影响下,大部分教师课时安排不均匀,给予学生反思时间少之又少,进而教师教学任务受到阻碍。
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3.1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革新教学观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各科教学常见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相关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有意识进行生物知识探索。
在初中生物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借助情境教学方式,立足于实际生活,创设生活相关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内容,增强自身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丰富情境教学形式:①设置针对性问题,教师在创设情境后,可以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设置针对性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②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科教学中,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多媒体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特点,包含知识相对广泛,生活案例和生活现象资源丰富,有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扩充学生大脑。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以动画和视频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转换,从直观上引发学生学习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推进初中生物发展。
比如:对于初中生物中所学的光合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树木还有太阳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
在讲解染色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们应该把妈妈的哥哥的儿子叫什么?爸爸的哥哥的儿子叫什么?”对此进行区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既可以学习生物,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
3.2加强生物教学的实践性
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生物学科的实践性,以便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使其掌握初中生物学习方式。
教师为学生构建实践活动时,可以将生物理论知识作为依托,为学生搭建户外实践平台,将初中生物教学变得更具有生活气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对实践活动完成记录,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将实践报告作为参考,验收学生学习成果,针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自新课改以来,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将小组合作形式合理引入实际生物教学活动中。
其中,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合理和科学地划分小组,从而构建和谐的小组学习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民主形式,选取小组组长,组长负责对组员的管理和监督,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实践活动中,确保初中生物教学的时效性。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知识探索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外实践,并提出:为什么人们在树荫下会感觉更凉爽等问题展开生物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根据不同时间对树叶进行观察,并完成实验报告内容,进而掌握植物蒸腾
作用原理:水分蒸发的同时会带走周围的热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3研读生物教材,设置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应加深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内容为前提,教师在研读教材过程中,应提取生活化教学资源,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纳,设置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吸取其他教师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丰富生活化教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学习动力,实现高效化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4结语
自新课改以来,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实际与理论的结合,除了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也逐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丰富了生物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推进初中生物的发展。
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内容。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应重视实际生活与实际教学的结合,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冒徐荣.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J].智力,2020,(33):136-137.
[2]安晓玲.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07-108.
[3]张振财.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J].天津教育,2020,(23):36-37.
[4]薛顺芳.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考试周刊,2020,(6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