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9T09:47:59.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李靖玲
[导读]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

李靖玲(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内科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7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1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每天1次,疗程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6%(33/36)和72.2%(26/3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环磷腺苷葡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症,是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本研究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应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入院的CHF 患者72例,均符合《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7版)诊断标准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

将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5~65岁,平均56岁,病史6个月~15年,平均5年2个月,病因有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瓣膜病等)。

对照组共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7~70岁,平均58岁,病史10个月~17年,平均4年9个月,病因同前。

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给药方法常规治疗给予常规抗心衰措施,包括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治疗组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海南通用同盟药业生产,每支90 mg)1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1.2.2 疗效判定标准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疗程结束后,记录分级变化。

(1)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2)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而未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

(3)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1.2.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及体查,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检查,观察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水肿指数、不良反应和治疗耐受性、依从性。

1.2.4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加入环磷腺苷葡胺后,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 P<0.01
2.2 结果表明,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2.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中两组各有1例出现心悸但均可耐受治疗。

注:* P<0.01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和组成的变化,其中心肌细胞能量的生成、调节、利用等障碍一直贯穿以上过程,因此从心肌能量代谢途径方面进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有别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手段,是近年受重视和有前景的治疗方向。

环磷腺苷葡胺是环磷酸腺苷(cAMP)类药物的换代产品,其较强的亲脂、亲水性使其通过细胞膜,直接增加细胞内cAMP浓度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该药物作用为:(1)正性肌力作用:环磷腺苷葡胺是非洋地黄类强心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可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使心排血量增加。

(2)扩张血管作用: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射血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脏排血量,从而改善心功能。

(3)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降低冠脉阻力,改善冠脉循环,增加供氧量。

本研究表明:环磷腺苷葡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尤其适用于对缺氧及洋地黄不能耐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曙霞.心先安的药理学效应及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2(4):283-285.
[2]蒋作锋,韦建瑞,梅克治,等.环磷酸腺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1,32(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