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合集下载

2011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1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1年嘉定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乾隆能上房吗?冯骥才⑴前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红极一时,大清乾隆皇帝摇身一变,成了英俊的武生,背刀仗剑,抬腿上房,飞檐走壁,横扫群恶,一边还和各样美女胡搂乱吻,纠缠不休。

一时,对这部大大离谱、纯属虚构的电视剧褒贬皆有。

褒者说,通俗作品不必认真,不就为了找个乐吗?贬者说,编造总要有‚度‛,要对历史负责,对知识负责,这样会使年轻人误以为乾隆原是个浪荡公子。

争论从来不会有结果。

再说,人家剧名上明明写着‚戏说‛嘛。

就这么一部‚戏说‛,还会闹出乱子?⑵没料到,如今已是‚戏说‛的天下了。

⑶耍刀舞棒的远非乾隆一个。

历代君主,东西洋人,老僧老道,村女渔姑,骚人墨客等等——连唐伯虎和纪晓岚也身怀绝技,动辄一掀桌子,杀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正史全成野史,正剧全成闹剧,真人全成戏人儿。

⑷同时,这戏说一蹿红,跑出了电视剧,甚至跑出荧屏。

从商家广告到名家讲坛,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民俗事物到国学经典,谁想怎么搞笑谁就怎么干。

张口就来,到处现挂,如果搞笑还‚抓‛不住人,还嫌不过瘾,干脆就恶搞。

戏说对象本身的真实已经没人去关心,戏说者所关心的只是他的过程是否有吸引力。

吸引力是戏说的目的,这正是商业文化的特征。

⑸看看如今的古装武侠题材的影视吧!不论长篇连续剧,还是大片巨片,绝大部分没有确定的历史朝代,没有确定的地域,自然也就没有特定的地域文化。

只有一个抽象的粗鄙化的‚历史‛空间,然后就信手胡来了。

一群男男女女,本领大得没边,身穿的古装像时装,发型像朋克或披头士,说话全是现代人的口气。

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 .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

C .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D . 他妄自菲薄,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2. (2分) (2017九上·江苏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B . 彭女士从去年至今共违章79次,扣213分,按相关规定,她要重考理论18次才能继续开车上路,令网友叹为观止。

C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 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被命名为“复兴号”的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亮相,开启了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7八下·万盛开学考) 默写填空与诗歌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崔颢《黄鹤楼》)(2)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 ________,徒有羡鱼情。

(5) ________,山山唯落晖。

(6)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

(7)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诗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2019·泰州)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洪宗礼先生执教语文,研究语文,编写教材,lì________经六十春秋。

上海市嘉定区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7九上·翁牛特旗期末) 整篇默写。

从以下两首诗词中任选其一进行默写。

书写题目和作者。

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②晏殊的《破阵子》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问题。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曲中“斜”的意思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

B . 作者用“杨花飞絮”来设障与下文的“斜”、“山”构成多重障碍,加深缠绵的愁思。

C . 后四句,景中含情,再加一声叹息,表达了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D . 这首小令,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多情男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深情表露。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4分)3. (4分)(2018·宝山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范仲淹,他是________家,文学家。

(2)下列对选段中划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滕子京主政岳州政绩出色。

B . 滕子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C . 滕子京决定扩大岳阳楼建筑规模。

D . 唐贤今人的诗赋被刻在岳阳楼上。

(3)围绕题目,本段既写了________,也交代了________。

(每空不超过10个字)四、课文阅读 (共1题;共6分)4. (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上海嘉定区初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嘉定区初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嘉定区初三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李白B. 武松C. 关羽D. 张飞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A. 精卫填海B. 草船借箭C. 破釜沉舟D. 画龙点睛3. 以下哪个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4.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5. 以下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上海市嘉定区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本试卷共27题。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2.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3.,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4.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6.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诗中的“天山”代指(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开头两句,描写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海各区县初三语文第一学年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标准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上海各区县初三语文第一学年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标准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1.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 文言文(42分)(一) 默写(18分)1.随军直到夜郎西2.月上柳梢头3.一点飞鸿影下4.八百里分麾下炙5.千载谁堪伯仲间6.回看射雕处(二)诗词理解(4分)7.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地人.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地旅人.8.B(三)课内文言阅读(9分)9.亚圣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10.(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冻它,没有能够生长地11.凡事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12.(1)讨伐、进攻 (2)下雨13.D14.善于进言15.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二、现代文(共48分)(一)《海洋中也有沙漠》(22分)16.比喻 生动地体现了海洋中低氧、缺氧造成地部1徐汇;2长宁;3闸北;4浦东;5杨浦;6普陀 ;7静安;8嘉定;9虹口;10卢湾;11崇明;12金山; 13松江;14宝山;15奉贤;16闵行;17黄浦分地区没有生物,缺乏生机地现状.17.C18.不应删去.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海洋沙漠化,而海洋沙漠化地同时也导致海水温度升高,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更说明海水温度升高地危险性.b5E2R。

19.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溶解氧地能力下降海水水层屏障现象恶化20.(1)海洋生物地生存空间减小将不得不为争夺新地生存空间而展开残酷地竞争(2)以来海洋生存地区地人们将无所依靠(二)《话说父亲》(25分)21.暄22.坚忍(坚守、坚持)23.(1)人艺地男演员们自发看护住院地父亲(2)演员们拿父亲这个导演地糊涂事打趣24.职权/职位/权势 "恍恍然""怅怅然"都是叠词,更突显出了其他退休老人地失落、茫然.而父亲恰恰与他们相反,强调他活得充实而有趣味.p1Ean。

25.要点:既糊涂又不糊涂.糊涂:生活琐事,待人接物,对名利等;不糊涂:对革命、艺术,真诚待人,对书本(知识)地渴求DXDiT。

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惩罚 chĕng 供给gōng横财hèng身陷囹圄yǔB . 湮没yān档案dăng 整饬chì另辟蹊径xīC . 创伤 chuāng阐述 chăn 蛊惑gǔ数见不鲜shuòD . 粗犷 guăng 豢养juàn濯足zhúo忧心忡忡chōng2. (2分)(2017·重庆)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帷幕疏理消声匿迹酣畅淋漓B . 揉躏屹立沁人心脾眼花瞭乱C . 找茬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 . 炫酷委婉相形见拙应接不瑕3. (2分) (2017八下·民勤期末)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款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 . 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 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 .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4. (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 .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作多国协奏曲的乐章,那么它的基调是共赢”。

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一语中的。

C . 相对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也创造了他文学中的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一点与福克纳不一样。

D . 从《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爆发,一代新青年被唤起,他们表现出勇敢、自信和有理想,成为民族进取心的表达者和时代的先锋。

嘉定区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考试题含答案.doc

嘉定区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考试题含答案.doc

嘉定区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考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5题)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答案】山岛竦峙难度:中等 知识点:诗2.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饯塘湖春行》)【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难度:中等 知识点:诗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答案】为伊消得人憔悴难度:中等 知识点:诗4.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答案】匹马戍梁州难度:中等 知识点:诗5.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答案】其岸势犬牙差互难度:中等 知识点:诗 二、语言表达(共2题)1.阅读下句【甲】酒酣胸胆尚开张,鬂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丙】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以上作品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裁)2.下列对以上作品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都反映了作者的壮志未酬的悲愤。

B.都表现出作者对前途无望的悲观。

C.都以鬓发的渐白衬托内心的悲叹。

D.都应以深沉、悲壮的情感来朗读。

【答案】1.宋词2. B难度:偏难 知识点:诗2.综合运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海地铁“11号”线将联通于上海迪斯尼乐园与江苏花桥,是上海目前运营里程最长、站点最多,速度最快的单一地铁线路,也是一条独具特色旅游观光线,仅嘉定段就精彩纷呈。

材料二:上海地铁“11号”线采用英语、普通话报站,也许将来还要用上海话报站呢,班里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慧慧: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国际友人频繁光顾,用英语报站确很有必要。

林林:我觉得没有必要。

上海市嘉定区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初三语文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初三语文试卷

嘉定区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3.,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知否,知否?。

(《如梦令》)5.,盖以诱敌。

(《狼》)6.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加点的“胡”字一词意思是(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即悲愤又深沉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以后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亲爱的同学们,过了圣诞,就开始进入到紧张的期末复习中了。

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通过这些试题训练,不仅能巩固我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考场训练的技巧,一起来认真做题吧!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3.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4.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三十而立,。

(《孔盂论学》)6.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

完成第7--8题(4分)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花千树、星如雨是形容元宵节之夜灯火的纷繁多彩。

B.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是进一步描写元宵节之夜的欢乐场面。

c. 蛾儿雪柳是女子的头饰,黄金缕是男子的马鞍。

D. 笑语盈盈暗香去是形容女子清脆的笑语、轻盈的体态和绰约的神情。

8.这首词词人借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象曲折地抒发了的情怀。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l 8分)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上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1.上文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初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题.doc

初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题.doc

初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题命题:审核:说明:1、全卷8页五大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卷内。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3分)1、请将下面成语,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田子格内,并依据材料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根深dì固不言而yù二、积累与运用(5分)2.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A.稍逊( xùn) 喑(yīn)哑愕(è)然B.佝偻(lóu) 灵柩(jiù) 骈(bìng)进C.枘(nèi)凿涕(tì)泗遏(è)制D.蕴(yùn)涵缟(gǎo)素陟罚臧否(fǒu)3、选出下列书写无误的一组()(1分)A、一代天骄润如油膏化为乌有喏喏连声B、温声细雨断章取义无与伦比不言而谕C、重蹈覆撤怒不可遏心无旁鹜唯唯连声D、涕泗横流歇斯底里孜孜不卷吹毛求疵4、选出下列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1分)A、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排比)B、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比喻)C、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比喻)D、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比喻)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两句构成寓意连贯的排比句。

(2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试卷第2 页(共页)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9分)(一)课内文言文词语考查(6分)6、下列加点词语中,意思相同的两组分别是:()()(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B、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如是C、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D、今或.闻无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C、属予作文以.记之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将军身被坚执锐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

(《书愤》)2.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3.知否,知否?____________。

(《如梦令》)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5.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6.皓月千里,________,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的意思是。

(2分)8.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9-11题(8分)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9.庄子是____时期的哲学家;上文节选自《_______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吾将曳尾于.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D.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吴季子挂剑墓树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

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

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

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④【注】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

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

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

②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

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

嗣,继承。

④带:佩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徐君观.剑( ) (2)然其心许.之矣(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14.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_。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5.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读书四境李承志①读书是心灵的历程。

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

□□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

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

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味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

纸书如同白开水,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味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奇书如仙宴之山珍,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

②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

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研读,此为读书之翻境。

“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

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

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③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

读可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

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鸿沟。

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邀游。

读书之艰,难在于入,读之入境,在于忘我。

读不同的书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

④对于前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块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

“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

“吃”是对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吃书”既可使你人渐憔悴,衣带渐宽,又可使你茅塞顿开。

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⑤一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

对于那些既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

“品”就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

品可观书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

品书需有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博大的胸怀。

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⑥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

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

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2010年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有删改)16.按照文意,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3分)A.如果……那么…… B.尽管……但是……C.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17.从第③、④段看,第④段中加点词“前者”指的是;“后者”是指的是。

(4分)18.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采用了______(A.总分B.并列C.层进D.对照)的思路结构,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19.根据选文,请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8分)20.学校图书馆新近购买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

请将你的阅读体会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其中的一本书(点明所推荐的书值得怎么样去品读,并能正确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母爱做伴大友秦丽(1)何延芬的痛源于15年前的一个清晨。

(2)1995年1月16日清晨,一脸倦容的何延芬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小区。

她是河南省焦作市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晚值夜班,可再累她也得赶回来一一那天是她女儿梁华15岁的生日。

(3)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她吓了一跳:女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丈夫正站在床边一边摇晃着孩子,一边大声叫喊。

(4)两小时后,在自己上班的医院里,心急如焚的何延芬拿到了女儿的病情诊断书:脑动脉瘤破裂。

她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心脑血管专家,知道这6个字背后的含义就是“死亡”。

(5)当天下午,梁华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后,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的梁华始终没有脱离危险。

(6)整整23个日夜,何延芬几乎没有合过眼,可就算这样的虔诚也没能等来女儿的苏醒。

她肝肠寸断,绝望了:难道女儿成了植物人?她才1 5岁,难道就这搓度过余生?(7)一天清晨,她给女儿梳头、洗脸,又给女儿戴上了她平日最喜爱的蝴蝶发卡,说:“孩子,你要是能听见妈妈的话,就动三下手指好吗?”(8)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一梁华竟然慢慢伸出了一根手指。

难道是幻觉?何延芬赶紧擦了擦眼睛。

没错,那是女儿的响应,因为她又清晰看到女儿伸出了第二根、第三根手指。

(9)苏醒后的梁华被何延芬接回家中,她又在床上躺了3个月。

梁华所谓的苏醒不过是可以小幅度地挪动双手、左右摇动头部,再就是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

3个月来,因为女儿大小便失禁,何延芬每天重复不停地给她换衣服、床单,然后拆洗、晾晒……(10)“自己辛苦些无所谓,可孩子才15岁呀,这不是她该过的生活啊!”3个月后,在何延芬的鼓励下,梁华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爬起、跌倒,终于可以颤巍巍地站在床前。

(11)从那天开始,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凌晨四五点,何延芬就搀着女儿出门,直到晚上才回家。

走累了,就在路边歇歇脚;饿了,就随便吃点饭。

刚开始时,就算有妈妈扶着,梁华也走不稳。

每当梁华快要摔倒时,何延芬就赶紧把腿垫在她的身下,然后用力抓住她,这样不至于摔坏身体……一年后,梁华终于可以慢慢地独立行走了。

(12)为了给女儿找点儿事做,何延芬在小区附近给梁华报了个电脑培训班,但因为梁华根本无法完成课程,何延芬只得放弃。

随后,何延芬又带着女儿去残疾人就业市场找工作,可梁华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适应工作的劳动强度……多次碰壁后,梁华再也不愿出门了。

何延芬焦急万分:女儿的身体已不好,心灵不能再有阴影,怎样才能让女儿找到自己的价值呢?(13)在妈妈的陪伴下,梁华到河南郑州的一家权威医院接受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让何延芬再度落泪:病情加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14)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一一原本,何延芬以为女儿从昏迷到苏醒、从苏醒到行走是一种康复的表现,现在看来,一切都只是她这个当妈妈的想当然。

(15)女儿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我为何还要让她接受诸多效果不佳的治疗、承受一些无谓的痛苦呢?为什么不让她在有限的日子里快乐起来,多做一些她自己想做的事情?(16)1996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下班回家的何延芬发现;女儿正神情专注地看着电视里的风景画面。

见妈妈回来,梁华试探性地问道:“妈妈,带我去旅游好吗?珠海,好漂亮的地方!”(17)“旅游?”何延芬眼前一亮,品山水、赏灵秀,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将会有怎样的快乐?这不就是我想要给孩子寻找的吗?(18)“只要你想去,妈妈一定带你去,也会陪着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一把揽过女儿,何延芬眼角湿润了——女儿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意味着什么,我这个医生妈妈既然对孩子的病情无能为力,就陪她快乐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看她一路笑着走到生命的终点吧!(19)第二天一大早,何延芬就赶到医院辞职。

经过和丈夫的彻夜长谈,何延芬作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决定:放弃治疗。

从今天开始,她要带着一个母亲难言的酸楚、凄美的愿望,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向女儿生命的终点出发了。

(20)1996年10月的一天,何延芬一手提着便盆、一手搀扶着虚弱的女儿来到火车站,踏上了她和女儿生命长征的第一站——珠海。

之后便是延安,接着是北京、上海,然后是天池、西双版纳、内蒙古草原、井冈山、嘉峪关、西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