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本与益智区域活动实践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绘本与益智区域活动实践的融
合
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班幼儿学生在语言领域所需
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喜欢读故事、看图片,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以及具备
书面表述的能力等基本技巧。
而学生们在绘本学习活动中,除了有上述三种主要
在语言领域的才能之外,也可能有更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将从益智区域互动
的角度对此活动加以介绍。
关键词:幼儿绘本;益智区域;活动实践
引言:老师应利用图画书本等不同表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知识活动
积极作用。
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生,而学生的认知历程也就是参加游戏的历程,
在幼教中加入儿童游戏课程比较适应幼儿的成长需求,而益智区域课程也是当前
最广泛且被视为比较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
在益智教学活动中融入儿童绘本课程,不仅仅是探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同时也是探寻更符合新时期幼教体系的
教学模式的要求。
一、益智实践区的绘本活动
在每天中午的试听活动中,老师们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儿童绘本《蚂蚁和西瓜》。
绘本阅读故事内容很简单,而且学生对绘本阅读的画面也特别喜欢。
不过,知道绘本阅读的故事内容还不足以好玩,所以教师们借鉴了《从头到脚玩绘本——如何从绘本阅读到绘本游戏》这书上的游戏案例,设置了解谜区的桌面游戏:
蚂蚁与西瓜。
这种活动主要是为了挑战学生的手眼协调功能的,首先要求幼儿学生们戴着
一个帽子,接着通过头部的活动,用连接在风帽上的吸铁石吸起了一个大小的"
蚂蚁",然后在不用手的前提下,把"蚂蚁"运送到瓶口大小不同的容器内。
有趣
的是,这些"蚂蚁"并不全是由教师做的。
这几个大的"蚂蚁"简笔画是老师绘画的,
多是不重叠的蚂蚁图形。
但为提高玩时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吃好午餐的时候,做几个小的弓背蚂蚁,接着,老师让学生将这些蚂蚁剪下来,用不锈钢的回形针固定好,这样一来游戏内容就比较充足了。
另外,幼儿游戏的重要道具——盖帽,是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从家中带回学校的。
但因为当时气候变凉,有些小朋友刚好带着盖帽来学校上课,所以老师便要"借"了一些他的盖帽,这样就顺利完成了游戏材料的搜集工作。
终于,幼稚园的百变物品——扭扭棒也该出场了,用扭扭棒再加上一些物品:装夹(幼稚园供给)、回形针(老师供给)、吸铁石(科学区借的)、框子(幼稚园供给)、塑胶瓶、纸杯(学校资料箱供给)等等,这样就能够真正进行下去啦。
小朋友们对这项活动也产生了期待。
当老师在小朋友前面介绍游戏玩法的时候,小朋友们也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玩这套教材啦。
二、益智科学的绘本游戏
科学游戏"蚂蚁和西瓜"是根据绘本童话《蚂蚁和西瓜》而发展出来的另一种区域游戏。
首先,这次科学中最好玩的东西,就是使用了科学区的磁铁这种材质。
小班小朋友们对磁铁"能够吸收物质"这种特点很感兴趣,而且能够坚持较长的时光去探索。
在这次科学游戏中,教师设计了两个"迷宫",一类是用吸管在一张废旧的纸盒中设立的迷宫(胶枪固定吸管部位),一类是在纸上自行进行绘画的迷宫,接着请小朋友把一组磁铁放到迷宫的下面,一组放到迷宫的上面,运用磁铁能够相互吸引的特点,转动下面的磁铁,使在迷宫上的磁铁动过来,进而进行"蚂蚁找西瓜"的情景活动。
在他们的游戏教学活动中,他们都对那些立体的迷宫很感兴趣,所以都会抢着去做,但对那些平面的迷宫却没有什么热衷,只是有些学生比较喜欢去做。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发现了: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自觉地借助学校美工区的白板等材料,自行绘制出一些迷宫。
一个学生在绘出了一个迷宫之后,非常兴奋地要求老师来看:"老师,你看我画的迷宫!"老师一看,做的还真不错。
由于在她的迷路上,符合了迷宫的几个特征:有岔路和死路,有进路和出境,有不止
的路径等等。
而且,都是学生可以自觉完成的活动。
这也表明:当学生们在科学
区探究用磁铁操控蚂蚁走迷宫的教学活动中,不但提高了手部的控制功能,还体
会到了磁铁带有一些穿透力的磁性,而且还可以看到迷宫的特色并可以自行设计、绘制迷宫。
三、多益智区域联系的绘本游戏
阅读了绘本《独一无二的你》之后,老师和本班小朋友都对海洋里的鱼类发
生了浓厚兴趣:因为鱼类的图案都是各式各样的,所以看上去都非常精美。
于是
通过相关的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到不同地方开展与绘本相关的探究活动。
第一次,在美工室,我们在纸杯的下方做了几个小鱼的花样。
学生们在无目
的的操纵下,就很轻易表现出"画一个自已喜爱的图形"或是"乱涂乱画"。
因为防
止这些现象的出现,教师先给我们提出四个各种花样的小鱼样板,请各种各样的
学生仿照花样作画。
教师本认为学生对"有限度的模拟"不感兴趣,类似的游戏会
抑制学生的创造本性,然而,学生却对这项工作非常有趣。
一位小朋友在画的同
时还高兴地说:"这是教师留给我们的任务。
"看起来,她是非常认真地处理好这
项工作的。
另外,尽管纸杯面较小且教师为学生们使用的钢笔都是中性笔(笔尖
较细可能不适宜学生开展作业),但也并不会干扰学生的创造力。
但其实,就算
是最简单的模仿行为,也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要求学生们首先了解鱼类形象的
特点,并必须有相应的运笔技巧才能作画,最后需要通过与小伙伴之间的互比大小,看谁模拟的小鱼像,如此就能依托区域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感知形状和空间关
系的能力。
在益智类美工区内,小朋友们用美工区已自制好的小鱼纸杯玩起了"翻翻乐"
游戏活动,即:首先将二个纸杯面朝上(这样一来就看不到底面的图形),接着再
将纸杯翻过来,查看里面小鱼的大小花纹是不是相同,如果相同就得到了自己那边;不一致的就换个纸杯再试一次。
在儿童益智类的阅读区,幼儿在老师已介绍
了绘本经验的前提下,由二人合作共同叙述故事(根据绘本的图片内容讲述)。
我
们认为:在安静的校园环境里,学生可以更加认真、专心的完成绘本的讲述内容,能在区域游戏教学活动中发展各项能力。
结束语:综上,幼儿学生的学习既是多方面、多领域的,也是整体的。
所以,不论是在团体活动,或是区域活动,又或者是在户外活动,老师们都能够利用自
己的教学策略,使用一些好的儿童绘本教学材料,协助学生们发挥各种才能。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13.
[2]陈丹.幼儿小班绘本教学有效策略刍议[J].新课程(综合
版),2019(06):167.
[3]董旭花,张海豫.从头到脚玩绘本——如何从绘本阅读到绘本游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