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环境保护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一讲高考】【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10分)【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讲典例】【例1】4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4分)【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三离子反应强化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三离子反应强化练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三)1.(2020·天津市河东区线上考试)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制取次氯酸:ClO -+H 2O +CO 2===HClO +HCO -3B .电解MgCl 2溶液:2H 2O +2Cl -=====电解2OH -+H 2↑+Cl 2↑ C .Ca(HCO 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Ca 2++HCO -3+OH -===CaCO 3↓+H 2OD .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 +4H ++NO -3===Fe 3++NO ↑+2H 2O解析:A 项,次氯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弱于碳酸,所以即便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也只能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方程式为ClO -+H 2O +CO 2===HClO +HCO -3,正确;B 项,镁离子会和氢氧根生成沉淀,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H 2O +Mg 2++2Cl -=====电解Mg(OH)2↓+H 2↑+Cl 2↑,错误;C 项,Ca(HCO -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碳酸氢根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 2++2HCO -3+2OH -===CaCO 3↓+2H 2O +CO 2-3,错误;D 项,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说明铁过量生成Fe 2+,离子方程式为3Fe +8H ++2NO -3===3Fe 2++2NO ↑+4H 2O ,错误。

答案:A2.(2020·北京市156中热身练习)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 3+、NH +4、I -、CO 2-3B .0.1 mol·L -1KNO 3溶液中:Na +、Fe 2+、Cl -、SO 2-4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 +、Mg 2+、SO 2-3、NH +4 D.c (H +)c (OH -)=1×10-12的溶液:K +、Na +、CO 2-3、HCO -3 解析:A 项,铁离子的溶液显淡黄色,且与碳酸根彻底双水解,能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B 项,溶液酸性较弱,硝酸根不表现氧化性,几种离子可以大量存在,符合题意;C 项,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铵根和镁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不符合题意;D 项,c (H +)c (OH -)=1×10-12 的溶液显碱性,碳酸氢根会和氢氧根反应生成碳酸根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板块三专题三语言表达得体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板块三专题三语言表达得体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语言表达得体规范练1.下列交际用语利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B.拙作送上,甚感惶恐,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超级感激贵校师生对我的热情招待。

D.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解析:“斧正”为敬辞,表示请他人修改文章,这里是交际用语利用不妥。

答案:D2.下列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名方才康复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解析:D项“钧裁”是对上级或长辈的敬辞。

答案:D3.下面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当朋友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D.当你骑车碰了一下他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解析:A项“见教”表示对自己的教诲,不符合“向你请教问题”的语境;B项“没空”,太生硬;C项“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讽刺意味。

答案:D4.选出下列语言得体的一项( )A.连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本地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虽然只是微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咱们应该感激。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解析:A项“笑纳”是敬称;B项“微薄之力”是谦称;C项“光临”是敬称,都不得体。

答案:D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必然好好惠存。

B.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的地方我已斧正。

C.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解析:A项“惠存”,敬辞,请保留(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B项“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C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请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

其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民不聊生,同时,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近代化思潮的传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他们渴望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最后,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护国运动和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统治,彻底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使中国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此外,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培育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因此,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练习题二:请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起因和影响深远。

其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中国被德国割让的山东地区转交给日本,引起全国范围内的愤慨和不满;其次,封建主义和旧文化的束缚使中国面临着思想的困境,大批知识分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腐朽和落后,迫切需要进行思想的更新和文化的革命;最后,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与当时国内政局的动荡有关,各种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积累导致了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首先,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行动,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新文化、新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其次,五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文化进步,推动了现代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外,五四运动也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革命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初中历史题练习解答专题三(1)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学生版

初中历史题练习解答专题三(1)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学生版

专题三(1)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

1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

据此推知()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B.GDP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C.中国国际地位与GDP排名背离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2.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同点的是()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

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4.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对华采取“敲门”“推门”和“砸门”的步骤。

下列对“敲门”“推门”和“砸门”的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炮舰、商品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商品、鸦片5、1860年英法攻入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谈判期间扣留了对方39名人质,将大部分英法侨民关押在圆明园,并导致20人惨死。

事发后,额尔金下令火烧圆明园,其秘书也说道:“圆明园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

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

”通过这段材料可知,联军火烧圆明园()A.主要为了打击清政府的无理愚昧B.属于蓄谋已久的强盗行为C.实属两国于无奈之举动D.暴露了列强侵略与掠夺的本质6、历史学者马刃认为此战“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

专题三__遗传变异和进化练习题答案

专题三__遗传变异和进化练习题答案

中江中学高2010级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AACBA CDCCC 11~20 CBBAB ABBAC 21~28 DDCBD CDB二、非选择题: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1.答案:(1)符合(2)dd或Dd dd或Dd或DD (3)F1遗传图解:(4)左旋螺右旋螺2.Ⅰ(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B(2)DNA连接酶载体重组DNA分子叶肉(或愈伤组织,合理答案均可)(3)植物组织培养细胞的全能性(4)C (5)烟草和棉花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重组不同生物DNA分子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生物基因表达的方式相同(或共用一套密码子)Ⅱ(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2)AABBCD 14 42(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4)染色体结构变异3.(1)转录(DNA转录) tRNA、rRNA、mRNA(写对2个1分)核糖体(2)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AaX B X b男性 1/2 基因诊断4.Ⅰ(1)基因突变;红眼;一;符合。

(2)遗传图解:亲代:F2白眼雄果蝇×F1红眼雌果蝇X r Y X R X r配子:X r Y X R X r子代:X R X r X r X r X R Y X r Y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亲代表现型、基因型1分,配子1分,子代基因型、表现型1分)(3)假设2: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同时位于X和Y染色体上。

测交2:用测交1得到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2分,答白眼雌果蝇与F1红眼雄果蝇杂交不得分)。

测交2的可能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假设1成立;②后代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假设2成立。

Ⅱ(1)AaBb(2)①翻翅星状眼:翻翅正常眼:正常翅星状眼:正常翅正常眼=4:2:2:1②不能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Ⅲ(1)X r Y Y 1/3 X R X r X R X r Y (2)(3)3︰1 1/18(4)实验步骤:用M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结果预测:①子代中雌果蝇全是红眼②子代全是白眼③没有子代5.(1)mRNA 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2分)(2) —AGACTT—类囊体光照强度、温度 RNA聚合酶 (3) X 3 M ( 4)9/64 27 (5) 18+XX或18+YY(6)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同源)染色体数目。

概率练习题及答案

概率练习题及答案

- -1 专题三:概率一、选择题:1.口袋里有1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3个黑球、2个白球。

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C )A 拿出1个球是红球 B 拿出2个球是白球 C 拿出6个球至少有1个是红球 D拿出5个球是2白3红 2.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可能等于( A ) A 0 B21 C 1 D 233.抛两枚均匀的硬币,当抛次数很多以后,出现两个反面的频率值大约稳定在( C ) A 1 B 75% C50% D25%4.一些卡片上有1,2,3,4,它们的背面都一样,现将它们背面朝上,从中任意摸摸一纸纸卡片,则摸到奇数卡片的概率是( C )A61 B31 C21 D325.某人忘记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位数字,他随意拨号,第一次接通电话的概率是( B ) A 91 B101 C103 D926.某商店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办法如下:凡购买货物满10元者得奖券一张,多购多得,每1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元,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60个,那么10元商品所得奖券的中概率奖概率是( D )A10001 B100040 C100060 D10001017.两位女同学,一位男同学共三人站队,两名女同学站在左右的可能性是( A ) A31 B32 C 1 D 08.口袋里有50个球,其中白球20个,红球20个,蓝球10个,摸不到白球的概率是( C )A51 B52 C53 D54二、填空题:1.鞋柜里有3双鞋,任取一只恰为左脚穿的概率是 0.52.一班共有女生32名,男生28名,要选一名同学当班长,则P (选一名女生)= 8/15P (选一名男生)= 7/15 。

3.从40本已编号的书(1号到40号)中任取1本,取得书号是10的概率是 1/40 ,取得书号是偶数的概率是 1/2 。

4.从1~10这9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数,这个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0.3 三、解答题:1.随意掷出一个骰子,计算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标在下图中:①掷出的数字能被3整除:0.5 ②掷出的数字是质数 2/3 ③掷出的数字大于6, 0 ④掷出的数字小于7 1 2.全班同学分成6组,各组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全班选出一名劳动标兵,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1) 标兵是第一组的女生: 5/64 2) 标兵是第6组的学生: 11/64 3) 标兵是男生: 31/64。

高中物理 微专题三 板块模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微专题三 板块模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试题

微专题三板块模型问题必备知识根底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地面光滑,板块模型1.(多项选择)如下列图,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知识点二地面粗糙,板块模型2.质量M=9 kg、长L=1 m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0=2 m/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如下列图.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小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g取10 m/s2,求:(1)从小物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一样速度所用的时间t.(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1.(易错题)如下列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如下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答案是( )2.如下列图,质量m=1.0 kg的物块(视为质点)放在质量M=4.0 kg的木板的右端,木板长L=2.5 m.开始木板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与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40 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如此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物块与木板以一样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B.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5.6 m/s2C.物块的最大速度大小为4.0 m/sD.物块到达木板左端时木板前进的位移大小为3.5 m二、多项选择题3.如下列图,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三、非选择题4.如下列图,厚度不计的薄板A长L,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足够长).在A上距右端x0处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B(可视为质点).A、B间与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薄板质量为物体B质量的2倍,系统原来静止.现在板的右端施加一恒定的水平力F,持续作用在A上,将A从B下抽出.求:(1)A从B下抽出前A、B的加速度各是多少.(2)B运动多长时间离开A.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多项选择)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 =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 .木板的质量为1 kgB .2~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 .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2.(多项选择)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外表粗糙的平板车,质量为M ,与平板车上外表等高的光滑平台上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水平初速度v 0向着平板车滑来,从滑块刚滑上平板车开始计时,之后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t 0是滑块在车上运动的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滑块最终滑离平板车B .滑块与平板车外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v 03gt 0C .滑块与平板车的质量之比m∶M=1∶2D .平板车上外表的长度为56v 0t 03.(多项选择)三角形传送带以1 m /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 、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 /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 取10 m /s 2,sin 37°=0.6,cos 37°=0.8)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物块A 先到达传送带底端B .物块A 、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 .物块A 、B 到达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不相等D .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4.如下列图,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4 kg,长度为L =1 m,木板的右端停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的质量为m=1 kg,其尺寸远远小于木板长度,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1)为使木板能从小滑块下抽出来,作用在木板右端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在F=28 N的水平恒力持续作用下,需多长时间能将木板从小滑块下抽出.5.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大小;(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微专题三 板块模型问题必备知识根底练1.解析: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木块可能相对于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速度大于木板的加速度,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错误,C 正确.应当选A 、C.答案:AC方法归纳:木块可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相对木板向前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以与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木块和木板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2.解析:(1)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1;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2如此有x 1=v 0t -12a 1t 2①x 2=12a 2t 2② x 1=L +x 2③又v 0-a 1t =a 2t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代入数据得t =1 s⑤(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 +m )g +μ2mg =Ma 1⑥μ2mg =ma 2⑦联立④⑤⑥⑦式解得μ2=0.08. 答案:(1)1 s (2)0.08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出时间,然后再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对于第(1)问,可以以木板为参考系列式求解,会使得问题大大简化.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当F 比拟小时,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加速度一样,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m 1+m 2=ktm 1+m 2,a ∝t ;当F 比拟大时,m 2相对于m 1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 1有a 1=μm 2gm 1,μ、m 1、m 2都一定,如此a 1一定. 对m 2有a 2=F -μm 2g m 2=km 2t -μg ,a 2是t 的线性函数,t 增大,a 2增大. 由于km 1+m 2<k m 2,如此两者相对滑动后a 2图线斜率大于两者相对静止时图线的斜率.故A 正确.答案:A2.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的最大加速度a m =μmg m=2 m/s 2,假设木板和物块相对静止,如此a ′=F -μm +M g m +M =40-0.2×1+4×101+4m/s 2=6 m/s 2>a m ,故木板与木块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物块与木板不能以一样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故A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木板的加速度a =F -μm +M g -μmgM=40-0.2×1+4×10-0.2×1×104 m/s 2=7 m/s 2,故B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当物块脱离木板时满足:12at 2-12a m t 2=L ,解得t =1 s ,此时物块的速度最大,v =a m t =2 m/s ,故C 错误;物块到达木板左端时木板前进的位移大小x =12at2=3.5 m ,故D 正确.答案:D3.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木板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B 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如此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二者相对静止,而做匀速运动,C 正确,D 错误.答案:BC4.解析:(1)设B 的质量为m ,如此A 的质量为2m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B 有:μmg =ma B ,解得:a B =μg对A 有:F -μ(m +2m )g -μmg =2ma A 解得:a A =F2m-2μg(2)B 离开A 时,有:x A -x B =L -x 0 其中A 的位移为:x A =12a A t 2B 的位移为:x B =12a B t 2联立解得:t =4mL -x 0F -6μmg答案:(1)F2m-2μgμg (2)4mL -x 0F -6μmg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 s 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F 等于f ,故F 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 错误;在4~5 s 内,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ma 2=f =0.2 N ,加速度大小为a 2=0.4-0.21 m/s 2=0.2m/s 2,得m =1 kg ,故A 正确;在2~4 s 内木板加速度大小为a 1=0.4-04-2 m/s 2=0.2 m/s 2,如此F =ma 1+f =0.4 N ,故B 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 错误.答案:AB2.解析:由图乙可知,滑块运动到平板车最右端时,速度大于平板车的速度,所以滑块与平板车最终脱离,故A 正确;由图乙可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1=v 0-23v 0t 0=v 03t 0,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2=v 03t 0,如此滑块与小车的加速度之比为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1=f m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2=f M,如此滑块与小车的质量之比m ∶M =1∶1,如此C 错误;滑块的加速度a 1=f m =μg ,又a 1=v 03t 0,如此μ=v 03gt 0,故B 正确;滑块的位移x 1=v 0+23v 02t 0=56v 0t 0,小车的位移x 2=13v 02t 0=16v 0t 0,如此小车的长度L =56v 0t 0-16v 0t 0=23v 0t 0,故D 错误.答案:AB3.解析:分别对物块A 、B 分析,由于mg sin 37°>μmg cos 37°,所以A 、B 物块所受摩擦力方向都沿各自的斜面向上,都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物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如此运动的时间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v =at ,由于加速度相等,运动时间也相等,所以物块A 、B 到达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相等,故C 错误;对A ,划痕的长度等于A 的位移减去传送带运动的长度,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 ,解得:a =2 m/s 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L =v 0t +12at 2,解得:t =1 s ,传送带运动的长度为x =vt =1 m ,A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为:Δx 1=2 m -1 m =1 m ;对B ,划痕的长度等于B 的位移加上传送带运动的长度,如此有:Δx 2=2 m +1 m =3 m ,所以划痕之比为Δx 1∶Δx 2=1∶3,故D 正确.答案:BD4.解析:(1)小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时的临界加速度a 1=μg =0.4×10 m/s 2=4 m/s 2,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的最小值F min =(M +m )a 1=(4+1)×4 N=20 N ,如此F 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为F >20 N.(2)设小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时间为t ,当恒力F =28 N 时,木板的加速度a 2=F -μmg M=28-0.4×1×104m/s 2=6 m/s 2,小滑块在时间t 内运动的位移x 1=12a 1t 2,木板的位移x 2=12a 2t 2,根据x 2-x 1=L ,代入数据得12×(6 m/s 2-4 m/s 2)t 2=1 m ,解得t =1 s.答案:(1)F >20 N (2)1 s5.解析:(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 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在物块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 1=μ1m Ag ① f 2=μ1m B g ②f 3=μ2(m +m A +m B )g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 A a A ④ f 2=m B a B ⑤ f 2-f 1-f 3=ma 1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1=v 0-a B t 1⑦ v 1=a 1t 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数据得v 1=1 m/s⑨(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 =v 0t 1-12a B t 21⑩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3=(m B +m )a 2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 =a B ;再由⑦⑧式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一样,设其大小为v 2,设A 的速度大小从v 1变到v 2所用的时间为t 2,如此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 2=v 1-a 2t 2⑫对A 有v 2=-v 1+a A t 2⑬在t 2时间内,B (以与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1=v 1t 2-12a 2t 22⑭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word 11 / 11 s A =v 0(t 1+t 2)-12a A (t 1+t 2)2⑮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一样,因此A 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 0=s A +s 1+s B 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 0=1.9 m ⑰(也可用如下列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1)1 m/s (2)1.9 m。

安顺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对口升学英语单项选择专题练习三(含答案)

安顺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对口升学英语单项选择专题练习三(含答案)

英语试题1、Had I known about this computer program, a hu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A.would have been saved B.had been savedC.will be saved D.was save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虚拟语气。

根据句子的倒装特征判断此处是省略了if的虚拟语气,原形是:If I had known about this computer program, a hu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故选择A。

句意为:如果我早知道这个电脑程序,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

2、Do you think shopping online will take the place of shopping in stores?A.especially B.frequently C.merely D.finally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副词辨析。

分析四个选项的意思:especially 特别,尤其;frequently经常,merely仅仅,finally最终。

根据语境:你认为网上购物最终会替代商场购物吗?3、After that, he knew he could any emergency by doing what be could to the best of hisability.A.get away with B.get on with C.get through D.get across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与get相关的短语辨析。

分析四个选项的意思:get away with侥幸逃脱;get on with与……有好相处;get through接通,顺利通过,完成;get across被理解,越过。

根据语境:经过那件事之后,他明白了他能尽一切可能去顺利解决任何突发情况。

【暑假提优】 四升五语文阅读 专题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暑假提优】 四升五语文阅读 专题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暑假提优·四升五语文阅读专题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课内在线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1.依据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外提优刺猬就这样在我家里住下了。

每当喝茶的时候,我总把它放到桌子上,一会儿在盘子里给它倒些牛奶,它都喝了;一会儿给它面包,它也吃了。

它越来越像我的“家人”,快乐、自由地生活着。

思考:1.作者是怎样善待刺猬的?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作者把刺猬看成自己的家人,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首先读句子,了解清楚作者介绍的是哪位动物朋友,然后品析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对这种动物的感情。

强化练习老猫(节选)①虎子是我养的第一只猫。

②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

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三 句子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三 句子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题三句子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三部编五年级下册句子专项练习一、选择。

1.下面四句话属于祈使句的是()A.开花,多么有意思啊! B.他不得不去拉黄包车。

C.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D.还有人活着吗?2.和例句句意不同的一句是()例句:蝴蝶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A.蝴蝶飞得那么快,不会追不上。

B.蝴蝶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C.蝴蝶飞得那么快,怎么可能追不上?D.蝴蝶飞得那么快,追得上。

3.给下列病句原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B. 一个人难免有缺点错误,知道了改正就好。

C.小红穿上棉衣和帽子走出了家门。

D.济南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①搭配不当②重复啰唆③概念不清④次序颠倒A.④②①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了。

B.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C.刘琳被授予2019届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D.晓玲办事很武断,从不拖泥带水。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尼罗河是埃及生命的摇篮。

B.这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刷板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D.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牵扯着、牵扯着……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①对偶②比喻③夸张④象征⑤借喻⑥反问A.①②③④ B.①⑤③④ C.④⑤⑥① D.④⑤③①7.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前路千难万险,我就勇往直前。

B.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

C.因为田忌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最后转败为胜了。

D.如果诸葛亮造不成十万支箭,就会受到惩罚。

【期中高频考点】一年级上册语文典型题练习 专题三 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期中高频考点】一年级上册语文典型题练习 专题三 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典型题练习专题三阅读理解一、读古诗,完成练习。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动物?用“○”圈出来。

2.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背一背,填一填。

江南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1)莲叶下有在做游戏。

①鱼②蜻蜓(2)诗中说哪里可采莲?①江南②江北(3)“田田”是的样子。

①很稀很少②很密很密三、读一读,再完成练习。

十只小鸡叽叽叽,叽叽叽,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只小鸡排队走,七六五四三二一。

八九十只在哪里?小树后面捉虫去。

1.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再在横线里写一写。

2.用“”画出小鸡的叫声。

3.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误的说法后面画“×”。

(1)八九十只小鸡弄丢了。

()(2)八九十只小鸡到小树后面捉虫去了。

()四、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搬鸡蛋小老鼠,搬鸡蛋,鸡蛋太大怎么办?一只老鼠地上躺,紧紧抱住大鸡蛋。

一只老鼠拉尾巴,拉呀拉呀拉回家。

1.读一读,按要求给下列字的音节分分类。

鼠怎上住只翘舌音:平舌音:2.儿歌中一共写了几只老鼠?()(填序号)(1)1只。

(2)2只。

3.老鼠在搬什么?(填序号)(1)鸡蛋。

(2)尾巴。

五、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小书包小书包,双肩背,上课要听老师话。

认真听,仔细想,学好知识人人夸。

1.在儿歌中用“〇”圈出三拼音节的字,用“”画出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重复的只圈(画)一次)2.我们上课时应该怎么做呢?用“”画出来。

六、先读一读,再完成练习。

大蜻蜓大蜻蜒,绿眼睛,两对翅膀亮晶晶。

飞一飞,停一停,飞来飞去捉蚊蝇。

1.从儿歌中你认识了哪些字?用“”画出来吧。

2.用“”画出表示颜色的字。

3.用“”画出表示数量的字。

七、开心阅读。

剪窗花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

剪梅花,剪雪花。

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复习练习题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复习练习题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40分)1.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下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 )A.此证应颁发于1905年之后B.属于直接史料,对研究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有较高的价值C.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D.这里的“中华国”指的是中华民国政权解析:D 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该证作为直接史料有利于研究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党员证上有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1905年中华民国尚未成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

2.1911年10月15日,上海有报刊登载“京城失守,清帝逃去”“清摄政王昨晚暴卒,清皇太后自缢死”等新闻。

这表明(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中华民国业已成立C.时局突变,舆论混乱D.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解析:C 题干内容是武昌起义之后,报刊对于时局描述的种种现象,体现出时局突变时期舆论混乱,C正确;A项是武昌起义的影响;B项事件发生在1912年1月1日;D项事件发生在1912年2月。

3.武昌起义之后,未到月余,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而此时的清廷仍保留着强大的武装。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D.清廷的覆亡有其必然性解析:D 辛亥革命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必然结果而非只是偶然的历史事件,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民主共和观念的提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一方面是十几省的纷纷独立,一方面是清廷强大武装的现实,这就说明清王朝已然丧失了其统治的基础,故C项错误;尽管此时的清廷仍保留着强大的武装,但现实却是“武昌起义之后,未到月余,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清廷的覆灭有其必然性,故D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

【初中数学】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求值 (练习题)

【初中数学】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求值 (练习题)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求值(363)1.已知a,b是方程x2−x−3=0的两个根,求代数式2a3+3b2+a2−7a−b+5的值.2.已知方程x2+2(m+2)x+4m+3=0,根据下列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或值.(1)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2)方程两根互为倒数;(3)方程有两个负根;(4)方程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3.已知m,n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m2+4n2−4n−1;(2)m3+5n.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0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①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当k=1时,求x12+x22的值.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如果方程的两实数根为x1,x2,且x12+x22−x1x2=7,求m的值.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2k+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存不存在这样的实数k,使得|x1|−|x2|=√5?若存在,求出这样的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1)【答案】解:∵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x1+x2=0,x1·x2≤0,∴{−2(m+2)=0,4m+3≤0,∴m=−2.(2)【答案】∵方程两根互为倒数,∴x1·x2=1,∴4m+3=1,∴m=−12.(3)【答案】∵方程有两个负根,∴x1+x2<0,x1·x2>0,∴{−2(m+2)<0,4m+3>0,∴m>−34.(4)【答案】∵方程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4m+3<0,∴m<−34.3(1)【答案】∵m,n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m+n=2,m2−2m−1=0,n2−2n−1=0,∴m2=2m+1,n2=2n+1,∴2m2+4n2−4n−1=2(2m+1)+4(2n+1)−4n−1=4m+4n+5=4(m +n)+5=8+5=13.(2)【答案】∵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0的两个实数根, ∴m +n =2,m 2=2m +1,∴m 3+5n=m(2m +1)+5n=2m 2+m +5n=2(2m +1)+m +5n=5(m +n)+2=5×2+2=12.4(1)【答案】解:∵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2k +1)2−4×1×k 2>0,解得k >−14.∴k 的取值范围是k >−14. (2)【答案】当k =1时,方程①为x 2+3x +1=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 1+x 2=−3,x 1x 2=1,∴x 12+x 22=(x 1+x 2)2−2x 1x 2=(−3)2−2×1=9−2=7.5(1)【答案】证明:Δ=[−(m −3)]2−4×1×(−m)=m 2−2m +9=(m −1)2+8>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析】:证明:Δ=[−(m −3)]2−4×1×(−m)=m 2−2m +9=(m −1)2+8>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答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 1+x 2=m −3,x 1x 2=−m .∵x 12+x 22−x 1x 2=7,∴(x 1+x 2)2−3x 1x 2=7.∴(m −3)2−3×(−m)=7.解得m 1=1,m 2=2.∴m 的值为1或2【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 1+x 2=m −3,x 1x 2=−m .∵x 12+x 22−x 1x 2=7,∴(x 1+x 2)2−3x 1x 2=7.∴(m −3)2−3×(−m)=7.解得m 1=1,m 2=2.∴m 的值为1或26(1)【答案】解:根据题意,得b 2−4ac >0,∴[−(2k −1)]2−4×1×(k 2−2k +3)>0,解得k >114,即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k >114.(2)【答案】存在.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k −1,x 1x 2=k 2−2k +3. ∵k 2−2k +3=(k −1)2+2>0,即x 1x 2>0,∴x 1,x 2同号.∵x 1+x 2=2k −1,k >114,∴x 1+x 2>0,∴x 1>0,x 2>0.∵|x 1|−|x 2|=√5,∴x 1−x 2=√5,∴(x 1−x 2)2=5,即(x 1+x 2)2−4x 1x 2=5,∴(2k −1)2−4(k 2−2k +3)=5,解得k =4.∵4>114,∴k 的值为4.。

2023届中考英语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三 考点04 冠词(B卷)

2023届中考英语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三 考点04 冠词(B卷)

专题三考点04 冠词(B卷)一、填空1.It’s ________ quilt, ________ (a/an/the) quilt is white and yellow.2.Mark is ________ 18-year-old boy from the United States.3.It’s raining outside. Take ________ umbrella with you.4.It’s ________ English dictionary.5.在下列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冠词(包括零冠词)。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_____ year. _____ first season is spring. It is _____ best one of _____ four.6.在下列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冠词(包括零冠词)。

The doctor said to him, "Take _____ medicine twice _____ day. Stay in _____ bed and you'll be better soon."7.I usually brush my teeth and take ______ shower at seven o'clock daily.8.在下列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冠词(包括零冠词)。

There are two cars parked outside: _____ blue one and _____ grey one. _____ blue one is my neighbor's. I don't know who _____ owner of _____ grey one is.9.在下列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冠词(包括零冠词)。

I saw _____ accident this morning. _____ car crashed into _____ tree. _____ driver of _____ car wasn't hurt but _____ car was badly damaged.10.在下列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冠词(包括零冠词)。

新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三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训练(A卷)

新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三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训练(A卷)

新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三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训练(A 卷)1.汽车甲与汽车乙质量相同,汽车甲以120 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汽车乙以5 km/h 的速度在小区道路上缓行。

则关于汽车甲与汽车乙的惯性,正确的是( )A.汽车甲惯性大B.汽车乙惯性大C.无法比较惯性大小D.汽车甲与汽车乙惯性一样大2.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体验高空跳伞项目的人越来越多。

某跳伞基地的某次跳伞过程中,飞机飞行40分钟左右到达3000米高空,人跳出飞机后打开稳定伞,竖直下落45秒左右到达1500米高空,此时打开主伞,滑翔7分钟左右到达降落区域。

若人和伞的总质量为50 kg ,且人可以看成质点,打开稳定伞下落过程空气阻力恒定。

g 取210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跳出飞机后在打开主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B.竖直下落45秒阶段人受到的空气阻力大约为425 NC.人打开主伞的瞬间,速度大约是10 m/sD.打开主伞后滑翔阶段,人处于失重状态3.某同学在家中玩手指支撑盘子游戏,如图所示,设该盘子的质量为m ,手指与盘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手指支撑着盘子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则手指对盘子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B.若手指支撑着盘子一起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则手指对盘子的作用力大小为mgC.若手指支撑着盘子一起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则手指对盘子的作用力大小为22()()mg mg μ+D.若手指支撑着盘子一起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要使得盘子相对手指不发生滑动,则加速度最大为g μ4.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体固定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上,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用一轻质弹簧连接,B 的上端用一平行斜面的细线拴接在斜面顶端的固定装置上,斜面的倾角为30°,当升降机突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关于A B 、两物体的瞬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A a g =,方向沿斜面向下;B a g =,方向沿斜面向下B.0,0A B a a ==C.0A B a a g ==;,方向沿斜面向下D.32A a g =,方向垂直斜面向下;B a g =,方向竖直向下 5.2019年8月3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举行的田径世锦赛全国选拔赛女子撑杆跳决赛中,中国撑杆跳运动员李玲获得撑杆跳项目金牌,图为她在撑杆跳运动中的动作示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她在助跑过程中,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她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她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D.她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6.在两个足够长的固定的相同斜面体上(其斜面光滑),分别有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斜面体B 的上表面水平且光滑,长方体D 的上表面与斜面平行且光滑,12P P 、分别是固定在B D、上的挡板,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另一端分别连在A 和C 上,在A 与B C 、与D 分别保持相对静止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弹簧都处于拉伸状态B.两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C.弹簧1L 处于压缩状态,弹簧2L 处于原长状态D.弹簧1L 处于拉伸状态,弹簧2L 处于压缩状态7.如图甲所示,A B 、两个物体靠在一起,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kg A m =、3kg B m =,现用水平力A F 推A ,用水平力B F 拉B ,A F 和B F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A.A B 、分开之前,A 所受的合外力逐渐减小B.3s t =时,A B 、分开C.A B 、分开前,它们一起运动的位移为6 mD.A B 、分开后,A 做减速运动,B 做加速运动 8.质量为m 的光滑圆柱体A 放在质量也为m 的光滑V 形槽B 上,如图所示,60α︒=,另有质量为M 的物体C 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与B 相连,现将C 自由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 相对B 未发生滑动,则A B C 、、三者加速度相同B.当2M m =时,A 和B 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C.当3(31)2M m +=时,A 和B 之间的正压力刚好为零 D.当(31)M m =+时,A 刚好相对B 发生滑动9.如图甲所示,M N 、是倾角为=37θ°的传送带的两个端点,一个质量5kg m =的物块(可看作质点),以大小为4 m/s 的初速度自M 点沿传送带向下运动.物块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210m/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最终从N 点离开传送带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C.物块在第6 s 时回到M 点D.传送带的速度2m/s v =,方向沿逆时针方向10.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 和B 由同种材料制成,现它们随长木板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必做练习】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对外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时间: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方式(1)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思维点拨]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二、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词语的归类)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词语的归类)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三:词语的归类词语的归类常考题型:1.下列词语不能归为同一类的那一组是()2.补充词语,然后归类。

3.用斜线划去每组词语中不是同类的一项。

考题回放一、用斜线划掉每组词语中不是同类的一项。

1.果断武断斩钉截铁当机立断2.池塘小溪波浪大海3.春风春雨春天春雷二、下列词语不能归为同一类的是()A.仪态端庄文质彬彬德高望重平易近人B.阳光普照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碧空如洗C.自相矛盾精卫填海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三、补充词语,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垂头()气随声附()一视同()舍()逐末目()口呆多姿多()表示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过关一、判断词语和词语间的关系,和其它三组不同的是()A、农民种地B、军人战场C、医生医院D、学生图书馆二、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与其它不是同一类,用斜线划掉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A.宋江贾宝玉晴雯林黛玉薛宝钗B.舍己为人奋不顾身自强不息自私自利视死如归C.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名垂青史左思右想犹豫不决三、填字成词,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温文尔()()而不舍银装素()狼()而逃通俗()懂日新月()明()秋毫喜()无常孙悟空:________ 日寇:________孔子:________ 冬天:________参考答案:一、武断波浪春天二、C三、丧和仁本瞪彩垂头丧气目瞪口呆考点过关一、A二、宋江自私自利名垂青史三、雅锲裹狈易异察怒【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六年级好词好句积累好词积累:【描写学习的词】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好学不倦勤学好问发奋图强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只争朝夕不甘示弱全力以赴力争上游专心一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坚持不懈积少成多如饥似渴业精于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不学无术不耻下问取长补短日积月累勤学苦练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描写谦虚的词】不骄不躁大智若愚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自知之明谨言慎行【描写骄傲的词】班门弄斧孤芳自赏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恃才傲物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唯我独尊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我陶醉自命不凡自以为事【描写高兴的词】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如获至宝喜笑颜开相视而笑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兴高采烈喜上眉梢喜从天降【描写友情的词】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关怀备至盛情款待促膝谈心情深似海拔刀相助海誓山盟心心相印【描写山的词】崇山峻岭山明水秀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漫山遍野江山如画还我河山湖光山色山穷水尽大好河山刀山火海地动山摇锦绣河山逼上梁山【描写颜色的词】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古色古香姹紫嫣红面如土色五光十色灯红酒绿青红皂白绿水青山光彩夺目【景物描写的词】百花齐放草长莺飞风光旖旎山光水色锦绣山河火树银花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旭日东升红装素裹姹紫嫣红郁郁葱葱良辰美景流连忘返引人入胜别有天地【历史故事类】完璧归赵程门立雪三顾茅庐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指鹿为马闻鸡起舞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杞人忧天画龙点睛南柯一梦卧薪尝胆洛阳纸贵好句积累:【写景】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织成的草坪就像绿色的地毯一样,各种各样的小花十分迷人。

税务师-税法二-专题练习题-专题三国际税收

税务师-税法二-专题练习题-专题三国际税收

税务师-税法二-专题练习题-专题三国际税收共享题干题我国居民企业甲在境外进行了投资,相关投资架构及持股比例如下图。

2021年经营及分配状况如下:(1)B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2%,丙企业应纳税所得总额800万元,丙企业将部分税后利润按持股比例进行了分配。

(2)A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0%,乙企业应纳税所得总额(该应纳税所得总额已包含投资收益还原计算的间接税款)1000万元。

其中来自丙企业的投资收益100万元,按照12%的税率缴纳B国预提所得税12万元,乙企业在A国享受税收抵免后实际缴纳税款180万元,乙企业将全部税后利润按持股比例进行了分配。

(3)居民企业甲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5%,其来自境内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400万元。

(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题改编)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居民企业甲可以就其取得的乙企业分回所得直接缴纳和间接负担的税额进行抵免B.丙企业分回甲企业的投资收益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C.乙企业分回甲企业的投资收益不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D.乙企业应纳税额中属于由甲企业负担的税额为192万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选项B:甲企业直接持有乙企业50%的股份,乙企业直接持有丙企业30%的股份,但甲企业间接持有丙企业15%的股份,不足20%,不能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

选项C:甲企业直接持有乙企业50%的股份,超过20%,可以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

选项D:应由甲企业负担的税款=(180+12)×50%=96(万元)。

(1)B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2%,丙企业应纳税所得总额800万元,丙企业将部分税后利润按持股比例进行了分配。

(2)A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0%,乙企业应纳税所得总额(该应纳税所得总额已包含投资收益还原计算的间接税款)1000万元。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3)物质的用途及分类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3)物质的用途及分类练习及答案

专题三物质的用途及分类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C.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石墨做电极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D.用铁做成铁钉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合理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C.用铝锅盛放酸菜D.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氧气做燃料B.液氦用于冷冻机C.大理石作建筑材料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5.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C.在实验室,浓硫酸从用来做干燥剂D.碳酸氢铵可用于焙制糕点6.用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氯化钠融化公路上的积雪B.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药水D.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奶、豆类、虾皮等食物,以补偿成长发育所需的钙7.物质所对用的用途错误的是A.氧化钙:作干燥剂B.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氢铵:作氮肥D.稀盐酸:除铁锈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急救B.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C.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10.(多选)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防毒面具中用活性炭吸附毒气B.石墨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C.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D.氢氧化钠能除去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1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碳酸钙、矿泉水B.氢气、乙醇、石油C.氨气、葡萄糖、冰水共存物D.红磷、一氧化碳、空气12.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种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A.CuO、Fe、ZnCl2B.SO2、Fe、HNO3C.CaO、C、BaCO3D.SO2、S、NaNO31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练习题答案一、单选1.B2.C3.B4.D5.C6.A7.D8.D9.A 10,D二、多选题1. ABD2. ABD3. ABD4.ABCD5. AD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简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3分)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3分)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分)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2分)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分)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1分)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分)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1分)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分)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分)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1分)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2分)第五,太平天国起义支援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分)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3分)第二,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3分)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2分)四、论述题:1论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一).同: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③.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异: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③.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④.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⑥.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⑴.洋务运动: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⑵.戊戌变法运动: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不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要求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全面偿试;⑶.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寻求国家出路,向西方探求真理的过程。

3.试论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教训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5分)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分)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5分)五、综合分析题: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过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社会政治团体,他们面对不断变革的近代社会,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努力付之社会实践。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三派主张有何共同点?又有何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是什么?⑵.他们是如何把自己的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⑶.这三种力量的社会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⑴.共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态。

差异: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革命派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根源:各派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本质和利益上的根本差别。

⑵.社会实践及结果: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编练海军,举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洋务运动失败。

维新派:组织学会、团体、创办学堂、报刊、与顽固派论战,宣传维新思想,多次上书推动光绪帝变法。

结果戊戌政变,维新运动失败。

革命派:建立革命团体、政党,开展论战宣传,发动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结果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失败。

⑶.教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命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2.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

⑵.因为: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③.但是,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⑶.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至于“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客观后果,而且中国是付出惨重代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