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秋天画卷:五首秋天古诗品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秋天画卷:五首秋天古诗品鉴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居秋暝》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秋日山居图。

诗的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和季节(秋),一个“空”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而“新雨后”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清新之感。

“晚来秋”三字,将秋意融入傍晚的氛围中,让人体会到秋天的凉意和宁静。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堪称千古名句。

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流淌。

这里,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明月、松林是静景,清泉是动景,动静相衬,更显山林的清幽寂静。

明月与松林的搭配,给人一种高洁、清幽的感觉,清泉在山石上流动,不仅有视觉上的灵动,还能让人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物活动。

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是渔舟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以动写静,通过“竹喧”和“莲动”来衬托出山林的静谧,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个山居秋景更加富有生机。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尽管春天的芳华已经消逝,但这秋天的美景同样迷人,自己愿意留在这里。

这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宁静、清幽的秋日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也反映出他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将秋日的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秋词》打破了传统的悲秋基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秋日情怀。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指出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就容易产生悲凉寂寞的情绪,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

“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却独树一帜,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和独特视角。

“晴空一鹤排云上”,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振翅高飞。

这一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晴空”营造出开阔、明朗的氛围,“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高雅,它向着云霄飞去,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这只鹤不仅是秋天景色中的亮点,更是诗人精神的象征。

“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的诗情随着仙鹤一起飞向云霄。

这一句将诗人的情感与眼前的景色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在秋日里豪迈奔放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
对秋天独特景象的描绘和自己独特情感的抒发,赋予了秋天新的意义,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凄清孤寂的秋夜羁旅图。

“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一幅月已落下、乌鸦啼叫、寒霜满天的画面。

月亮落下暗示时间已经很晚,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厉,“霜满天”则营造出一种寒冷、凄清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秋天夜晚的寒意和萧瑟。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相互映照,而诗人怀着忧愁难以入眠。

“江枫”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环境是在江边,还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秋色,枫叶在秋天变红,与渔火的颜色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中又蕴含着诗人的忧愁。

“对愁眠”直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这秋夜的孤独中,被忧愁所困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半夜的钟声传到了诗人所在的客船。

钟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它打破了夜的宁静,也进一步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这钟声仿佛是一种来自远方的呼唤,更增添了诗人羁旅在外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和声音的细腻描写,将诗人的羁旅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川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是一首充满沉郁顿挫之情的悲秋之作。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疾风呼啸、高猿哀啼、水清沙白的鸟儿盘旋的画面。

“风急天高”写出了环境的空旷和肃杀,“猿啸哀”则赋予了画面一种悲凉的情感,猿猴的哀啼在山谷间回荡,更显凄惨。

“渚清沙白鸟飞回”,清澈的江渚、白色的沙滩上,鸟儿在空中盘旋,这一动态描写与“猿啸哀”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川滚滚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

“无边”“不尽”两个词,从空间和时间上扩展了画面,使意境更加雄浑壮阔。

落叶飘零象征着生命的消逝,长江东流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紧密相连,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无情的悲哀。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远离故乡,在万里之外的他乡面对秋天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悲伤。

“常作客”说明他长期漂泊,居无定所,“百年多病”则写出了他身体的衰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独自登上高台,其孤独和凄凉之感愈发浓重。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因生活艰难、命运坎坷而两鬓斑白,穷困潦倒,本想借酒消愁,却因身体多病不得不停止饮酒。

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悲
哀之情,体现出他在困境中无法解脱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将诗人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和对人生的感慨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苏幕遮·怀旧》(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凄美的秋景图,同时也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上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面。

蓝天碧云,大地铺满黄叶,秋色与水波相连,水面上的寒烟呈现出翠绿色。

这里,诗人通过对蓝天、黄叶、秋水、寒烟等意象的描写,从高到低、从远到近地勾勒出一幅极具层次感的秋景,“寒烟翠”三个字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清冷的气息,使整个秋景显得更加凄美。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夕阳映照山峦,天空与秋水相接,而那芳草却一直延伸到斜阳之外,似乎没有尽头。

这里的“芳草”意象常与离情别绪相关,它的无情是因为它不顾游子的思乡之情,依然向远方蔓延。

这几句词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同时也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诗人因思念故乡而黯然神伤,羁旅的愁思萦绕心头。

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忘却忧愁,安然入睡。

这几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苦,情感真挚深沉。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高悬,诗人告诫自己不要独自倚楼,因为那样会让思乡之情更浓。

然而,借酒消愁,却只是让愁思更甚,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泪水。

这几句词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通过对饮酒这一行为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无法排解的忧愁。

整首词将秋天的景色与思乡之情完美融合,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在秋天里的思乡之苦。

这五首古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秋天,有的展现秋天的宁静清幽,有的打破悲秋传统,有的体现秋夜的孤寂,有的抒发人生的悲叹,有的表达思乡之情,它们共同构成了古诗中丰富多彩的秋天画卷,让我们领略到秋天在古人眼中的复杂情感和独特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