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基础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制图基础作业指导书
第1章工程制图基本知识 (3)
1.1 图纸的规格与类型 (4)
1.1.1 图纸规格 (4)
1.1.2 图纸类型 (4)
1.2 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
1.2.1 制图板 (4)
1.2.2 丁字尺 (4)
1.2.3 三角板 (4)
1.2.4 圆规 (4)
1.2.5 绘图笔和铅笔 (5)
1.3 制图的基本规定 (5)
1.3.1 图线 (5)
1.3.2 字体 (5)
1.3.3 标注 (5)
1.3.4 比例 (5)
1.3.5 投影 (5)
第2章投影原理 (5)
2.1 投影的概念与分类 (5)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6)
2.3 点、线、面的投影 (6)
2.3.1 点的投影 (6)
2.3.2 线的投影 (6)
2.3.3 面的投影 (7)
第3章基本几何体的绘制 (7)
3.1 平面几何体的绘制 (7)
3.1.1 矩形和正方形的绘制 (7)
3.1.2 圆形的绘制 (7)
3.1.3 三角形的绘制 (8)
3.2 曲面几何体的绘制 (8)
3.2.1 圆柱的绘制 (8)
3.2.2 圆锥的绘制 (8)
3.2.3 球体的绘制 (8)
3.3 基本几何体的切割与相贯 (8)
3.3.1 切割 (9)
3.3.2 相贯 (9)
第4章组合体的绘制 (9)
4.1 组合体的概念与分类 (9)
4.1.1 概念 (9)
4.1.2 分类 (9)
4.2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 (9)
4.2.1 投影法 (9)
4.2.3 视图绘制 (10)
4.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0)
4.3.1 尺寸标注原则 (10)
4.3.2 尺寸标注方法 (10)
4.3.3 尺寸标注注意事项 (10)
第5章轴测图与透视图 (11)
5.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1)
5.1.1 轴测图的概念 (11)
5.1.2 轴测图的分类 (11)
5.1.3 轴测图的特点 (11)
5.2 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11)
5.2.1 绘制步骤 (11)
5.2.2 绘制技巧 (11)
5.3 斜二轴测图的绘制 (12)
5.3.1 绘制步骤 (12)
5.3.2 绘制技巧 (12)
5.4 透视图的基本原理 (12)
5.4.1 透视原理 (12)
5.4.2 透视分类 (12)
5.4.3 绘制透视图的方法 (12)
5.4.4 透视图绘制技巧 (12)
第6章剖面图与断面图 (13)
6.1 剖面图的概念与种类 (13)
6.2 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3)
6.3 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13)
第7章零件图的绘制 (14)
7.1 零件图的基本知识 (14)
7.1.1 零件图的概念 (14)
7.1.2 零件图的内容 (14)
7.1.3 零件图的种类 (14)
7.2 零件的视图表达 (14)
7.2.1 视图的选择 (14)
7.2.2 视图的绘制 (14)
7.2.3 视图的标注 (14)
7.3 零件的尺寸标注 (15)
7.3.1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15)
7.3.2 尺寸标注的方法 (15)
7.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5)
7.4.1 加工要求 (15)
7.4.2 检验要求 (15)
7.4.3 装配要求 (15)
7.4.4 其他要求 (15)
第8章装配图的绘制 (15)
8.1.1 装配图的定义与作用 (15)
8.1.2 装配图的组成 (16)
8.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 (16)
8.2.1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16)
8.2.2 装配图的剖视图与局部放大图 (16)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与零件编号 (16)
8.3.1 尺寸标注 (16)
8.3.2 零件编号 (16)
8.4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16)
8.4.1 装配精度要求 (16)
8.4.2 装配工艺要求 (16)
8.4.3 检验方法 (16)
第9章建筑施工图 (17)
9.1 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 (17)
9.2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17)
9.3 建筑立面图的绘制 (17)
9.4 建筑剖面图的绘制 (17)
第10章电气工程图 (18)
10.1 电气工程图的基本知识 (18)
10.1.1 电气工程图的定义与分类 (18)
10.1.2 电气工程图的基本表示方法 (18)
10.1.3 电气工程图的符号及其意义 (18)
10.2 电气元件的绘制 (18)
10.2.1 电阻器的绘制方法 (18)
10.2.2 电容器的绘制方法 (18)
10.2.3 电感器的绘制方法 (18)
10.2.4 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绘制方法 (18)
10.2.5 电气开关、保护器件的绘制方法 (18)
10.2.6 电动机、发电机等动力设备的绘制方法 (18)
10.3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 (18)
10.3.1 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18)
10.3.2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步骤 (18)
10.3.3 常用电气原理图符号及其应用 (18)
10.3.4 电气原理图的布局设计 (18)
10.4 电气安装图的绘制 (18)
10.4.1 电气安装图的基本内容 (18)
10.4.2 电气安装图的绘制方法 (18)
10.4.3 电气安装图的标注及说明 (18)
10.4.4 电气安装图的审查与验收 (18)
第1章工程制图基本知识
1.1 图纸的规格与类型
图纸是工程制图中表达设计思想和技术要求的重要载体。

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图纸的规格对于准确、规范地进行工程制图。

1.1.1 图纸规格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工程图纸的基本规格分为A0、A1、A2、A3、A4五种,其尺寸分别为:
A0:1189mm×841mm
A1:841mm×594mm
A2:594mm×420mm
A3:420mm×297mm
A4:297mm×210mm
1.1.2 图纸类型
工程图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本图纸:包括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等。

辅助图纸:包括安装图、展开图、透视图、标注图等。

装配图纸:用于表达产品的装配关系、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

零件图纸:用于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工艺要求等。

1.2 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制图工具是工程制图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掌握各种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制图效率和质量。

1.2.1 制图板
制图板是绘制直线、曲线、圆弧等基本图形的工具,一般采用木质或塑料制成。

1.2.2 丁字尺
丁字尺用于绘制垂直线和斜线,尺身上有刻度,可方便地读取尺寸。

1.2.3 三角板
三角板用于绘制特定角度的直线,常见的有45°和30°三角板。

1.2.4 圆规
圆规用于绘制圆、圆弧和等分角度。

使用时,固定一支脚在纸上,另一支脚
旋转绘制所需图形。

1.2.5 绘图笔和铅笔
绘图笔用于绘制墨线,铅笔用于绘制草图和修改图形。

1.3 制图的基本规定
为了保证工程图纸的规范性和通用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制图标准。

以下是制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定:
1.3.1 图线
图线分为粗线、中线、细线、点划线、虚线等,不同类型的图线用于表达不同的内容。

1.3.2 字体
字体要求清晰、工整、易读。

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字母和数字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

1.3.3 标注
标注分为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和符号标注。

标注应准确、完整、清晰,且与图形保持一定的距离。

1.3.4 比例
图纸上的图形与实际尺寸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常见的比例有1:1、1:2、1:5、1:10、1:20等。

1.3.5 投影
投影分为正投影、斜投影和透视投影。

正投影是工程制图中最常用的投影方法。

遵循以上基本规定,可以保证工程图纸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2章投影原理
2.1 投影的概念与分类
投影是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通过光线映射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它是工程制图中表达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基本手段。

投影按照光源的位置和投射方向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中心投影:以一点为光源,将物体投射到其周围平面上,形成的投影
称为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当光线互相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时,将物体投射到该平面上,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3)斜投影:当光线既不互相平行,也不与投影面垂直时,将物体投射到该平面上,形成的投影称为斜投影。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三视图是指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上分别投影同一个物体,所得到的三个视图,分别为俯视图、前视图和左视图。

(1)俯视图:物体在水平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视图,用于表达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形状和尺寸。

(2)前视图:物体在与观察者正面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视图,用于表达物体的正面形状和尺寸。

(3)左视图:物体在与观察者左侧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视图,用于表达物体的侧面形状和尺寸。

三视图具有以下特性:
(1)正投影特性:三视图均为正投影,即光线垂直于投影面。

(2)相互垂直特性:三个投影面两两相互垂直。

(3)一致性:三视图中的同名线、同名面、同一直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投影。

2.3 点、线、面的投影
2.3.1 点的投影
点的投影是指在三个投影面上分别投射一个点,所得到的三个投影。

点的投影具有以下性质:
(1)点的三面投影均在同一投影线上。

(2)点的三面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相等。

(3)点的三面投影距离与点的空间位置有关。

2.3.2 线的投影
线的投影是指在三个投影面上分别投射一条线,所得到的三个投影。

线的投影具有以下性质:
(1)直线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直线。

(2)曲线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一般为曲线。

(3)线的投影长度与线的空间位置和方向有关。

2.3.3 面的投影
面的投影是指在三个投影面上分别投射一个面,所得到的三个投影。

面的投影具有以下性质:
(1)平面的投影一般为一封闭图形。

(2)平面的投影面积与面的空间位置和方向有关。

(3)斜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形状与原斜面的倾斜角度有关。

第3章基本几何体的绘制
3.1 平面几何体的绘制
平面几何体主要包括矩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在绘制平面几何体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几何体的类型及尺寸,如长度、宽度、半径等。

(2)使用直线、圆弧等基本绘图工具,按照几何体的尺寸进行绘制。

(3)根据需要为几何体添加辅助线,如中心线、对称线等。

(4)按照标准工程制图规范进行标注,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尺寸等。

以下为具体绘制方法:
3.1.1 矩形和正方形的绘制
(1)确定矩形或正方形的长度和宽度。

(2)使用直线工具绘制出四条边线。

(3)添加辅助线,如中心线、对称线等。

(4)标注尺寸。

3.1.2 圆形的绘制
(1)确定圆的半径。

(2)使用圆弧工具绘制出圆形。

(3)添加辅助线,如半径线、切线等。

(4)标注尺寸。

3.1.3 三角形的绘制
(1)确定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及角度。

(2)使用直线工具绘制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线。

(3)添加辅助线,如高线、中线等。

(4)标注尺寸。

3.2 曲面几何体的绘制
曲面几何体主要包括圆柱、圆锥、球体等。

在绘制曲面几何体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几何体的类型及尺寸,如半径、斜高、母线等。

(2)使用基本绘图工具,如圆弧、直线等,按照几何体的尺寸进行绘制。

(3)根据需要为几何体添加辅助线,如中心线、相切线等。

(4)按照标准工程制图规范进行标注。

以下为具体绘制方法:
3.2.1 圆柱的绘制
(1)确定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度。

(2)使用圆弧工具绘制出底面。

(3)使用直线工具沿底面边缘绘制出圆柱的侧面。

(4)标注尺寸。

3.2.2 圆锥的绘制
(1)确定圆锥的底面半径、斜高和母线。

(2)使用圆弧工具绘制出底面。

(3)使用直线工具绘制出圆锥的侧面。

(4)标注尺寸。

3.2.3 球体的绘制
(1)确定球体的半径。

(2)使用圆弧工具绘制出球体的一个八分之一。

(3)添加辅助线,如经纬线等。

(4)标注尺寸。

3.3 基本几何体的切割与相贯
在工程制图中,几何体的切割与相贯是常见的绘图任务。

以下为切割与相贯的绘制方法:
3.3.1 切割
(1)确定切割面与被切割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2)使用直线、圆弧等工具绘制切割面。

(3)根据切割面与几何体的交线,绘制出切割后的几何体。

(4)标注尺寸。

3.3.2 相贯
(1)确定相交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2)使用直线、圆弧等工具绘制出相交几何体的交线。

(3)根据交线,绘制出相贯部分的几何体。

(4)标注尺寸。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几何体的绘制方法,为后续的工程制图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章组合体的绘制
4.1 组合体的概念与分类
4.1.1 概念
组合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几何体通过粘接、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组合而成的复杂几何体。

在工程制图中,组合体是表达物体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4.1.2 分类
组合体根据构成部分和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叠加型组合体:由多个基本几何体叠加而成,如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组合。

(2)切割型组合体: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基本几何体进行切割得到,如圆柱体切割去一部分形成新的组合体。

(3)综合型组合体:兼有叠加和切割特点,由多个基本几何体组合和切割而成。

4.2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
4.2.1 投影法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采用正投影法,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局部视图等。

4.2.2 视图选择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和尺寸,合理选择视图数量和位置,保证表达清晰、准确。

视图应满足以下原则:
(1)视图数量不宜过多,避免重复和遗漏。

(2)视图位置应使组合体的主要形状和尺寸清晰可见。

(3)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应正确,符合投影规律。

4.2.3 视图绘制
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粗实线表示可见轮廓线,细实线表示不可见轮廓线。

(2)标注必要的尺寸和符号,如孔径、倒角等。

(3)对于复杂的组合体,可使用局部放大图、剖面图等辅助表达。

4.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3.1 尺寸标注原则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尺寸应标注在最能反映组合体形状和尺寸的视图上。

(2)尺寸标注应清晰、简洁,避免重复和矛盾。

(3)尺寸标注应满足加工和检验的要求。

4.3.2 尺寸标注方法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包括以下内容:
(1)定位尺寸:表示组合体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定形尺寸:表示组合体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

(3)总体尺寸:表示组合体整体的大小。

4.3.3 尺寸标注注意事项
进行尺寸标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尺寸线应平行或垂直于所标注的尺寸。

(2)尺寸数字应清晰、规范,字体高度应符合标准。

(3)对于特殊的形状和尺寸,应使用符号和说明文字进行标注。

第5章轴测图与透视图
5.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轴测图是工程制图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能直观地表示物体的三维形状。

本节主要介绍轴测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通过学习,使读者了解和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绘制轴测图和透视图打下基础。

5.1.1 轴测图的概念
轴测图是指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物体的三维形状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图形。

5.1.2 轴测图的分类
轴测图主要分为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和等轴测图三种。

5.1.3 轴测图的特点
轴测图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直观地表示物体的三维形状;
(2)绘制简单,易于理解;
(3)比例关系明确,便于测量;
(4)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取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5.2 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正等轴测图是轴测图中最常用的一种,本节介绍正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5.2.1 绘制步骤
(1)确定物体的基本形状和尺寸;
(2)确定坐标轴,绘制坐标网格;
(3)按照物体的实际形状,绘制物体的轮廓线;
(4)填充物体表面,表示物体材质;
(5)标注尺寸、文字说明等。

5.2.2 绘制技巧
(1)保持坐标轴的垂直关系;
(2)线条要均匀、平滑;
(3)注意物体表面的明暗关系,以增强立体感;
(4)尺寸标注要清晰、准确。

5.3 斜二轴测图的绘制
斜二轴测图是另一种常见的轴测图,本节介绍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5.3.1 绘制步骤
(1)确定物体的基本形状和尺寸;
(2)确定坐标轴,绘制坐标网格;
(3)按照物体的实际形状,绘制物体的轮廓线;
(4)填充物体表面,表示物体材质;
(5)标注尺寸、文字说明等。

5.3.2 绘制技巧
(1)斜二轴测图的坐标轴与正等轴测图不同,要掌握其特点;
(2)注意线条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性;
(3)突出物体的立体感,注意明暗关系;
(4)尺寸标注要清晰、准确。

5.4 透视图的基本原理
透视图是表现物体三维形状的另一种方法,它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物体的空间关系。

本节介绍透视图的基本原理。

5.4.1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的视觉感受,通过近大远小的规律,将三维物体表现在二维平面上。

5.4.2 透视分类
透视主要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5.4.3 绘制透视图的方法
(1)确定视点、视平线、消失点等基本元素;
(2)绘制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近大远小的规律;
(3)填充物体表面,表示物体材质;
(4)标注尺寸、文字说明等。

5.4.4 透视图绘制技巧
(1)正确确定视点和消失点;
(2)保持线条的透视关系;
(3)注意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4)尺寸标注要清晰、准确。

第6章剖面图与断面图
6.1 剖面图的概念与种类
剖面图是在工程制图中,为了表示物体内部结构、形状和尺寸,而在垂直于物体某一指定平面的方向上,将物体切割后展示其内部构造的图形。

剖面图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 全剖面图:显示物体内部全部结构的剖面图。

b. 半剖面图:仅显示物体一部分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c. 局部剖面图:对物体某一部分进行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d. 斜剖面图:剖面线与物体边缘呈一定角度的剖面图。

6.2 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a. 确定剖面线的位置:根据物体内部结构和需要表达的部分,选择合适的剖面线位置。

b. 绘制剖面线:使用细实线或虚线表示剖面线,剖面线两端应超出被切割物体的轮廓线。

c. 表示材料:在剖面图内,用不同填充图案表示各种材料。

d. 标注尺寸:在剖面图上标注内部结构的尺寸、位置和相互关系。

e. 标注剖面符号:在剖面图下方或侧方标注剖面符号,以表示剖面方向。

6.3 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a. 确定断面位置:根据需要展示的物体内部结构,选择合适的断面位置。

b. 绘制断面线:使用粗实线或虚线表示断面线,断面线应与物体轮廓线保持一致。

c. 填充断面:根据物体内部材料的性质,使用不同填充图案表示。

d. 标注尺寸和符号:在断面图上标注内部结构的尺寸、位置和相互关系,并在适当位置标注断面符号。

e. 注意事项:在绘制断面图时,应避免与剖面图混淆,断面图主要用于表示物体某一特定断面的内部结构。

注意:在绘制剖面图和断面图时,应保证图形清晰、准确,便于阅读者理解
物体内部结构。

同时遵循相关制图标准和规范。

第7章零件图的绘制
7.1 零件图的基本知识
7.1.1 零件图的概念
零件图是机械设计中表达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及位置关系的图样。

它是指导零件生产、检验及使用的主要技术文件。

7.1.2 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视图表达:清晰、完整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
(2)尺寸标注:准确、齐全地标注零件的尺寸;
(3)技术要求:明确表达零件的加工、检验及装配等方面的要求;
(4)标题栏:填写零件名称、图号、材料、重量等基本信息。

7.1.3 零件图的种类
根据零件的形状、结构特点及表达要求,零件图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零件图:用于表达形状较简单、结构较规则的零件;
(2)装配零件图:用于表达由多个零件组成的组件;
(3)变形零件图:用于表达因加工工艺或受力变形而形状发生变化的零件;
(4)标准零件图:用于表达具有标准尺寸、形状的零件。

7.2 零件的视图表达
7.2.1 视图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形状、结构特点及表达要求,选择合适的视图数量和位置,使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晰、完整。

7.2.2 视图的绘制
(1)主视图:选择最能反映零件结构形状的视图作为主视图;
(2)副视图:根据主视图表达不充分的部分,选择合适的视图作为副视图;
(3)俯视图、左视图:根据零件的形状和表达要求,选择适当的视图位置;
(4)局部视图:对零件的特殊形状或细节部分进行局部放大表达。

7.2.3 视图的标注
(1)视图名称:在视图下方标注视图名称,如主视图、左视图等;
(2)视图比例:在视图名称下方标注视图比例;
(3)剖面符号:在需要表达内部结构的部位标注剖面符号。

7.3 零件的尺寸标注
7.3.1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1)准确:尺寸标注应真实反映零件的尺寸大小;
(2)齐全:尺寸标注应包括零件的全部尺寸;
(3)明确:尺寸标注应清晰、易懂,便于加工和检验;
(4)合理:尺寸标注应考虑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

7.3.2 尺寸标注的方法
(1)线性尺寸:直接标注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
(2)角度尺寸:标注零件之间的角度关系;
(3)径向尺寸:标注零件内孔、外圆的直径或半径;
(4)形位公差:标注零件的形状、位置公差。

7.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7.4.1 加工要求
明确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7.4.2 检验要求
明确零件的检验方法、检验工具及验收标准。

7.4.3 装配要求
明确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顺序、装配关系及配合精度。

7.4.4 其他要求
包括零件的重量、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8章装配图的绘制
8.1 装配图的基本知识
本节主要介绍装配图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

了解装配图对于理解整个机械系统结构、功能和装配关系。

8.1.1 装配图的定义与作用
装配图是表示机械产品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及相对位置的图形表达方式。

它有助于指导生产、检验和维修。

8.1.2 装配图的组成
装配图主要由视图、剖视图、局部放大图、零件编号、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部分组成。

8.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
本节主要讲解如何通过视图表达装配体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8.2.1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根据装配体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视图来表达其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

8.2.2 装配图的剖视图与局部放大图
对于结构复杂或内部难以表达的装配体,应采用剖视图或局部放大图进行表达,以清晰地展示内部结构。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与零件编号
本节介绍装配图尺寸标注和零件编号的原则和方法。

8.3.1 尺寸标注
在装配图中,标注与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及相对位置有关的尺寸,以保证装配体的正确组装。

8.3.2 零件编号
对装配图中的各个零件进行编号,以便于查阅零件表、了解零件名称、材料、数量等信息。

8.4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本节主要阐述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包括装配精度、装配工艺、检验方法等。

8.4.1 装配精度要求
根据机械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明确装配体的精度要求,包括位置精度、运动精度、配合精度等。

8.4.2 装配工艺要求
描述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装配顺序等,以保证装配质量。

8.4.3 检验方法
提供检验装配体装配质量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测量工具、检验项目、合格标准等。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掌握装配图的绘制方法,为后续工程制图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第9章建筑施工图
9.1 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
建筑施工图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

本节主要介绍建筑施工图的基本内容、分类及其表达方法。

了解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绘制建筑图样。

9.2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建筑平面图是表达建筑物在水平面上的布局、形状、大小和构造关系的图样。

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建筑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及表达内容;
(2)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建筑平面图中各类符号、线型和标注的规范;
(4)建筑平面图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9.3 建筑立面图的绘制
建筑立面图是表达建筑物立面外貌、构造及尺寸关系的图样。

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建筑立面图的基本概念及表达内容;
(2)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建筑立面图中各类符号、线型和标注的规范;
(4)建筑立面图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9.4 建筑剖面图的绘制
建筑剖面图是表达建筑物内部空间高度、结构及构造关系的图样。

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建筑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表达内容;
(2)建筑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建筑剖面图中各类符号、线型和标注的规范;
(4)建筑剖面图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绘制建筑平面
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并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第10章电气工程图
10.1 电气工程图的基本知识
10.1.1 电气工程图的定义与分类
10.1.2 电气工程图的基本表示方法
10.1.3 电气工程图的符号及其意义
10.2 电气元件的绘制
10.2.1 电阻器的绘制方法
10.2.2 电容器的绘制方法
10.2.3 电感器的绘制方法
10.2.4 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绘制方法
10.2.5 电气开关、保护器件的绘制方法
10.2.6 电动机、发电机等动力设备的绘制方法
10.3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
10.3.1 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10.3.2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步骤
10.3.3 常用电气原理图符号及其应用
10.3.4 电气原理图的布局设计
10.4 电气安装图的绘制
10.4.1 电气安装图的基本内容
10.4.2 电气安装图的绘制方法
10.4.3 电气安装图的标注及说明
10.4.4 电气安装图的审查与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