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
1.下可叙述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高等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C.草履虫、一棵树、一个西瓜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D.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D.只有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3.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运输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C.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D.与分泌蛋白加工及分泌有关的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分
4.细胞通过跨膜运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为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B.葡萄糖分子既能通过自由扩散也能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
C.同一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D.自由扩散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加快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
5.每年11-12月期间举办的南宁国际马拉松赛的前身,是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南宁市解放日长跑活动,这项活动一直深受南宁乃至广西、全国跑者喜爱。

活动期间,运动员机体内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B.运动员肌肉细胞释放CO2的量明显多于吸收O2的量
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部分运动员在下丘脑的调控下,呼吸频率相对稳定
6.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是孟德尔观察到的现象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8.图中A和B为同一动物个体内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两种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A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细胞A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两个细胞中的DNA数量一定相等
9.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孟德尔研究豌豆性状的遗传时,首先提出了基因的概念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萨顿通过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对比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0.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其表面的蛋白质
C.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1.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有两条链,说明其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12.已知5-溴尿嘧啶(BU)可与碱基A或G配对,现将大肠杆菌放入含BU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 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DNA每条链的5'端是羟基末端
B.若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BU,要使该位点出现G—C,则该位点所在的DNA至少需要复制2次
C.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且两条子链螺旋形成一个新的DNA D.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存在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13.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大肠杆菌的DNA中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有利于DNA的准确复制
14.黑尿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体内缺乏尿黑酸氧化酶,使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尿液
中含有尿黑酸。

如图是黑尿症患者家族的家系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黑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
C.这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性状
二、综合题
17.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既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蔗糖却不能静脉注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新宰的畜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更鲜嫩,这与肌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作用有关;煮熟蛋白质更易被消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作物栽培过程中,中耕松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DNA指纹法在亲子鉴定和案件侦破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用途,DNA分子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其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8.下图的四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
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丙、丁中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

(2)丙细胞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__期。

(3)发生联会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4)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19.下图为血友病(控制血友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者的家谱图,已知血友病基因(a)的等位基因是(A) ,据此分析并回答问题:
(1)血友病是___________遗传病(填显性或隐性) 。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I-2_________; II-5_________;
III-12___________.
(3)若II-12和正常男性婚配,若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___;若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患血友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控制其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的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

现有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

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

回答下列问题。

(1)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这个杂交结果可以说明芦花是显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2)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

为更方便选出雌鸡,用____________雌鸡和
__________雄鸡交配,后代中具有___________羽毛的均为雌鸡。

(3)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为了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性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性果蝇杂交,后代灰身:
黑身=3:1。

根据这一实验数据,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B和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则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单细胞生物只需要一个细胞即可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高等植物具有器官,但没有系统,因此高等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B 正确;
C、草履虫、一棵树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而一个西瓜是器官层次,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
2.B
【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tRNA能识别密码子,携带并运输氨基酸。

【详解】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空间结构有关,A错误;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正确;
C、tRNA也能携带运输氨基酸,不是蛋白质,C错误;
D、分泌蛋白、溶酶体内的蛋白质等的合成、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详解】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如胞间连丝,此外固醇类激素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细胞核中,A错误;
B、细胞膜上负责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载体蛋白,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B错误;
C、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由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合成,不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错误:
D、与分泌蛋白加工及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囊泡膜、线粒体膜和细胞膜,这些都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分,D正确。

故选D。

4.A
【分析】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小分子物质一般是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

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消耗能量。

【详解】A、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故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为是否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葡萄糖分子既能通过主动运输也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但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错误;
C、同一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是不同的,C错误;
D、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是由膜两侧的浓度差决定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D错误。

故选A。

5.C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A错误;
B、人体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呼出CO2,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运动员肌肉细胞释放CO2的量等于吸收O2的量,B错误;
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D、在脑干的作用下,呼吸频率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孟德尔观察到的现象,A正确;
B、“为什么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这是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提出的问题,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属于假说的内容之一,C正确;
D、“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出现两种表型,比例为1:1”,这属于测交实验验证的结果,该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的结果相符,可证明假说是正确的,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因此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②×④或③×④,A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图中A细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判断A细胞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A错误;
B、细胞A的下一个时期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
C、B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存在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C
错误;
D、DNA包括染色体上的DNA和细胞质中的DNA,染色体上的DNA数相等,细胞质中的DNA 数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

【详解】A、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性状的遗传时,只是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未提出基因的概念,B 错误;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正确;
D、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正确。

故选B。

10.C
【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比如噬菌体,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比如烟草花叶病毒。

【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
C、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A、C、G、T4种碱基,故有6种小分子,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该基因中碱基A占30%,则T%=A%=30%,G%=C%==20%。

【详解】A、在真核细胞内基因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或细胞质DNA上,A错误;
B、该基因中A占30%,则A+T占60%,C+G占40%,因此,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B错误;
C、解旋酶破坏氢键,作用于②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C错误;
D、将该基因置于含14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形成16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含有15N,占1/8,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详解】A、复制时,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DNA每条链的5'端是磷酸基团末端,3'端是羟基末端,A错误;
B、5-溴尿嘧啶可以与碱基A或G配对,若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 —BU,复制一次该位点可出现BU—G,复制两次该位点出现G—C,B正确;
C、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一条子链和一条母链螺旋形成一个新的DNA,C错误;
D、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不存在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A错误;
B、大肠杆菌的DNA为环状,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B错误;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不是所有DNA片段都具有遗传效应,因此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错误;
D、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
能够精确地进行,D正确。

故选D。

14.B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Ⅰ-3和Ⅰ-4正常,但是其女儿Ⅱ-2和儿子Ⅱ-5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由此可知,黑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
B、设控制黑尿症的基因为a,Ⅱ-1正常,Ⅱ-2患病,且Ⅲ-3和Ⅲ-4患病,由此可知Ⅱ-1
的基因型为Aa,Ⅱ-2的基因型为aa,则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 1/2=1/4,B错误;
C、据题意可知,黑尿症患者是由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引起的,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性状,C正确;
D、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在自然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D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分析系谱图: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儿子(Ⅱ2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设甲病相
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

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 B Y、AaX B X b。

【详解】A、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儿子(Ⅱ2号),说明乙病为隐
性遗传病,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则Ⅱ4、Ⅲ
、Ⅲ4不患乙病,就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正确;
2
B、Ⅰ1号和Ⅰ2号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号),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

Ⅲ4表现型正常,其母亲患甲病,Ⅲ4的基因型为AaX B Y,Ⅲ1患甲病,故Ⅱ1、Ⅱ2
都是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Ⅲ2表现型正常,Ⅲ2的基因型为AaX B Y的概率是 2/3,故Ⅲ2、Ⅲ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B正确;
4
C、根据Ⅱ2患乙病,Ⅱ3患甲病,可知Ⅰ1号基因型为AaX B Y,Ⅰ2号基因型为AaX B X b,Ⅰ1号和Ⅰ2号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患乙病的概率为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4×1/4= 1/16,C正确;
D、若Ⅰ1和Ⅰ2的孩子足够多,那么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aaX B Y、AAX b Y、AaX b Y、aaX b Y、aaX B X B、aaX B X b,共6 种,D错误。

故选D。

16.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感冒症状减轻,但体内的致病菌还没有完全清除,一般情况,症状完全消失也要加服药品1到2日,A错误;
B、在此过程中抗生素对致病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淘汰了无抗药性的细菌,保留了有抗药性的细菌,B正确;
C、致病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是药物选择的结果,C错误;
D、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不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故选B。

17.(1)蔗糖属于二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利用,且人体血液中缺乏将蔗糖水解为单糖的酶
(2) 溶酶体蛋白质加热后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3)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4)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或每个个体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
【分析】DNA指纹是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媲美,因而得名。

这种指纹可以通过血液、精斑、组织、毛发(哪怕只有一个毛囊细胞)等任何人体组织中获得。

其有两个关键特点:a.特异性: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
能有两个人的DNA 指纹图形完全相同;b.稳定性:但同一个人的哪怕不同组织,产生的DNA 指纹图形却完全一致。

【详解】(1)由于人体细胞不能直接吸收蔗糖,且血液中不存在将蔗糖分解的酶,因此,蔗糖不能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

(2)新宰的畜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更鲜嫩,这与肌细胞内溶酶体的水解作用有关;蛋白质经加热后会变性,空间结构伸展、松散,暴露肽键,易被蛋白酶水解。

(3)在作物栽培过程中,中耕松土、适时排水能够改善氧气供应,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为其提供能量),从而植物的生长。

(4)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个体DNA分子存在差异,因此,可用DNA指纹法进行亲子鉴定和案件侦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吸收、DNA的特异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18.(1)乙
(2) 4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甲
(4)甲乙丙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甲、乙、丙、丁中无同源染色体的是乙。

(2)
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据图可知,丙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染色单体,故此时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
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正在发生联会。

(4)
着丝粒没有分裂,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甲、乙、丙。

19.(1)隐性
(2) X A Y X a Y X A X a
(3) 1/4 0
【分析】系谱图分析: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图中Ⅱ-4、Ⅱ-5、Ⅳ-13的基因型均为X a Y,他们的母亲或女儿肯定是携带者,基因型均为X A X a。

【详解】(1)Ⅰ-1和Ⅰ-2均正常,子代Ⅱ-4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血友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属于隐性遗传病,则Ⅰ-2正常,基因型是X A Y;Ⅱ-5患病,基因型是X a Y;Ⅲ-12正常,但有来自Ⅱ-5的致病基因,故基因型是X A X a。

(3)Ⅲ-12基因型是X A X a,其与正常男性婚配(X A Y),所生孩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 A X A、X A X a、X A Y和X a Y,且比例均等,可见二者婚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患血友病男孩(X a Y)的可能性是1/4;若再生一个女孩,其基因型是X A X A或X A X a,患血友病的可能性是0。

20.(1)亲代杂交产生的子代中雌性中芦花和非芦花比例为1∶1,且Z染色体上的芦花和非芦花基因遗传自上一代雄性,说明上一代雄性是杂合子,性状表现为显性
(2) Z A Z A、Z A Z a芦花非芦花非芦花
(3) 不能黑身果蝇全为雄性
【分析】题意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说明芦花鸡是显性性状,非芦花鸡是隐性性状,亲代芦花雄鸡是杂合子,其基因型可表示为Z A Z a。

【详解】(1)亲本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的结果显示,子代雌性个体(ZW)中芦花鸡∶非芦花鸡为1∶1。

又知子代雌性个体(ZW)的Z染色体均来自于雄鸡、W染色体均来自于雌鸡,因此可以推断亲本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 A Z a,所以该结果可以说明芦花是显性。

(2)芦花为显性性状,则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有纯合子(Z A Z A)、杂合子两种(Z A Z a)。

为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