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项目简介 (1)
二、建设基础 (1)
(一)建设依据 (1)
(二)建设条件 (4)
三、建设目标 (7)
(一)建设思路 (7)
(二)建设总体目标 (7)
(三)建设具体目标 (8)
四、建设内容 (10)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
(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
(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
(七)专业群建设 (30)
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
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
(一)经费预算 (58)
(二)项目建设进度 (61)
七、项目预期效果 (61)
八、主要保障措施 (6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
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
(一)建设依据
“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建设背景
(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近1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
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
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
进,不断地深入发展时期。
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
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随着国家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未来十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迎来黄金增长期。
包括节能减排、高速铁路、通信设备、智能电网、国防军工、航空工业等等都可能会是未来十年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正当其时。
高职学院进行装备制造业相关专业建设,促进产学结合,培养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急需
的机电类专门人才迫在眉睫。
(2)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重庆直辖以来,以交通能源、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2010年,重庆建成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线”铁路构架,“一环六线”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三主三干”叶脉型骨架水运网和发达港口体系,成为功能完备、服务大西南的长江航运中心,将构起更加完备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重庆装备制造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西部大开
发和三峡库区新兴产业的构造对装备制造业产品有巨大需求;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以及水利、电力、通信、三峡库区等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机械装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实施“446规划”,把重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规划将建设4个国家级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仪器仪表,军事装备;发展4个优势装备制造行业——输变电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培育6类重点产品——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及大型结构件,水力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
规划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130项,总投资240亿元,2011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再超1000亿元。
2.重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成为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当前及未来十年,我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重庆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工业、汽车摩托车工业、能源重化工业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并将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输变电、内燃机、仪器仪表、船舶、环保设备、齿轮箱、铸锻和核电装备等十大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