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下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下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S 32 N 14 Ca 40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5克食盐完全溶解在95克水中得到100克食盐水
B。

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质量不变
D。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
2、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

只含氧元素
B。

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

只含钠元素
D。

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碳、氧元素
3、某物质1.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不正确()
A。

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的读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加氧分子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D。

一个碳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
5、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A。

CaO
B。

CaCO3
C。

Ca(OH)2
D。

Na2CO3
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反应物都是单质
B。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图求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7、区别氧气、氮气、空气三瓶无色气体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A。

带火星的木条
B。

澄清石灰水
C。

燃着的木条
D。

分别液化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S 32 N 14 Ca 40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5克食盐完全溶解在95克水中得到100克食盐水。

B。

空气中的镁条加热后,质量增加了。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质量不变。

D。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

2.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

只含氧元素。

B。

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

只含钠元素。

D。

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碳、氧元素。

3.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对该物质组成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的读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加氧分子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D。

一个碳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

5.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
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A。

CaO。

B。

CaCO3.
C。

Ca(OH)2.
D。

Na2CO3.
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微
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反应物都是单质。

B。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图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7.区别氧气、氮气、空气三瓶无色气体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A。

带火星的木条。

B。

澄清石灰水。

C。

燃着的木条。

D。

分别液化。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
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

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3)。

正确的说法是:A.它们属于氧化物,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

实验室内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
(C2H2),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
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B。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正确的说法是: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正确的说法是: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式量为24,C的式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32 g。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克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反应,生成5克D,则
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D.2:17.
二、填空题
1、(6分)说明下列微粒中,数字“3”的含意。

1)3H2O(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H+(氢离
子带有3个正电荷);(3)ClO3-(高氯酸根离子带有3个负电荷);(4)Fe3+(铁离子带有3个正电荷);(5)3S2-(硫化物离子带有3个负电荷);(6)H3PO4(磷酸分子中
含有3个氢离子)。

2.(5分)在一个密闭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名
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MNQP
反应前质量(g)18 12 32
反应后质量(g)X 26 21 2
据此请回答:
1)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表格中X=11.
2)四种物质中Q一定是化合物,理N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3)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M、P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16:1.
三、实验探究题(18分)
1、(4分)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
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
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导入,验满的方法是将氧气流经过一段潮湿的纸巾,若纸巾变色则说明氧气收集完毕。

2、(9分)下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如图甲所示,天平无法调节平衡。

要使该天平平衡,
应采取的措施是调整左右盘内物质的数量。

2)小璐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
置及物质总重量为3.67g,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
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右盘内物质减少。

若使天平平衡,建议使用密闭的装置进行反应。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物质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状态,可能改变的是分子数目(填序号)②。

若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70%。

据此可以推断,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可能的原因是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根据资料,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此外,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了解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外,还会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物。

计算题:
1)碳酸钙的化学式量为100/100.09=0.999mol。

2)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各元素的摩尔比为1:1:3.
3)钙元素的摩尔质量为40.08g/mol,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8/100×50=20.04%。

4)此钙片含钙元素50g,即含1.25mol钙元素。

5)此钙片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100=50%。

6)此钙片碳酸钙的含量为50/10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