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生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知识扩展:如何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扩展:如何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361ab52f376baf1ffc4fadeb.png)
如何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新起点,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生活。
此时,作为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否则会积重难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怎样使一年级新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不妨让孩子照以下这些来做吧。
1.学校作息时间要记牢,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
有事不来要请假,放学回家要按时。
2.课前准备很重要,课本文具一样都不少。
闲时学会整文具,书包整齐又清洁。
不把文具当玩具,小心用好刀与尺。
3.听到上课铃声快回位,回到座位好准备。
上课听讲要认真,大胆发言敢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不懂就问好学生。
4.读写姿势要正确,写字做到“三个一”。
5.课前预习很重要,课后复习好习惯。
家庭作业按时做,注意书写要工整,写完家长签上字,大家都把孩子夸。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7c6ff6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f.png)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摆放书桌、书柜等学习用具,以此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意识和专注力。
同时,家长也可在家中设置一个定期的学习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也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基础。
首先,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让孩子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确保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和思考。
其次,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的饮食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可以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并教育孩子正确的膳食搭配。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首先,与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分配和学习内容。
鼓励孩子根据计划的要求逐步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次,及时检查和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
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优秀绘本或故事书,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孩子多阅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世界观。
五、注重奖励与激励及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奖励和激励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家长可以制定一套奖励机制,例如完成作业的时候给予赞扬或小礼物,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竞赛等。
同时,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在达到目标后给予适当的激励,让他们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一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332a0c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0.png)
一年级是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的开始阶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业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1.设定固定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就寝的习惯。
早睡早起,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2.设立学习空间: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电视、电脑等干扰。
确保书桌整洁,书本和文具有序摆放。
3.制定学习计划:每天为孩子安排学习任务,例如阅读、写作、做练习等。
让孩子学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培养自律意识。
4.分阶段学习:将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逐步完成。
这样既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又能让孩子感受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
5.学会总结:鼓励孩子在每天学习结束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记忆,发现不足,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6.鼓励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拓宽知识面,丰富内心世界。
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引导他们培养阅读兴趣。
7.家长陪伴与监督: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耐心帮助解答,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8.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教育孩子要诚实、勤奋、自信,对待学习要认真、细心。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质,对孩子的人生道路具有积极影响。
9.注重培养兴趣: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在兴趣爱好中找到学习的动力。
可以参加课外活动,拓展视野,增加人际交往能力。
10.平衡学习与休闲:适当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户外游玩等,放松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以上方法,有望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级小学生习惯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习惯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85a15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d.png)
一年级小学生习惯培养引言: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日常规划和作息时间表良好的作息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明确的日常规划和作息时间表,确保孩子每天有规律地进行作息,包括早睡早起、定时吃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通过坚持按照时间表行动,孩子会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一年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洗手、刷牙、洗脸等日常卫生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刷牙技巧,并与他们共同养成每日定期刷牙、洗手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定期检查孩子的指甲是否干净整齐,培养良好的修剪指甲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课堂积极互动等。
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定期检查学习成果、奖励学习进步等方式激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关注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开拓孩子视野、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绘本、儿童文学作品等,引导他们主动阅读。
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阅读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孩子积极的阅读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交习惯一年级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交的阶段,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会礼貌用语,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还可以组织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分享、互助的意识和习惯。
六、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家校沟通对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共同协商和解决。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c0ab6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f.png)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查看课本,将重点内容仔细研读,做好笔记,确保存下重点内容;
2.学习课文时,要有计划,有步骤,从听、读、背、译、改开始,做
到内容逻辑清晰;
3.养成每节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背诵重点词句,熟背重点段落;
4.多读多练,在课外培养潜能,熟悉考试技巧;
5.少花时间玩电脑游戏,不要把时间消耗在有害的影响上;
6.定期练习写作,平时要多写一些作文,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7.及时制定课外学习计划,积极钻研和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能力;
二、提高自学能力
1.动手能力:实验、模拟、操作,让自己充分体会学科知识;
3.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学习计划、主动寻找
学习资料和有效练习的能力;
4.思维能力:要运用思维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
题中加深理解;
5.分析能力:要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实践、分析的过程,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259975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d.png)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引言学习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和毅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现有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例如,观察他们的学习环境、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动力,与他们的家长或老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困难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三、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对于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学习计划应该包括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内容。
首先,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适中,避免过长或过短。
其次,学习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选择,既要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首先,学习环境应该安静舒适,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可以选择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避免噪音和杂乱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
其次,学习环境应该整洁有序,让学生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整齐的书写习惯。
五、培养学生自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律的学习习惯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
自律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每次学习的目的和内容。
其次,要鼓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最后,要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与家长进行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密切的沟通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家校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则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4afda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9.png)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年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还有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
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1. 规律作息时间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孩子们保持充足的精力,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够良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立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计划,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规定适当的起床和就寝时间。
这样的规律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 均衡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一年级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的关键。
父母可以在家中为孩子们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谷物和蛋白质食物。
消除对高糖、高盐和高脂食品的依赖,培养孩子们爱吃健康食物的习惯。
同时,教导孩子们戒掉垃圾食品,养成定时进餐和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吃零食。
3. 整理个人物品教导孩子们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整洁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年级的孩子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个人物品,衣物乱丢、书包里东西杂乱无章。
父母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制定整理物品的规则,例如每天早上整理书包,晚上整理玩具和游戏物品。
通过这样的习惯,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整洁和有序的习惯。
4. 注重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孩子们的健康和自尊心的发展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们每天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并且要帮助他们建立每天坚持的习惯。
教育孩子们关注自己的口腔卫生、身体清洁,并且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卫生纸等卫生用品。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能够保护孩子们的健康,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培养一年级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身教和言教来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包括老师、同学和其他人员。
教导孩子们礼貌用语、轮流发言、关心他人等行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105d79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a.png)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的。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他们缺乏对知识的积极探索和渴望,因此,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培养学习兴趣。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应该干净整洁,布置得温馨舒适,让学生在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学习环境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安静和安全性,以便学生能够有一个专心学习的空间。
2. 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趣味练习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多样的课外书籍、优质的教学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动力。
4. 注重个性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教学。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二、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年级学生往往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容易在学习中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应该教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1. 教授学习规划的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逐步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
2. 提供学习计划的指导。
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份标准的学习计划模板,指导他们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和安排学习时间。
3. 激发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监控意识。
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自己时间管理上的问题,逐步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
4. 分配适量的学习任务。
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对于学习任务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避免给学生太多的压力,保证他们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2b865e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a.png)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
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一些实践建议:1. 帮助孩子养成每日学习习惯,包括确定学习时间表,坚持每日定时阅读和作业任务。
小试成功的理念可应用在这一点上,将学习任务具体、难度渐进地增加,让孩子能在小试成功后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具有探索性和互动性。
勾起孩子的探索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我约束力,让他们理解学习任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分心。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4.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选择简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孩子更专注于学习。
5. 建立学习动力,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让数学变得有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帮助他人,以此建立持久的学习动力。
6. 鼓励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例如,举办家庭小超市,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总的来说,家长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要求(新生家长收藏)
![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要求(新生家长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e0ec26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5.png)
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要求一、遵守纪律方面1.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家长要了解这里面的内容,以便于指导孩子。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写假条。
(上课时间参看课程表,至少在上课前15分钟到校。
)3.放学按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
(要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也应按时接孩子,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做孩子的榜样。
)4.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
二、学习方面1.放学回家喝水、洗手、小憩后便开始写作业,复习、预习功课。
每天学习的课文要能熟读成诵。
作业过程中不做其它任何事情,如玩弄玩具、文具、喝水等。
2.按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书本、学具:每日在家削好4-5支铅笔,文具盒、铅笔刀要轻便、简洁,以减轻书包重量,不要太花哨,以免影响孩子学习。
3.每日看一定的课外书,没有读书习惯的孩子,家长应该陪同阅读,慢慢培养出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这一点很重要!!)4.准备一个小闹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5.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简单说就是头正、身直、臂张、足稳和“三个一”(眼镜离书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握笔姿势很重要,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家长要认真关注并指导。
正确的握笔姿势: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臂杆下端,距离笔尖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支住中指。
笔杆要握得不松不紧,食指不能过度弯折,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呈45度角。
6.固定学习的场所,每天在专用的书桌前学习。
7.注意: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性。
三、礼仪方面1.见面时,主动跟老师、同学问好,文明用语常挂嘴边(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2.在家、在校一个样,尊重家中的父母长辈,自己离家或回家时,向家长打招呼。
这就是“出必告,返必面”(《弟子规》语)见家长离家或回家时,主动帮家长,递接物品。
3.注意个人卫生,衣着整洁大方。
4.孩子注意公共卫生,不乱扔杂物,不带早点、零食和零花钱来学校。
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
![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137e7c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e.png)
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
第一,树立榜样。
老师和家长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做到说到做到。
家长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行为,不仅要教育孩子,更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制定明确的规则。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生活还不熟悉,容易产生迷茫。
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给他们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让他们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被认可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这样一来,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并且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第三,重视奖励机制。
学生需要正面的激励来鼓励他们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如表扬信、小红花等,鼓励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家长也可以制定一些奖励规则,鼓励孩子在家中形成积极的习惯。
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更加积极地去行动,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注重情绪管理。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教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提醒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乐观的态度。
同时,在家庭和学校中创造和谐的环境,为孩子提供积极、安全的成长空间。
第五,培养自律意识。
自律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关键。
老师和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按时完成任务,并且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六,分组合作。
在小学一年级,组别合作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互相帮助的意识。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努力,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
第七,注重家校沟通。
家校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学一年级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086a9a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c.png)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1.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有秩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
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桌椅,并确保他们的学习区域远离娱乐设备,以减少干扰。
2.设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表,让他们养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的习惯。
在家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表,包括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并放在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以提醒他们按时完成。
3.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规划和管理时间,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整理学习材料、复习、预习等,同时要注意避免给孩子太多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
4.鼓励孩子提问和探究:鼓励孩子提问并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家中与孩子讨论学校学到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
5.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孩子正确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教导孩子如何做好笔记、整理资料、使用记忆术等,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技巧。
6.维护孩子的学习动力:保持对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及时给予他们认可和鼓励。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者完成任务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8.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孩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9.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限制他们玩电子游戏和观看电视的时间,以免干扰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注意力。
10.与孩子一同制定学习目标:与孩子讨论学习目标,并一同制定计划和规划。
让孩子参与到每天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要保持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建议和指导,家长们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一年级开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如何在一年级开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f9b43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a.png)
如何在一年级开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对于刚刚踏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开学活动是他们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起点。
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需要携手合作,通过精心设计的开学活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开学活动中,向孩子们明确每天的上学时间、休息时间和放学时间,帮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到校、按时休息的好习惯。
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每天的时间安排,并鼓励他们在家中也按照这个时间表进行作息。
2、培养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不仅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发育,还能提高他们的书写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要亲自示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让孩子们模仿练习。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坐姿小达人”“握笔姿势我最棒”,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正确的姿势。
3、学会倾听和表达倾听和表达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开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的内容,或者分享自己在假期中的有趣经历。
对于敢于表达的孩子,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开学活动中,可以向孩子们介绍学校的图书馆和班级的图书角,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阅读,从简单的绘本开始,逐步引导他们阅读文字较多的书籍。
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学会整理个人物品一年级的孩子往往还不懂得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和衣物等。
在开学活动中,教师要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分类整理物品,将书本、文具放在书包的不同隔层,将衣物叠整齐放入抽屉。
可以组织整理物品比赛,让孩子们在竞争中提高整理物品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https://img.taocdn.com/s3/m/0aa82f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b.png)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学好习惯,从小做起。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们学习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一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好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按时完成作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应该监督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质量,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2.认真听讲在课堂上,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做到专心致志,认真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
3.爱护学习用品学生应该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包括书包、课本、文具等,保持整洁,经常整理。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定时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
2.讲穷节约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们讲穷节约,不浪费食物和物品,做到节约用水用电。
3.团队合作学生应该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注意个人卫生1.注意饮食卫生学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
2.保持个人卫生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保持清洁。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方法1.身教为先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自己要遵守良好的生活习惯。
2.积极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
3.制定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养成习惯的计划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多交流沟通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们进行多次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总结一年级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培养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培养好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b68a8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e.png)
一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培养好习惯随着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学校生活,有效培养好习惯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建立起对自律和责任的意识。
本文将从时间管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探讨一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培养好习惯。
一、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和休息娱乐。
以下是几个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时间的建议:1. 制定计划:每天早晨,学生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列出当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帮助他们有目标地安排时间。
2. 分配优先级:学生可以将任务按照优先级排序,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然后再逐步处理其他事项。
3. 合理分配时间: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来完成学习和休息。
他们可以利用闹钟或计时器设定时间段,保证每项任务得到适当的时间规划。
二、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1. 集中注意力:学生要学会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且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并且远离手机、电视等可能引起干扰的物品。
2.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在每天开始学习之前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计划中可以包括学习的科目和时间安排,帮助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 多次复习:学生应该养成多次复习的好习惯。
通过反复回顾所学知识,他们可以更好地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三、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建议:1. 规律作息:学生需要养成每天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他们精力充沛,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2. 饮食均衡:学生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3. 整理物品: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包括书籍、文具和衣物等。
让他们养成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4c38d4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e.png)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家庭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1. 树立榜样孩子天性模仿,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从小事做起,如保持整洁、守时等等。
这样将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规范。
2. 建立规章制度家庭中的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整理好书包等。
并且要明确规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以增强孩子的自律性。
3.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另外,合理安排孩子的娱乐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电子产品。
4.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家务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勤劳习惯非常有帮助。
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整理书桌、清洗餐具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
学校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班级规则老师在学校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明确各类活动的要求和规范。
并且要及时进行规则的宣传和强化,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2.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通过考勤和纪律培训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供充实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如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等。
4.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年级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一年级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14e5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b.png)
一年级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一、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1.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课表,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明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
培养几个班干部在课前检查督促。
经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
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讲课要充满激情,语言要儿童化。
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花榜和小组红花榜,开展“谁得的红花多”等活动,做的不好擦去红花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人认真倾听。
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
”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比比谁找得快。
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特别是当一个小朋友在交流时,就让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讲的在哪里,你找到了吗?并经常开展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在多次的竞赛、对比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有序观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良好的看书、用书习惯应从一年级起培养。
课本根据儿童特点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从中识字学句,一年级学生学儿歌很快,他们能背出来,但指几个字给他却不认识,原因是他们还没学会阅读课本。
使小朋友看到,老师课堂上用的这些“图画”都是来自课本。
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4e982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因为自学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
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不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其他同学。
下面是如何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1. 生活严谨。
督促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回家。
家长要做好后勤工作,科学合理安排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2.专心致志。
孩子因为自学能力高,注意力不难分散,所以家长必须严格要求并经常
告诫孩子在上课时一定必须专心听课,分散注意力,不搞小动作,更不要骂人影响其他同学。
在家里时,必须缔造一个适宜孩子自学的环境。
使孩子培养放学后按时做作业和在规
定时间顺利完成作业后再搞其他事情的好习惯。
3.独立思考。
家长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
的不是教孩子如何解决一道问题,而是要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
能力。
4.认真细致。
孩子的作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严禁马虎。
为了并使孩子培
养较好的习惯,提升准确性和责任感,从一年级已经开始就必须建议孩子培养检查的习惯。
5. 培养孩子的活跃思维。
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问题适当鼓励和表扬,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
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
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e5adaa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2.png)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其次,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桌椅、良好的照明和适合阅读的书籍等学习资源。
最后,合理规划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
2. 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需要逐步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
为孩子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
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日程表,让孩子学会自觉地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是小学一年级孩子学习的主要任务,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制定作业计划,明确每天的作业任务和时间。
其次,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及时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高质量的作业习惯。
4. 鼓励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绘本和图书,定期和孩子一起阅读,并进行互动讨论。
定期带孩子参观图书馆,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通过鼓励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5.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为了帮助他们培养这两个重要的学习能力,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首先,减少课堂干扰和娱乐设备的使用,创造一个专注学习的空间。
其次,采用分段学习的方法,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适当休息来恢复注意力。
最后,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集中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e9f3d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e.png)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并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或家长,我们应该为一年级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且充满学习动力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需要确保学生的学习区域有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这将有助于他们保持专注和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较简单,因此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和课程要求,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段和计划完成的任务,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学习造成疲劳和厌学情绪。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用褒义词替换“做作业”)习惯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家庭作业,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并理解学习内容。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督促学生养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并适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检查和指导。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如鼓励、表扬和奖励,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四、鼓励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一年级学生多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家庭图书馆、带孩子参加图书馆活动或定期购买新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五、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关于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做出养成好习惯的规则时,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同时,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学习习惯的典范,引导学生模仿并接受良好学习习惯。
六、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环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有效沟通对于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新生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作者:陈苗青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6期
摘要: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尤为重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习惯;新生一年级;方法;受益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34-01
有不少老师在接新生一年级的时候感到手忙脚乱,这是由于新入学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不久,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新生一年级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果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那怎样培养新生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起点要低,要求要细
新入学的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受挫能力差。
这时,教育切记不可太心急,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要低。
比如:刚入学时,学生不懂得怎么做作业,甚至对于写作业的格式都搞不懂,这时,教师要给学生亲自演示,把作业本在投影仪上显示出来或画到黑板上,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写作业的各项要求。
在学生写作业的时也只提两个小要求: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
要求低,学生就很容易获得满足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的要求。
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要细,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比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些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不乱说,不乱动。
”“123,我坐端。
”有时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了,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这样既可以复习上课听讲常规,又可以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二、训练要严,检查要勤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
并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比如:训练学生站队,光口头讲不行,给学生编好队还不行,因为刚给他们编好队,别说第二天集合站队了,就是隔一会再让集合,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了。
这也为什么?原因是孩子们第一天来上学一下子见了这么多生面孔,他们能把任课老师记住就很不错了。
怎么办?先领着他们在教室门口排好队,前后左右互相认一
认;然后把他们带到操场上走一走,认一认自己班站队的位置;接下来把他们带回班里,隔一节课再集合站队,这样反复训练,如果一遍达不到要求,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全班同学能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顺利地到操场集合站队。
可能刚开始时花时间比较多,但是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态度,再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就可以深入学生心中,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
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
为此,平时要注重培养小干部,并明确分工职责,每位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如学习委员负责检查课前准备、劳动组长负责检查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和环境卫生情况、安全员负责课间纪律等。
这样采用教师查和小干部查相结合,既锻炼了小干部,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树立榜样,充分信任
新生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因此,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要想让自己班的孩子喜欢上读书,老师自己就要经常在班里看课外书,还时不时要发出会心的微笑,引起学生的好奇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我每天早到班里半个小时读课外书(多半是一些儿童读物)。
学生们总是好奇地围着我,问我看的什么书?老师怎么还看小孩的书呀?上面写了什么内容?而我则引导他们自己去看。
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养成了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习惯。
其次,不要觉得一年级的小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也做不好,老师就越俎代庖,这样不仅锻炼不了学生,老师也身心疲惫。
我初当一年级班主任那会儿,就认为一年级的孩子不会擦玻璃,也从来不让他们尝试。
每次学校大扫除,我总是亲自上阵,就这样,擦玻璃就成了我的“专利”,直到学生上了三年级,我都没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心里还不由地埋怨,怎么连个玻璃都擦不干净?仔细一想,是自己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后来我再接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不会做值日,我就一点一点地示范给他们看,怎么扫地、怎么拖地、怎么洗拖把、怎么摆桌凳,怎么擦玻璃,教给学生方法后放手让他们去做,开始允许学生做不好,但只要做了,就给予肯定。
这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也越来越大,劳动能力也越来越强。
四、评价及时,家校合一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
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校信通的作用,每天把学生的进步点滴或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
多鼓励,可经常用“喜报”的形式发给家长。
教师除了关注孩子的进步,对积极配合的家长也可进行表扬。
这样,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家校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