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而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也需要社会发展为之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文化条件。

这体现的道理有()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这句话告诉我们()
A.花鸟离不开物质和群体的支持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只要融入社会就能够获得成功D.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3.随着微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拉票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工作”。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利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有助于展现候选人的风采,也创新了投票方式,是一种社会进步
②通过拼人脉、拼资源获胜,体现的是个人能力,这种竞争很公平
③网络投票比较亲民,但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民意,所以要理性对待
④这种“绑架”友情的投票现象惹人烦,所以生活中要学会拒绝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风靡,有网友表示会在抖音上学习跳舞、烹饪等,培养了自己的生活情趣,但也有不少人,包括未成年人沉迷于“抖音”,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①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②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
③“抖音”APP火爆,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④“抖音”APP危害大,青少年要杜绝使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5.寿山石商人金某为泄私愤,将其朋友丁某托管的价值50余万元的寿山石据为己有,丁某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以侵占罪向人民法院起诉金某,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判处金某三年有期徒刑。

此案件中,金某依法承担的是()
A.领导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刑事责任
6.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①智力正常的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③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④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⑤婴幼儿
A.①②B.②③C.④⑤D.①③
7.小程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

小程爸爸的行为是()
A.民事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8.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后,“校园欺凌”再次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社会各界积极呼吁严格立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校园欺凌。

有人说:“小孩子不懂事闹着玩,又没有犯罪,没有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要防微杜渐
B.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
C.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D.有了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
9.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以礼相待,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在社交中,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③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④与人交谈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

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②青少年年龄小,与社会规则无关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只在公共场合才可以有规则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11.近年来,微公益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与。

募集闲置衣物捐给有需要的人,给社区贫困老人送温暖等活动,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使自己得到了锻炼。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服务社会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②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社会
③参加微公益活动是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
④参加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作为班长的李林不仅要管理班级事务,担心自己学习成绩,还要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训练,帮助同学温习功课……太多的责任让他觉得很烦恼。

作为他的朋友,你会这样开导他()
①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要义无反顾地承担
②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也应该积极地对待
③对于被动承担的责任,不用那么认真对待
④为了减少烦恼,要学会推卸一部分的责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下列属于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是()
①小军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②小丽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小强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
④小刚上学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承担责任,往往意味着付出一定的代价,下列常见的代价有()
①时间精力金钱②良好的自我感觉③他人的赞扬④他人的讥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不满19岁的陈祥榕烈士在日记中写下的战斗口号。

24岁的烈士肖思远在他的战斗日记里写下:“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这启示我们()
A.维护国家安全要以国土安全为根本
B.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
C.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D.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6.下列关于国家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④维护国家安全只与公民的经济利益有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下列关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②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③在我国,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8.犹太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背后的祖国,就算是全世界最富有,也会被欺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②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③没有祖国作为后盾,凭借个人努力也会变得非常富足
④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小马同学经常看《新闻联播》,上网浏览国家大事。

妈妈说:“世界那么大,事情那么多,你一个小孩子操什么心?”对此,小马应该这样对妈妈说
①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必须要应付一下
②祖国的命运与我们的成长和前途息息相关
③我们中学生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④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关系,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有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
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对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早日融入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建设②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意识
③培养实干精神,从小养成良好劳动习惯④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立能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在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期间,xx市城区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的宣传标语,引导公民自觉克服和抵制不文明行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八不”行为规范是指:安全出行不违规,垃圾分类不落地,节俭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奢办,言谈举止不粗俗,文明上网不低俗,旅游观光不任性,经济生活不失信。


(1)请将下列“八不”行为规范内容与对应教材的观点相连。

(提示:按要求把字母填入答题卡中即可)
(2)“经济生活不失信”,要求人们诚实守信,提倡诚信为本。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提倡诚信为本的理由。

(3)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践行“文明上网不低俗”这一要求?
22.案例一:备受社会关注的湖北首例“注水牛肉”刑事業件,三名被告人被控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阳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

庭审当日,熊某苿等三名被告人当庭认罪。

熊某苿的辩护律师称,作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警示三被告人,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民生,希望三被告人日后能重新做人,诚信经营。

案例二:中学生李某的家长这学期在一家培训机构给他报了英语辅导班,上了两个多月后,辅导机构换了培训老师,李某感觉与以前的老师上课水平相差较大,11月下旬,李某的妈妈找到培训机构,要求退还学费,但辅导机构以“本学期的培训时间已经过半”拒绝退费。

他们与培训机构多次协商,至今仍未解决。

李某及其家人很疑惑:培训机构拒绝退费合法吗?他们应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案例一中被告人的辩护律师为什么要警示被告人诚信经营?
(2)请你告诉案例二中的李某应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23.下面是初中生阳阳一天生活的几个片断.
片段一(早起) 清晨,妈妈叫醒了阳阳,她将被子一踢,边穿衣服边喊:“妈妈,我要迟到了,快给我收拾书包”,“再给我挤上牙膏,顺便帮我拿一袋牛奶。

”.
片段二(上学) 在公交车上,她看见一个小偷正在一位阿姨的兜里掏起钱包,她明智地
说:“谢谢叔叔帮我妈妈捡起钱包”.小偷脸红将钱包交给阿姨,车上的人们偷来赞许的眼光,阳阳心里甜滋滋的。

片段三(上课)自习课上,她趁老师不在,看起了小说快下课了,她对同桌说:“把你的作业给我抄一抄。


片段四(放学) 放学回家的路上,她看见许多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她把自己的零花钱放进捐款箱。

(1)阳阳的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阳阳在负责任的过程中有什么得失?
(3)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②④:题干这句话说明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舞台。

人总是生活于社会群体之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故①②④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C。

2.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D:“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告诉我们个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集体,因为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重要条件,故D正确;
A:错误,该说法没有理解题干要说明的主旨,故排除A;
B:选项是社会离不开个人,说法不合题意,故排除B;
C:“只要……就”说法太绝对,故排除C;
故本题选D。

3.A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③:从题干的描述中看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有助于展示候选人的风采也创新了投票方式,是一种社会进步;网络投票比较亲民,但有时不能反映真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③:从题干的描述中看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有助于展示候选人的风采也创新了投票方式,是一种社会进步;网络投票比较亲民,但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民意,所以要理性对待,故①③正确;
②:通过拼人脉、拼资源获胜,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故排除②;
④:错误,正确方式就是要理性对待,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4.A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未成年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紧跟时代潮流,故排除③;
④: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未成年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善于利用“抖音”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要提高自控力,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紧跟时代潮流,故排除③;
④:杜绝使用,说法绝对,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5.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和把握。

D:根据所学知识,寿山石商人金某为泄私愤,将其朋友丁某托管的价值50余万元的寿山石据为己有,丁某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以侵占罪向人民法院起诉金某,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判处金某三年有期徒刑。

金某受到刑罚处罚,已构成犯罪,此案件中,金某依法承担的是刑事责任,所以D说法正确;
ABC:领导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在题文中未体现,故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6.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含义的理解。

①②③④⑤: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⑤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7.C
【详解】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A:民事违法行为违反了民法,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
B:刑事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
C:小程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

小程爸爸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受到了罚款处罚,说明小程爸爸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C正确;
D: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触犯了刑法,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故本题选C。

8.A
【详解】
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A:分析“小孩子不懂事闹着玩,又没有犯罪,没有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

”说法错误,因为大错往往都是从小错开始的,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A说法正确;
B:一般违法与犯罪有着本质不同,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等基本特征,而一般违法行为不具备这三个特征,B说法错误;
C:“只有--就”说法过于绝对,C说法错误;
D: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而来的,我们要规范自身行为,远离违法犯罪,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做文明有礼的人的理解。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①③④是用语文明的表现,符合题意;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②是举止端庄的表现,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D。

10.B
【详解】
本题考查对规则的认识。

①③: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
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①③说法正确;
②:错误,每个人都要准守规则;
④:错误,规则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故本题选B。

11.A
【详解】
本题考查服务社会。

①②④:微公益活动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的表现,这种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社会,故①②④正确;③: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A。

12.A
【详解】
本题考查承担责任的相关知识。

①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要义无反顾地承担,不是自愿的选择的责任,也应该积极地对待,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对于不是我们选择的责任,我们也应该积极承担,故③说法错误;
④:承担责任不是为了减少烦恼,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自己负责。

①②③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分析①②③④都是属于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故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C
【详解】
本题考查承担责任的代价的知识点。

①④: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属于承担责任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

A:维护国家安全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故A说法错误;
B:材料启示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故B说法正确;
C: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并不代表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故C说法错误;
D: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和把握。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故③说法错误;
④:国家安全包括的内容广泛,不只是经济利益,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7.D
【详解】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联系教材可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有: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在我国,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所以②③正确。

①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与题干无关,排除;④强调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D。

【点睛】
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有: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在我国,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18.C
【详解】
本题考查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的理解。

①②④:材料中的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依据教材知识,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这曲解了题文的主旨内容,故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19.C
【详解】
本题考查关心国家发展的认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众志成城,脚踏实地,
共同奋斗,②③④说法都是关心国家发展的表现,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中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国家大事,不能应付。

故选C。

20.D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题文中调查数据体现了劳动的重要性,作为中学生应该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实干精神,从小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立能力等,①早日融入社会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②③④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21.(1)①C ②A ③B
(2)示例一: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一个人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示例二: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

(回答其中三点即可)(回答具体做法,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和秩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安全出行不违规”表明法不可违;“言谈举止不粗俗”表明以礼待人;“旅游观光不任性”表明要维护社会秩序。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从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兴亡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根据所学,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道德和法律等方面回答,至少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22.(1)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①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详解】
(1)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法原则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
考查善用法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及时寻求法律救助;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等方面来回答。

23.(1)负责任的行为:在公交车上机智勇敢地阻止小偷,即片断二;为受灾地区捐款,即片段四,
不负责任的行为:早上让妈妈为她做好多事,即片断一;上课看小说,下课抄作业,即片断三.
(2)在负责任的过程中,
解析:(1)负责任的行为:在公交车上机智勇敢地阻止小偷,即片断二;为受灾地区捐款,即片段四,
不负责任的行为:早上让妈妈为她做好多事,即片断一;上课看小说,下课抄作业,即片断三.
(2)在负责任的过程中,阳阳获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也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3)①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责任,把承担责任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
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锻炼谨言慎行的处世态度.
⑤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该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详解】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

认真阅读材料,①负责任的行为有:公交车上保护阿姨钱包,制止小偷偷窃行为;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是对他人负责的行为。

②不负责任的行为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让妈妈代劳,是缺乏责任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履行孝敬父母的责任;不认真学习,抄袭作业是对自己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

根据所学知识,承担责任会付出一定代价,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因此,阳阳在承担责任中,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代价;得到他人的赞许,有良好的自我感觉,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等回报。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

根据所学知识,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就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改掉自己生活学习中不负责任的坏习惯;不断增强负责任的能力,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